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和人肺鳞癌细胞株H520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分成4组( n=24):对照组(C组)和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组(Ⅰ~Ⅲ组)。C组正常培养,Ⅰ~Ⅲ组分别加入罗哌卡因3、5和7 mmol/L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24 h(T 1)、48 h(T 2)和72 h(T 3)时,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于T 1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cleaved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分光光度法检测RhoA和Rac1活性。 结果:C组、Ⅰ组、Ⅱ组和Ⅲ组T 1~3时A549和H520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G0/G1期比例和凋亡比例依次增加,T 1时Cyclin D1和CDK4表达依次下调,cleaved PARP-1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依次上调,细胞迁移距离、RhoA和Rac1活性依次降低( P<0.05)。 结论:罗哌卡因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R +/HER2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癌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有不同的分子分型,最常见的分子亚型是激素受体阳性(HR +),内分泌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HR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 -)晚期乳腺癌(MBC)的主要治疗变化是新型靶向药物联合内分泌治疗。主要介绍了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及其与化疗之争、CDK4/6抑制剂联合新方向、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的多重治疗策略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靶向药物联合内分泌治疗、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治疗gBRCA1/2突变乳腺癌、新型靶向药物、多靶点多组合治疗模式对HR +/HER2 - MBC内分泌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HR +/HER2 - MBC患者提供新的靶向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KA-CREB信号通路在七氟烷减轻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在七氟烷减轻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4月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0):对照组(C组)、CPB组、CPB+七氟烷组(CS组)和CPB+七氟烷+PKA抑制剂H89组(CSH组)。CSH组侧脑室注射H89 5 μl后,CS组和CSH组大鼠暴露于2.4%七氟烷中1 h,然后CPB组、CS组和CSH组建立无血预充心脏不停跳CPB模型60 min。于CPB结束后2 d时采用旷场试验评估大鼠自主运动能力。于CPB结束后3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水迷宫结束后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PKA、磷酸化CREB(p-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 结果:4组旷场试验运动速度、路程及中心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其余3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KA、p-CREB和BDNF表达下调( P<0.05);与CPB组比较,CS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KA、p-CREB和BDNF表达上调( P<0.05),CS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S组比较,CSH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KA、p-CREB和BDNF表达下调( P<0.05)。 结论:七氟烷可通过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 MBL)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的调节及其机制,为靶向自噬在固有免疫上预防肥胖及相关病理改变提供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分析细胞分化成熟及脂滴积累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MBL(0、1、5、10 μg/ml)对不同分化阶段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MBL(10 μg/ml)对不同分化阶段细胞自噬关键因子LC3B、Beclin1和p62蛋白的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MBL干预下脂滴蓄积的改变,Western blot、qRT-PCR检测不同浓度MBL干预下自噬关键因子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基于自噬性降解的自噬流分析来进一步说明自噬活性,Western blot分析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分子的表达及磷酸化。结果: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经过10 d诱导的3T3-L1前脂肪细胞可达到完全分化状态;CCK-8结果表明实验组各浓度MBL(1~10 μg/ml)对不同分化阶段细胞增殖无影响;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发现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BL处理组自噬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增强,并呈一定浓度依赖关系;油红O染色显示不同分化阶段脂肪细胞内脂滴在MBL干预下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MBL通过增加自噬体的合成增强脂肪细胞自噬活性;并且在MBL干预下,AMP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mTOR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同样呈现浓度依赖关系。结论:MBL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加快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自噬进程,降低脂质积累,为治疗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功能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随着对乳腺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并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针对乳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不断出现,主要包括针对雌、孕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药物,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药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针对BRCA1/2突变的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等。由于某些信号通路异常可发生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因此同一类分子靶向药物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存在交叉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MPK/p38 MAPK/Nrf2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一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AMPK/p38 MAPK/Nrf2)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2~3月龄,体重220~280 g,高脂饲料喂养,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50 mg/kg,连续4 d,制备糖尿病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0):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MPK抑制剂Compound C+心肌缺血再灌注组(C+I/R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组于缺血前30 min时尾静脉注射Compound C 0.5 mg/kg,Sham组和I/R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120 min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K-MB、LDH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谷胱甘肽(GSH)、SOD、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AMPK(p-AMPK)、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血清CK-MB、LDH水平升高,心肌组织GSH和SOD水平降低,ROS水平增加,AMPK、p-AMPK、p-p38 MAPK、Nrf2、HO-1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比较,C+I/R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血清CK-MB、LDH水平升高,心肌组织GSH和SOD水平降低,ROS水平增加,AMPK、Nrf2、HO-1表达下调( P<0.05)。 结论:AMPK/p38 MAPK/Nrf2信号通路参与了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内源性抗氧化应激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a 2+-CaMKⅡ-CREB信号通路在U50488H减轻CPB致大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 2+-CaMKⅡ-CREB)信号通路在U50488H减轻CPB致大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中的作用。 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50~4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0):对照组(S组)、CPB组(C组)、CPB+κ受体激动剂U50488H组(U组)和CPB+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U50488H组(K组)。S组仅进行动静脉穿刺置管,其余各组建立无血预充心脏不停跳CPB模型。U组CPB前30 min时静脉注射U50488H 1.5 mg/kg;K组CPB前60 min时侧脑室注射10 μmol/L KN93 5 μl,CPB前30 min时静脉注射U50488H 1.5 mg/kg。术后第3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CaMKⅡ(p-CaMKⅡ)、磷酸化CREB (p-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CaMKⅡ、CREB、BDNF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S组比较,C组、U组和K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CaMKⅡ、p-CREB、CaMKⅡmRNA、CREB mRNA、BDNF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与C组比较,U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p-CaMKⅡ、p-CREB、CaMKⅡmRNA、CREB mRNA、BDNF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K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U组比较,K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CaMKⅡ、p-CREB、CaMKⅡmRNA、CREB mRNA、BDNF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 结论:U50488H减轻CPB致大鼠PND的机制与激活Ca 2+-CaMKⅡ-CRE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lncRNA ADPGK-AS1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二磷酸腺苷依赖的葡萄糖激酶反义RNA1(lncRNA ADPGK-AS1)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增生、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RB手术治疗的RB患者39例39眼的术中瘤旁组织和瘤体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DPGK-AS1和miR-623在标本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体外培养人RB细胞Y-79,将培养细胞分为小干扰RNA正常对照组(siRNA-NC组)、siRNA-ADPGK-AS1组、微小RNA正常对照组(miR-NC组)、miR-623组、siRNA-ADPGK-AS1+anti-miR-NC组和siRNA-ADPGK-AS1+anti-miR-623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生率;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及侵袭数;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Y-79细胞中ADPGK-AS1和miR-623的靶向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干预组细胞中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瘤旁组织比较,RB组织中ADPGK-AS1相对表达量升高,miR-623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0.522、48.497,均 P<0.01);与siRNA-NC组比较,siRNA-ADPGK-AS1组细胞中Ki-67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Y-79细胞增生 A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833、18.522,均 P<0.01);siRNA-ADPGK-AS1组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123、26.183,均 P<0.01);siRNA-ADPGK-AS1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少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2.385、19.201,均 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ADPGK-AS1可靶向结合miR-623;miR-623组细胞中Ki-67、MMP-2、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iR-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137、22.200、21.094,均 P<0.01);与miR-NC组比较,miR-623组Y-79细胞增生 A值显著降低且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398、11.400、17.846,均 P<0.01);siRNA-ADPGK-AS1+anti-miR-623组细胞中Ki-67、MMP-2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siRNA-ADPGK-AS1+anti-miR-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795、17.493、23.479,均 P<0.01);与siRNA-ADPGK-AS1+anti-miR-NC组比较,siRNA-ADPGK-AS1+anti-miR-623组增生 A值明显升高且迁移细胞数及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600、14.495、17.855,均 P<0.01)。 结论:敲低 ADPGK- AS1基因可抑制RB细胞增生、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与miR-623的表达上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钙调控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钙稳态失衡和自噬异常是PD、AD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显示,细胞不同储钙区室可经钙通道或钙离子(Ca 2+)相关信号蛋白影响自噬,例如细胞膜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Orai1)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内质网钙通道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P3R)途径、线粒体Ca 2+摄取相关的钙单向转运体(MCU)、溶酶体钙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粘蛋白1(TRPML1)和两孔通道、胞浆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的激酶β(CaMKKβ)/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途径等。本文现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细胞内不同储钙区室和胞浆Ca 2+调控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临床同道对其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二甲双胍通过AMPK/SIRT3通路促进脂肪酸培养的肌细胞自噬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高脂培养肌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棕榈酸(0.1、0.2、0.4、0.6 mmol/L)及二甲双胍(0.5、1、2、5、10 mmol/L)分别干预L6肌细胞24 h,CCK 8法检测肌细胞的存活率。棕榈酸和二甲双胍干预肌细胞24 h后,Western印迹检测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LC3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泛素结合蛋白p6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蛋白表达及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RT-PCR技术检测上述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棕榈酸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肌细胞活力,2 mmol/L二甲双胍显示最佳的对抗作用。0.4 mmol/L棕榈酸和2 mmol/L二甲双胍干预肌细胞24 h后,棕榈酸显著减少LC3Ⅱ/LC3I、Beclin 1、SIRT3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6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 P<0.05),棕榈酸的这些作用可被二甲双胍所对抗(均 P<0.05)。 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刺激AMPK的磷酸化增加SIRT3的表达而增强脂肪酸培养的肌细胞自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