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甘肃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H7N9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甘肃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发病和就诊经过、可能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并排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健康医学观察,同时开展外环境采样检测和疫点消毒。结果:甘肃省确诊的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本地感染病例为82岁男性,城市居民,2017年3月29日因发热、全身乏力前往私人诊所就诊,4月3日到酒泉市医院就诊,有在检出H7N9病毒核酸的活禽销售店附近活动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该病例经治疗于发病17 d后治愈出院;9名密切接触者实施为期7 d的医学健康观察,未出现健康异常;强化监测全市共报告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357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例。酒泉市发现的3例H7N9病例均有活禽市场暴露史,其中1例死亡。结论:暴露于出现H7N9禽流感病毒的外环境是人感染H7N9主要危险因素,需要加强散养家禽和活禽市场管理;外环境禽流感监测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向流试纸条快速检测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可视化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等温核酸扩增检测方法。方法: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HA片段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探针,优化反应温度,建立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评价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与Real time 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检测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最低检出限为20拷贝/μL,与其他流感/禽流感病毒无交叉反应,反应可在20~50℃温度范围内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与Real time PCR法一致性为100.0%。结论: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及灵敏的特点,为在基层和现场快速检测H7亚型禽流感病毒提供了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市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19年8月北京市朝阳区确诊的l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家属进行访谈,获取病例发病、诊治过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呼吸道标本、病家及共同暴露者家中剩余禽类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及全基因组分析。结果:病例表现为重症肺炎,发病前仅加工制作邻居从湖南某市场购买的冷冻鸡。病例发病早期采集的肺泡灌洗液、痰液为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肺泡灌洗液与病例家中剩余冷冻禽类制品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高度同源,HA基因Clade分型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2.3.4.4分支。结论:加工制作带毒的冷冻禽制品也可感染禽流感病毒,提示未经检疫的冷冻禽制品存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TLDA技术的甲型流感病毒高通量快速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开发用于甲型流感病毒快速分型的Taqman低密度芯片(Taqman low density array,TLDA),可以同时开展甲型流感病毒通用、H1-H16及N1-N9亚型高通量快速鉴定,适用于流感样病例及禽流感标本中甲型流感病毒的快速分型鉴定。方法:设计甲型流感病毒通用、H1-16亚型、N1-9亚型的引物探针,并将其预先定制在TLDA反应芯片上;优化TLDA退火温度;用多种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核酸进行10倍梯度稀释,结合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方法评价TLDA检测灵敏度;用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等其他多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验证该TLDA检测特异性,同时选用多种已经明确分型的甲型流感病毒评价该TLDA的特异性和有效性;采集16例流感样病例标本及24例禽流感外环境标本用该芯片开展检测。结果:该TLDA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0 ℃;针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H5N6、H7N9和H9N2,其检测灵敏度为1.52~8.00拷贝/μl;能特异性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无交叉反应,并能精准鉴定多种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应用该方法检测16例流感样病例标本和24例禽流感外环境监测标本,均可分型。结论:基于TLDA技术建立的甲型流感病毒高通量快速分型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流感样病例和禽流感标本的病原快速检测,特别是对目前用常规商业化试剂尚无法鉴定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能够进行快速的亚型筛查与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与不同动物来源红细胞的凝集特性,为流感环境样本监测工作选择更适宜的检测用红细胞。方法:选取2009-2016年我国禽流感环境监测中分离到的不同亚型的禽流感毒株,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选用5种动物红细胞(鸡、火鸡、豚鼠、马和绵羊)进行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动物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的表达及类型,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病毒血凝素蛋白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的特征。结果:本研究共检测了14种亚型的28株禽流感病毒。结果显示所有毒株均能与火鸡和豚鼠红细胞发生凝集,其余红细胞均出现不能与某些毒株产生凝集的现象;其中1株H9N2(A/环境/安徽/43762/2015)毒株与鸡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1株H1N1(A/环境/山东/76972/2014)和2株H9N2(A/环境/重庆/79449/2014和A/环境/安徽/43762/2015)毒株与马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2株H9N2(A/环境/重庆/79449/2014和A/环境/安徽/43762/2015)和2株H13N8(A/环境/青海湖/166/2012和A/环境/青海湖/13/2012)毒株与绵羊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在火鸡、鸡和豚鼠红细胞表面可检测到两种类型唾液酸受体α2,3和α2,6,但两种受体表达比例不同;马和绵羊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只检测到表达α2,3。序列分析提示病毒RBD关键区域的氨基酸替换可能是影响病毒红细胞结合特性的重要因素。结论:在禽流感病毒检测中,火鸡和豚鼠红细胞在红细胞凝集试验中敏感性最好。不同来源的红细胞其受体表达及类型会显著影响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凝集反应,同时RBD关键区域的氨基酸变化也会影响病毒与不同红细胞的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6年淮南市外环境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淮南市2016年度外环境标本中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采集活禽市场禽类粪便、笼具、台面或砧板、脱毛机、禽类饮水、污水等标本,选取H7N9、H9亚型PCR检测阳性标本( Ct值≤30),鸡胚分离培养后提取RNA,扩增8个基因节段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分子特征与进化分析。 结果:2016年150份淮南市外环境标本检出H7N9亚型46份、H9亚型71份、H5亚型38份;2份H7N9亚型分离成功。基因进化分析显示,淮南市2株H7N9禽流感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均处于长三角分支内,其余6个内部基因无明显地域分布聚类;HA氨基酸受体位点出现G186V、Q226L位点变异,NA茎区缺失了"QISNT"序列,R294K、E119V耐药位点没有发生突变;聚合酶发生PA基因I550L,PB1基因I368V,PB2基因I504V突变;NS1基因出现增强致病力的位点N205S、P42S改变;耐药相关位点出现M1基因N30D、T215A,M2基因S31N突变。结论:2016年淮南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高度流行,H7N9亚型感染人类的能力有所增强,M2离子通道抑制剂耐药,NA抑制剂仍为敏感有效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南平市禽类相关环境中禽流感病毒分布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为了解福建省禽类养殖业发达地区环境禽流感病毒的分布特征,对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地处山区的南平市禽类相关环境禽流感病毒分布开展调查。方法:采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平市禽类相关环境样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阳性样本进行H3、H5、H7、H9和H10亚型鉴定。应用SPSS 26.0软件分析不同时间、禽类相关场所、样本类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布特征和差异性。结果: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平市禽类相关环境样本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9.16%(1 435/2 919),其中H3、H5、H9、H10亚型阳性率分别为0.72%(21/2 919)、9.42%(275/2 919)、33.20%(969/2 919)、0.89%(26/2 919),H7亚型未检出,混合型(含一种以上亚型)阳性率6.51%(190/2 919),未分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H3/5/7/9/10均为阴性)阳性率11.58%(338/2 919)。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高峰主要出现在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活禽市场和屠宰场的甲型流感病毒、H9亚型、混合型以及未分型阳性率显著高于养殖场,禽饮用水、粪便样本的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较高,阳性样本以H9亚型居多。结论:南平市禽类相关环境中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以秋冬季为高;病毒在禽饮用水和粪便样本中的阳性率更高,并且在活禽市场与屠宰场等多种禽类聚集的场所呈现更高的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4年出现的人感染H10N5和H3N2亚型流感病毒疫情:首次与甲型流感病毒合并感染已成为当代公共卫生危机的罪魁祸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禽流感病毒通常在野生鸟类和家禽中传播,但也可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3、H5、H6、H7和H9等亚型。2024年1月27日,中国安徽出现一例人合并感染H10N5亚型禽流感病毒和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确诊病例。这是全球报告的首例人感染H10N5亚型禽流感病毒病例。该患者死前曾接触过活禽,而家禽样本经检测也呈H10N5阳性。在全球范围内,H3N2亚型感染最为普遍,与H10N5合并感染可能会增加死亡率。全球家禽养殖场数量庞大,这大大增加了人与禽类的接触,而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感染的禽类或鸟类传播。H10N5和H3N2合并感染可能对公共卫生构成全球性风险,而人群中尚未形成针对此种合并感染的免疫力,这可能会迅速升级为严重的全球大流行。此外,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的固有储存库将持续加剧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接种流感疫苗、做好个人防护以及定期对禽类相关场所进行清洁、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实施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监测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上海市CDC试点实施了成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监测,对流感样病例(ILI)和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开展主动监测和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鉴定。在2019年172例ILI中以流感病毒感染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型、H3N2亚型和B/V亚型流感病毒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0.81%、14.53%和30.55%,新甲型H1N1型的流行高峰为第一季度。肠道病毒/人鼻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6.40%,高峰在第三季度。腺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4.65%,高峰在第二季度。人类冠状病毒OC43型2份、HKU1型和NL63型各1份、229E型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7.44%,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9.88%;1 447例SARI病例也以流感病毒感染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型、H3N2和B/V亚型流感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5.46%、1.73%和0.30%,新甲型H1N1型流感流行高峰也为第一季度,检出阳性率为17.50%。肠道病毒/人鼻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2.97%,高峰在第一季度。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为3.25%,军团菌检出阳性率为1.04%。检出人类冠状病毒229E型5份、OC43型10份、HKU1型7份、NL63型6份;细菌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通过开展主动监测,不仅发现了个别少见的新发传染病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同时也初步掌握了上海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谱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趋势。近年来,通过逐步增加监测哨点医院,不断改进监测方法,尤其是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在全市推广了基于医院HIS系统的监测信息上报系统,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监测网络,为开展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主动监测预警打下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7—2021年福建省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7—2021年福建省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为禽流感防控、预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福建省6地市监测点的4类禽类相关不同场所进行6类不同类型标本的采样,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环境标本进行A型、H5、H7和H9亚型核酸检测,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1年共采集6个监测点标本4 214份,其中A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1.53%(1 750份),H5、H7和H9亚型阳性率分别为2.33%(98份)、1.16%(49份)和23.16%(976份),H5+H7亚型阳性率为0.05%(2份),H5+H9亚型阳性率为1.83%(77份),H7+H9亚型阳性率为0.83%(35份),H5+H7+H9亚型阳性率为0.09%(4份),A型阳性未分型的阳性率为12.08%(509份)。不同检测场所和不同类型标本A型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17.57, P<0.001; χ2=51.58, P<0.001):城乡活禽市场的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49.72%);不同类型标本中笼具表面擦拭标本(48.09%)、清洗禽类的污水(47.34%)和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45.66%)的阳性率较高。不同地区监测点的A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58.34, P<0.001):A型阳性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市分别是三明市(56.00%)和漳州市(3.34%)。在时间分布方面,冬春季(11月至次年2月)和夏季(6~8月)的阳性率较高。 结论:福建省禽流感病毒总体阳性率较高,以H9亚型为主,应重点加强冬春季和夏季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加强对城乡活禽市场的监管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