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豆子炮制过程中指纹图谱及颜色特征值变化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目的 分析苦豆子炮制过程中颜色特征与HPLC指纹图谱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苦豆子炮制过程中指纹图谱,分析其主要成分变化规律;提取苦豆子炮制过程中颜色特征值并进行聚类分析,对样品颜色特征值与指纹图谱色谱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炮制时间延长,苦豆子指纹图谱相似度逐渐降低,N-甲基金雀花碱、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等共有峰皆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红色(R)、绿色(G)、亮度(I)颜色特征值随着炮制时间延长而降低,色调(H)特征值随着炮制时间延长逐渐升高.颜色特征值与指纹图谱色谱峰相关性分析显示,指纹图谱共有峰峰 1、峰 5~峰 11 均与颜色特征有显著相关性.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等是苦豆子炮制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主要指标.结论 苦豆子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不同炮制时间苦豆子颜色特征值与HPLC指纹图谱密切相关,可为苦豆子炮制减毒、发挥最佳临床药效以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
基于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分析颈复康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目的 分析颈复康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入血原型成分.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结合现有文献研究,对目标化合物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进行比对确认,鉴定颈复康颗粒的化学成分;给予大鼠颈复康颗粒后,在其血浆中检测原型成分.结果 从颈复康颗粒中共鉴定 96 个化学成分,其中苯丙素类化合物 5 个、萜类化合物 10 个、生物碱类化合物 9 个、黄酮类化合物 27 个、有机酸类化合物 9 个以及其它化合物 36 个.在血浆中鉴定入血原型成分 15 个,其中苯丙素类化合物 1 个、萜类化合物 2 个、生物碱类化合物 3 个、黄酮类化合物 4 个以及其它化合物 5 个.结论 本研究较为全面地解析了颈复康颗粒的体外化学成分和入血原型成分,为颈复康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
中药龙骨真伪鉴别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目的 建立有效鉴别龙骨真伪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经验鉴别、酸碱度鉴别、荧光鉴别、原子吸收法对 15批市售龙骨进行鉴别.结果 6批样品(编号为S1-S6)为正品,9批样品(编号为S7-S15)为伪品;样品S1-S7和S15的酸碱度为近中性(pH6.2~7.8),样品S8-S14的酸碱度为碱性(pH 8.9~9.8);样品S1-S6显荧光,样品S7-S15不显荧光;样品S1-S7和S15中钠元素含量为2.8~9.4 mg/kg,样品S8-S14为70.0~162.5 mg/kg.结论 综合应用多种鉴别方法,可提高中药龙骨的鉴别准确性,有效鉴别市售龙骨的真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
宣肺化痰止咳方煮散剂煎煮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目的 优化宣肺化痰止咳方煮散剂的煎煮工艺.方法 以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及柚皮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运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煮散剂的制备工艺及临床应用剂量进行探索.结果 以柚皮苷和盐酸麻黄碱含量为考察标准,宣肺化痰止咳方煮散剂最优煎煮工艺为将原药材粉碎至 10~14 目,加 14 倍量水,提取 2 次,每次沸腾 30 min,过滤,合并滤液得煮散剂,该工艺条件下柚皮苷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工艺.3/5原汤剂剂量煮散与原汤剂中麻黄碱及柚皮苷的含量相似,推荐为煮散剂临床使用剂量.结论 该研究能够为该煮散剂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
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预测乌药汤冻干粉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目的 建立乌药汤冻干粉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表征其共有峰的化学成分,采用生信分析技术探讨乌药汤冻干粉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乌药汤冻干粉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共有峰进行结构表征.应用网络药理学构建"化学成分-靶点-通路"关系网络,参考文献资料对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最后采用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建立了10 批乌药汤冻干粉基准样品UPLC指纹图谱,对 17 个共有峰进行了结构指认;从上述成分中筛选得到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 6 个关键成分、12 个核心靶点和 10 条信号通路,KEGG通路分析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参与度高;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香叶木素等化学成分能与磷酸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肽(PIK3CA)等蛋白稳定结合.结论 香叶木素、羟基蓍含蓍素、阿魏酸、波尔定碱、槐黄醇和臭灵丹酸可能是乌药汤缓解原发性痛经的潜在活性成分,并作用于PIK3CA、雌激素受体 1(ESR1)等核心靶点蛋白,通过调控TNF、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共同发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初步探讨了乌药汤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的潜在机制,为缓解原发性痛经提供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干预策略.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及其化学成分分析为后续药效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
钩藤网络药理学多靶点效应价值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中药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所含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用.网络药理学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能够分析中药活性成分群与疾病标志物之间的复杂作用机制,阐明药物、靶点、疾病三者的关系.本文总结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钩藤干预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炎症等疾病的研究进展,为中药钩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
真菌凋亡样细胞死亡和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目前,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数量有限且已产生脱靶效应,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迫在眉睫.真菌凋亡样细胞死亡(apoptosis-like cell death,ALCD)是生物体在正常发育阶段细胞发生的死亡现象.本文概述了真菌ALCD的特征、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因子,介绍了可诱导真菌凋亡的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其中,天然药物包括来自微生物源的脂肽、法尼醇、他汀类、生物碱,来自植物源的有机酸、精油,以及来自昆虫的蜂毒素,并绘制了药物诱导真菌ALCD的基础分子景观.本文为制定新的抗病原真菌策略和研发靶向抗真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
黄河三角洲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盐胁迫下对田菁的促生作用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目的]从黄河三角洲盐碱土中分离筛选具有耐盐性且促生效果良好的菌株,为作物在盐碱地高效种植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芽孢杆菌,并通过浸种试验筛选出促生效果良好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促生特性测定,并在盐胁迫条件下,利用田菁盆栽试验评估其促生效果.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促生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挖掘与促生功能相关的基因.[结果]共分离获得60 株芽孢杆菌,通过浸种试验筛选出编号为M4、M5、B5、L3 和Q17 的菌株,这些菌株表现出优良的促生效果,具备解无机磷、解钾以及产生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等功能.田菁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培养条件以及低浓度盐胁迫(NaCl浓度为 100 mmol/L)培养时,接种芽孢杆菌能够显著提高田菁幼苗的株高、最大叶面积、茎秆干重和根干重(P<0.05);高浓度盐胁迫(NaCl浓度为 200 mmol/L)培养时,接种 5 株芽孢杆菌能够显著提高田菁幼苗茎秆和叶片的鲜重与干重(P<0.05);接种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田菁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superoxide dismutase,POD)活性,且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促生效果最佳的菌株M4 经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结论]分离得到的 5 株芽孢杆菌均具有多种促生特性,能够促进盐胁迫下田菁幼苗的生长,缓解盐分对幼苗的抑制作用.其中促生效果最好的M4 菌株经鉴定为B.thuringiensis,具备较强的开发盐碱地促生菌肥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
秋水仙碱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秋水仙碱作为一种天然生物碱,既往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痛风发作、家族性地中海热,由于其较多的毒副作用和抗痛风新药的出现,近年来秋水仙碱在痛风领域的应用明显减少.然而秋水仙碱在其他免疫、抗炎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日渐增多.尤其是 202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秋水仙碱作为保护性心血管病的治疗药物后,这一老药重新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检索了有关秋水仙碱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方面的文献报道和诊疗指南,分类汇总了秋水仙碱在治疗痛风、心血管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皮肤病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旨在为临床更好地应用该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
厚朴化学成分与炮制工艺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厚朴主要含有酚类、挥发油、生物碱、苷类等成分,其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是厚朴的代表性成分.古代和现代炮制工艺中姜用量一般为 10%,炒制温度一般为 120℃,研究发现炮制后酚类成分含量升高,挥发油含量减少,酚苷类含量下降,生物碱含量升高,但基于炮制工艺参数的不同以及分析方法等条件的不同,化学成分变化不尽相同,可见厚朴炮制工艺参差不齐.通过综述厚朴主要化学成分、炮制工艺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进展,以期为厚朴的质量标准提高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