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是唯一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出现和普及,复发率较前降低,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CPIP)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CPIP现已成为腹股沟疝手术的重要疗效指标之一。CPIP发生的病因较复杂,主要有神经性疼痛、非神经性疼痛、躯体性疼痛和内脏性疼痛。女性、年幼、肥胖、对疼痛的控制感较低、术前焦虑、术前疼痛、疼痛敏感性遗传易感性等患者因素和术者经验、开放疝修补术、重量补片、补片固定、术后急性疼痛等手术因素均为CPIP发生的危险因素。CPIP不仅是神经性和伤害性疼痛的产物,也受到心理、情感、认知和遗传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故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正确的疼痛及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对诊断CPIP是非常必要的。CPIP的治疗应遵循一定的步骤,首选期待治疗、药物治疗、心理及行为治疗、物理治疗等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如果经过6个月到1年的上述治疗手段疼痛缓解不明显,则考虑手术治疗。目前为止,预防性镇痛和规范化手术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最主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三叉神经痛(TN)是最严重的神经性疼痛之一,目前,对于难治性TN的外科治疗仍以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为主。然而对于特发性TN、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的TN及MVD后无效或复发的TN患者,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仍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本文从PSR的手术指征、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治疗诱发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治疗诱发的糖尿病神经病变(TIND)常在应用胰岛素快速纠正高血糖不久后发生,且患者往往有血糖控制不良的病史,其特征为急性严重的肢体远端疼痛、周围神经纤维损伤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TIND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急性的神经性疼痛,是一种可逆性疾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通常会改善,但是报道较少,阻碍了对TIND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该文对TIND的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阐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丛集性头痛是最常见的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表现为在丛集期内频繁出现的剧烈单侧头痛。疼痛部位多位于一侧眼眶或者额颞部,且大多数患者伴发头痛侧自主神经症状,如结膜充血、流泪、面部出汗、头面部水肿等。丛集性头痛具有较高的致残性,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近年来,国际上对丛集性头痛的诊治有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丛集性头痛疾病的认识、管理与规范化诊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的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经过反复讨论后制订本指南。指南的内容包括丛集性头痛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与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性足病的高危因素。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细胞因子在其中的作用受到很大的关注。研究显示一些趋化因子在神经性疼痛,包括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属于CC趋化因子家族,本文就MIP-1与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焦虑亚量表评分≥8分)90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术前1 d及手术当日麻醉诱导前各行1次经皮穴位电刺激,选穴为患者印堂穴及术侧内关穴、劳宫穴、足三里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接受的最大电流强度为宜,时间30 min。C组仅在相同穴位处粘贴电极片无电流通过。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于手术当日第2次刺激前、术后1、3 d和术后3个月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于第1次刺激前、术后3 d和3个月时采用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于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采用Leeds神经性症状和体征评估量表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拔除喉罩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T组患者手术当日第2次刺激前、术后1 d内和术后3 d内焦虑发生率降低,术后3 d时QoR-15量表评分升高,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拔除喉罩时间缩短( P<0.05)。2组患者术后止吐药物使用率、便秘、发热及皮下积液发生率、补救镇痛率、术后3个月内焦虑发生率、QoR-15量表评分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焦虑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活体肾移植供者围术期焦虑和术后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活体肾移植供者(LKDs)围术期焦虑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活体肾移植术的LKDs 72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假刺激组(S组),每组36例。T组LKDs于术前1 d上午(T 0)、术晨麻醉诱导前30 min(T 1)和术后第1天上午(T 2)在双侧内关穴、双侧太冲穴和印堂穴各行30 min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频率2~100 Hz,疏密波,电流强度6~15 mA;S组仅在相同时点及穴位贴电极片而不进行刺激。2组均在每次刺激前抽取肱静脉血,测定血浆5-羟色胺(5-HT)浓度。T 0、T 1、T 2、术后第3天(T 3)和出院前(T 4)记录2组医院焦虑抑郁-焦虑量表(HADS-A)的评分。记录2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拔除喉罩时间、术后72 h内镇痛补救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T 5)电话随访2组HADS-A及Leeds神经性症状和体征评估量表评分。 结果:与S组比较,T组T 1、T 2和T 3时焦虑发生率降低,术后72 h内镇痛补救率降低,T 1和T 2时血浆5-HT浓度升高,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 P<0.05)。2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拔除喉罩时间、术后3个月内焦虑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缓解LKDs术前和术后早期焦虑,减轻术后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调节自噬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由于其机制复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仍是全世界健康问题的重大挑战。近来研究表明自噬功能障碍是神经性疼痛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且通过调节自噬可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笔者以自噬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为切入点,对调节自噬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具有明显肌电图特征的13例莫旺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莫旺综合征(MoS)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为尽早确诊疾病及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入院的13例MoS患者资料,包括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数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13例MoS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肌颤搐、疼痛、肢体麻木、周身瘙痒、多汗症、尿便障碍、心动过速、失眠、焦虑抑郁等。10例完成自身免疫脑炎抗体检测,3例仅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阳性,2例仅抗富含亮氨酸的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阳性,2例双抗体阳性。11例完成肿瘤筛查,有4例肿瘤患者,2例患胸腺瘤、1例患肺鳞癌、1例患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完成心电图检查,其中3例静息性心动过速,2例ST段抬高样改变。所有患者均完成肌电图检查,12例出现异常运动单位电位,如肌颤搐电位、束颤电位和神经性肌强直电位;F波检查均可见F波和(或)M波后发放电位。随访1~12个月,9例非肿瘤患者中6例行免疫治疗,其中5例症状好转;余3例对症治疗患者中1例症状好转。4例肿瘤患者中3例接受免疫治疗,仅1例症状好转。结论:肌颤搐、疼痛、多汗、尿便障碍、严重失眠为MoS典型症状。血清抗CASPR2/LGI1抗体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为诊断MoS提供依据。早期免疫治疗可改善MoS预后,合并肿瘤患者临床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鞘内注射microRNA-217对坐骨神经部分结扎大鼠痛行为与神经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microRNA-217(miR-217)在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artial sciatic nerve ligation,pSNL)大鼠的神经性疼痛及和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pSNL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Sham组(假手术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每组8只。于手术前第1,2,3天以及手术后第1,3,7,14天进行机械缩足阈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 和热缩足潜伏期 (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值测定。qRT-PCR实验检测大鼠手术侧脊髓组织miR-217和TLR5的mRNA表达变化。另外取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pSNL-LV-miR-217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鞘内注射LV-miR-217)、pSNL- LV-NC组(坐骨神经部分结扎+鞘内注射LV-NC)、假手术组,每组8只。于手术前第1,2,3天以及手术后第1,3,7,14天进行MWT和PWTL测定,并利用qRT-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LR5、COX-2、IL-6和TNF-α在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痛行为结果显示,与Sham组[7 th d(13.58±0.30)g,14 th d(14.54±0.51)g]相比,pSNL组的MWT在术后第7天[(6.72±0.15)g, t=11.79, P<0.05]和第14天均降低[(5.72±0.22)g, t=17.8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NL组的PWTL在术后第7天以及第14天分别为(6.78±0.21)s 、(5.99±0.22)s,与Sham组[(14.86±0.35)s,(14.50±0.51)s]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6,7.13,均 P<0.05)。qPCR实验显示,pSNL组的大鼠脊髓中miR-217表达下调、TLR5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4, P<0.01; t=7.54, P<0.01)。鞘内注射miR-217后连续测定MWT和PWTL实验显示:pSNL-LV-miR-217组的MWT与pSNL-LV-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th d: t=14.79, P<0.01;14 th d: t=15.83, P<0.01)。pSNL-LV-miR-217组的PWTL在术后第7天及第14天均明显升高(7 d: t=14.95, P<0.01;14 d: t=16.27, P<0.01)。qRT-PCR实验显示,与pSNL-LV-NC组相比,pSNL-LV-miR-217组的miR-217明显上升( t=7.49, P<0.01),TLR5、COX-2( t=8.82, P<0.05)、IL-6( t=6.42, P<0.05)和TNF-α( t=7.46, P<0.05)的表达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实验显示,pSNL-LV-miR-217组的TLR5、COX-2、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在术后第7天明显降低。 结论:鞘内注射miR-217能明显缓解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的神经性疼痛,并且可能通过调控TLR5抑制神经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