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工程原理在宫颈重塑及自发性早产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宫颈的机械功能对正常妊娠过程至关重要.在正常妊娠期间,宫颈显著软化,顺应性增加,从而维持妊娠并允许成功分娩,异常的宫颈重塑被认为是导致自发性早产的原因之一.目前,自发性早产的预测手段十分有限,临床工作中最常应用的是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其相关技术应用于科学研究并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实践成为可能.主要总结了电阻抗图谱、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宫颈抽吸、拉曼光谱等生物工程原理技术在预测自发性早产、建立宫颈重塑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生物相容性水凝胶等新型材料在预防自发性早产发生中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采收时间茵陈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10个不同采收期批次茵陈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整个生长期中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变化规律,揭示绵茵陈和花茵陈药材的整体质量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方法 基于3~12月份采收的10批茵陈药材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为指标,采用SPSS22.0软件对不同采收时间茵陈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评价.结果 建立了10批不同采收时间茵陈药材指纹图谱,确定18个共有峰,共指认出5个共有成分.10批药材样品可分为3类,其中3、4、5月份采收的茵陈样品聚为第一类,6、7、8、9月份样品聚为第二类,10、11、12月份样品聚为第三类.结论 不同采收时间的茵陈药材功效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不同,其中绵茵陈(采收期3、4、5月份)和花茵陈(采收期6、7、8、9月份)药材中功效成分累积量差异明显,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绵茵陈和花茵陈进行分类临床运用的科学性,同时也表明以绿原酸和滨蒿内酯分别作为两者指标成分进行质量控制的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丹楂通脉丸药效物质基础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丹楂通脉丸的指纹图谱,利用化学计量学分析色谱峰贡献率,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Agilent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 280 nm,流动相 0.1%磷酸水-乙腈,流速 1.0 mL·min-1,梯度洗脱,建立丹楂通脉丸甲醇提取物指纹图谱.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相关成分的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对丹楂通脉丸潜在的药效物质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潜在的药效物质的抗炎活性.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 15个共有峰,2个特征峰被指认,分别为丹酚酸B和丹酚酸A.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丹酚酸B和丹酚酸A是丹楂通脉丸发挥活性作用的有效成分,预测其可作为丹楂通脉丸的主要药效物质.体外细胞实验证明,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高、中、低剂量组NO释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NO释放量显著下降(P<0.01),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丹楂通脉丸药效物质,为丹楂通脉丸质量的全面控制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应性皮炎中医药治疗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科学知识图谱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为中医药治疗的后续研究和理论发展提供切入点。方法:以2000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发表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收录的AD相关文献为数据分析样本,应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近20年有关中医药治疗AD的演变规律、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等。结果:共纳入478篇文献,主要来源于各省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合作的机构间大多存在附属关系,跨机构、跨地区间的合作较少。研究热点关键词包括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中医药疗法、中医辨证、复方甘草酸苷、中医外治、中药等,共形成8个主要聚类。中西医结合治疗AD是发展趋势,建立动物模型评价疗效是研究前沿。结论:利用知识图谱可展示中医药治疗AD的演进路径、研究热点和前沿发展,为更高质量、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能化技术在名医传承中的应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中医传承模式及手段越来越丰富,传承结果也越来越客观、严谨、智能。但名医传承信息化过程中亦存在资料采集困难、数据处理困难、算法应用困难、分析总结困难等问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知识图谱技术等技术方法的融入,为名医传承信息化带来了技术革新。在此形势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团队,围绕规划名医传承与挖掘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领域专业应用系统研究,研发了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大数据分析平台、云医案APP、名医传承工作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模式局限下的医案采集效率低、名医经验总结缺少客观数据支持,以及信息壁垒等问题,从而推进了名医经验传承,提升师徒带教的传授能力与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同型异型盒C11基因在结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同型异型盒C11(HOXC11)基因在结肠癌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检索结肠癌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的70例临床结肠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HOXC11表达;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人类肿瘤细胞系116(HCT116)、人类大肠癌H-29细细胞(HT-29)、人结肠癌SW480细胞(SW480)及肠上皮细胞株新型人肠胚胎细胞模型(HIEC)(均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资源中心)中HOXC11表达,对数据库结果进行验证。用HOXC11-小干扰RNA(siRNA)转染SW480细胞,检测转染对SW480细胞活性及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抑制HOXC11后SW480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使用STRING数据库对结肠癌中HOXC11的功能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及富集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HOXC11在结肠癌高表达(|logFC| >2, P<0.05),高表达HOXC11是患者预后差的标志( χ2=3.92, P<0.05),验证结果与数据库结果一致。结肠癌细胞株HOXC11水平在SW480为1.073±0.190、HT-29为0.743±0.029,明显高于HIEC(0.247±0.042),SW480细胞中HOXC11水平最高( F=40.221,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I网络分析显示HOXC11与其相邻节点呈现出共表达趋势,功能富集分析显示HOXC11的靶基因影响了生长、发育、增殖等很多生物学过程。HOXC11-siRNA转染后SW480细胞活性低于对照物及无关序列组,细胞活性在对照组、无关序列组、HOXC11-siRNA组分别为0.993±0.114、0.980±0.077、0.468±0.077( F=65.011, P<0.05)、细胞周期处于G 0/G 1期的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物及无关序列组,处于S期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物及无关序列组,处于G 0/G 1期3组数值分别为53.767±9.150、53.433±6.240、79.300±6.252( F=12.248, P<0.05);处于S期3组数值分别为33.200±7.529、36.167±7.731、13.367±4.565( F=10.071, P<0.05);G 2/M期3组数值分别为12.967±3.584、10.367±1.620、7.300±2.022( F=3.700, P<0.05)。HOXC11-siRNA转染后SW480细胞Cyclin D1、CDK4表达分别为1.032±0.142、0.967±0.058、0.439±0.101;1.028±0.139、0.964±0.091、0.467±0.075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无关序列组( F=18.798, P<0.05; F=17.011, P<0.05),而p21的表达分别为0.457±0.105、0.486±0.132、0.847±0.060( F=8.932, 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关序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HOXC11在结肠癌中表达增强与预后有关,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导致肿瘤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OX10基因新突变的鉴定及其临床表型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1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合并白化病、虹膜异色、眼球震颤及髓鞘发育异常的综合征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及基因学检测,分析探讨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特征。方法:2018年1月,对该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系统的听力学检查、眼科学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进一步开展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和已知127个耳聋基因检测在内的基因学检测。结果:本研究检测到 SOX10基因的一个新的突变位点,c.336G>T/p.Met112Ile,经过致病性分析考虑为致病突变,患儿父母基因检测均未发现该突变,考虑该突变可能为患儿的新发突变。其临床特征分析结果考虑为PCW综合征。 结论:本研究发现 SOX10基因的一种新的突变位点,丰富了该基因突变图谱,并进一步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丰富了该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特征,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基因诊断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发展规律及重要节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采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过去50年来综合评价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研究领域的文献,探讨PBL发展规律及其发展中重要的时间和文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引文数据库1970至2019年关于PBL研究的所有经同行评议的期刊文章。运用R软件中科学知识图谱分析Bibliometrix包进行如下分析:PBL的文献年增长规律、文献累积增长规律、文献被引情况及排名前30的重要文献。据此探索PBL研究领域发展规律、重要时间和文献节点。结果:经过文献清洗,最终纳入2 401篇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按照学科发展规律,PBL研究经历了3个时期,即PBL研究诞生期(时期Ⅰ)、PBL研究发展初期(时期Ⅱ)和PBL研究大发展期(时期Ⅲ),目前正处于大发展期;在发展过程中,1983年、1986年、1993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11年、2012年和2014年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时间节点,出现了5篇推动PBL发展的重要文献(ALBANESE MA,1993,ACAD MED;VERNON DTA,1993,ACAD MED;NORMAN GR,1992,ACAD MED;BARROWS HS,1986,MED EDUC;HMELO-SILVER CE,2004,EDUC PSYCHOL REV)。结论:目前,PBL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完善,正处于大发展期,也是运用推广的重要时期;PBL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教授和学习临床技能或其他实践性强的学科的重要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转录因子En1通过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n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中的功能及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9 397例泛癌患者的En1表达和总生存资料、4 349例泛癌患者的En1表达和无进展生存资料,分析泛癌中En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53对和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组学原始数据归档库(NGDC-GSA)的155对ESC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资料分析ESCC组织中En1的表达水平。以慢病毒系统介导ESCC细胞KYSE180和KYSE450中En1基因敲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En1对ESCC细胞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En1及Hedgehog通路主要调控因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家族锌指1(GLI1)、GLI2和平滑蛋白(SMO)的表达。结果:来自TCGA数据库的泛癌样本资料显示,En1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比En1高表达患者更长(均 P<0.001)。来自GEO和NGDC-GSA数据库的资料显示,ESCC组织中En1的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癌旁组织(均 P<0.001)。功能研究显示,与shNC组相比,敲降En1能显著抑制KYSE180和KYSE450细胞的增殖(均 P<0.001)、抑制克隆形成[KYSE18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38.33±23.07)个和(127.00±19.70)个,均低于shNC组的(340.67±12.06)个(均 P<0.001);KYSE45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65.33±2.52)个和(9.00±3.00)个,均低于shNC组的(139.00±13.00)个(均 P<0.001)]、抑制迁移[KYSE18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66.67±12.66)和(71.33±11.02)个,均低于shNC组的(334.67±16.56)个(均 P<0.001);KYSE450细胞:shEn1#1组和shEn1#2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12.33±14.57)和(54.33±5.51)个,均低于shNC组的(253.33±21.03)个(均 P<0.001)]。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显示,敲降En1肿瘤的生长速度减慢,shEn1#1组和shEn1#2组小鼠的移植瘤重量分别为(0.046±0.026)g和(0.047±0.025)g,均低于shNC组[(0.130±0.038)g,均 P<0.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shEn1#1组和shEn1#2组KYSE180细胞中GLI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26±0.162和0.322±0.133,shEn1#1组和shEn1#2组KYSE450细胞中GLI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31±0.006和0.352±0.050,均低于shNC组(均 P<0.01)。在敲降En1的KYSE450细胞中过表达GLI1,能减弱敲降En1对细胞增殖( P<0.001)、克隆形成[shEn1#1-GLI1组的克隆形成数为(151.00±9.54)个,高于shEn1#1-vector组的(102.33±10.02)个( P=0.004)]和迁移[shEn1#1-GLI1组的迁移细胞数为(193.67±10.07)个,高于shEn1#1-vector组的(109.33±11.50)个( P<0.001)]的抑制作用。ESCC组织中GLI1、GLI2、GLI3、音猬因子、SMO和补缀同源物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配对癌旁组织,Hedgehog通路被激活。 结论:En1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其通过调节Hedgehog信号通路在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DPN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为科研及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中医药防治DPN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文量、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核心期刊文献793篇,其中CNKI 692篇,WOS 101篇。中医药防治DPN相关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中文文献以刘铜华(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居多,英文文献发文最多的是梁晓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研究机构以各医学类高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中药复方、针灸疗法、氧化应激、神经传导速度、相关致病基因表达、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挖掘、系统评价等为当前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论:目前中医药防治DPN相关研究已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且具有一定研究规模,但仍应加强研究团队、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临床疗效评价及基础研究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