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痰气交阻理论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0%左右,是一种新定义的以非旋转性眩晕或(和)不稳感为表现的慢性前庭功能障碍疾病,于2015年被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beta草案录入.是指患者出现超过3月或更久的持续性非旋转性眩晕及不稳感,可自发出现,也可在突然运动时发作,在直立位、复杂视觉刺激及头部运动时症状加重.通常继发于急性或发作性前庭病及平衡相关性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神经网络重叠机制、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脑区活动的改变和分子病理学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以及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近几年,中医药治疗PPPD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我们根据"无痰不作眩"的理论,提出痰郁气滞、痰气交阻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以理气化痰、开窍定眩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PPP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或者昏沉感: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等自身(内在非旋转性眩晕)或环境移动的类似感觉(外在非旋转性眩晕).目前多数专家认为PPPD是可以心因性的:患者没有前庭疾病病史,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也可以是神经耳源性:患者无焦虑障碍病史,但在初期出现前庭疾病症状时产生较高焦虑水平,之后好转但焦虑水平居高不下,逐渐以PPPD形式存在;也可能是交互性:指在出现任何头晕症状之前,患者有焦虑障碍病史或存在焦虑易感性,在急性前庭障碍疾病导致头晕后,焦虑症状加重.在PPPD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发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表现,其主要症状特点包括:① 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头晕头昏(风痰上蒙).②焦虑、烦躁易怒、情感低落、闷闷不乐、失眠、口苦咽干、担心害怕、惶惶不安.(肝郁、肝火)3.睡眠障碍、神倦乏力、周身困重.(脾虚、痰湿).③心悸、胸闷、憋气.(痰闭胸阳).④食欲减退、呕吐痰涎、恶心嗳气、恶心、腹胀腹痛、打嗝、反酸等(痰湿,脾虚).通过以上症状特点,我们发现PPPD的主要病机指向了肝郁气滞,痰湿困阻,也就是痰气交阻. PPPD的病人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这些人群多愁善感、杞人忧天,容易产生肝气郁滞,肝郁乘脾,脾失健运,从而痰湿内生,上蒙清窍.当经历过一次前庭事件,更加加重了易感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严重的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或者昏沉感,导致PPPD的发生.基于PPPD痰气交阻的病机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的方证相应理论,我们筛选了治疗本病的几首处方,分别是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石菖蒲、郁金、远志).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黄煌老师说此方为古代壮胆方,用于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祛痰剂,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用于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医学心悟》卷四:"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自术天麻汤主之."真武汤,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用于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作用,用于胸胁部满闷,头晕头昏、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象以红舌多见,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以弦滑、弦数、弦细.《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开窍醒神汤(现代经验方),为豁痰剂,具有开心、解郁、祛痰、醒神之作用,用于神志不清,语言、思维迟钝,头晕头昏者.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PPPD的病机以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为总纲,但又有偏于痰湿,偏于气滞之分.偏于痰湿者,症状常见头晕头昏、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胆怯易惊、心下悸动、心烦不眠、夜多异梦、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畏寒肢厥,四肢沉重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真武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陈皮、竹茹、枳实、芍药、附子、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对于热象明显,舌红苔黄者,去附子,加黄连.对于偏肝郁气滞者,症见头晕头昏、胸胁部满闷、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红舌,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弦滑、弦数.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党参、桂枝、龙骨、牡蛎、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以上是我们的初步研究,目前仍在做临床病例收集、分析,进一步优化处方组合,欢迎批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祛痰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结合历代治痰名方的用药配伍特点,对祛痰方剂的组方配伍进行分析,认为祛痰方剂的组成具有以下用药配伍规律:治痰以祛痰药为主,辅以理气药,使气行则湿化,痰浊不生;配以健脾补肾之品,恢复脾肾运化津液功能;痰与津液同源,佐以利水渗湿之药以助祛痰;痰郁易化火生热,配伍清热泻火之品,使痰随热去;痰为阴邪,易伤阳气,参以温里通阳方药,振奋阳气,宣化痰浊;痰瘀常互为因果,配伍活血祛瘀药使痰瘀并治.由于痰浊致病广泛、变幻多端,故治痰方常由多类药物配伍而成,临床应结合具体病证,随症加减,以期取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子养亲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概述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三子养亲汤为祛痰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等.三子养亲汤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药理作用有平喘、止咳、祛痰;抗炎、抗感菌;降低肺动脉压力;抗氧化等.通过查阅文献,本文将三子养亲汤在呼吸系统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及气道重塑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及气道重塑的作用,为银杏叶提取物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5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祛痰剂等支持治疗,同时采用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栓前状态及气道重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和FEVl/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和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显著提高,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至随访结束,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门诊次数分别为(2.11±1.03)d和(1.48±0.23)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56±1.24)d和(3.45±0.22)次(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能改善血栓前状态,促进气道重塑,从而有利于改善呼吸状态与肺功能,促进预后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组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诊的9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进行祛痰剂、糖皮质激素、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和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采用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不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血气指标PaCO2、PaO2、pH值,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心率、呼吸频率及不良反应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37.09 ± 2.31)mm Hg,(46.98 ± 2.78)mm Hg](P<0.05),PaO2、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85.23 ± 7.20)mm Hg、(71.97 ± 6.21)mm Hg,(7.66 ± 0.31)、(7.45 ± 0.29)](P<0.05);FEV1、FVC、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7 ± 0.42) L、(1.86 ± 0.38)L,(3.97 ± 0.81)L、(2.83 ± 0.90)L,(69.92 ± 9.03)%、(57.86 ± 8.97)%](P<0.05);心率、呼吸频率显著较对照组低[(90.89 ± 10.02)次/min、(97.05 ± 12.23)次/min,(19.84 ± 2.41)次/min、(23.08 ± 2.43)次/min] (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6%(3/45)、28.88%(13/45)](P<0.05).结论 双水平式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治疗同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异病同治"理论探讨温胆汤在心、脑、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温胆汤为祛痰剂,由二陈汤加减而来,化痰、调气是温胆汤的主要作用机理,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诸因生痰,痰所留之处皆可致病.肺为储痰之器,痰浊、痰火亦可蒙蔽心脑而发病.李敬林教授基于"异病同治"理论在临床中应用温胆汤治疗痰浊内扰引起的心、脑、肺等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活血化痰通络法辨治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及对患者CRP、ESR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患者在运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前后的CRP及ESR指标变化,研究活血化痰通络法辨治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对CRP及ESR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3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9例、对照组158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对照组仅进行西药治疗,治疗组是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之活血化痰通络法的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指标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组有效率为86.79%,对照组有效率为59.4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的CRP及ESR的情况对比,两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组的CRP及ESR的改善作用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活血化痰通络法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较高的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CRP(C-反应蛋白)及ESR(血沉)等指标,明显改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状况,可以为以后的临床应用给出真实有效的理论依据的支撑数据,对临床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三甲儿童医院2017年门诊口服中成药处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徐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口服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情况,为儿科临床合理使用口服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临床用药支持软件收集徐州市儿童医院2017年的门诊口服中成药处方共计5 826张,对处方中涉及的患几年龄、性别、科室、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院2017年门诊口服中成药类别以清热解毒剂、解表剂、止咳祛痰剂为主,剂型以口服液、颗粒剂、散剂为主.不合理处方为250张,占4.29% (250/5 826),包括不规范处方57张(22.80%)和用药不适宜处方193张(77.20%).结论:该院门诊使用口服中成药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剂量偏大、重复用药等问题,需要临床药师加强对全院口服中成药的监控,确保儿童使用口服中成药的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证候分布和方药规律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和遣方用药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检索1979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国内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诊治桥本甲状腺炎的文献资料,分析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候分布和治疗方药规律,及不同证型与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甲状腺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共获得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型32个,其中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肝郁脾虚、痰气郁结、肝郁气滞、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型;共用方剂469首,其中212首成方,以补益剂、和解剂、祛痰剂、清热剂、温里剂为主.共涉及中药311味,频次较高的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使用频次较高的51味中药可组成6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肝郁化火证、脾虚痰凝、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痰火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痰凝证的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证型分布在不同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指标存在差异(P<0.05或P<0.0125或P<0.003125).结论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以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痰瘀互结、肝郁脾虚证,遣方用药既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又要温补脾肾、益气养阴,对症加减,标本兼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明确其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 ~12月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4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感染、解除气道痉挛、祛痰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治疗,并接受经鼻导管供氧治疗,氧流量维持在1~2 L/min.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SpO2、PaO2 PaCO2、动脉血pH值、RR、HR、P/F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2h2组患者的SpO2、PaO2 PaCO2、pH值、RR、HR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PaCO2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下降,pH值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1d、3d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 、RR、HR、P/F与该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转归:观察组插管1例,插管率为3.7%(1/27);住院时间(22±11)d,病死1例,病死率为3.7%(1/27).对照组插管7例,插管率为25.9% (7/27);住院时间(29±13)d,病死3例,病死率为11.1% (3/27).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可有效缓解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迅速改善其氧合状况,早期并未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且随治疗时间增加逐渐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可降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