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重复经颅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及miR-129-5p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及miR-129-5p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及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康复治疗区就诊治疗的10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重复经颅伪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疗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和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miR-129-5p表达水平;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和阿尔茨海默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估生活质量;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估精神状态.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ADAS-cog及NPI评分分别为(22.40±2.20)分、(110.33±12.6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7±2.59)分、(121.15±11.55)分,MMSE、GQoL-74及QoL-AD评分分别为(19.71±3.53)分、(72.33±9.08)分、(41.27±3.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15±2.40)分、(68.42±8.30)分、(38.13±4.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分别为(10.66±1.19)ng/L、(9.05±1.07)mg/L、(8.49±1.17)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0±1.38)ng/L、(11.12±1.20)mg/L、(10.35±1.31)ng/L,miR-129-5p为1.50±0.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及提高miR-129-5p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祛瘀生新针法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祛瘀生新针法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皮针法+祛瘀生新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证候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MMSE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祛瘀生新针法在ACI溶栓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脑部血流状态、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利于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本体感觉训练提高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研究。方法:收集在苏州瑞盛康复医院就诊的术后2个月32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入选患者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且可以独立站立及步行,除外严重神经肌肉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及足部残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16)。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再增加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每周治疗5~7 d,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10 m步行时间评定,平衡检测仪上进行重心轨迹长度评定。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两组间进行比较,实验组的10 m步行时间、重心轨迹长度的改善均高于对照组(t=-3.561,P=0.008;t=2.85,P=0.001)。结论: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加快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用于住院患者的神经肌肉电刺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住院病人经常发展为医院获得性功能障碍.虽然早期康复可以改善结果,但在实践中,许多患者在医学上太不稳定或症状过重而无法参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使用低频电流,通过电极传输来诱导不随意肌收缩.本文献综述和荟萃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NMES治疗住院患者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HF-rTMS)对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rTMS 80%RMT组、100%RMT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HF-rTMS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ment-upper extremity,FMA-UE)和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分值,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计算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测量患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UE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CMCT及MCA血流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80%RMT组、100%RMT组指标改善均较假刺激组显著(P<0.05);除MBI外,100%RMT组各项指标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HF-rTMS可以改善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100%RMT HF-rTMS在提高功能、运动神经兴奋性,改善脑血流等方面较80%RMT更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附桂化痰益智汤、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附桂化痰益智汤、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80例孤独症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联合组于其基础上予以附桂化痰益智汤、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assessment scale,CARS)评分、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Gesell 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hedules,GDS)评分、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评分、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联合组治疗后ABC中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C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CSHQ就寝习惯不良、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焦虑、夜醒、时间不规律、白天嗜睡、异态睡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附桂化痰益智汤、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更好减轻孤独症患儿行为障碍,促进中枢神经功能及病情恢复,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消风散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ACI)(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方法 ACI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均49例.对照组根据ACI诊治指南采取常规康复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消风散加味内服.两组均予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脑血流灌注、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疗程完成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治疗1周与2周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同时治疗组于治疗后同时点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疗程完成后,两组病例脑血管储备功能(CVR)显著增加,血流灌注指数(PI)显著降低,同时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疗程完成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增加,同时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结论 消风散加味治疗ACI(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改善脑血流灌注和血管内皮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舌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相关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运动性失语是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舌针是通过针刺舌部特定穴位以治疗相应病症的一种特殊针法,研究发现舌针不仅能够恢复舌的运动功能,还能调节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改善脑部功能,促进言语功能恢复.临床上发现,舌针单用可以有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与言语康复训练、头针及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笔者系统总结了舌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内容,以期为舌针治疗运动性失语提供更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调控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后遗的运动功能障碍也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尤其是那些经过康复治疗效果有限的患者,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其中,脑深部电刺激可通过调控大脑的特定区域来促进神经可塑性,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而脊髓电刺激和迷走神经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综合最新神经调控技术的研究现状,旨在深入探讨神经调控技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机制,以及其在未来脑卒中康复和治疗中的潜在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脊髓损伤(SCI)是指脊髓受外伤而导致椎管内脊髓或神经根等结构功能的损害[1].随着现代交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SCI发病率逐年递增,具有较高致残率以及医疗费用高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