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分析HUA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HUA患者20例(HUA组)及尿酸性肾病患者20例(HN组).另选择同年龄段的健康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NC组),采集粪便及血液样本,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分析,血液样本测定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 三组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与HN病组Alpha多样性分析及Beta多样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组成上,差异主要体现在酸杆菌门、疣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丹毒丝菌纲、芽孢杆菌纲、δ-变形菌纲、丹毒丝菌目、乳杆菌目、丹毒丝菌科.HUA及HN患者与尿酸值、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eGFR)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HUA、尿酸性肾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菌群紊乱,而其各自又存在特有的肠道菌群特征.HUA及尿酸性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与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的季节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8/10
本研究以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前期的白背桐群落、中期的崖豆藤群落和后期的高檐蒲桃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氨氧化细菌(AOB)群落的干湿季变化特征,分析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环境变化对AOB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森林恢复显著影响土壤AOB优势门的相对丰度及其季节变化.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值在恢复前期达最大(71.3%),而放线菌门则在恢复后期达最大(1.0%);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的干湿季变幅分别在恢复前期和后期达最大.热带森林恢复显著影响土壤AOB优势属相对丰度及其季节变化.亚硝化螺菌属和亚硝化毛杆菌属相对丰度均值在恢复后期达到最大,分别为66.2%和1.5%,而亚硝化弧菌属则在恢复前期达最大,为25.6%;亚硝化螺菌属和亚硝化弧菌属相对丰度的干湿季变幅最大值出现在恢复前期,而亚硝化毛杆菌属丰度的变幅则在恢复中期达最大.AOB群落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沿热带森林恢复进程显著增加且在湿季高于干季.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易氧化碳是AOB群落多样性和放线菌门丰度变化的主控因子;土壤容重和温度是变形菌门丰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pH、微生物生物量碳、含水率、铵态氮、容重和温度是亚硝化螺菌属、亚硝化毛杆菌属和亚硝化弧菌属的主控因子.因此,热带森林恢复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温度、容重及易氧化碳含量而调控优势类群的丰度变化,从而促进AOB群落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运用宏基因组技术研究施加中药渣有机肥对丹参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土壤微生物组是土壤健康的关键性评价指标,前期的研究表明中药渣有机肥能够提高栽培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但是中药渣有机肥对于土壤微生物组的影响相关的报道很少.基于此该研究在评价中药渣有机肥对栽培丹参产量和质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中药渣有机肥对栽培丹参根际微生物组群落以及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施用中药渣有机肥促进了丹参生长以及有效成分的积累,其中丹参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的提高幅度为371.4%、288.3%、313.4%、151.9%;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提高幅度为887.0%、183.0%.②施用中药渣有机肥显著改变了栽培丹参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具有显著性的区别.③施用中药渣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多亚硝化螺菌 Nitrosospira mult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产酶溶杆菌 Lysobacter enzymogenes 以及木霉菌 Trichoderma 等土壤有益菌的相对丰度.④KEGG功能预测分析表明,施加有机肥后的土壤环境中更容易富集与代谢相关的微生物;施加中药渣有机肥后还可增加与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相关的功能基因的丰度.该研究结果为今后中药渣有机肥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丰富了中药材绿色栽培技术的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贵州典型煤矸石堆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4/6
[背景]煤矸石堆场用于堆放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热值低、含重金属的固体废弃物,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对堆场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目的]探究煤矸石堆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方法]选择贵州省六枝特区典型煤矸石堆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堆场表层土壤、矸石层土壤、废水浸出口沉积物和堆场下游河道沉积物,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细菌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菌属为钩端螺菌属(Leptospirillum)和硫化杆菌属(Sulfobacillus);古菌的优势菌门为 Candidatus_Thermoplasmatota 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优势菌属为热原体属(Thermoplasma)和金属球菌属(Metallosphaera).不同采样点细菌和古菌的优势菌属存在显著差异,矸石层土壤和废水浸出口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细菌和硫氧化细菌比其他 2个样点丰富.煤矸石堆场中微生物的碳、氮、硫代谢基因丰度较高,共检测到 6条固碳途径、6 条氮代谢途径和 3 条硫代谢途径.主要的固碳基因为ACAT和E2.2.1.1,固碳途径以还原性三羧酸循环为主;主要的氮代谢基因为nirB、nasA和narG,氮代谢途径以反硝化为主;主要的硫代谢基因为cysH和sir,硫代谢途径以同化硫酸盐还原为主.[结论]本研究可进一步拓展对矿山生态环境的认识,为矿区生态修复、土壤和河流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毛乌素沙地固碳功能菌群落随生物结皮发育阶段的演变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生物结皮是干旱区生态系统光合固碳的重要贡献者,固碳功能菌是生物结皮碳固定过程中的关键功能群,而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有关固碳功能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未见详细报道.通过qPCR和高通量测序,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固碳功能菌基因丰度、群落多样性在生物结皮发育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其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form IAB、IC和ID的基因丰度均随生物结皮发育呈升高趋势,在地衣结皮最高,在藓结皮又明显降低;form IAB的Chao1 和form IC的Shannon指数随生物结皮演替呈显著上升趋势,而 form IC和ID的Chao1 则在藻结皮达到峰值.物种组成上,IAB型固碳功能菌以蓝藻门的颤藻目占优势,其相对丰度在藻结皮最高,随生物结皮演替逐渐降低;IC型固碳功能菌在裸沙中以土壤红杆菌目为主,而在三种生物结皮中以生丝微菌目、亚硝化单胞菌目和红螺菌目占优势;ID型固碳菌则以硅藻门的舟形藻目占优势,其丰度在裸沙中最高.IAB和IC型固碳功能菌群落结构在藻结皮和地衣结皮类似,而与裸沙和藓结皮差异显著,裸沙与藓结皮亦具显著差异.生物结皮演替过程中生物类群和土壤理化特征的改变为固碳功能菌提供了不同的生态位,土壤总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全磷、速效磷和pH对固碳功能菌群落进行综合调控,通过对固碳功能菌的筛选作用,最终改变固碳功能菌群落组成和结构.为深入理解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结皮的光合固碳功能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胎盘微生物群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孕妇胎盘菌群特征.方法 招募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孕妇的胎盘为研究样本;FGR组胎盘取自临床定义为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第 10 百分位数的孕妇 20 例,健康对照组胎盘来自孕周≥37 周分娩且无其他合并症的孕妇 20 例.使用 16 S rRNA测序对胎盘微生物组进行调查,并确定与 FGR相关的差异分类群特征.结果 FGR组胎盘微生物的香农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辛普森指数低于健康对照组(U值分别为 4.381和 5.012,P<0.05).两组胎盘微生物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GR组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比例均有降低(U值分别为 3.891、4.264、3.702、5.476,P<0.05).在门水平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GR组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比例均有降低(U值分别为 3.642、3.180、2.826,P<0.05),而未分类细菌门的比例有所增高(U=4.513,P<0.01).在科水平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GR 组产碱菌科和毛螺菌科的比例均较低,而未分类 k_norank菌科的比例较高(U值分别为 4.746、3.281、4.895,P<0.05).在属水平方面,两组有 13 个属不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GR组新鞘氨醇菌属、无色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副球菌属、假诺卡氏菌属、木洞菌属、硝化菌属、佩罗单胞菌属、产碱菌科未分类属和毛螺菌科未分类属的比例均有降低(U=1.935~5.174,P<0.05),而地发菌属、普雷沃氏菌科_NK3B31 属和未分类细菌属的比例均有增高(U值分别为 3.605、3.410、4.895,P<0.05).结论 FGR中存在明显的胎盘微生物群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广西北部湾茅尾海夏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海洋浮游细菌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解析广西北部湾茅尾海夏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于 2017 年 6 月(夏季)和 2017 年 12 月(冬季)在该海域设置 7 个站点,采集 0.5m处表层海水样品,利用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茅尾海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表明:茅尾海海域浮游细菌隶属于 11 个门、36 个纲、86 个目、188 个科和 506 个属;主要浮游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2.47%)、厚壁菌门(Firmicutes,17.34%)、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6.3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7.54%)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5.38%),共占浮游细菌总丰度的 99.12%.北部湾茅尾海夏季浮游细菌群落Chao 1 指数和Richness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冬季.主坐标分析(PCoA)和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极显著差异(R=0.586,P<0.001).在目分类水平上进行组间差异分析(Welch's t-test),具有季节性丰度显著差异的类群共有 15 个(P<0.05),其中尤泽比氏菌目(Euzebyales)、红杆菌目(Rhodobacterales)、马尾藻海演化枝 11(SAR11)、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在夏季样品中显著增高;海洋螺菌目(Oceanospirillales)、丙酸杆菌目(Propionibacteriales)、涅瓦菌目(Nevskiales)、弧菌目(Vibrionales)、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分枝杆菌目(Mycobacteriales)、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亚硝化单胞菌目(Nitrosomonadales)在冬季样品中显著增高.夏季浮游细菌属的共发生网络表现出更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以正相关为主,且夏季(70.3%)高于冬季(68.9%).Partial Mantel检验相关分析表明,浮游细菌群落与温度、盐度、溶解氧、总溶解氮和总溶解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温度(R=0.326,P<0.001)和总溶解磷(R=0.512,P<0.001)与群落结构的相关程度较高,是显著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综上,本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揭示北部湾海洋浮游细菌多样性,以及为茅尾海海域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不同家蚕品种五龄幼虫期与蛹期中肠细菌组成与功能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分析生命力及茧层率不同的家蚕Bombyx mori品种间中肠细菌组成的差异及其对生命力与蚕茧量等性状的影响.[方法]基于长期的家蚕资源饲养调查成绩,选取了高生命力家蚕品种932G和高丝量品种2041J作为实验材料,收集5龄幼虫和蛹的中肠,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中肠细菌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及不同发育阶段家蚕中肠细菌组成及其功能的差异.[结果]分别获得932G和2041J 5龄幼虫期中肠细菌399和453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蛹期OTU数目分别为138和162个.5龄幼虫期中肠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优势属是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丰度最高,其次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多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在932G和2041J间差异显著,其中德沃斯菌属Devosia、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短杆菌属Brachybacterium、罗氏菌属Rothia、葡萄球菌属及劳氏菌属Lawsonella等在932G 5龄幼虫中肠中的丰度显著高于在2041J 5龄幼虫中肠中的,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甲基杆菌属、不动杆菌属 Acinetobecter、管道杆菌属 Cloacibacterium、明串珠菌属 Leuconostoc、丙酸杆菌属 Prcpionibacteriaceae、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鞘氨醇菌属Sphingob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在2041J 5龄幼虫中肠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932G5龄幼虫中肠中的.932G和2041J 5龄幼虫中肠细菌分别有77%和78%的功能基因富集在KEGG代谢通路上,其次是富集在环境信息处理和遗传信息处理通路的功能基因;932G的5龄幼虫中肠中硝酸盐还原、氮气呼吸、硝酸盐呼吸、亚硝酸盐呼吸及固氮等功能菌群占比高于2041J 5龄幼虫中肠中的,2041J 5龄幼虫中肠中化学异养、尿素分解、甲醇氧化等功能菌群占比高于932G5龄幼虫中肠中的.5龄幼虫中肠细菌组成与蛹的显著不同,蛹中肠变形菌门欧文氏菌属Erwinia为优势属,且蛹期两个品种间欧文氏菌属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932G蛹中肠细菌氨基酸转运与代谢、胞外分泌与转运、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和无机盐转运与代谢等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显著高于5龄幼虫中的.[结论]家蚕5龄幼虫期中肠细菌组成和预测功能在家蚕高生命力品种932G与高丝量品种2041J间差异显著,蛹期中肠细菌组成与功能与5龄期显著不同,且蛹期中肠细菌的相对丰度在两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探讨肠道微生物在家蚕抗逆、耐药、抗病及其蛋白质合成与转化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家蚕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荒漠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对氮添加和枯落物输入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9/2
为了解荒漠草原表层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对枯落物输入及氮添加的响应,该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荒漠草原为实验平台,选择4种常见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的枯落物设置枯落物输入处理,设置对照(0 g·m-2·a-1)、氮添加(9.2 g·m-2·a-1)2个处理,运用荧光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了荒漠草原0-5 cm表层土壤AOB对氮添加和不同枯落物输入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在氮添加和枯落物输入条件下,荒漠草原土壤表层AOB共有3门4纲6目7科8属17种.实验所测AOB群落物种主要来源于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中的亚硝基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亚硝基螺旋菌属(Nitrosospira),且以亚硝基单胞菌属为优势种群.与对照相比,氮添加显著降低了AOB-氨单加氧酶(amoA)基因拷贝数,表明施氮会抑制荒漠草原表层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在不同种类的枯落物输入下,AOB-amoA基因丰度的响应具有差异性,枯落物输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氮添加对土壤AOB-amoA基因丰度的抑制,但总体上不会改变其变化趋势.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是影响AOB-amoA基因丰度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氮添加能够显著降低荒漠草原土壤表层AOB-amoA的基因丰度,该结果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未来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区氮沉降变化对土壤表层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和机制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毛竹扩张对杉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使植被类型发生改变,进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为揭示毛竹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扩张过程中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本文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南山村,以杉木纯林(s)为对照,选取毛竹杉木混交林(h)、毛竹纯林(m)两种林型,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毛竹扩张对杉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扩张导致杉木林土壤细菌群落a多样性降低,与杉木林相比,混交林地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分别降低了2.4%、8.6%,但无显著差异;毛竹林分别降低了5.9%、16%,且差异显著(P<0.05).毛竹扩张杉木林后,改变了土壤细菌菌群的相对多度;杉木林中变形菌门、Unassigned和疣微菌门的相对多度最高,分别占32.39%、3.7%、3.2%;毛竹林中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多度最高,分别占45.05%、5.19%;混交林中浮霉状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多度最高,分别占7.51%、6.79%、5.12%.毛竹扩张形成混交林后,浮霉状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多度显著上升(P<0.05),分别增加了3.12%、2.71%,而迷踪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多度显著下降(P<0.05),分别减少了0.43%、0.36%;奇古菌门相对多度显著下降(P<0.05).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毛竹扩张对杉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P<0.05),毛竹林与竹杉混交林的土壤细菌结构较为接近,两者与杉木林细菌群落集聚距离较远.LEfSe分析显示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芽单胞菌科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的相对多度变化显著,可作为毛竹扩张杉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指示种.土壤NH4+可能是引起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这些结果说明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可引起林地土壤细菌群落发生改变,这为了解毛竹扩张对土壤碳氮等元素循环、扩张机制及扩张调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