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γ-丁内酯戒断后致严重横纹肌溶解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γ-丁内酯为无色透明液体,用于生产环丙胺、吡咯烷酮等药品,也用作工业的溶剂、稀释剂、固化剂等,被列为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管控。临床上接触γ-丁内酯较少,对其戒断反应研究也不充分。本文报道1例γ-丁内酯戒断反应患者出现严重横纹肌溶解,危及生命;经过积极治疗,患者最终康复。总结γ-丁内酯戒断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提示γ-丁内酯可能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镇痛镇静治疗撤药模式对戒断综合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机械通气患儿镇痛镇静治疗情况,探讨不同撤药模式对戒断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入住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需机械通气并连续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和(或)阿片类药物≥5 d的11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撤药开始后每日镇痛镇静药物剂量是否较前1日增加≥50%,分为不稳定撤药模式20例(17.9%)、稳定撤药模式92例(82.1%)。收集患儿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特征、镇痛镇静药物暴露等指标,以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比较不同撤药模式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发生与未发生戒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并通过Logistic回归探索戒断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纳入112例患儿,戒断综合征发生率41.1%(46/112)。不稳定撤药组患儿的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10.0(3.5,12.0)比6.0(2.0,10.0), U=654.50, P=0.043]、撤机后再插管比例[35.0% (7/20)比7.6% (7/92), P=0.003]均明显高于稳定撤药模式组。发生戒断综合征患儿总镇痛镇静时间更长[19.5(16.8,24.3)比10.0(7.0,17.3) d, U=743.50, P<0.01]、不稳定撤药发生率更高[32.6% (15/46)比7.6% (5/66),χ 2=11.58, P=0.001]、PICU住院时间更长[19.0(15.8,25.3)比12.0(8.8,17.0) d, U=755.00, P<0.01]、住院总费用更高[8.9(5.7,10.9)比5.3(3.2,7.9)万元, U=804.00,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稳定撤药[比值比( OR)=4.85,95%可信区间( CI)1.39~16.91, P=0.013]、肝移植围手术期( OR=6.97,95 %CI 1.25~39.04, P=0.027)和总咪达唑仑剂量≥34.7mg/kg( OR=8.12,95 %CI 3.09~21.37, P<0.01)是发生戒断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结论:不稳定撤药患儿更容易发生戒断综合征,避免不稳定撤药可能使镇痛镇静治疗患儿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盐酸纳曲酮联合曲唑酮在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防复吸中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盐酸纳曲酮联合曲唑酮在阿片类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防复吸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高新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阿片类海洛因兴奋剂成瘾者274例。先采用美沙酮脱毒,然后选取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组(盐酸纳曲酮联合曲唑酮抗复吸治疗6个月)、2组(盐酸纳曲酮抗复吸治疗6个月)各60例,观察两组抗复吸效果。结果:两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婚姻状况、毒品使用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抗复吸治疗6个月后,在个人生活状态不变的情况下,1组未复吸率为86.7%(52/60),2组未复吸率为6.7%(4/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7.1, P<0.001)。 结论:盐酸纳曲酮联合曲唑酮在阿片类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防复吸中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盐酸纳曲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符文彬教授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戒断综合征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15
戒断综合征是指在某种成瘾物质或行为停止或减少后,患者出现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的综合表现,给患者身体带来痛苦,还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戒断综合征属于中医学"郁病"范畴,符文彬教授认为瘀毒内阻、气机逆乱、心神受扰为戒断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提出了疏肝调神的基本治法,并据此制定"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治疗方案.针刺以百会、印堂、合谷、太冲、内关、神门、照海、三阴交为主穴,灸法以精灸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花、涌泉、丘墟为主,以耳穴埋针心、肝、肾穴位点为巩固.疏肝调神整合针灸在治疗戒断综合征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电针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脱毒早期戒断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观察电针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脱毒早期戒断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8 例甲基苯丙胺成瘾者随机分成常规脱毒组(39 例)和电针组(39 例).常规脱毒组以自然脱毒为主,电针组在自然脱毒基础上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T0)、治疗 3 d后(T1)、治疗 5 d后(T2)及治疗 10 d(T3)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评分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T1 VAS评分、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评分、HAMA总分和HAMD总分均较T0 升高(P<0.05);两组T2 VAS评分、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评分、HAMA总分和HAMD总分较T0和T1显著降低(P<0.05);两组T3 VAS评分、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评分、HAMA总分和HAMD总分较T0、T1 和T2 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T3 VAS评分低于常规脱毒组(P<0.05);T2 和T3 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评分、HAMA总分和HAMD总分低于常规脱毒组(P<0.05).结论 电针可有效改善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脱毒早期的心理渴求度、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焦虑和抑郁情绪,且治疗效果随着治疗时间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针刺调控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干预海洛因脑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针刺对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的调控作用,探讨针刺干预海洛因脑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采用连续8d递增量肌肉注射海洛因,染毒后停止肌肉注射海洛因5d,自然戒断.按染毒(成瘾)-脱毒的方法,反复3个阶段,建立海洛因复吸大鼠模型.对照组按照建立海洛因复吸大鼠模型的周期,在染毒期给予大鼠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在脱毒期不给予任何治疗;模型组在染毒期给予大鼠连续递增量肌肉注射海洛因,在脱毒期不给予任何治疗;针刺组在染毒期处理与模型组相同,在脱毒期给予针刺百会和大椎治疗,每次留针30 min,每天1次,连续5d.于实验第39 d取3组大鼠的海马、中脑腹侧被盖区(VTA)脑组织.运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法、定量实时PCR (RT-qPCR)法检测泛素(Ub)、泛素蛋白连接酶(E3)、26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VTA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Ub、E3、26S mRNA和蛋白表达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调节大鼠海马、VTA区的Ub、E3、26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能是针刺干预海洛因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奥沙西泮替代酒精依赖所致成瘾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47岁,因“长期大量使用奥沙西泮2年,停服后出现心慌、心急半年”为主诉于2017年10月29日人住新疆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病房.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学会饮酒,当时饮酒量及饮酒次数均不多,家人也未在意.于12年前,患者开始大量饮酒,几乎每日都要饮,每日饮酒量约为500ml(52°)白酒,停止饮酒后逐渐出现心慌、心急、坐立不安、全身大汗淋漓等情况,饮酒后上述情况明显缓解.2年前,患者自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就诊于当地的医疗机构,诊断“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依赖综合征,戒断状态”.在治疗上给予苯二氮革类药物奥沙西泮,30 mg,4次/d替代治疗.住院治疗2月后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一直坚持戒酒,并未停止也未减少使用奥沙西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酒精依赖综合征及戒酒措施
编辑人员丨2023/8/6
酒精是一种公认的成瘾的精神活性物质,大量饮酒、长期慢性饮酒会引起有害的行为问题(如酒驾、酒后肇事等)、躯体健康问题(肝硬化、酒精性末梢神经炎等)、精神心理问题(酒精依赖、酒精型人格障碍等).近年来,我国酒的生产与消费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势头,同时由于社会文化因素、家族/个体易感性、饮酒者的心理学因素等,精神卫生相关工作者在临床上接诊越来越多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本文将具体阐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中酒精依赖综合征的定义、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危害、戒酒措施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MRI观察强制戒断对海洛因成瘾者渴求任务下大型脑网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强制戒断对海洛因成瘾者毒品线索任务下心理渴求及脑网络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7例强制戒断的海洛因成瘾者(强制戒断组)和32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先行静息态及渴求任务fMRI数据采集,并进行心理渴求量化评分.对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任务负相关网络(TNN)和任务正相关网络(TPN).对任务态fMRI数据进行建模,与对照组比较,获得强制戒断组TNN和TPN中异常激活的脑区,并分析其与心理行为学的相关性.结果 强制戒断组任务线索图片呈现前后渴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渴求任务下,与对照组比较,强制戒断组在TNN中右侧海马旁回显著激活,TPN中显著性增强的网络包括视觉空间网络(双侧中央前回、额下回)和感觉运动网络(左侧中央后回).强制戒断组双侧额下回激活强度与吸食海洛因时间呈负相关(右侧:r=-0.37,P=0.02;左侧:r=-0.41,P=0.01).结论 强制戒断的海洛因成瘾者主观渴求依然增高,多个大型脑网络异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可能是导致复吸的神经病理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TBSS方法评价甲基苯丙胺依赖者长期戒断后脑白质扩散张量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甲基苯丙胺(MA)依赖者长期戒断后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资料与方法 对29例接受长期戒断的MA患者与31名正常对照进行全脑扩散张量成像扫描,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比较不同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率(MD)值的差异,将异常脑区的FA值和MD值与认知功能测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戒断组和对照组认知执行功能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戒断组多个脑区FA值较低,多个脑区MD值较高(P<0.05).左侧丘脑前辐射FA值与连线A时间呈正相关(r=0.448,P<0.05),左侧额枕下束FA值与连线A抬笔数呈正相关(r=0.411,P<0.05),右侧丘脑MD值(r=-0.452)、左侧皮质脊髓束MD值(r=-0.486)、右侧海马MD值(r=-0.381)、右侧大脑上纵束FA值(r=-0.277)与连线A时间均呈负相关(P均<0.05),左侧丘脑前幅射MD值与连线A正确数呈负相关(r=-0.320,P<0.05),右侧大脑上纵束(颞叶部分)MD值与连线A正确数呈正相关(r=0.259,P<0.05).结论 戒断组经长期戒断后多个脑区脑白质微结构仍存在异常,扩散张量成像可为长期戒断MA脑微观结构异常提供影像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