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神经感觉视网膜移植治疗难治性巨大黄斑裂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自体神经感觉视网膜移植治疗常规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未闭合巨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自体神经感觉视网膜移植治疗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12例12只眼纳入研究.患眼经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或填塞治疗后裂孔仍未闭合,且裂孔直径>600 μm.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分析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手术中于上方视网膜周边切取一块比裂孔直径约大0.3个视盘直径的健康视网膜神经上皮组织作为移植片,在手术中OCT辅助下将植片嵌入裂孔中,手术完毕时玻璃体腔填充硅油或无菌空气.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后3d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测量视网膜移植片厚度.观察手术后6个月时裂孔闭合率和BCVA变化.手术前后BCVA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2例12只眼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7例7只眼;年龄(50.4±12.6)岁.裂孔直径(1 085.6±344.0)μm;眼轴长度(27.64±4.19)mm.手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眼裂孔完全闭合(100.0%,12/12).手术后3d及1、3、6个月,视网膜移植片厚度分别为(206.8±21.0)、(170.8±23.3)、(165.6±31.6)、(157.9±31.1)μm.手术前、手术后 6 个月时,患眼 logMAR BCVA 分别为1.28±0.39、0.95±0.22;手术前后logMAR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P<0.05).结论 自体神经感觉视网膜移植短期内能有效提高难治性巨大黄斑裂孔闭合率,改善或稳定患者视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睫状体平坦部行23G/25G+玻璃体切除术的PDR 171例(171只眼)。其中男性78例,女性93例;年龄(56.04±11.13)岁。对比分析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术后随访3~4个月。结果:171只眼中,发生脉络膜脱离者11只眼(6.43%),发生时间为手术后1 d。发生与未发生脉络膜脱离者两组手术过程中巩膜伤口缝合与否( χ2=4.21, P=0.040)、手术后1 d眼压( t=7.05, P<0.001)和不同填充物所占比例( χ2=5.16, P=0.0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 χ2=0.41, P=0.524)、年龄( t=1.59, P=0.113)、糖尿病病程( t=1.16, P=0.248)、血清白蛋白ALB( t=1.598, P=0.110)、糖化血红蛋白HbA1c( t=1.12, P=0.263)、PDR分期( χ2=0.49, P=0.114)、术前眼压( t=0.92, P=0.358)、晶状体状态( χ2=0.03, P=0.873)、术前7 d内抗VEGF治疗( χ2=0.57, P=0.451)、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 χ2=0.00, P=0.969)、激光光凝点数( χ2=0.06, P=0.812)、手术时长( χ2=0.23, P=0.634),以及切口类型( χ2=0.70, P=0.403)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巩膜创口未缝合( OR=0.23, P=0.003)、填充物为灌注液( OR=0.24, P=0.004)和术后1 d低眼压( OR=0.11, P<0.001)是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 结论:巩膜创口未缝合、灌注液填充和手术后1 d低眼压是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缝合巩膜伤口、填充硅油或气体是脉络膜脱离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玻璃体切割并硅油填充眼术后复发性前房积脓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溧阳市中医医院25例(25眼)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行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耗时及术后视力。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25例硅油全部顺利取出,无硅油残留。随访末期视力≥0.1者18眼(72.00%),优于术前的5眼(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607, P=0.000)。无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失代偿或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气液交换在硅油取出术中应用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气液交换在硅油取出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行硅油取出术的67例(67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33例(33眼),接受单纯的硅油取出术;B组34例(34眼),接受硅油取出术,并行两次气液交换。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B组高眼压发生率低于A组( χ2=5.584, P=0.018)。术后3个月,A组高眼压者10例(30.30%),B组高眼压者2例(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93, P=0.009)。B组有1例(2.94%)玻璃体腔内硅油残留少于A组的8例(24.24%), χ2=4.831, P=0.028。术后3个月,两组白内障、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129,0.000; P=0.720,1.000)。两组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硅油取出术联合气液交换可减少玻璃体腔内硅油滴残留及高眼压的发生率,且手术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眼内异物580例(580只眼)中大型异物62例(62只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2年。观察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大型异物(长≥10 mm或宽≥4 mm或厚≥3 mm)占同期眼内异物的10.69%(62/580)。男58例,女4例。年龄范围1~62岁,平均(39.7±11.7)岁。其中磁性异物41例(66.13%)。在工作场所受伤者最多,共45例(72.58%)。一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2例,其余60例均行二期眼内异物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出及硅油填充等手术。术后最终取出硅油并保存眼球者37例(59.68%),未取出硅油者20例(32.26%),三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3例(4.84%)。最终视力:无光感者8例,光感~手动者19例,数指~0.04者11例,0.05~0.25者22例,≥0.3者2例,总体视力(logMAR)优于术前( t=7.703, P=0.000)。最终视力与术前视力有相关性( r=0.516, P=0.000)。异物长度与最终视力无相关性( r=-0.227, P=0.096),异物宽度和伤口长度均与最终视力有相关性( r=0.375, 0.453; P=0.003,0.000)。按有无虹膜脱出/嵌顿、晶状体脱出、后极部视网膜伤口、视网膜坏死及视网膜脱出分别分组,具有相应伤情组的最终视力较无相应伤情组差( P<0.05)。 结论:大型眼内异物的预后与术前视力、异物宽度、伤口长度及视网膜损伤程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两种不同硅油取出术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升、玻璃体切割手术设备及显微设备的更新,玻璃体切割手术逐渐在我国县级医院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部分患眼需填充硅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预后。待术后视网膜病情稳定,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的硅油需及时取出,否则会继发青光眼、角膜变形、视敏度下降等并发症 [1]。目前临床上有几种硅油取出方法的报道,包括经巩膜两通道切口取油、输液皮条连接23G通道取油、F4H5辅助硅油取出以及本课题组报道的经瞳孔硅油取出等 [2,3,4,5]。无论何种取油方式,维持术中及术后眼压的平稳至关重要,过低的眼压会引发脉络膜渗漏,甚至出血、感染 [6]。在临床教学中,我们发现经验不足的手术医师存在缝合巩膜切口不密闭的现象,为此,我们改良了硅油取出术中的灌注模式,使得术中及术后眼压维持较好。现报告改良的硅油取出术与既往硅油取出术在眼压维持等安全性方面的优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种新型眼科体位保持器在玻璃体切除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体位保持器用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被动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06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分为三组,A组(俯卧低头位组35例),B组(U型枕组36例),C组(康复体位保持器组35例),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被动体位护理疗效比较的初步研究,平均随访时间3个月。依据本研究设计的术后体位护理效果对比量表,观察记录和随访,通过三组患者在体位维持时间、睡眠时间、饮水量、复发率、舒适度、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对比各组体位护理的效果。结果:C组在单次体位维持时间、体位维持总时间、睡眠时间、饮水量、术后体重减轻程度、舒适度、不适症状及术后高眼压并发症等方面,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术后视力恢复程度比较,C组均数数值高于A组和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3)。 结论:体位保持器对比常规俯卧低头体位或U型枕在增加患者体位维持时间、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增加舒适度,以及减轻体位维持不适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气体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和作用的新认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前视网膜复位手术中眼内可填充的材料主要有无菌空气、长效气体和硅油。无菌空气多用于简单的视网膜脱离复位固定手术后的眼内填充,而长效气体及硅油多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的眼内填充。近年来随着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和广角可视系统及围手术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应用,眼内填充材料的选择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硅油的应用明显减少,且膨胀气体的浓度也在降低,无菌空气的应用比例在上升。只要掌握好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无菌空气或长效气体,必将减轻社会负担和医生的工作负荷而最终使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O 2激光辅助深层巩膜切除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难治性青光眼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49岁。因右眼视网膜脱离修复手术后眼压反复升高5年,于2021年2月17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患者5年前因右眼视网膜脱离于外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视网膜激光光凝+硅油填充手术。手术后右眼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良好,随访发现眼压升高,取出眼内硅油后眼压仍反复升高,最高时达50 mm Hg (1 mm Hg=0.133 kPa),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近两年右眼眼压在4联用药情况下仍不稳定。患者自幼双眼近视,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史,否认外伤史及其他用药史。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2.50 DS→0.05,左眼BCVA-3.75 DS/-1.00 DC×80°→1.0。右眼、左眼分别为眼压32.0、19.2 mm Hg。除右眼晶状体混浊(图1A)外,双眼其余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颜色苍白,杯盘比0.9;左眼视盘颜色淡,杯盘比0.5。双眼视网膜平伏,可见豹纹状眼底改变。右眼上方及颞下方周边视网膜可见大片萎缩灶、陈旧性激光斑,视盘血管成屈膝状改变(图1B );左眼颞上方周边视网膜可见陈旧性激光斑。电脑视野检查,右眼上方视野缺损,累及中心,下方部分视野缺损(图1C);左眼未见明显视野缺损。房角镜检查,双眼房角全周开放,未见新生血管。眼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右眼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白内障;双眼屈光不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