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0小时前
硅凝胶假体隆乳术是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包膜挛缩是假体隆乳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整形外科非常关注的问题。研究认为,该症的发生是一种亚临床感染或慢性炎症所致,与局部炎症、免疫、假体类型、植入层次、血肿和切口选择等因素有关。临床医师通过提高手术技术、规范手术路径、减少手术创伤、规避或减少风险因素,可减少包膜挛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0小时前
-
自体脂肪颗粒联合硅凝胶假体在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0小时前
目的:分析自体脂肪颗粒联合硅凝胶假体在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隆乳术治疗的哺乳后乳腺萎缩患者1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取硅凝胶假体隆乳术,观察组采取自体脂肪颗粒联合硅凝胶假体隆乳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乳房美观程度以及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乳房美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3%比13.24%,χ 2=0.216, 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乳房美观程度均较术前显著提升(56.14%比10.53%、79.41%比13.24%,χ 2=26.684、59.883,均 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乳房美观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6.14%比79.14%,χ 2=7.823, 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7%比4.41%,χ 2=0.391, 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以及日常社交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5.24±6.33)分比(64.85±5.93)分,(62.12±7.84)分比(61.03±6.49)分,(65.92±9.24)分比(67.52±7.21)分, t=0.355、0.851、1.087,均 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以及日常社交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65.24±6.33)分比(80.11±7.95)分,(62.12±7.84)分比(79.69±6.95)分,(65.92±9.24)分比(82.31±6.90)分,(65.92±9.24)分比(82.31±6.90)分,(64.85±5.93)分比(87.53±8.34)分,(61.03±6.49)分比(84.52±7.82)分,(67.52±7.21)分比(88.50±8.04)分, t=11.047、12.661、10.730、18.276、19.061、16.020,均 P<0.05],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以及日常社交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11±7.95)分比(87.53±8.34)分,(79.69±6.95)分比(84.52±7.82)分,(82.31±6.90)分比(88.50±8.04), t=5.061、3.617、4.570,均 P<0.05]。 结论:自体脂肪颗粒联合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具有着较好的安全性,且更有助于患者乳房外观形态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0小时前
-
乳房上极腺体瓣切除联合双平面隆乳术纠正轻度乳房下垂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0小时前
目的:探讨经乳头根部Ω切口行乳房上极腺体瓣切除联合双平面隆乳术纠正假性/轻度乳房下垂的可行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沈阳百嘉丽医疗美容医院采用经乳头根部Ω切口,行乳房上极腺体瓣切除联合微绒面解剖型硅凝胶假体对20例(40侧乳房)假性/轻度乳房下垂的女性患者行隆乳术治疗,年龄24~37岁,平均32.1岁。记录手术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者术后无血肿感染、包膜挛缩、乳头乳晕感觉异常等并发症。随访3~18个月,患者术后乳房丰满挺拔、外形良好、下垂基本得到矫正。19/20例术后满意,20例对切口瘢痕满意。结论:联合手术恢复乳房正常的解剖悬吊系统,达到假体-肌肉-乳房腺体-皮肤4者之间长期的力学稳定,患者对术后乳房形态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0小时前
-
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技术的进展与《指南》的更新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该文回顾了近年来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在技术上、观念上与认知上的最新进展。指出乳房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乳房假体相关症候群"(BII)、对光面与毛面假体的重新认识、内镜辅助腋窝入路假体隆乳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等是影响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临床技术指南(2020版)》主要的更新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乳房假体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许多患者主诉在接受乳房硅胶假体植入手术后出现了系统性的全身症状,加之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引发了人们对于硅胶假体安全性的关注。研究者们将这些症状统称为乳房假体相关疾病(BII),主要包括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神经性疾病以及乳房假体对患者的子代和精神影响等。该文作者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乳房植入物和大部分特定疾病过程之间有直接联系。作者认为对于BII的探索非常重要,需要医患双方、制造商、监管机构共同合作,建立健全乳房假体的监测体系,对BII进行全面、长期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假体隆乳植入层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假体隆乳术是整形外科领域最盛行的手术之一。历经60年的发展历程,乳房整形医师不断创造、改进各种假体隆乳技术。根据乳房假体植入的层次,在乳腺后层次、胸肌后层次、筋膜后层次、双平面层次等技术的基础上,进而衍生出了三平面隆乳、肌肉劈开及肌肉瓣技术等更为复杂的技术。究其根本,是探索假体、肌肉、腺体三者之间的位置及由之引发的动力学关系。现对假体隆乳层次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提出假体隆乳发展的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乳房假体取出即刻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报告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目的:探讨乳房假体取出即刻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形体雕塑与脂肪移植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6例行假体取出即刻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2±8.3)岁。通过腋窝切口、乳房外侧与胸壁交界处放射状切口或乳房下皱襞切口取出假体,假体取出后未行包膜切除或切开。用直径2.5 mm三孔品字形钝头吸脂针低负压(-60 kPa)吸脂,4 ℃生理盐水清洗后,用棉垫法浓缩脂肪,以直径2.5 mm的单孔钝头注脂针行脂肪移植。术后定期随访,从并发症、乳房大小、患者满意度及第三方医生评价(总分均为4~20分)等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侧乳房取出的假体体积为(216.2±54.6) ml,右侧为(217.9±53.1) ml。左侧乳房每次移植脂肪为(256.8±55.8) ml,右侧为(258.1±55.7) ml。术后随访(13.5±5.7)个月,B超显示2例(7.7%)患者出现小结节,但乳房触诊未触及,未发现其他并发症。术后胸围较术前减少(1.1±0.8) cm,减小不到一个罩杯。患者满意度评分为(16.8±2.0)分,医生评分为(16.4±1.6)分。结论:对于因各种原因需要取出乳房假体的患者,在假体取出后即刻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可以安全而有效地恢复乳房体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内窥镜辅助腋窝入路隆乳术后不同负压水平对引流量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不同负压水平对引流量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行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隆乳的患者中选择研究对象,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负压、低负压2组。高负压组应用600 ml负压瓶(-90 kPa)行术后引流,低负压组应用200 ml负压球(-10~-16 kPa)行术后引流,记录2组患者术后每日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引流液总量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行组间比较。 结果:共56例女性患者符合入组标准,高负压组28例,年龄(28.2±4.1)岁,体质量指数为(19.2±1.4) kg/m 2,置入假体容积为(249.2±24.9) ml;低负压组28例,年龄(27.0±3.3)岁,体质量指数为(19.1±1.2) kg/m 2,置入假体容积为(257.5±23.8) ml。2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日均引流量(除第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低负压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5.9±0.9) d和(4.8±1.1) d,单侧乳房引流液总量分别为(336.4±86.7) ml和(233.5±43.8) ml,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12个月,2组患者均无血肿、血清肿、感染或包膜挛缩发生,其中高负压组有1例(3.6%)患者因右侧假体上移,行隆乳术后假体上移矫正。 结论:在内窥镜辅助腋窝入路隆乳术后,采用低负压引流(-10~-16 kPa)时较高负压(-90 kPa)术后引流液总量明显减少、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乳房下皱襞切口假体隆乳术的临床应用与要点剖析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目的:探讨经乳房下皱襞切口行硅凝胶假体隆乳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美容中心收治26例隆乳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30.2岁,其中乳房发育不良患者10例,乳腺萎缩患者16例。术前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乳房测量数据及需求,预选假体的体积、类型,设计新乳房下皱襞位置;术中精确地剥离腔隙后,使用圆形扩张器注水再次评估,确定最终的假体体积,置入假体,重建乳房下皱襞;术后给予止痛泵镇痛、抗瘢痕综合治疗。术后对并发症、乳房形态、切口瘢痕以及患者对手术效果是否满意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8~45 min,引流时间3~4 d,单侧引流量30~50 ml,切口满意率96%(25/26)。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无血肿、感染、包膜挛缩等并发症,乳房形态自然、挺拔、饱满,双侧对称,切口瘢痕不明显,位于新的乳房下皱襞处,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结论:经乳房下皱襞切口行硅凝胶假体隆乳术,操作路径短、可直视下精确剥离和止血、手术时间短,术中结合扩张器注水再次评估所需假体体积,重建了乳房下皱襞,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乳房假体相关鳞状细胞癌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目的:对已报道的乳房假体相关鳞状细胞癌(BIA-SCC)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BIA-S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检索、筛选PubMed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建库至2023年3月发表的BIA-SCC相关文献,统计并分析文献发表国家、发表年份、患者性别和年龄、假体置入时间、假体类型、临床表现、肿瘤是否侵及包膜外组织、治疗方法、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随访时间及随访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2篇BIA-SCC文献(共15例),其中美国11例、中国2例,澳大利亚和日本各1例;1992年发表1例,2015至2023年发表14例;男性1例,女性14例;发病年龄为(55.3±9.6)岁;假体置入时间为(24.5±9.4)年;假体类型包括光面假体、毛面假体、硅凝胶假体、盐水假体、液态硅凝胶。15例患者均有乳房疼痛、肿胀;4例有皮肤发红、菲薄或破溃;7例有包膜挛缩。3例肿瘤局限在包膜内,10例侵及包膜外组织(多数有远处转移),2例不详。治疗时先行乳房假体取出、纤维包膜切除术,术后行放疗(7例)或化疗(8例)。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提示鳞状细胞癌,部分病例可见从非典型鳞状上皮化生区域到细胞异型性增加及异常的不成熟角质化区域的转变。术后有9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8年余,其中5例未见明显复发,4例出现多发转移、死亡或行临终姑息性治疗。结论:乳房假体置入术后多年如出现乳房肿胀、疼痛,应注意排除BIA-SCC,并进行充分的全身评估,检查是否有远处转移;通过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及时取出假体、对肿物行广泛切除,并结合其他辅助方法进行系统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