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RAS突变MSS型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估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大鼠肉瘤病毒(RAS)基因突变、微卫星稳定(MSS)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RAS基因突变MSS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n=32)行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对照组(n=35)行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78.1%和51.4%(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6.9%和77.1%(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较对照组延长,分别为12.9个月和1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90.6%比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可控制,且未发生致死性事件.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RAS基因突变MSS型晚期结直肠癌初步显示疗效显著,此类病人在常规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加用PD-1抑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导致多发内分泌腺病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导致的多发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病例。患者男性51岁,因非小细胞肺癌术后PET-CT检查,发现隆突下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共14个周期,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停用PD-1抑制剂后5个月出现乏力、出汗、低血糖,化验提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减低],给予泼尼松龙替代治疗后症状缓解。本例为国内报道的首例PD-1抑制剂导致的多发内分泌腺病病例,特别是停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无明显改善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提示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均需注意监测甲状腺、垂体、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指标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正确采取医疗措施避免漏诊误治,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鼠李糖乳杆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小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小鼠免疫治疗相关(irAE)结肠炎模型,探讨鼠李糖乳杆菌(LGG)对irAE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葡聚糖硫酸钠(DSS)组3只、DSS+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组4只,DSS+抗PD-1+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组4只、DSS+抗PD-1+抗CTLA-4+LGG组4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和菌群干预。通过体重下降、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组织病理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组化染色CD4 +、CD8 +和FoxP3 +调节T细胞。 结果:与DSS组比较,DSS+抗PD-1+抗CTLA-4组小鼠第9天体重[(87.40±1.79)%比(94.57±0.53)%]和结肠长度[(5.33±0.27)cm比(6.63±0.12)cm]较低( P<0.05),DAI评分(2.66±0.24比0.89±0.48)、结肠组织病理评分(12.50±1.04比5.67±0.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6.73±1.68比0.91±0.40)较高( P<0.05);CD8 +T细胞(156.80±8.84比89.00±6.66)和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103.80±2.66比48.33±3.18)较多( P<0.05)。与DSS+抗PD-1+抗CTLA-4组比较,DSS+抗PD-1+抗CTLA-4+LGG组小鼠DAI评分(1.83±0.17比2.66±0.24)、结肠组织病理评分(8.75±0.63比12.50±1.04)、炎性因子TNF-α(1.32±0.18比6.73±1.68)均较低( P<0.05);CD8 +T细胞较少(97.75±3.75比156.80±8.84, P<0.01),FoxP3 +Treg细胞较多(126.00±8.33比103.80±2.66, P=0.046)。 结论:DSS联合抗PD-1和抗CTLA-4成功构建小鼠irAE结肠炎模型,补充LGG通过调节Treg细胞减轻irAE结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通过促进细胞焦亡加重放射性心肌损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通过细胞焦亡通路对放射性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2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PD-1抑制剂组;单纯照射组(胸部单次照射20 Gy);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每组5只。超声心动测试评价受照后1个月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缩短率(FS);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心肌组织焦亡关键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介素18(IL-18)、IL-1β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照射后1个月,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的LVEF、FS、SV较单纯照射组下降( t = 4.50、27.93、3.11, P <0.05);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小鼠心肌损伤及纤维化较单纯照射组更明显,心肌胶原容积分数较单纯照射组升高[(2.88±0.27)% vs. (3.81±0.57)%, t = 2.90, 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心肌Caspase-1、Caspase-1 p20、GSDMD、GSDMD-N、ASC蛋白表达量增高( t=3.14、3.22、8.83、20.29、2.79, P <0.05),Caspase-1、GSDMD、ASC的mRNA表达量也升高( t = 3.09、2.91、2.53, P <0.05);照射联合PD-1抑制剂组心肌及血清IL-18、IL-1β表达较单纯照射组均升高( t = 3.46、3.75、7.58、8.24, P <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单纯照射组[(38.33 ± 7.92)% vs. (54.70 ± 4.01)%, t = 3.29, P <0.05],而CD4+T淋巴细胞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PD-1抑制剂可通过Caspase-1/GSDMD促进细胞焦亡,进而加重放射性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药物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药物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指由系统或局部用药后诱发的一种特殊类型BP。对所有新发或是突然加重的BP患者,应警惕药物诱发的可能性,特别是近年报道较多的疫苗接种及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等新型药物。本文综述近年来药物诱发BP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特异性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一种可以同时或先后特异性结合两个抗原或抗原表位的新型高效抗肿瘤药物。目前,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MET的埃万妥珠单抗已获批应用于治疗EGFR ex20ins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CTLA-4、PD-L1和转化生长因子-β、P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剂应用于NSCLC的治疗正在进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深入探讨BsAb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将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otch受体表达升高诱导前列腺癌患者CD8 + T细胞功能衰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PCa)患者CD8 + T细胞中Notch受体的表达,分析Notch信号通路对PCa患者CD8 + T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PCa患者45例、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41例和健康对照者30名。分选外周血CD8 +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 + T细胞中Notch1~4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素抑制剂(GSI)刺激CD8 + T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程序性死亡分子(PD)-1和CTLA-4阳性细胞比例变化。建立CD8 + T细胞与PCa细胞系LAPC4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培养体系,通过检测靶细胞的死亡比例和细胞因子分泌评估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CD8 +T细胞的杀伤功能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或配对 t检验。 结果:PCa患者CD8 +T细胞中Notch1~4 mRNA相对表达量(5.22±1.04、2.79±0.91、9.74±3.38、1.63±0.8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0.87±0.17、1.03±0.17、1.24±0.21、1.26±0.08)和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0.87±0.15、1.05±0.14、1.27±0.19、1.26±0.16)(均 P<0.05)。PCa患者CD8 +T细胞存在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均 P<0.000 1),PD-1:19.3%±5.4%和CTLA-4:11.7%±3.9%阳性细胞比例升高,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中PCa患者CD8 +T细胞诱导LAPC4细胞死亡比例下降(28.8%±6.4%比37.2%±2.6%, P=0.015),γ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降低[(61.7±10.6)ng/L比(88.6±20.2)ng/L, P=0.003 2]。使用GSI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PCa患者CD8 +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均 P<0.01),PD-1 +CD8 +T细胞和CTLA-4 +CD8 +T细胞的比例降低。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增强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中PCa患者CD8 +T细胞诱导LAPC4细胞死亡比例(34.3%±7.2%, P=0.000 2),IFN-γ分泌水平亦升高[(88.4±33.6)ng/L, P=0.008 3]。 结论:PCa患者Notch受体表达升高诱导CD8 +T细胞功能衰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的综合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对胃癌认识不断深入和新技术发展,多种针对不同阶段胃癌的综合治疗模式逐渐被广泛认可。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为主的内镜技术是胃癌诊断重要手段,也是早期胃癌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是局部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等,并需要针对区域淋巴结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以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方式对于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而放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观察。近年来,包括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等胃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均取得重要进展,然而其要成为胃癌一线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证明。笔者相信:随着更多胃癌研究结果的不断涌现,胃癌综合治疗方式必将更加丰富,使胃癌治疗更加个体化和精确化,最终让更多患者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中至今颇具争议。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丰度是指导ICI应用的重要预测指标,EGFR突变可能影响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近期临床研究指出,ICI单药对EGFR突变的患者缺乏疗效,但ICI联合化疗以及IMpower150试验中提出的四药联合方式在EGRF突变患者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益,另外ICI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组合模式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及其配体通路的调控与肿瘤耐药对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肿瘤组织中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和肿瘤细胞分泌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过度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使肿瘤细胞的生长得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PD-1/PD-L1抑制剂就是针对PD-1或PD-L1表达设计的特定蛋白质抗体,可阻止PD-1和肿瘤细胞上PD-L1相互作用,进而部分恢复T细胞功能,增强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然而,在临床应用中,PD-1/PD-L1抑制剂的耐药问题越来越凸显,部分患者的疗效不能持久,甚至无应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D-1与PD-L1表达受许多免疫因子调控,PD-L1的转运和降解等过程也会受到糖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一些可能干预PD-1/PD-L1通路的调控因子的研究将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策略,克服肿瘤对PD-1/PD-L1抑制剂耐药,改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