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婴依恋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母婴依恋指的是婴儿和母亲之间强烈的情感联结和精神纽带,它是在婴儿和母亲的亲子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在对陌生环境进行探索时,婴儿把母亲作为自己的安全基地。母婴关系作为婴儿的第一关系,是之后同伴关系和成人关系的基础,对婴儿的认知、人格、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多种因素会对母婴依恋的发展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孩子方面的因素(如婴儿自身的气质和身体状况等)、父母方面的因素(如父母的依恋类型和母亲的敏感性等)、家庭养育方面的因素(如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等)。在这三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母婴之间不同的依恋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D109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膜蛋白CD109属于GPI联结糖蛋白,参与多种重要信号通路,如TGF-β/Smads信号通路 [1,2]、JAK-STAT信号通路 [3,4]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 [5,6]。CD109最初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系KG-1a鉴定的细胞表面抗原 [7],主要表达于胎儿和成人CD34阳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亚群、激活的T淋巴细胞、激活的血小板、白血病原巨核细胞、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亚群和一些人类肿瘤细胞系中 [8],但不表达于人类静止的T细胞、血小板或外周血白细胞 [9]。本研究探索了CD109在初发AML(M 3除外)患者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西南丹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研究了广西南丹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特征,以期为锑矿生态破坏区的生态恢复提供植物选择依据.结果表明:锑矿生态破坏区有维管植物共23种,隶属13科22属,多为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菊科.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重要值最大的植物分别是盐麸木(56.7%)、马桑(56.3%)和蜈蚣草(44.0%),而且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58、1.32和1.57.乔木层盐麸木与乌桕(0.68)、草本层粽叶芦与鬼针草(0.99)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而灌木层物种生态位重叠值较低(0.30~0.42),表明灌木层物种生态位分化程度较大.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总体呈不显著负联结,主要物种间多数呈负相关(占比分别为83.3%和66.7%),植物群落不稳定;草本层物种总体呈显著正联结,种对间正相关物种对数占比为52.4%,物种竞争较弱.总体而言,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不稳定,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可以选择补充适宜该区生长且具有正联结的灌木和乔木,如马桑和苎麻、盐麸木和杉木等,促进植物群落正向演替,推动锑矿生态破坏区生态系统重建和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雷帕纹唇鱼寄生似指环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采用整合分类学研究方法,综合形态特征和28S rDNA序列的遗传学特征,记述和命名了云南南盘江万峰湖流域段雷帕纹唇鱼Osteochilus repang鳃部寄生的似指环虫属Dactylogyroides一新种,以宿主鱼学名命名为纹唇鱼似指环虫新种D.osteochilus sp.nov..纹唇鱼似指环虫新种具有1对钩尖互对的中央大钩,7对边缘小钩,1个呈片状且分成相等两半的联结片.交接管呈管状,基部膨大,支持器基部片状,中间有一小孔.本新种在联结片、交接器形态上与该属已记录种显著不同.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似指环虫属属内种的两两相对遗传距离为0.052~0.175,本新种与似指环虫属已记录种D.tripathii(JX993982)的遗传距离为0.076,与D.dorsalis的为0.175.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的BI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显示,本新种与似指环虫属物种聚为一个进化支,并与指环虫属Dactylogyrus进化支为亲缘关系较近的姐妹群.纹唇鱼似指环虫新种是我国记录的第2个似指环虫属单殖吸虫,研究结果补充了我国单殖吸虫编目,并为似指环虫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提供了新的科学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尖峰岭杉木人工林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研究可揭示目标群落植物种间关系,为促进人工林向天然林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基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分析群落重要值排名前20的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特征.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群落包含木本植物55科101属163种,群落物种组成复杂.作为建群种的杉木,其重要值及生态位宽度均为最高,占据群落绝对优势地位,与大多数木本植物都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与生态相似性,其中重叠程度最高的植物为海南杨桐.群落的生态位重叠与生态相似性均值分别为0.54和0.49,2种生态位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部分物种对资源的需求较为相似.主要木本植物的总体联结性表现为显著正联结,x2检验、联结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显示,正关联种对的数量多于负关联种对的数量,但显著关联种对占比较低,反映出群落稳定性较强,物种能够稳定共存,多数物种间未形成紧密联系.综合来看,杉木抑制了热带天然树种的更新,可利用海南杨桐、岭南山竹子及鹅掌柴等对国家公园内的杉木人工林进行自然化改造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群落生态位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东喜马拉雅地区和横断山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也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但对该区域森林群落的生态位特征以及多样性相关研究较少.收集和整理了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乔木植物及其科属特征,并分析主要优势物种的生态位特征以及森林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素.采用"Levins"方法计算优势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随后,使用方差比率法、x2检验、Association coefficient联结系数和Ochiai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种间联结性;最后,使用方差分解方法计算了每个环境因素对植物多样性的解释率.研究结果表明:(1)位于东喜马拉雅地区和横断山区森林群落共有植物42科71属119种,物种组成主要以松科(17种)、杜鹃花科(10种)、桦木科(9种)、无患子科(8种)和樟科(6种)为主;(2)该地区所有种植物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平均值为0.027),并且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种对数最多,说明森林群落整体竞争较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3)生态位宽度值由高到低的物种依次为:冷杉、杜鹃、云南铁杉、川西云杉、落叶松、黄背栎、高山栎、花楸、石栎和云南松,这10种植物在森林群落占据优势地位;(4)种间关联结果显示方差比率大于1,说明森林群落中物种间存在较强的正关联,群落内各个物种占据的不同生态位,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5)年均温和坡向被认为是影响该地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最关键的两个环境因子;(6)森林群落在年均温为7-11℃的地区和半阳坡的地形中,群落植物多样性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神农架南坡小叶青冈+曼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木本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编辑人员丨2024/7/13
为揭示神农架南坡代表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木本植物的种间生态联系及群落演替趋势,以小叶青冈+曼青冈群系20 个主要木本植物的 190 组种对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位测定并区分生态位特化种和生态位泛化种以及种间联结性检验,分析该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特征.主要结果:(1)该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丰富,群落组成复杂,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的重要值(11.13%)和生态位宽度(58.3)均最大,占绝对优势,生态位宽度排序和重要值排序不一致,分布频度对生态位宽度影响较大.(2)将 20 种主要木本植物划分为生态位特化种(6 种)、生态位泛化种(3 种)、中性类群(11 种),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资源利用差异以及生境适应性是影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3)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其生态位重叠和相似度较高,生态位重叠指数总体略低,大部分物种对环境或资源需求相似,但相似度不高,种间竞争较弱,种间关系比较稳定.(4)主要木本植物总体正联结显著(P<0.05),χ2 检验、联结系数AC、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均显示种间正联结作用占优势,但大多数种对联结不显著,物种趋于独立分布.(5)通过聚类分析,将 20 种主要木本植物划分三大生态种组:建群种组,共生种组和边缘种组.研究表明,神农架南坡小叶青冈+曼青冈常绿阔叶林目前正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中后期阶段,群落发育较成熟,生态位分化、生境选择以及资源需求互补或互利是影响该群落物种共存的主要原因.研究阐明了神农架南坡代表性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之间实际相互作用以及群落特征,为深入理解群落物种共存原因以及群落演替规律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患者同伴支持的喜与忧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运用参与型实地观察、质性访谈法和扎根理论等方法对患者同伴支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方面,同伴支持网络作为一种"多赢"的社会支持模式,在许多病种患者群体中取得了积极效果,成为了病友之间的情感寄托,有利于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改善病友与社会的联结,提高病患及其照顾家属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水平;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某些突破同伴支持边界的行为,给病友造成情感以及财产上的损失,甚至因为援助过度而将自己陷入了非法领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黔中喀斯特地区马尾松群落主要物种种间联结、生态位及群落稳定性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研究群落内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及群落稳定性,能够了解群落结构及优势物种的资源利用习性,对森林经营管理和植被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黔中喀斯特山地贵阳市乌当区2021年7月的马尾松群落调查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M.Godron稳定性等方法,对该群落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生态位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性均呈不显著正关联,66.67%—80.95%的种对均无显著关联,种间关联较松散且相关性较弱,各物种间呈独立分布格局;马尾松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为20.78),与伴生物种间均存在生态位重叠;群落整体及各垂直层次的稳定性均远离20/80,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在喀斯特山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中,应优先选择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相近的物种,合理调整植被组成以维持种间平衡,提高群落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河南黄河中游、下游湿地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本研究以河南黄河中游及下游湿地为研究区,对区内19种优势草本植物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以期对黄河中游、下游湿地的生态恢复和科学治理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研究区共调查到116种草本植物,其中19种优势草本植物种间生态位差异较大.黄河中游、下游湿地总体联结性呈显著正联结;黄河中游和下游AC值≥0.4的均为2对,优势种种间联结性较弱,物种独立性较强.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湿地植物群落总体呈现正向演替,但这种演替不稳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且适应性强的植物,如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作为先锋植物以加快演替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