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诊断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并整理16例穿刺活检或/和肺泡灌洗确诊的PAP患者病例,将其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并文献复习.结果 PAP肺部阴影重而临床症状轻微,CT表现多样化,可表现为双肺广泛不呈叶段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铺路石征、地图征、蝶翼征、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及肺间质纤维化等;"铺路石征"、"地图征"同时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与CT表现不一致时,强烈提示本病.结论 PAPCT表现具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与肺炎、肺水肿、肺炎型肺癌、弥漫性肺泡出血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其他肺部病变相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8例合并指骨骨折,5例合并屈肌腱损伤,9例合并指掌侧固有动脉、指掌侧固有神经损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0 cm×2.5 cm~2.4 cm×3.0 cm。切取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为血管蒂、携带隐神经终末皮支的足内侧穿支皮瓣,皮瓣的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吻合,选取1条伴行静脉或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支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指总神经缝接。供区直接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植皮。随访内容包括皮瓣的色泽、外形、稳定性和TPD,评价患指的功能优良率及供区有无明显瘢痕、感觉异常和异常行走步态。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72个月,平均48.5个月。皮瓣色泽、厚度和正常指掌侧皮肤相近,皮瓣耐磨、稳定性好,持物有力,TPD为9~12 mm,12例末次随访于指骨间关节处出现指横纹。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供区未出现痛性瘢痕及感觉异常,足踝功能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远期随访皮瓣厚度、色泽、质地与手指掌侧皮肤相近,能获取良好的效果,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供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CT表现及其转归情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CT影像表现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百草枯中毒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4月徐州市肿瘤医院中毒职业病科收治的14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尿中百草枯浓度结合口服剂量及实验室检查分为轻型组、中重型组、暴发型组,各组患者分别有12、99、3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使用容积测量软件进行肺损伤范围测定,计算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的百分比(%)。根据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比将患者分为<25%、25%~50%、51%~75%、>75% 4组。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个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百草枯肺损伤CT影像上存在多种表现,且其表现可交叉同时存在。早期表现病变较轻的病例,后期CT表现病变可完全吸收或残留少许纤维化,预后好;早期表现为肺实变、胸腔积液的病例,后期CT表现一般为吸收后胸膜增厚及支气管扩张为主,预后也相对较好;早期表现为大片状磨玻璃影的病例,转归则以肺间质纤维化多见。与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中重型组比较,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Q中毒肺损伤各组累计损伤范围的病死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磨玻璃影( OR=2.013)、肺间质纤维化( OR=3.779)、纵膈气肿( OR=33.118)是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不同分型的百草枯中毒肺部表现及转归不同。累计损伤范围可作为评价预后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颅骨钻孔联合人工真皮及负压封闭引流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8年5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烧伤整形美容科收治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4~86岁,平均64岁。患者分为A组[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及负压吸引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和B组[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各9例。比较两组创面肉芽培育时间、有无术后并发症、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有无差异。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评价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创面肉芽培育时间分别为(16.44±1.42) d与(29.11±13.3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6.00±3.32) d与(40.67±14.3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例与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创面皮片存活率分别为(97.11±3.44)%与(95.00±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患者创面瘢痕VSS评分分别为(7.67±1.32)分与(8.78±1.9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颅骨钻孔和(或)磨削联合人工真皮覆盖及负压吸引加二期刃厚皮片移植不仅可较好地修复头皮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还可显著加快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BCA3基因复合杂合变异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告1例携带ABCA3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患儿男,胎龄40 +6周,生后呻吟并进行性加重,胸部X线片显示两肺透过度减低及磨玻璃影,予以抗感染、机械通气、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等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基因检测提示患儿存在ABCA3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3137C>T(p.A1046V)+c.3997_3998del(p.R1333fs),确诊为ABCA3基因变异所致呼吸窘迫综合征,家长放弃治疗后患儿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合并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合并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以“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quamous cell carcinoma”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83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检索到国外病例3例;在万方数据库以“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肺鳞癌”为检索词,从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肺)鳞癌”为检索词,未检索到相关病例报道。阅读文献入选4例及本文病例,共5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64岁,因“胸闷、气促10 d, 咳嗽、发热1 d”入院。胸部增强CT示右下肺门区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相邻支气管局部阻塞,增强后局部轻度强化,双肺下叶见实变影,散在片状结节影,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右侧少量胸腔积液;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下基底段开口处菜花样新生物,约7 mm×8 mm;支气管镜活检示部分黏膜结构破坏,鳞状上皮层次消失,细胞核大深染,部分呈巢团状分布,伴不良角化和少量坏死、纤维组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NapsinA、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及p53均阴性,p40、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5/6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均阳性, Ki-67阳性细胞约30%。右肺下叶穿刺活检示肺泡腔内充满巢状排列的淋巴样细胞,由小淋巴细胞、中心细胞样细胞及单核样细胞构成,偶见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 20+、CD 79a+、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 SMA)血管及Bcl2均阳性,CD 3散在阳性,Bcl6、CD 10、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均阴性,Ki-67阳性细胞约3%。病理诊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肺鳞状细胞癌。 结论:肺 MALT 淋巴瘤合并肺鳞状细胞癌罕见,极易漏诊或误诊,胸部CT影像学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影或实变影,常伴有病灶内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扩张及病灶周围的磨玻璃密度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偶可见胸腔积液。肺组织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月28日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且处于COVID-19确诊后3~8周的138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分为哮喘控制良好组(84例)与哮喘控制不佳组(54例)。比较2组哮喘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确诊哮喘时长、吸入过敏原阳性比例、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比例、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史)。分析哮喘患儿COVID-19的临床特征(包括临床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和影像学表现)。比较2组哮喘患儿COVID-19确诊前3个月内和就诊当日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常规肺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一秒率(FEV 1/FVC)、呼气流量峰值、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 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 7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脉冲振荡技术测定肺功能指标包括共振频率(f res)、5 Hz下的电抗(X 5)、5 Hz下的阻力(R 5)、20 Hz下的阻力(R 20)、5 Hz与20 Hz下的阻力差值(R 5-R 20)和电抗面积(AX)]。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哮喘患儿COVID-19确诊后肺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哮喘控制良好组男60例,女24例,中位年龄7岁;哮喘控制不佳组男39例,女15例,中位年龄8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133例(96.38%)为轻型COVID-19,5例(3.62%)为中型COVID-19;临床表现有发热[132例(95.65%)]、咳嗽[106例(76.81%)]、喘息[18例(13.04%)]、腹泻[14例(10.14%)]等。所有患儿治疗均以解热镇痛药和中成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型COVID-19患儿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磨玻璃影。哮喘控制不佳组患儿的咳嗽时长和喘息发生率均高于哮喘控制良好组[6(4,8) d比4(3,6) d,22.22%(12/54)比7.14%(6/84),均 P<0.05]。COVID-19确诊后,哮喘控制良好组FEV 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pred)、FEF 50%pred、FEF 75%pred和MMEF%pred较COVID-19确诊前均降低,哮喘控制不佳组FEV 1%pred、FEV 1/FVC%pred、FEF 50%pred、FEF 75%pred和MMEF%pred较COVID-19确诊前均降低;哮喘控制良好组X 5%pred、R 5-R 20和AX较COVID-19确诊前均升高,哮喘控制不佳组f res、R 5-R 20、AX较COVID-19确诊前均升高(均 P<0.05)。哮喘控制不佳组FEV 1、FEV 1/FVC、FEF 75和MMEF下降率均较哮喘控制良好组高,f res和R 5-R 20上升率均较哮喘控制良好组高(均 P<0.05)。哮喘控制不佳组FEV 1下降≥8%、MMEF下降≥25%比例均高于哮喘控制良好组[35.19%(19/54)比14.29%(12/84),51.85%(28/54)比21.43%(18/84),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控制不佳是哮喘患儿COVID-19确诊后肺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OR=8.000, P=0.008)。 结论:COVID-19会导致哮喘患儿肺功能水平下降,且哮喘控制不佳的患儿肺功能水平下降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计算机辅助诊断根尖X线片图像中恒牙邻面龋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构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检测根尖X线片图像中恒牙邻面龋,为邻面龋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提供的因正畸需要或无保留价值而拔除的人离体恒前磨牙及磨牙160颗(外观完整或邻面龋洞缘位于釉质牙骨质界之上),拍摄根尖X线片,进行组织学检测并分级(0级:无龋坏;1级:龋坏达釉质外1/2;2级:龋坏达釉质内1/2;3级:龋坏达釉质牙本质界;4级:龋坏达牙本质外1/2;5级:龋坏达牙本质内1/2)。根据组织学分级将160颗离体牙根尖X线片均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各80颗)。由2名评估者参照组织学图像对训练集根尖X线片进行龋坏标记,建立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由另2名评估者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分别对测试集根尖X线片进行邻面龋诊断。以组织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综合评估肉眼诊断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值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总体诊断准确性。通过查准率-查全率(precision-recall,P-R)曲线综合评估两种诊断方法对龋坏样本的查准查全能力。通过灵敏度(即查全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即查准率)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进一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 结果:对测试集离体牙根尖X线片,肉眼诊断与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29(95% CI:0.650~0.808)和0.762(95% CI:0.685~0.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与肉眼诊断的特异度、PPV、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灵敏度(76.7%)显著大于肉眼诊断(59.3%)( P<0.05)。肉眼诊断对恒牙邻面1级龋坏的灵敏度(27%)显著小于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77%)( P<0.05)。 结论:与肉眼相比,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对恒牙邻面釉质龋,尤其是局限于釉质内的早期龋坏更灵敏。本项研究建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诊断准确性与评价者肉眼诊断的准确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烟台市与威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与实验室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13日烟台市奇山医院收治的72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胸部CT表现等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查特征。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6.0±14.8)岁。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84.7%)、咳嗽(77.8%),其中咳痰45例(62.5%),均为少量白色粘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6例(36.1%),T淋巴细胞绝对数下降18例(25.0%),CD4 +T细胞计数下降8例(11.1%),CD8 +T细胞计数下降14例(19.4%),ESR升高42例(58.3%),CRP升高31例(43.1%)。重症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白蛋白、CD4 +T细胞、CD8 +T细胞、T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非重症组,CRP、SAA、ESR、FIB、AST、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高于非重症组( P<0.05)。72例患者核酸检测鼻咽拭子、痰液标本连续两次转阴时间分别为(21.48±7.9)d和(27.79±7.4)d,两种检测方法连续2次转阴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t=-4.532, P=0.000)。COVID-19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病变58例、斑片状51例、磨玻璃影61例。 结论:烟台市与威海市COVID-19患者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T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指标异常可能预示着患者病情更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同指指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同指带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的指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16例(16指)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2~58岁,平均37岁。挤压伤6例,绞伤6例,电锯伤及切割伤4例。拇指单纯掌侧软组织缺损7例,掌侧合并侧方软组织缺损6例,指背缺损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0~7.0 h,平均4.0 h。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3.3 cm×1.8 cm~6.0 cm×2.8 cm。采用大小为3.6 cm×2.1 cm~7.0 cm×3.2 cm的同指指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同时将皮瓣携带的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与创面内的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供区12例直接拉拢缝合,4例残留小面积创面行全厚游离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观察末次随访时皮瓣血运、外观、质地及静态两点辨别觉,对比伤指与健侧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总活动度(TAM)及虎口角。结果:术后1例皮瓣表面出现水泡,拆除蒂部部分缝线,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其余15例皮瓣顺利成活。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与周围组织相近,耐磨、耐寒冷。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8~13 mm。伤指TAM为138°±3.9°、健侧为140°±3.4°,伤侧虎口角度为95°±10.3°、健侧为96°±9.2°,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861、1.732, P值均>0.05)。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 结论:同指背侧带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的指背动脉穿支皮瓣可逆行修复拇指多个部位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满意,供区损伤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