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部分外周血细胞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NA-CRAO)患者外周血中部分与炎症相关的血细胞变化.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NA-CRAO患者218例(NA-CRAO组)及同期常规体检者218名(对照组)纳入研究.两组受检者年龄(t=0.60)、性别构成比(x2=0.83)、体重指数(t=0.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0.2 ml,检测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红细胞(RBC)、RBC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平均PLT体积(MPV)、大PLT比率(PLCR),计算NEUT/LYMPH比率(NLR)、PLT/LYMPH比率(PLR).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对P<0.05的血细胞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各炎症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根据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1)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A-CRAO组患者WBC、NEUT、NLR、RDW、PLR升高,LYMPH、RB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8、12.43、9.47、3.64、5.54、5.18、0.46,P<0.001);两组PLT、MPV、P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56、0.8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NA-CRAO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比值比=2.51,95%CI0.780~0.859,P=0.03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NA-CRAO的AUC为0.819,最佳临界值为3.05,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9.2%、92.7%.结论 NA-CRAO患者外周血细胞中NEUT明显升高,LYMPH减少;NLR是NA-CRAO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丹台玉案》与《症因脉治》消渴因机证治异同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消渴,其症状类似现代医学之糖尿病.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学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消渴诊疗理论体系.明代医家孙文胤与秦昌遇均主张以上、中、下焦定位消渴病位,治疗上均重视清热生津、养阴润燥.孙文胤于《丹台玉案》中独具匠心地认为消渴主要病因为心、脾、肾三经邪火,以肾中真水亏虚作为消渴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治疗上首重清热养阴,辨证、辨病、辨症选方用药.秦昌遇之《症因脉治》开创性地提出燥火三消、湿火三消、积热三消和精虚三消的概念并分部论述三消之脉,治疗首分外感内伤,按脏腑辨证选方用药,极具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98例常年性肺虚感寒型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脱落 2 例)和对照组(49 例,脱落 2 例).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双侧肺俞、膏肓、足三里及身柱穴采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身柱隔天灸1 次,每次灸3 壮,施灸约1 周后形成灸疮,此后每隔2 d灸治1次;肺俞、膏肓、足三里左右侧分开施灸,先连续灸一侧穴位,隔天灸1次,每穴灸3壮,直至灸疮形成,再灸对侧穴位,如此两侧交替施灸.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 4、12 周随访时鼻部症状评分(TNSS)、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以及IL-10 含量,并观察两组疗效及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TNSS、VAS、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随访时各时点及观察组随访 4 周 TNSS 评分外,两组患者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E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IL-10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E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 IL-10 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6%(44/47),高于对照组的74.5%(35/47,P<0.05);观察组随访4、12 周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4.5%(2/44)vs 22.9%(8/35),9.1%(4/44)vs 40.0%(14/35),P<0.05)].结论: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基础上加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可以明显改善肺虚感寒型AR患者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更巩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gE、IL-10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纹状体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密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s)和纹状体部位的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前瞻性招募29名健康受试者[男16名,女13名,年龄(48.8±14.2)岁]和67例PD患者,PD患者包括31例改良Hoehn-Yahr(mH-Y)Ⅱ期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53.4±8.5岁)]、36例mH-Y Ⅲ期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63.1±8.2岁)]。所有受试者均行 18F-氟丙基-(+)-二氢丁苯那嗪[ 18F-FP-(+)-DTBZ , 18F-AV133]PET/CT检查,以枕叶皮质为参照区,测定纹状体各亚区的特异性摄取比值(SURs)。PD患者的NMSs通过临床量表进行评估。组间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最后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来评估纹状体SURs与临床NMSs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NMSs统计结果发现,改良mH-Y Ⅱ、Ⅲ期PD患者之间抑郁[(3.51±1.34)与(11.36±3.87)分]、焦虑[(2.35±1.45)与(6.00±3.32)分]、睡眠障碍(132.90±12.26)与(110.34±19.69)分]及生活质量[(7.58±3.37)与(24.01±10.15)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10.573~5.439,均 P<0.05),但2组间认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67, P>0.05)。健康受试者纹状体SURs为1.28±0.22,mH-Y Ⅱ期与Ⅲ期患者纹状体SURs分别为0.65±0.16和0.31±0.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3.11, P<0.05),mH-Y Ⅱ期与Ⅲ期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t=9.116, P<0.05)。除认知评分外,PD患者NMSs其余评分均与纹状体SURs相关( r值:-0.647~-0.426,均 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纹状体SURs是预测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PD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的最佳变量( R2值:0.234、0.378,均 P<0.001),对侧尾状核SURs是预测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分( R2=0.402, P<0.001)的最佳变量,对侧壳核的SURs是预测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评分( R2=0.204, P<0.001)的最佳变量。 结论:PD患者纹状体VMAT2减少与NMSs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多巴胺供应减少可能在PD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肺部疾病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成体干细胞,在肺部疾病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在间充质干细胞与其条件培养基的作用对比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条件培养基产生的,因此条件培养基中的重要成分外泌体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常见肺部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希望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肺部疾病中的治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脑实质内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男,46岁,因头晕伴肢体麻木半个月入院。头颅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淋巴瘤。先后行立体定向脑活检及肿瘤部分切除术,首次术后病理诊断为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WHO 4级。活检样本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片状或散在浸润性生长,胞界清晰,胞质丰富颗粒状,罕见核分裂象,未见坏死及微血管增生。手术切除样本中,镜下除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瘤成分外,局部可见密集排列的异型星形肿瘤细胞以及微血管增生和坏死。2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弥漫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不同程度阳性,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 部分阳性,CD68阳性,CD163阴性。过碘酸雪夫特殊染色显示胞质颗粒阳性。2次标本即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出TERT(C228T)基因突变,第二次手术标本二代测序未检测出H3基因或IDH基因突变,检测出TERT基因突变、EGFR基因扩增、CDKN2A/B纯合性缺失、PTEN缺失、第7号染色体获得、第10号染色体缺失以及MET基因扩增。患者术后接受全中枢放疗以及化疗,于术后7个月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空肠原发性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57岁,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2个月”入院。腹部CT检查提示:中上腹偏右侧见团片状异常密度影,呈囊实性改变,小肠间质瘤可能性大(图1)。术中探查见肿瘤来源于空肠起始部,瘤体大小13 cm×11 cm×6.5 cm,大部分外生性生长,瘤体导致肠腔轻度狭窄并压迫周围肠管,对应肠系膜内多发肿大淋巴结。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主体位于肌层内,呈浸润性生长,破坏肠壁平滑肌,侵达黏膜下层及浆膜下层(图2A),由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组成,呈平行束状、交织状排列,部分呈波浪状排列,间质疏松,可见水肿及黏液样变区,瘤细胞核染色质稀疏或空泡状,可见小核仁,胞质嗜双色,两端细长(图2B)。黏液样区瘤细胞呈星芒状,未见明确核分裂象,肿瘤内含有小至中等大血管,血管周围伴水肿。肠周淋巴结未见转移(0/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Vimentin(+)(图3A)、β-Catenin(核+)(图3B)、Calponin(部分阳性)(图3C)、CD117(-)、Dog-1(-)、CD34(血管+)、SMA(-)、Desmin(-)、S-100(-)、Ki67(阳性指数约5%)、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D99(+)、STAT6(-)。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空肠原发性侵袭性纤维瘤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集成MRI弛豫时间定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及侵袭性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集成MRI弛豫时间定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及侵袭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前列腺MRI常规序列和磁共振图像编译(MAGiC)序列扫描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19例[共122个感兴趣区(ROI)],依据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58例,61个ROI)和非前列腺癌组(61例,61个ROI)。前列腺癌组为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8~85(69.8±5.9)岁,依据发生部位分为两个亚组:外周带癌组(43例,45个ROI)和中央腺体癌组(15例,16个ROI)。非前列腺癌组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41~81(68.6±7.0)岁,依据发生部位分为两个亚组:外周带非癌组(45例,45个ROI)和中央腺体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6例,16个ROI)。前列腺癌病灶分为低危(GS≤6分)和中/高危(GS≥7分)。前列腺癌组和非前列腺癌组 MAGiC图像经过后处理后得到T 1、T 2、质子密度(PD)值,同时用相关软件进行后处理生成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定量参数诊断前列腺癌和鉴别低危、中高危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定量参数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外周带癌组的T 1值和T 2值[ M( Q1, Q3)]均低于外周带非癌组[1 201.3(1 103.5,1 298.2)ms比2 274.0(1 620.9,2 776.5)ms;78.0(74.0,83.8)ms比(160.6±54.9)ms](均 P<0.001),两组PD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央腺体癌组的T 1值和T 2值均低于中央腺体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 073.3(1 003.9,1 164.9)ms比1 340.8(1 208.5,1 502.8)ms;76.9(74.8,82.8)ms比95.1(82.8,103.4)ms](均 P<0.001),两组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区分外周带癌组与外周带非癌组时,T 2值显示出与ADC值相似的曲线下面积(AUC)(0.963比0.991, P=0.105),而区分中央腺体癌组与中央腺体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时,T 2值、T 1值与ADC值的AUC均相似(0.867、0.930 比0.938,两两之间均 P>0.05)。ADC值、T 2值均与 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 r=-0.747、-0.453,均 P<0.001)。T 2值和ADC值在区分低危和中高危前列腺癌时的诊断效能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787比0.943, P=0.069)。 结论:集成MRI获得的定量T 1和T 2值能够鉴别前列腺癌和其他良性病变,T 2值与ADC值诊断效能相当。集成MRI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T 2值能够区分低危与中高危前列腺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肺癌的防治措施、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建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经过共识会议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2023版更新内容包括在筛查部分删除了根据高加索人群流调所确定的肺癌高危人群特征(长期重度吸烟),保留基于中国人群流调确认的肺癌高危人群特征,并建议筛查机构通过完整的说明及介绍使筛查人群充分了解肺癌筛查的益处和局限性。病理部分在组织标本诊断原则中增加了4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特点。在外科部分,根据相关临床研究的结果(CALGB140503、JCOG0802、JCOG1211),提出了对于部分外周型病灶可有更多的术式选择。在内科部分,更新内容包括免疫新辅助使得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大幅改善。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放化疗后的免疫巩固有了更多的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敏感突变基因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和少见靶点如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RET融合、ROS1融合、NTRK融合等都有相应的药物相继获批,使得医师和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此外,多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相继获批并写入指南,使得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指南以国家批准的应用指征为原则,以国内实际可应用的药品为基础,结合国际指南推荐意见和中国临床实践现状,整合近年来肺癌筛查、诊断、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以及随访等诊治方面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影像、检验、康复等专业人员提供合理的推荐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肺癌的防治措施、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建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经过共识会议制订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本指南2023版更新内容包括在筛查部分删除了根据高加索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所确定的肺癌高危人群特征(长期重度吸烟),保留基于中国人群流调确认的肺癌高危人群特征,并建议筛查机构通过完整的说明及介绍使筛查人群充分了解肺癌筛查的益处和局限性。病理部分在组织标本诊断原则中增加了四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特点。在外科部分,根据几项临床研究的结果(CALGB140503、JCOG0802、JCOG1211),提出了对于部分外周型病灶可有更多的术式选择。在内科部分,更新内容包括免疫新辅助使得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大幅改善。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放化疗后的免疫巩固有了更多的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敏感突变基因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和少见靶点如MET外显子14跳变、RET融合、ROS1融合、NTRK融合等都有相应的药物相继获批,使得医生和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此外,多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相继获批并写入指南,使得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本指南以国家批准的应用指征为原则,以国内实际可应用的药品为基础,结合国际指南推荐意见和中国临床实践现状,整合近年来肺癌筛查、诊断、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以及随访等诊治方面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旨在为临床医师、影像、检验、康复等专业人员提供合理的推荐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