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胺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探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氯胺酮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glutamatergic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拮抗剂,具有快速且持久的抗抑郁治疗作用,尤其对难治型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RD)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文章对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和分子基础进行综述,介绍NMDAR及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 receptor, AMPAR)在氯胺酮及对映体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探讨氯胺酮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及阿片受体介导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并对其他可能分子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伴眼球震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49岁,于2020年2月12日因双眼红、右眼视物变暗,夜间急诊就诊于我院眼科,当时诊断为双眼结膜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治疗。2月14日自觉双眼视力下降、视物变暗,再次就诊我院眼科。当时眼部查体:裸眼视力(UCVA)右眼0.12,左眼0.1,矫正视力右眼+3.0=0.9,左眼+3.0=0.8。双眼结膜轻度充血,其余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彩照见图1,当时就诊医师认为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双眼结膜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日4次点双眼治疗,4 d后自觉视力好转,继续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治疗。2月22日患者出现头痛,头皮针刺感,自行口服羊角片,布洛芬胶囊对症治疗。2月24日自觉头痛及头皮针刺感加重,不能触摸头皮,当时患者就诊神经内科行头部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患者继续间断口服布洛芬胶囊对症治疗。3月2日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再次就诊我院眼科,UCVA:双眼0.1,矫正视力:右眼+3.0 D=0.2,左眼+3.0 D=0.12。双眼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下方灰白色的角膜后沉积物(Keratic precipitate,KP),前房清,瞳孔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呈颗粒样混浊(见图2),眼底:右眼视盘边界不清,视盘周围线状出血,视网膜动静脉大致正常,后极部视网膜局部水肿,黄斑区反光消失。左眼视盘边界不清,视网膜动静脉大致正常,后极部视网膜局部水肿,黄斑区反光消失。辅助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见图3)提示:双眼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呈波浪样改变。双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见图4)提示:双眼视盘区毛细血管扩张,晚期视盘周围荧光素渗漏,荧光增强,后极部局部视网膜可见针尖样高荧光。根据患者双眼全葡萄膜炎和头痛的症状和体征,初步诊断为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60 mg/次,1次/日,晨起口服。3月4日患者晨起后出现眩晕、耳鸣、恶心、无呕吐、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收入眼科住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家族眼病史,偶有吸烟、饮酒。否认糖尿病史、屈光不正史。全身情况:秃发,未发现白发和皮肤改变。眼部查体:UCVA:右眼0.1,左眼0.1,矫正视力:右眼+1.5 D=0.2,左眼+1.5 D=0.12,右眼眼压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 mmHg。眼前节及后节同2 d前查体情况。眼球运动检查:第一眼位时双眼水平震颤,向左侧注视时水平震颤较第一眼位时加重,向右侧注视时水平震颤较轻。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轻度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左侧上颌窦、筛窦、蝶窦炎(见图5)。化验:血常规正常,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阴性,肝肾功能正常,血糖正常,梅毒特异性抗体阴性,钾离子3.47 mmol/L,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抗"O"正常,血沉正常,抗核抗体谱均阴性,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IgG阳性,抗巨细胞病毒IgG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髋部骨折患者急性肾损伤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髋部骨折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使用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Ⅳ分析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BIDMC)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信息,记录患者合并症、疾病评分、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有创操作和药物使用情况。参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KDIGO)指南的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逻辑回归算法分析入院后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因素,并推算出相应的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患者474例,其中训练集331例、验证集143例。参照KDIGO指南的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训练集分为急性肾损伤组159例(48%)和非急性肾损伤组172例(5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t=2.61, P=0.009)、冠心病(χ 2=2.08, P=0.038)、心力衰竭(χ 2=2.60, P=0.009)、血红蛋白( t=1.89, P=0.059)、血小板( t=1.81, P=0.070)、尿素氮( t=2.83, P=0.005)、血肌酐( t=3.65, P<0.001)、血钠( t=2.55, P=0.011)、血糖( t=2.52, P=0.012)、阴离子间隙( t=3.44, P=0.001)、舒张压( t=2.72, P=0.007)、平均动脉压( t=2.16, P=0.031)、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t=3.69, P<0.001)、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分Ⅱ( t=2.95, P=0.003)以及呋塞米(χ 2=2.03, P=0.042)、万古霉素(χ 2=1.70, P=0.089)、血管活性药物(χ 2=3.74, P<0.001)以及有创机械通气(χ 2=4.81, P<0.001)的使用为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1.03, P<0.001)、冠心病( OR=2.05, P=0.069)、血红蛋白( OR=0.88, P=0.050)、血肌酐( OR=1.37, P=0.009)、血钠( OR=1.07, P=0.026)、阴离子间隙( OR=1.09, P=0.028)以及血管活性药物( OR=3.83, P=0.018)和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 OR=6.56, P<0.001)是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由上述8个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89,列线图的校准曲线接近理想的对角线。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的净效益显著。 结论: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髋部骨折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高,年龄、冠心病、血红蛋白、血肌酐、血钠、阴离子间隙、血管活性药物以及有创机械通气是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因素。结合风险因素,构建相应预测模型可早期预测和及时管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髋部骨折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炎链球菌StkP激酶胞外区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位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肺炎链球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P胞外区(EC-StkP)基序(motif)在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EC-StkP的3个motif(SXXK)依次和全部突变为AXXA,将突变后得到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进行克隆表达,SDS-PAGE联合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检查目的重组突变蛋白(EC-rStkP)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分别提纯突变蛋白。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TC 200)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法(Biacore t200)检测突变蛋白与青霉素(PCN)和头孢噻肟(CTX)结合能力。结果:PCN和CTX均不能与第1个、第3个以及3个motif均突变的蛋白质结合,但第2个motif突变后还能与CTX有较弱结合,而与PCN却不能结合。结论:肺炎链球菌StkP激酶胞外区的3个motif都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且以与第1个motif和第3个motif结合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两种钙离子载体A23187和离子霉素对卵母细胞激活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钙离子载体A23187和离子霉素对卵母细胞的受精率、胚胎发育潜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因既往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失败/受精率低或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而采用A23187或离子霉素行人工卵母细胞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的65名患者资料。根据激活剂的不同分为A23187-AOA组和离子霉素-AOA组;再根据不同精子来源分为两个亚组:射出精子组和睾丸精子组比较组间的受精率、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结果:离子霉素-AOA组的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率[55.0%(116/211)]、2PN卵裂率[97.4%(113/116)]及囊胚形成率[69.1%(38/55)]均显著高于A23187-AOA组[43.3%(135/312), P=0.008; 90.4%(122/135), P=0.023; 45.2%(14/31), P=0.029]。在射出精子组,离子霉素-AOA组的2PN卵裂率[97.1%(68/70)]、第3日(day 3,D3)可移植胚胎率[92.6%(63/68)]均显著高于A23187-AOA组[85.8%(91/106), P=0.013; 73.6%(67/91), P=0.002];在睾丸精子组,离子霉素-AOA组的2PN受精率[55.4%(46/83)]、囊胚形成率[93.3%(14/15)]、种植率[38.9%(7/18)]和累积临床妊娠率[66.7%(6/9)]均显著高于A23187-AOA组[37.7%(29/77), P=0.024; 20.0%(1/5), P=0.005; 5.6%(1/18), P=0.041; 10.0%(1/10), P=0.019]。入组的65名患者共活产婴儿20例,均未见出生缺陷与先天畸形。 结论:对于因既往ICSI受精失败/受精率低或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行AOA的患者,离子霉素可以获得比A23187更好的受精率及胚胎发育潜能;对于睾丸来源的严重少弱畸形精子,与A23187相比,离子霉素可以令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酮饮食在基因突变所致难治性癫痫中应用及疗效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遗传因素是难治性癫痫的重要病因。多数情况下,基因突变导致的癫痫无法被现有的抗癫痫药物所控制。生酮饮食通过多靶点作用机制控制癫痫发作,在基因突变所致难治性癫痫中应用广泛。该文就生酮饮食在能量代谢、离子通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以及部分其他罕见病四个方面共23种基因突变所致难治性癫痫中应用及疗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化专科医师对2022年版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和指南的认知和实践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消化专科医师对《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以下简称国六共识)和《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认知和应用情况,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方法:结合国六共识和指南推荐条款拟定问卷内容,包括对国六共识和指南的了解和应用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根除适应证、感染与胃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根除治疗方案等。2023年11月1日至30日,采取方便抽样法,使用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微信发送问卷链接的方法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二级、三级医院1 506名消化专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442份。消化专科医师对国六共识和指南的知晓率为83.7%(1 207/1 442),仔细阅读过相关内容的占47.2%(680/1 442)。诊断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最常选择的方法为尿素呼气试验(97.4%,1 404/1 442),然而有53.3%(769/1 442)的医师选择血清学试验。84.3%(1 215/1 442)的消化专科医师能判断出常见的根除治疗适应证。知晓率最高的根除方案是铋剂四联方案(98.5%,1 421/1 442),大剂量双联方案知晓率为59.1%(852/1 442),仍有部分医师认为标准三联方案(31.8%,459/1 442)、序贯方案(21.9%,316/1 442)被指南推荐;还有20.2%(291/1 442)的医师经常使用三联方案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治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65.4%,943/1 442)、阿莫西林+呋喃唑酮(20.1%,289/1 442)是铋剂四联方案中常用的两种抗生素组合。分别有45.4%(655/1 442)和46.0%(664/1 442)的医师通常在铋剂四联方案治疗中使用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双倍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对于多次根除失败的患者,再次行根除治疗时经验性使用最多的抗生素是呋喃唑酮(71.7%,1 034/1 442)。结论:我国消化专科医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知和实践情况与国六共识和指南存在一定偏差,今后需开展相关宣传及培训工作,提高消化专科医师规范化诊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的诊治过程。患者因腰背部酸痛不适伴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术前诊断为左肾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和基因检测确诊为肾滑膜肉瘤。行脂质体阿霉素化疗6个疗程+重离子放疗15 d,随访14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本病极罕见,确诊需依靠分子遗传学,手术和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稳定元素标记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器定量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稳定元素标记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器的定量免疫分析方法,将其应用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以磁珠作为固相载体,以元素钬(Ho)作为标记元素,构建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免疫检测体系。对磁珠抗体结合比例、元素抗体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检测体系最佳反应条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对检测体系进行方法学确认和性能验证,具体包括空白检出限(LOB)、线性范围、准确度、特异性、不精密度、干扰实验等。最后收集免疫比浊法检测后SAA血浆样本82份,采用新建检测体系进行检测,并对二者的检测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亲水性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化抗体最佳结合比例为1∶0.15,元素标记抗体用量为3 μl,两反应步骤孵育时间分别为40、30 min。新建检测体系LOB为0.6 μg/L,在0~1 200 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良好( R2=0.998 9, P<0.001),高值样本与低值样本批内精密度分别为9.42%、7.95%,批间精密度分别为14.56%、13.56%,回收率为96.01%~104.76%,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45%,0.015%,均<0.5%。当甘油三酯浓度≤35.5 mg/L、胆红素浓度≤0.52 mg/L、血红蛋白浓度≤2.4 g/L时,检测的干扰偏倚均<10%。新建检测体系与免疫比浊法检测82份SAA血浆样本的结果分别为12.65(4.45,59.03)、18.23(9.33,68.72)mg/L,相关性良好( R2=0.983, P<0.001)。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以Ho为标记物的SAA定量免疫检测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特异性高、线性范围宽,可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C3B、P62、Beclin1在慢性氟中毒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自噬在氟中毒肝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大鼠肝脏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P62、Beclin1的蛋白和mRNA表达,探讨自噬在氟中毒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设计,54只SD大鼠,按照体重(100 ~ 1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组(NC组)、低氟组(LF组)、高氟组(HF组)、NC +雷帕霉素(RAP)组、LF + RAP组、HF + RAP组、NC +氯喹(CQ)组、LF + CQ组、HF + CQ组。NC组饮用自来水(氟离子浓度< 0.5 mg/L),LF和HF组分别饮用氟离子浓度为5.0、50.0 mg/L含氟水;NC + RAP、LF + RAP、HF + RAP组分别以相应的饮水饲养3个月后经腹腔每天注射1.5 mg/kg RAP,共10 d;NC + CQ、LF + CQ、HF + CQ组分别以相应的饮水饲养3个月后经腹腔每天注射60 mg/kg CQ,共10 d。采集各组大鼠四肢骨、24 h尿液,检测骨氟、尿氟含量;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LC3B、P62、Beclin1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染氟后,与NC组比较[(0.03 ± 0.00)mg/kg、(0.34 ± 0.08)mg/L],HF组骨氟[(3.86 ± 0.08)mg/kg]、尿氟含量[(1.11 ± 0.16)mg/L]均较高( P均< 0.05)。光镜下,NC组大鼠肝组织小叶结构清晰,肝索排列整齐,细胞结构正常,LF、HF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给予RAP后,与相应染氟组比较,肝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给予CQ后,与相应染氟组比较,可见肝细胞明显水肿,随染氟浓度增加水肿程度加重。与NC组比较,HF组LC3B、Beclin1蛋白表达量较高( P均< 0.05),P62蛋白表达量较低( P < 0.05)。腹腔注射RAP后,与LF组比较,LF + RAP组LC3B、P62蛋白表达量较低( P均< 0.05);与HF组比较,HF + RAP组LC3B、Beclin1蛋白表达量较低( P均< 0.05)。腹腔注射CQ后,与LF组比较,LF + CQ组P62蛋白表达量较高( P < 0.05);与HF组比较,HF + CQ组P62蛋白表达量较高( P < 0.05)。 结论:早期(3个月)氟摄入可促进大鼠肝细胞自噬,引起肝细胞水肿,RAP有类似作用;CQ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自噬而诱导肝脏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