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辅助诊断根尖X线片图像中恒牙邻面龋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构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检测根尖X线片图像中恒牙邻面龋,为邻面龋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提供的因正畸需要或无保留价值而拔除的人离体恒前磨牙及磨牙160颗(外观完整或邻面龋洞缘位于釉质牙骨质界之上),拍摄根尖X线片,进行组织学检测并分级(0级:无龋坏;1级:龋坏达釉质外1/2;2级:龋坏达釉质内1/2;3级:龋坏达釉质牙本质界;4级:龋坏达牙本质外1/2;5级:龋坏达牙本质内1/2)。根据组织学分级将160颗离体牙根尖X线片均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各80颗)。由2名评估者参照组织学图像对训练集根尖X线片进行龋坏标记,建立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由另2名评估者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分别对测试集根尖X线片进行邻面龋诊断。以组织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综合评估肉眼诊断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值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总体诊断准确性。通过查准率-查全率(precision-recall,P-R)曲线综合评估两种诊断方法对龋坏样本的查准查全能力。通过灵敏度(即查全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即查准率)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进一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 结果:对测试集离体牙根尖X线片,肉眼诊断与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29(95% CI:0.650~0.808)和0.762(95% CI:0.685~0.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与肉眼诊断的特异度、PPV、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灵敏度(76.7%)显著大于肉眼诊断(59.3%)( P<0.05)。肉眼诊断对恒牙邻面1级龋坏的灵敏度(27%)显著小于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77%)( P<0.05)。 结论:与肉眼相比,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对恒牙邻面釉质龋,尤其是局限于釉质内的早期龋坏更灵敏。本项研究建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诊断准确性与评价者肉眼诊断的准确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超亲水种植体早期负重修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应用一种超亲水种植体早期负重修复1年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杭州口腔医院(平海院区)VIP诊室的41例牙列缺损患者,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52.3±13.1)岁,共植入74枚超亲水种植体,其中上颌27枚,下颌47枚。所有患者均无需行骨增量或软组织移植术,采用Thommen系统配套种植工具行常规种植,上颌于种植体植入后4周取模,6周负重,下颌于植入后2周取模,4周负重。种植体植入、取模和负重前均利用共振频率分析仪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取模即刻、负重即刻及负重1年后分别拍摄根尖X线片,测量并记录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种植体在负重修复前均未出现生物学并发症,种植体存留率为100%(74/74)。2例下颌位点的种植体在术后2周时ISQ值低于65,延期取模修复。其余72枚种植体在植入时的ISQ值(75.22±4.32)与取模时(75.13±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负重即刻ISQ值(76.46±3.73)显著大于取模时ISQ值( P<0.05)。72枚早期负重修复的种植体在负重后1年复查,均未发生松动脱落,种植体存留率为100%(72/72)。X线片测量评估显示,早期负重修复1年后72枚种植体近中边缘骨吸收为(0.18±0.06) mm,其中下颌[(0.17±0.06) mm]与上颌[(0.19±0.0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早期负重修复1年后72枚种植体远中边缘骨吸收为(0.17±0.05)mm,其中下颌[(0.17±0.06)mm]与上颌[(0.16±0.0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本临床研究有限的范围内,证实超亲水种植体早期负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长期负重后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熟恒牙因龋露髓行生物陶瓷材料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用生物陶瓷盖髓剂对因龋露髓成熟恒牙行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探讨对此类患牙行活髓治疗的可行性及适应证选择。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57例龋源性露髓患者(57颗患牙),所有病例的术前诊断均为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且上橡皮障去腐露髓后出血鲜红,经2.5%次氯酸钠棉球轻压3 min内可止血;显微镜下以生物陶瓷盖髓剂(iRoot BP Plus)行直接盖髓术后即刻或2周复诊时行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术后12~50个月(平均30个月)复查,通过患者症状、临床检查及根尖X线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治疗成功率,Log-Rank检验分析各种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年龄(32±13)岁(13~68岁),男性12例,女性38例]接受了1年以上的复查,总体成功率为90%(45/5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后1、2年及≥3年的成功率分别为98%、89%和81%。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是否有牙髓刺激症状、牙位和洞形、露髓孔大小以及冠方修复材料等因素对疗效均无显著影响( P>0.05)。 结论:对诊断为深龋或可复性牙髓炎的露髓成熟恒牙以生物陶瓷作为盖髓剂行直接盖髓术可获得良好疗效,年龄、性别、是否有牙髓刺激症状、患牙牙位与洞形、露髓孔大小等因素不影响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个性化氧化锆基台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用氧化锆临时冠磨改回切为个性化修复基台1年内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采用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即刻修复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技术制作氧化锆临时修复体和种植导板,导板引导下植入种植体并即刻安装氧化锆临时修复体。3个月后种植体骨结合完成,口内磨改回切氧化锆临时修复体形成个性化氧化锆种植修复基台,全冠修复方法取模制作永久修复体。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30例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6.2±6.1)岁(26~50岁)。患者在戴入最终修复体后即刻、6个月及1年时复查,记录种植体存留率,检查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指数,根尖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水平变化,采用牙龈乳头指数(apilla index score,PIS)评价牙龈乳头充盈度。结果:戴入最终修复体后1年30枚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均小于5 mm。戴入最终修复体后6个月及1年的骨吸收量分别为0 (0,0) mm和0 (-0.2,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戴入最终修复体即刻、6个月及1年时PIS分别为3.0 (2.0,4.0)、3.0 (2.8,4.0)和3.0 (3.0,4.0)。 结论:戴入最终修复体后1年,30枚种植的植体周围骨组织和牙龈组织均较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显示终端观察数字根尖片中根管锉尖端位置准确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显示终端诊断数字根尖片中根管锉尖端位置的准确性,为确定智能手机辅助诊断根管工作长度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将10号或15号K锉分别插入脱水人头颅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提供)上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根管中,分别拍摄100张数字根尖片。上下颌牙齿根尖片中共150个根管,其中75个根管内插入的10号或15号K锉到达工作长度,75个根管内插入的10号或15号K锉距离根尖1.5 mm。由5名观察者(3名牙体牙髓医师、2名放射医师,均工作5年以上)分别对200张数字根尖片在笔记本电脑(Lenovo Thinkpad E480)、平板电脑(Apple iPad 2018)、智能手机A(HUAWEI P9 Plus)和智能手机B(Apple iPhone 7)上根据5级评分标准进行读片观察,以根管预备后插入20号K锉到达X线根尖后的工作长度作为金标准,得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对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利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A、B观察数字根尖片中同一型号根管锉尖端位置获得的AUC值(10号K锉组分别为:0.891±0.037、0.869±0.037、0.870±0.017、0.849±0.037;15号K锉组分别为:0.957±0.02、0.961±0.02、0.961±0.01、0.961±0.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号K锉: F=1.39, P=0.281;15号K锉: F=0.05, P=0.985);针对不同型号根管锉,不同显示终端中15号K锉组的AUC值显著高于10号K锉组( t=-10.65, P<0.001)。 结论:本研究中4种显示终端观察数字根尖片中根管锉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借助智能手机诊断数字根尖片中根管锉尖端位置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的方法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两种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作为盖髓剂在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应用中的成功率,探讨iRoot BP Pl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8至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行全身麻醉下治疗,口内至少有1对及以上同名乳磨牙龋坏须行牙髓切断术的3至8岁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别使用iRoot BP Plus(试验组)和MTA(对照组)行牙髓切断术,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拍摄患牙根尖X线片,收集患牙治疗前后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计算两组的治疗成功率,并分析影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患儿20例,男女各10例,共计28对、56颗乳磨牙(试验组28颗,对照组28颗),其中随访满1年者共23对、46颗乳磨牙。试验组3、6、12个月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25/26)、92%(22/24)和87%(20/23),对照组分别为100%(26/26)、96%(23/24)和96%(22/23),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切髓后止血时间显著影响试验组的成功率( P<0.05)。 结论:iRoot BP Plus与MTA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1年随访期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iRoot BP Plus在乳牙牙髓切断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易混淆为根尖周疾病的较大窦管副管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窦管(Canalis Sinuosus,CS)是眶下管的一个神经血管分支通道[1],最早由Jones[2]于1939年提出.它从眶下管的末端开始,向前外侧延伸,到达上颌骨前壁后,向内侧转弯,并沿鼻腔外侧壁延伸,CS的末端形成会一些分支副管,这些分支副管一些终止于鼻腔底部,一些终止于上颌牙列周围[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防性根尖封闭后自体移植牙的临床和根尖周愈合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探究预防性根尖封闭对自体移植牙的根尖周愈合的影响.方法:3条比格犬随机纳入24颗前牙,分对照组、RCT组(术中根管治疗)、Ref组(术中截根,倒封闭根尖),n=8.移植术后1、4、12周评估移植牙松动、脱落数和影像学指标;术前、术后4、12周记录探诊深度.12周后,对样本进行Micro CT扫描[计算骨体积分数比值(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对量化松动度、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值和Micro CT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对照组和Ref组脱落2颗牙,RCT组脱落1颗,平均松动度受时间和分组影响显著(P<0.05).PD值的下降与时间显著相关(P<0.05),RCT组和Ref组显著低于对照组;X线片中,牙槽骨高度随骨改建逐渐降低,对照组部分牙根出现外吸收.RCT组的Tb.S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Tb.N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P<0.01);RCT组和对照组牙根表面见浅表性吸收,Ref组的根尖组织致密,牙周层次清晰;RCT组根尖组织排列疏松.结论:预防性根尖封闭在自体移植牙中具有效性,可简化术后治疗,促进自体移植牙周骨重建,因此是对自体植牙术的有效改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Hall技术治疗乳磨牙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观察用Hall技术治疗乳磨牙龋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乳磨牙龋患者31例(31颗患牙),用Hall技术治疗.术后12~39个月复查,通过颞下颌关节和治疗牙有无症状、临床检查和根尖X线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成功率,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因素对成功率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年龄(4.9±1.5)岁(3.3~8.2岁),男21例,女9例]接受了 12个月以上复查,总体成功率是93.3%;术后1年和2年的累积生存概率是96.7%和92.3%.年龄、牙位、洞形和ICDAS冠部龋影像学检查编码等因素对成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Hall技术治疗乳磨牙龋可获得良好疗效,年龄、牙位、洞形和龋坏深度等因素不影响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iRoot SP糊剂联合单尖法对根管充填恰填率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探究iRoot SP糊剂联合单尖法对根管充填恰填率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96例牙体牙髓病(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8,iRoot SP联合单尖法治疗)和对照组(n=48,AH-plus联合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治疗).使用X线片对所有患牙的填充效果进行评估;采用咬合力测定仪测定患者的咬合力;采用称质量法测定患者的咀嚼效率;疼痛感通过疼痛视觉评估量表(VAS)进行测定;比较两组的疗效、填充效果、咬合力、咀嚼效率、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39/48)(χ2= 5.031,P=0.025);研究组恰填率(100.00%,48/48)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42/48)(χ2=4.444,P=0.03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SBI、PLI、PD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显著低于对照组(14.58%)(χ2=4.909,P=0.027).结论 iRoot SP联合单尖法治疗牙体牙髓病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减缓疼痛,改善患者牙周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