-
糖尿病足评估的循证护理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根据糖尿病足评估的最佳证据,开展循证实践,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知识-行动框架模式为指导,在前期糖尿病足评估的证据总结基础上,对证据在临床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筛选适宜在临床实施的证据,制订审查指标;进行基线审查,并分析障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士对糖尿病足评估的知识掌握程度、审查指标执行情况及伤口面积变化.结果 最佳证据应用后,36个审查指标中24个执行率高于实施前(P<0.05),有3个审查指标执行情况为相关工具实现从无到有的改变,护士对糖尿病足评估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升,但患者伤口4周和12周的面积在实施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糖尿病足评估最佳证据的循证实践,可提高护士糖尿病足评估的知识水平及证据的执行率,能够规范糖尿病足评估的护理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成人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系统疾病部分的认知程度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成人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健康部分认知程度。方法:于2022年1—2月采用网络二维码在依托微信平台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对我国32个省份年龄≥18岁人群(孕、产妇除外)进行针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健康部分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 892份,回收有效问卷4 754份。采用χ2检验的统计方法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不同地区人群对内容的认知、体力活动与年龄分层的相关性、戒烟与疾病相关性和慢阻肺的常见认知误区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4 754例调查对象中,城市3 462例,农村1 292例。在主动参加肺癌筛查、定期体检、无减少危险因素暴露意识、肺结核患者隔离、肺结核患者减少出行、接触肺结核患者戴口罩、主动学习医学保健知识以及遇到健康问题及时就诊方面,城市人群认知程度均高于农村(均 P<0.05)。18~64岁人群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达标率为72.7%;高强度体力活动达标率为83.8%。≥65岁的人群在中等强度及高强度体力活动中的达标率分别是82.3%、85.7%;18~64岁人群和≥65岁的人群轻等强度体力活动占比分别是65.2%、87.6%。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是否长期被呼吸系统疾病困扰与患者的戒烟决心之间存在相关性(均 P<0.05)。我国成年人群对慢阻肺各项常见认知误区率在13.0%~38.0%,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认为即使提高慢阻肺认知、规范诊疗对疾病的治疗依旧无效的认知误区率高达30.3%;此外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在慢阻肺症状轻无需干预、慢阻肺症状缓解便可停药这2种认知误区率分别为24.2%、25.8%,均高于小学学历和初高中学历人群(均 P<0.05)。 结论:我国成人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减少危险因素暴露、肺结核防控、科普知识获取的认知总体不佳,≤65岁人群高强度体力活动参与度不足,高文化程度人群的认知也并未表现出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饮水型氟中毒)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健康教育效果,为下一步制订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在山东省饮水型氟中毒重点防治地区选取19个病区县(市、区)作为项目县(市、区),2019年选取50个病区县(市、区),2020年扩大到全省所有105个病区县(市、区)。在每个项目县(市、区)选择3个乡(镇),在乡(镇)中心小学校4 ~ 6年级及所辖3个行政村开展饮水型氟中毒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前后,抽取学生、家庭主妇进行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在实施健康教育的项目村中,选择既往儿童氟斑牙检出率> 30%,水氟含量> 1.5 mg/L且改水时间< 5年的6个病区村(8 ~ 12岁儿童数> 50人),每年开展8 ~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后,5年级小学生[2018 - 2020年:92.46%(4 571/4 944)比65.80%(3 334/5 067)、94.84%(12 897/13 599)比73.55%(9 993/ 13 587)、95.59%(30 407/31 809)比77.52%(24 463/31 557)]和家庭主妇[2018 - 2020年:94.12%(2 400/ 2 550)比76.04%(1 939/2 550)、94.99%(6 412/6 750)比72.00%(4 860/6 750)、95.53%(16 183/16 941)比78.43%(12 971/16 539)]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升(χ 2 = 1 070.47、2 315.27、4 456.40,328.25、1 294.80、2 174.63, P均< 0.05);2020年健康教育后,5年级小学生、家庭主妇调查问卷中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的正确答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 390.78、164.94, P均< 0.05);东部地区(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5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健康教育前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德州市、聊城市、菏泽市,χ 2 = 547.43、210.12, P均< 0.05),健康教育后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提高到90%以上;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降低趋势(χ 2趋势 = 27.95, P < 0.05)。 结论:山东省通过开展饮水型氟中毒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健康教育项目,目标人群的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但仍然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行动学习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行动学习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内科见习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5人和对照组35人,试验组学生采用行动学习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见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满意度。采用 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87.25±7.77)分比(74.58±9.85)分];试验组学生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理解掌握、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带教方法感到满意的学生人数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人(94.3%)比20人(57.1%)、32人(91.4%)比22人(62.9%)、34人(97.1%)比27人(77.1%)、32人(91.4%)比22人(62.9%)、33人(94.3%)比24人(68.6%)和33人(94.3%)比25人(71.4%),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行动学习法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内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得到学生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在心肺复苏授课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接受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教学的120名本科生分为两组,每组60名,分别接受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及传统方法授课。教学结束后应用理论考核及分组团队心肺复苏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比较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本科生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从教学满意度评价、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评价与实践能力提升评价三方面让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应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及R×C卡方检验。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92.50±10.71)分和(86.35±9.02)分,实践考试成绩分别为(85.90±9.72)分和(80.15±11.76)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02)。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教学满意度评价、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反馈、实践能力提升反馈构成比存在差异( P=0.035, P=0.025, P=0.019)。实验组学生的非常满意比率、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比率、实践能力较大幅度提升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P=0.003, P=0.001)。 结论:在心肺复苏教学中,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教学活动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母乳喂养课程设计与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认为个体是否会执行健康行为主要取决于信念强度。本研究基于HBM设计母乳喂养课程,并了解其教学效果。本研究选取杭州医学院2022年选修该课程的1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母乳喂养课程并采用学习反馈调查问卷、母乳喂养知识测试、母乳喂养支持小组行动评分、母乳喂养促进意向量表(breastfeeding promotion intention scale, BPIS)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显示,128名学生中,90名(73.2%)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非常满意,106名(86.2%)学生认为课程学习非常有收获;学生的母乳喂养知识评分为(78.22±10.13)分,母乳喂养支持小组行动评分为(80.83±11.49)分,BPIS评分为(63.55±8.51)分(满分为70分)。可见,基于HBM的母乳喂养课程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且在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促进母乳喂养意向改善方面教学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循证理论与"知识-行动"模型的电子护理交接单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知识-行动(KTA)框架和循证的电子护理交接单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2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在KTA框架的指导下,设计基于ISBAR沟通标准工具的电子化护理交接单。将122例ICU患者分为对照组( n=62)和干预组( n=60),对照组采取传统交接形式,干预组采用电子护理交接单,比较两组责任护士交接班质量和满意度。 结果:干预组患者交接时间为(2.78±1.12)min,对照组为(6.52±1.4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交接班漏项发生率3.33%(2/60),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交接班质量总分(69.75±12.86)分,对照组为(58.68±9.8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知识到行动"框架和循证的电子护理交接单应用于ICU患者,可改善护理交接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1年辽宁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21年辽宁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8—11月,采用网络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辽宁省内15~69岁17 474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等信息。采用χ 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17 474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占43.1%(7 528名),城镇居民占58.7%(10 262名),总体人群知晓率为72.3%,其中癌症认知、预防、早诊早治、治疗和康复5个维度的知晓率分别为71.4%、67.6%、72.7%、83.4%和6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 OR:0.850,95% CI:0.781~0.925)、农村( OR:0.753,95% CI:0.694~0.817)、年龄55~59岁( OR:0.851,95% CI:0.751~0.963)、曾吸烟( OR:0.721,95% CI:0.640~0.813)或现吸烟( OR:0.724,95% CI:0.654~0.801)是居民知晓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阻碍因素;年龄35~54岁( OR:1.312,95% CI:1.202~1.432)、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 OR:1.834~5.130,95% CI:1.575~6.047)、专业技术( OR:1.592,95% CI:1.367~1.854)、公务员/事业单位( OR:1.282,95% CI:1.094~1.503)、企业/商业/服务人员( OR:1.218,95% CI:1.071~1.385)、离退休者( OR:1.324,95% CI:1.114~1.573)和有肿瘤家族史( OR:1.369,95% CI:1.266~1.481)是居民知晓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促进因素。 结论:辽宁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基本达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要求;地区、性别、文化程度、年龄、肿瘤家族史和吸烟情况与知晓情况有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方案临床应用持续改进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方案的持续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订并实施项目持续性应用行动计划,进而提升护士知识水平和循证护理能力,推动患者结局的改善,增强组织循证文化氛围。方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外科ICU方案应用科室为研究对象,包括全体护士、患者、护理流程、科室规范制度等。通过观察法、访谈法了解项目持续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订实施优化版ICU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方案,并采用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从患者、护士和组织层面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方案应用科室7条审查标准执行率呈下降趋势;患者约束率、约束时长较前期有上升趋势;优化版方案实施后,各条目执行情况均有所提高;身体约束率由优化前的34.91%(37/106)下降到28.57%(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0.40, P>0.05),身体约束时长由优化前60.93 h降低到优化后48.09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值为-0.19, P>0.05)。 结论: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项目的持续性应用不甚乐观,实施的持续性受多方因素影响,本循证实践项目的持续质量改进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约束规范程度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护士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循证护理能力的改善;同时更好地营造组织的循证文化氛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我国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率不足1%,一些简单易学的公众自救互救技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心肺复苏(CPR)仍然是心源性猝死人群的主要救治措施,但我国每100名旁观者中,仅有1名合格的第一目击者能够实施现场救护,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率低,CPR培训率及实施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在伤病员突发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能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十分关键。建立并完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培养合格的第一目击者刻不容缓。为了提高公众现场救护知识的普及率,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专业委员会专门针对公众制定了《中国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公众指南(2023)》。该指南基于最佳实践证据,梳理现场救护的核心理念,针对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关键而薄弱的现场救护环节,为公众提供了第一目击者行动指引,以期对规范我国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提供指导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