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山陈颗粒成型工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优选复方山陈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 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稠膏的相对密度、稀释剂总用量为考察因素,以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水分和溶化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优选复方山陈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取相对密度为1.25(60℃)的稠膏与稀释剂(甘露醇:糊精=1:3)按1:3的比例混匀,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在60℃下干燥约1h,整粒,即得.结论 通过CCD-RSM优选的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复方山陈颗粒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尿中钴和钨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尿液中钴和钨的方法。方法:于2021年10月至12月,利用1%硝酸为稀释剂,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尿液中钴和钨,本次研究利用控制单因素变量实验的方法优化选择样品稀释倍数和内标元素,并比较测定工作曲线与标准曲线间的差异。结果:该方法利用工作曲线同时测定尿液中的钴和钨含量,线性范围为0.0~10.0 μg/L,相关系数为0.999 9,尿钴和钨检出限分别为0.005 μg/L和0.09 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0%~100.2%和89.4%~104.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4.4%和0.6%~3.8%。结论:本方法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测定尿液中钴和钨的方法,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稳定性好,适合各类人群中尿中钴和钨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误服油漆稀释剂中毒致肝功能衰竭成功救治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γ-丁内酯戒断后致严重横纹肌溶解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γ-丁内酯为无色透明液体,用于生产环丙胺、吡咯烷酮等药品,也用作工业的溶剂、稀释剂、固化剂等,被列为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管控。临床上接触γ-丁内酯较少,对其戒断反应研究也不充分。本文报道1例γ-丁内酯戒断反应患者出现严重横纹肌溶解,危及生命;经过积极治疗,患者最终康复。总结γ-丁内酯戒断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提示γ-丁内酯可能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清中碘的标准化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清中碘的标准方法。方法:研制的测定血清碘方法为直接稀释进样-ICP-MS法,以抗坏血酸(2.0 g/L)、氯化铵(1.0 g/L)、乙醇胺(0.10%)和乙醇溶液(1.0%)为稀释剂,标准系列溶液及血清样按样品∶稀释剂= 1 ∶ 19稀释后上机测定,以铼为内标元素。对研制的新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测试新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测定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与现行测定血清碘的标准方法[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572-2017),简称现行标准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个实验室对方法的测试得到:0 ~ 300 μg/L碘浓度范围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范围为0.999 6 ~ 1.000 0( n = 70),血清中碘的检出限结果范围为0.2 ~ 1.3 μg/L(取样量为0.20 ml);血清样测定的批内变异系数( CV)为0.2% ~ 1.6%( n = 31),平均 CV为0.6%,血清样测定的批间 CV为0.3% ~ 2.4%( n = 34),平均 CV为1.3%;血清样加标回收中碘的回收率范围为93.9% ~ 105.6%( n = 36),总平均回收率为100.3%;共对116份血清样采用新方法与现行标准方法分别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新研制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好、检测灵敏度高、精密度与准确度优良,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适宜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酸碱稀释剂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全血19种元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直接稀释法的酸性或碱性稀释剂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量全血多种元素结果的影响,探讨2种稀释剂是否在元素测定结果上存在相互替代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8年8月份收集到的162份人全血样本,使用不同的稀释剂将全血样本进行稀释后离心,使用ICP-MS测定样本上清液。分别对使用酸性稀释剂(0.1%硝酸+0.01%曲拉通溶液)和碱性稀释剂(0.05%正丁醇+0.01%曲拉通+5%氢氧化铵溶液)的2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方法学特性评估,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2种稀释剂测定的全血中19种元素结果的相关性,通过Passing-Bablok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图评估162个全血样本中19种元素使用2种稀释剂的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使用2种稀释剂的19种元素方法学技术指标数据良好,19种元素使用酸性稀释剂定量限范围为0.1~15.8 μg/L;碱性稀释剂定量限范围为0.3~19.2 μg/L,19种元素酸、碱稀释剂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0.995,除锶、镉、锡、铊外的元素回收率范围均在80%~120%,所有元素在酸性、碱性稀释剂的批内、批间的总变异系数范围为0.5%~12.4%。2种稀释剂对铬、锰、钴、锌、铜、砷、硒、锶、钼、银、镉、锑、钡、汞、铅测定值的相关性较强( R2均>0.8),钒、镍、锡、铊相关性较弱( R2均<0.8)。钒、镉、锡、钡、汞的斜率95%置信区间<1。铬、镍、砷、银、钡、汞,截距95%置信区间包含0点。Bland-Altman图显示,钒、铬、砷、锶、银、镉、锡、汞使用酸性和碱性稀释剂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不同元素之间使用2种稀释剂测定的均值结果存在差异,无法完全替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尿中锰测定的直接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直接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尿中锰的方法。方法:以1%硝酸溶液为稀释剂,采用单因素轮换实验确定尿液的稀释倍数和内标元素,分析尿中锰测定的直接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结果:该方法测定尿中锰含量的线性范围为0.0~20.0 μg/L,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0.02 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4.65%~103.40%,相对标准偏差为0.26%~8.17%。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以与其他元素同时进行检测,适用于职业接锰作业工人及普通人群尿锰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效应面法优化金蒲菊清热利湿颗粒成型工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优选金蒲菊清热利湿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清膏相对密度和稀释剂(糊精∶乳糖=2∶1)用量为考察因素,以成型率和休止角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用效应面法优化金蒲菊清热利湿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清膏的相对密度为1.20(60 ℃),稀释剂用量为清膏的3倍。清膏与稀释剂混匀后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烘箱(55 ℃)干燥1 h,整粒,即得。3批验证试验颗粒剂的成型率分别为93.73%、93.03%、95.59%,归一值预测值为0.928,验证值为0.936,与预测值偏差为-0.86%。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金葡菊清热利湿颗粒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紫外光固化胶在病理切片快速封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为了解决传统的中性树脂封片固化时间长,空间占用率高,不适合数字切片扫描等问题,探究紫外光固化胶的制备,保证切片制备质量同时提高封片效率。方法:选择环保安全的预聚物、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制备干燥速度快,透光率高,适用范围广,性质稳定的紫外光固化胶替代传统封片剂。结果:制备出的紫外光固化胶(UV42胶)封片后在紫外光照下15 s可完全固化,透光率达88.4%~89.7%(在波长400~600 nm范围内),广泛适用于冷冻和石蜡切片的常规染色处理封片。使用UV42胶封片的病理切片,放置3年后性质依然稳定,且耐黄变性能良好。结论:UV42胶满足快速病理切片封片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检测条件下mRNA疫苗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mRNA疫苗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因素。方法:在不同离子强度缓冲液、pH值、稀释剂类型、稀释度和检测仪器条件下,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3批mRNA疫苗的粒径和粒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稀释剂的离子强度增大时,疫苗的粒径随之增大,粒径分布不发生改变;稀释剂的pH值增加时,疫苗的粒径随之增大,当pH值达到弱碱性时,粒径分布出现明显变化;选择不同溶液作为稀释剂时,mRNA疫苗的粒径均不同,粒径分布无明显变化;疫苗稀释度≤100时,粒径和粒径分布均无明显改变;不同仪器参数下疫苗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粒径分布略有不同。结论:粒径和粒径分布受稀释剂、稀释度和检测仪器等因素影响,在生产与质控中应予以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