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治理视角下中国科技伦理治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科技伦理的概念进行述评,并基于协同治理视角剖析科技伦理治理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检索和筛选科技伦理治理相关文献,并提炼出此类文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结果: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存在法治化进程较慢、惩戒标准不明确、治理体制不健全、科研人员科技伦理意识淡薄等问题。结论:加强科技伦理治理,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包括加强科技伦理立法、健全治理机制、增强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运用6W2H分析法构建医疗卫生机构泛知情同意管理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在医疗卫生机构内实施泛知情同意的管理体系和程序,从而切实有效的实施泛知情同意,保护研究参与者的权益,提高研究效率。方法:运用6W2H分析方法从决策背景、目标定位、运行方式、时间节点、适用范围、关键角色、运行程序及运行成本等关键决策点进行探索与分析。结果:实施泛知情同意应以保护研究参与者权益为首要核心目标,协同多部门共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系。结论:实施泛知情同意仍面临诸多挑战,需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加大科普宣传,赢得公众支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神疾病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治理多学科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精神疾病脑机接口研究的伦理治理是有效防范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风险,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实现负责任创新的重要保障。作为国家脑计划重点攻关的疾病,精神疾病特别是难治性精神疾病的脑机接口应用是研究的热点。本专家共识由来自精神科、神经外科、工程技术、计算机及信息科学、伦理学、科技哲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专家,经过多轮研讨及在德尔菲法调研基础上,形成精神疾病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治理的基本原则与伦理审查要点共识,提出研究应当至少遵循科学性、有利、自主、最小伤害、隐私保护和公平公正原则,需满足一系列伦理审查的实践要点。本共识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精神疾病脑机接口研究的伦理规范,促进技术创新的稳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疾控机构纵向型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重要性、可行性与建设思路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上海疾控机构纵向型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将是公共卫生伦理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重要探索,能够为强化疾控系统公共卫生伦理规范和管理、提升从业人员公共卫生伦理认知提供实践场域,对疾控机构开展现代化公共卫生治理有着积极的作用.研究从公共卫生的概念、学科范畴和治理实践等三方面论证出建设的重要性,即纵向型伦理审查委员会是公共卫生治理遵循公共卫生伦理约束和规范的有形手段和工具,是践行公共卫生伦理人群健康价值取向的约束型载体和集中体现.随后,阐明疾控机构的紧密型关系提供纵向型伦理审查委员会建设的社会环境可行性,疾控机构实践和科研的同质性特点促成工作场景与场域可行性.进而,从管理学视角,论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等建设原理,从建设目标、主体、客体和规范等方面提出建设框架,为区域公共卫生伦理委员会建设设想提供实践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区域科技伦理治理的实践经验、问题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科技伦理治理已成为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治理理论,通过座谈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四川省的治理主体开展科技伦理治理的情况进行摸排,同时向湖南科技伦理主管部门借鉴经验,形成华西医院临床医学伦理治理经验,总结了湖南省科技伦理治理典型做法,针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普遍性问题和伦理审查的突出问题,提出三条科技伦理治理的可行措施:即推进单位主体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做好伦理治理第一责任人;加快地方科技伦理治理监管部门机制、制度和抓手建设,促进科技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探索建设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作为地区科技伦理治理的有益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人造子宫技术的伦理治理探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人造子宫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前沿领域,其当前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方向是部分外生技术.部分外生是将早产的胎儿移植到人造子宫中进行孕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早产儿救治、胎儿治疗、减少妊娠并发症等方面.尽管该技术尚未被批准用于人体试验,但其可能引发的堕胎自由争议、风险与受益平衡、父母权利平等、新生儿道德地位等方面的伦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研究者和医学从业者需要遵从特定的伦理框架,坚持患者最佳利益标准,明确父母的权利和责任,通过评估确保社会公正,明确治疗与增强的界限,才能推动这项技术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安徽省创新主体科技伦理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科技创新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科技伦理逐步走入公众视野.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事业的主力军,构建完善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必须提升创新主体的科技伦理治理能力.从六个方面对安徽省 182 家创新主体科技伦理治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推进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基于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健全创新主体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重视创新主体科技伦理信息登记、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伦理治理、定期开展科技伦理学习培训、培养复合型科技伦理管理人才和加强科技伦理治理问题研究六个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创新主体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助力全省科技创新事业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共同体的逻辑建构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积极促进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从科学共同体、新医科教育范式、培养科技向善的医学创新人才三个层面,阐述了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从科技伦理教育的定位、教育理念、育人主体三个维度,梳理了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共同体所包含的价值取向,进而从科技向善、多元融合、共生发展等理念出发,探讨了通过成立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联盟实现科技伦理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开发科技伦理教育共享资源,以及推动科技伦理治理制度化发展等实践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科技伦理治理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科研伦理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调查山东省医学研究生对科研伦理知识、伦理审查培训需求,为开展医学研究生科研伦理教育培训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山东省 7 所高等医学院校 807 名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采用 χ2 检验和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94.1%的医学研究生认为"需要"接受科研伦理知识培训,培训需求依次为科技伦理原则(75.5%)、伦理审查的内容(68.5%)、伦理审查流程(68.3%)、前沿领域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63.6%)、伦理委员会制度(58.1%)、医学科研的应用伦理规范(55.8%)、相关伦理文件解读(42.4%);培训形式及途径依次为线上知识讲座(67.4%)、相关伦理审查组织的学术会议(60.3%)、传统课堂授课形式(48.8%)、导师或课题组的学习(48.5%)、实习工作期间单位开展(26.4%)、其他形式(2.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课题申报经历和伦理课程学习经历的医学研究生的科研伦理培训需求意愿较高(P<0.05).结论 医学研究生的科研伦理教育和培训还有待完善,研究生对科研伦理培训需求迫切,学校和医院应整体规划设置完善的科技伦理课程体系、强化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实务培训、实现医学研究生科研伦理培训途径的多样化,加快提升研究生的科研伦理素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伦理挑战与应对措施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医疗机构既是创新成果的研发端,也是应用端,这使得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有别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也面临着伦理治理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与此同时,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本身的伦理性也需要得到关注与维护.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是过程监管的最终伦理目标.伦理评价的目标、体制和行为需要各有其侧重点,以避免重复评价,提升评价效率,保障评价工作本身的伦理性.讨论了医疗机构成果转化过程监管的伦理挑战的具体分类及其常见形式,建议围绕伦理价值观,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理顺医疗机构公益性与转化盈利性之间的关系,探寻医疗机构转化优势的新定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