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急性铅中毒致溶血性贫血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铅中毒多表现为神经、消化、血液系统损害,如神经衰弱、腹痛、腹胀、黄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1例因服用偏方导致亚急性铅中毒致重度溶血性贫血的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绞痛、便秘、溶血性贫血,给予驱铅治疗后病情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前衰弱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前衰弱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336例,年龄≥6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BMI 18.6~25.1 kg/m 2 。于术前1 d时采用临床衰弱量表评估患者衰弱情况。于术前1 d和术后1、7、30 d时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数字广度测试、数字符号转换测试、Stroop色词测试、视觉词语学习测试和循迹连线测试,采用Z计分法判定POCD。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POCD分为非POCD组和POC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POCD的危险因素。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衰弱和合并糖尿病是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术前衰弱是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患有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老年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将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调整到手术安全范围内;及时采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创面进行换药等规范处理。根据下肢创面缺损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以及感染程度、感染时间、周围皮肤损伤程度,选择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减张缝合、皮片或皮瓣移植、截肢(趾)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继续对老年共病进行防控和护理管理,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按照皮瓣肿胀4级(Ⅰ~Ⅳ度依次加重)评判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早期(3~12周)和后期(13 ~52周)小腿和足背肿胀程度;末次随访时,参考下肢踝关节周围创面修复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价(优、良、可、差),以及满意度评价(满意、一般、不满意)。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44例;年龄65~93岁,平均71.4岁;老年共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肿瘤、痛风、老年痴呆、老年神经衰弱、睡眠障碍、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谵妄、抑郁等;创面持续时间为6个月至15年;创面深及肌层或骨质,缺损面积为3.5 cm×2.5 cm~22.0 cm×10.5 cm。85例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阳性;药敏试验结果:敏感72例,中介10例,完全耐药3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抗生素使用原则进行临床用药;对于耐药的3例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等增强免疫力的治疗,同时对局部创面用0.45%~0.55%的碘伏进行换药。85例中,65例采用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过减张缝合修复10例,全厚皮片移植修复19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21例,穿支蒂皮瓣修复20例,截肢(趾)15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2.5个月。创面一期愈合57例;延迟愈合21例,给予换药或手术修复后创面愈合;创面不愈7例,给予截肢(趾)等手术处理后创面完全愈合。小腿和足背肿胀程度评价:早期Ⅰ度18例,Ⅱ度47例,Ⅲ度15例,Ⅳ度5例;后期Ⅰ度62例,Ⅱ度18例,Ⅲ度5例。疗效综合评价:优23例,良45例,可16例,差1例,优良比例占80%;满意度评价:满意78例,一般7例,满意比例占91.8%。结论:全科型诊疗思维和多学科协助模式是治疗老年共病患者下肢慢性糖尿病创面的重要策略,通过抗生素及换药控制感染,采用修复重建外科技术进行修复,能够提高创面治愈率,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心理状态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应对方式,为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3至4月,通过方便抽样选取河北省4所高等院校的1 5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突发公共事件心理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调查,采用非参数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抑郁、神经衰落、恐惧、强迫-焦虑、疑病5个维度中,学生的恐惧评分最高[0.5(0.5)分];网络不理想、不能按时上网课分别是大学生出现抑郁( OR=2.23、4.27,95% CI:1.12~4.42、1.48~12.33),神经衰弱( OR=2.39、11.08,95% CI:1.21~4.71、1.45~11.65),强迫-焦虑( OR=4.11、6.92,95% CI :1.12~4.42、1.91~24.99)可能的危险因素;作息不规律是大学生出现抑郁[ OR(95% CI )=2.75(2.00~3.77)]、神经衰弱[ OR(95% CI )=2.75(1.99~3.79)]、恐惧[ OR(95% CI)=1.61(1.25~2.07)]可能的危险因素;长时间居家感到厌烦是大学生出现抑郁[ OR(95% CI )=2.84(2.05~3.93)]、神经衰弱[ OR(95% CI )=2.25(1.63~3.11)]、恐惧[ OR(95% CI )=1.72(1.36~2.18)]、强迫-焦虑[ OR(95% CI)=4.64(2.17~9.91)]、疑病[ OR(95% CI )=2.13(1.29~3.53)]可能的危险因素;每天关注疫情1小时以上是大学生出现恐惧可能的危险因素[整日: OR(95% CI )=5.15(1.74~9.92),1~3小时: OR(95% CI )=3.67(1.55~8.69)];防疫志愿者身份是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 OR(95% CI )=4.31(1.54~12.10)]、疑病[ OR(95% CI )=3.66(1.48~9.06)]可能的危险因素(均 P<0.05)。家在城市( b=0.063, P=0.018)、居家感到厌烦( b=0.098, P<0.001)、作息不规律( b=0.060, P=0.019)者,医学生( b=0.083, P=0.003),文科生( b=0.091, P=0.003)分别较家在农村、居家不厌烦、作息规律者、理科生的消极应对水平更高。 结论: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以恐惧心理为主。高等院校应重点关注那些不能按时上网课、作息不规律、长期居家感到厌烦、每天关注疫情1小时以上、为防疫志愿者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关注居住在城市、长期居家感到厌烦、作息不规律的大学生、医学生、文科生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及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一线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一线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2—3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对南通市医疗机构1 187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临床一线护士抑郁维度为(0.52 ± 0.02)分,神经衰弱维度为(0.37 ± 0.01)分,恐惧维度为(0.87 ± 0.02)分,强迫-焦虑维度为(0.24 ± 0.01)分,疑病维度为(0.25 ± 0.01)分。不同医院级别的临床护士疑病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0, P<0.05),所在护理单元不同的护士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焦虑、疑病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4.34~11.11,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护理单元因素对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焦虑、疑病维度有影响。 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临床一线护士存在抑郁、神经衰弱、恐惧等负性心理。作为管理者需针对不同的医院级别、护理单元,加强预防性的心理辅导,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理论、操作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和人文关怀,创建良好的组织氛围,维护临床护士身心健康,保障护理质量及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失眠伴焦虑患者36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失眠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乏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流方式的改变,在处理及应对日常生活各方面问题时的紧张感、不适感不断增加,机体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状态易诱发神经衰弱,使近年来失眠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马晓燕撷经典方剂治疗内科杂病经验浅谈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郁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抑郁不宁、心胸满闷、胸部以及胁肋部胀痛,或有善哭易怒,亦或咽中如有炙脔等不适.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常因喜怒忧思,郁滞不舒,而导致肝疏泄功能失职,脾脏失其健运之功,心失其养,脏腑、气血、阴阳功能紊乱;而消渴常因禀赋不足亦或是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以及形体消瘦,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马教授投身于对于郁证和消渴的证候及治疗的研究,熟读经典、精求古训,并且在长期的诊疗疾病过程中,对于使用经典方剂加减化裁辨治郁证和消渴等内科杂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撷马教授以经典方剂治疗郁证和消渴等内科杂病的经验作总结与探析.其临床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国医大师张志远运用竹茹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介绍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应用竹茹的经验.张老临床知药而用,遣方用药时常突出竹茹的用量,通过将其与诸药配伍,以更好地发挥竹茹清热泻火、降逆止呕、解郁安神的功效.同时善用经方、创制经验方治疗多种杂病、顽证,如四皓汤治疗"灯笼病"、三竹汤治疗神经衰弱、南阳理胃汤治疗顽固性呕哕,方中突出竹茹的地位,常作为君药发挥作用.附验案3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辽东楤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中国传统药材辽东楤木[Aralia elata(Miq.)Seem.]又称龙牙楤木,具有"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祛风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阳虚气弱、肾气不足、脾阳虚衰之水湿停滞、消渴、跌打损伤等症.楤木皂苷类化合物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辽东楤木具有广泛的现代药理学作用,主要包括通过调控离子稳态及抑制炎症发挥抗心肌缺血和缓解继发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增强机体免疫来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调控机体糖脂代谢发挥降血糖、调血脂药理作用;以及保肝护肝、神经保护和抗炎、镇痛作用.未来,辽东楤木药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促进其开发及利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二十年来对辽东楤木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针对辽东楤木的药理研究新思路,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居民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探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居民情绪调节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情绪调节量表(ERQ)、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对 841 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①差异检验结果显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问卷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t=-0.243,P<0.05),女性更容易感知到神经衰弱和恐惧(t=-2.479,-2.847;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弹性、认知重评与心理健康状态显著负相关(r=-0.364,-0.189;P<0.01),表达抑制与心理健康状态相关不显著,认知重评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r=0.511,P<0.01),表达抑制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119,P<0.01);③心理弹性在认知重评和心理健康状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为 92.86%),在表达抑制和心理健康状态之间存在遮掩效应(效应值为 47.2%).结论:个体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通过练习使用积极的、合适的情绪调节方式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弹性,从而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