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嘌呤能受体3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参与大鼠三叉神经痛的维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嘌呤能受体3(P2X3R)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三叉神经痛(TN)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三叉神经痛组(TN组)、三叉神经痛+生理盐水组(TN+NS组)和三叉神经痛+P2X3R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组(TN+A-317491组),每组12只。采用三叉神经眶下支慢性缩窄术制备TN模型。TN+A-317491组大鼠于造模后3、7、10和14 d时,腹腔注射A-317491(0.5 mg/kg);TN+NS组大鼠造模后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 d、造模后3、7、10、14和28 d(T0~5)时测定面部机械痛阈(MWT)。造模28 d后,处死大鼠取三叉神经组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2X3R、p38MAPK、p-p38MAPK、p-NF-κB p65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三叉神经组织病理变化。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TN组T1~5时MWT低于S组,T2~5时MWT低于TN+A-317491组。TN组P2X3R、p-p38MAPK、p-NF-κB p65表达高于S组和TN+A-317491组(0.68±0.05比0.42±0.03、0.44±0.05, F=62.838, P<0.05;0.84±0.01比0.48±0.05、0.49±0.06, F=165.036, P<0.05;0.88±0.03比0.53±0.05、0.56±0.09, F=56.481, P<0.05)。TN组TNF-α、IL-1β、IL-6含量高于S组和TN+A-317491组[(33.78±1.89) pg/ml比(15.20±1.33)、(22.02±2.30) pg/ml, F=44.956, P<0.05;(41.92±3.03) pg/ml比(21.82±1.95)、(30.71±3.58) pg/ml, F=81.745, P<0.05;(32.62±1.52) pg/ml比(17.63±1.27)、(23.50±1.83) pg/ml, F=65.971, P<0.05]。TN组和TN+NS组三叉神经组织病理学损伤重于S组,TN+A-317491组病理学损伤轻于TN组和TN+NS组。 结论:P2X3R参与大鼠TN的维持,可能与激活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后,炎性反应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膜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和基因突变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结膜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和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诊断为结膜淋巴上皮癌且接受肿瘤切除手术的3例患者资料和4份石蜡标本(其中1例患者先后行2次手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上皮抗原和淋巴细胞性抗原,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pstein-Barr病毒(EBV)编码的RNA(EBER),应用二代测序方法对2例患者的3份标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均大于65岁,病程3~44个月。均为单眼发病,肿瘤位于球结膜或角结膜缘,呈红色,肿瘤最大径4~20 mm。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眼球前方,眶骨、眼外肌、视神经和副鼻窦未受累。所有患者均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病理表现为未分化癌巢伴有显著的反应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肿瘤蛋白40和肿瘤蛋白63阳性,细胞增殖抗原Ki67增殖指数大于80%;淋巴细胞分化簇20阳性、CD3阳性、CD8阳性;原位杂交显示例1患者的2份标本部分瘤细胞表达EBER。二代测序显示3份标本发生体细胞突变的基因个数分别为58、50和36个,突变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富集于黑色素瘤信号通路、缺口蛋白1信号通路和大鼠肉瘤同源物家族Q三磷酸鸟苷酶循环;生化过程富集于氨基酸饥饿后反应,程序性坏死,调控脂类合成、钠离子转运和染色体分离等;3份标本均发生突变的基因是癫痫阈值2(SZT2),并且SZT2参与氨基酸饥饿后反应。1例行部分切除手术后40个月行第2次完整切除手术,另外2例行完整切除手术;3例均未行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2例未复发,1例失访。结论:结膜淋巴上皮癌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部分病例与EBV感染有关,结膜淋巴上皮癌存在SZT2等基因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旋多巴活化NMDAR1/ERK1/2信号对单眼剥夺弱视大鼠视皮质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活化NMDA受体1(NMDAR1)/ERK1/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对单眼剥夺弱视大鼠视皮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54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弱视模型(MD)组、低剂量左旋多巴治疗组、高剂量左旋多巴治疗(H-左旋多巴+MD)组、高剂量左旋多巴+MK801组、高剂量左旋多巴+PD98059组、MK801组、PD98059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每组6只.通过右眼缝合制备弱视大鼠模型,左旋多巴灌胃治疗,MK801、PD98059通过侧脑室注射,免疫印迹法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1)、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ERKI/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神经生长因子(NGF)、即刻早期基因c-FOS的表达,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NGF和c-FOS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或双因素方差分析联合LSD-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神经元尼氏小体完整,形态清晰;MD组视皮质区神经元尼氏小体体积缩小,神经元丢失和核固缩.与对照组相比,MD组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增多(23.09±2.00、2.20±0.35,t=12.120,P=0.000),Caspase-3阳性细胞增多(22.70±1.50、3.30±0.54,t=12.120,P=0.000),NGF (0.31 ±0.04、0.74±0.09,t=7.674,P=0.000)和c-FOS (0.25±0.03、0.57±0.07,t=5.919,P=0.000)表达降低,NGF(8.30±0.82、35.18±2.01,t=12.370,P=0.0000)和c-FOS (10.84±1.02、35.68±2.55,t=9.056,P=0.0001)阳性细胞数减少,视皮质区NR1 (0.40±0.05、0.55±0.07,t=4.533,P=0.001)、p-ERK1/2(0.68±0.17、0.88±0.11,t=0.920,P=0.142)的表达降低;左旋多巴治疗后,神经细胞形态恢复正常,尼氏小体染色清晰;有效缓解神经细胞凋亡(13.07±1.47、23.09±2.00,t=8.698,P=0.000),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率(17.05±1.11、22.70±1.50,t=3.019,P=0.015);NR1 (0.75±0.09、0.40±0.05,t=8.528,P=0.001)、p-ERK1/2(2.13±0.26、0.68±0.17,t=3.488,P=0.008)的表达显著升高;NGF(18.07±0.87、8.30±0.82,t=8.18,P=0.0000)和c-FOS(19.78±0.91、10.84±1.02,t=6.543,P=0.0001)阳性细胞率增加.MK-801或PD98059干预处理后,有效拮抗左旋多巴治疗作用.MK801、PD98059处理下调NR1(0.53±0.06、0.95±-0.12,t=5.647,P=0.005)及下游p-ERK1/2 (1.52±0.18,2.58±0.30,t=3.091,P=0.013)的表达,并进一步促进MD小鼠尼氏小体体积缩小、细胞核固缩、神经元凋亡、Caspase-3表达,并抑制NGF和c-FOS的表达;二甲基亚砜溶剂未见明显作用.结论 左旋多巴通过活化NMDA-ERK1/2 MAPK信号对大鼠视皮质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藏药诃子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藏药诃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开发利用诃子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诃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生物活性""Terminalia chebula""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vity""Biological activiti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PubMed、中国知网、Sci-Hub等数据库中收录的1984-201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诃子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归纳.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5篇,其中有效文献47篇.诃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鞣质类、酚酸类、三萜类、黄酮类等.诃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提取物及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影响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影响神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丙二醛、总氧化状态、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等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经、影响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肿瘤细胞核酸生物合成、与抗肿瘤药物产生协同药效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及渗透能力、抑制病毒蛋白酶活性、降低病毒体外传染性等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通过抑制细菌细胞蛋白酶活性、抑制细胞膜外排功能、抑制核酸合成等机制发挥抗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启动区高甲基化抑制LRRN3表达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神经元3(LRRN3)在非小细胞肺癌增殖中的作用及其表达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信息检索检测LRRN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差异;利用慢病毒过表达技术,建立稳定过表达LRRN3的肺癌细胞系A549-LRRN3;MTT实验检测LRRN3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检索LRRN3启动区甲基化的改变,且通过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处理肺癌细胞,检测甲基化对LRRN3表达调控的影响;最后生物信息学检索分析LRRN3与肺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qPCR检测发现LRRN3在非小细胞肺癌(12例)临床组织标本中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2例)(P=0.001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RRN3在非小细胞肺腺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P=0.001),同时在非小细胞肺鳞癌中的表达也低于正常组织(P=0.003);过表达LRRN3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P<0.01);并且LRRN3的启动子区存在高甲基化修饰抑制其转录表达,LRRN3表达与肺腺癌的生存预后正相关(P=5.2e-09;HR=0.48).结论 LRRN3的启动区高甲基化抑制LRRN3转录表达,进而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脊髓IL-17调控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与外周神经相关蛋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脊髓IL-17调控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与外周神经相关蛋白的关系.方法 取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6只,10~12周龄,体重240~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9):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NP组)、空载体(BV)组和IL-17 siRNA重组慢病毒组(siRNA组).鞘内置管成功后5 d,采用坐骨神经慢性束缚性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CI后7 d时Sham组和NP组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BV组和siRNA组分别鞘内注射空载体和IL-17 siRNA-GFP重组慢病毒1×107TU各10μl,再用生理盐水10μl冲管,每天1次,连续4 d.分别于CCI前1 d和CCI后1、7、10、11、12、13、14 d时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于CCI后14 d时取手术侧近端坐骨神经组织,提取总蛋白,进行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和液质联用-串联质谱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与Sham组比较,其余3组CCI后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P<0.05).与NP组和BV组比较,siRNA组CCI后10~14 d时MWT升高,TWL延长(P<0.05).NP组和BV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了5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21个蛋白表达显著上调,37个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筛选出58个外周神经相关蛋白与脊髓IL-17调控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帕利哌酮缓释片抑制miRNA-17-5p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通过调控miRNA-17-5p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入住本院并确定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经本院检查的健康受试者8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BMI值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时、接受药物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通过数据库预测miRNA-17-5p调控的下游靶基因;qRT-PCR法检测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内miRNA-17-5p以及下游靶基因NPAS3表达的影响.结果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3个月后,病例组患者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数据库预测miRNA-17-5p调控的靶基因有184个,其中NPAS3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qRT-PCR结果显示:病例组治疗前的miRNA-17-5p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3个月后miRNA-17-5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治疗前的NPAS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3个月后NPAS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可能通过抑制miRNA-17-5p、上调NPAS3表达治疗精神分裂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干细胞外泌体在再生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以及快速增殖能力的未分化多能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干细胞可向人体其他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成骨细胞以及神经样细胞等进行诱导分化.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作为优秀的种子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各个领域,但依然存在着移植后细胞存活率和再生能力下降、出现免疫排斥、伦理监管等问题,因此很难普遍而安全地使用干细胞银行来进行再生医学应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自被发现以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干细胞以旁分泌方式活动的观点,尤其是外泌体的分泌对其生物学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泌体是一类纳米级胞外囊泡,内含RNA、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与干细胞有着相类似的功能,在细胞通讯、免疫应答、修复组织损伤等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在骨/软骨组织修复、神经组织再生、肝肾组织再生、肌肉组织修复、血管组织再生、味蕾再生、牙再生等领域也已开展了关于干细胞外泌体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方面的临床前期研究.本文将从外泌体的组成、形成释放、鉴定等方面详细地介绍外泌体,并阐述不同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中的研究现况,对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物支架材料在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是当前的医学研究难题之一,而生物支架材料在神经组织工程的研究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支架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两大类.天然材料一般无免疫排斥反应,但其结构不能根据需要而进行修饰;合成材料一般有可以控制生物降解率、机械强度、空间结构等特性.天然材料包括细胞外基质组分、海藻酸盐、多聚糖类聚合物、天然蛋白质、脱细胞神经支架等.生物支架材料的种类很多,它们具备的共同特征是:①适中的生物降解速率且降解产物无不良反应;②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③既有一定的强度维持材料完整性,又有较好的弹性,避免拉伤神经组织;④具有神经生长所需的空间结构.本文拟就生物支架材料在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相关研究中应用的进展予以综述,以供广大再生医学研究人员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舍曲林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病人血清S100B蛋白、心肌营养素1及血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病人应用舍曲林治疗对情绪、血清S100B蛋白(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与心肌营养素1(CT?1)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退出6例,将剩余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病人均应用替米沙坦口服,观察组加用舍曲林口服,对照组加用相同剂型的安慰剂口服,持续治疗1月.于治疗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焦虑及抑郁症状进行评分,用动态血压仪测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及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100B、CT?1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9.7±6.7)分、(38.4±5.3)分,对照组分别为(64.7±5.8)分、(58.1±4.9)分,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9.965,19.369,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24 h SBP、24hDBP、dSBP、nSBP、dDBP、nDBP分别为(118.2±6.7)、(78.3±6.6)、(124.1±7.3)、(112.3±6.1)、(82.5±6.8)、(74.1±6.4)mmHg,对照组分别为(121.7±7.1)、(82.3±7.2)、(127.2±8.1)、(116.2±5.7)、(85.2±6.6)、(79.4±7.8)mmHg,观察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SBP、nSBP、dDBP、nDBP水平低于对照组(t=2.535,P<0.05;t=2.896,P<0.05;t=2.010,P<0.05;t=3.303,P<0.01;t=2.012,P<0.05;t=3.71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B、CT?1分别为(60.6±13.4)pg/mL、(47.8±12.5)ng/L,对照组分别为(88.4±15.7)pg/mL、(56.7±11.2)ng/L,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B、CT?1水平低于对照组(t=7.468,3.751,均P<0.001).结论 舍曲林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辅助降低血压,从而血清S100B、CT?1水平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