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性死亡因子-1抑制剂治疗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1抑制剂,治疗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合并CNS受累的R/R 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以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200 mg/次,每2周1次)为主的多种方案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患者的随访截至2020年6月30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患者1,男性,50岁,因"左眼胀痛1个月"就诊,并于2017年2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后,因CNS DLBCL复发,于2018年10月行auto-HSCT,2019年3月再次出现CNS和外周DLBCL复发。患者2,女性,44岁,因"扁桃体肿痛1个月"就诊,并于2016年7月被诊断为DLBCL。患者经一线R-CHOP方案治疗后复发,经二线R-DICE(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昔)方案治疗后,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并于2018年5月行auto-HSCT。患者于2018年12月,再次复发。②患者1先后接受13次以卡瑞利珠单抗为主的方案治疗,在接受第10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PR),接受第13次治疗后,获得不确定的CR(CRu)。截至随访结束,患者仍处于良好的持续缓解状态。患者2接受5次含卡瑞利珠单抗方案治疗无效,此后死于疾病进展。③在接受第4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患者1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均检测到卡瑞利珠单抗,浓度分别为34 968.86和494.57 ng/mL;患者2血清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浓度为26 538.14 ng/mL,但其脑脊液标本中卡瑞利珠单抗检测值低于仪器检测下限。④文献复习结果:目前尚无能够预示PD-1抑制剂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PD-1抑制剂单药,除对几种特定类型淋巴瘤显示出较好疗效外,对于R/R DLBCL患者的治疗反应率较低,PD-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结论:R/R DLBCL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后,可对其开展血清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检测。脑脊液中检测到PD-1抑制剂,可能预示其对CNS病灶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与疗效有无直接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PD-1、PD-L1表达水平及其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和其配体PD-L1表达水平与细胞因子相关性。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GSE54248数据集筛选出PCOS中差异表达PD-1/PD-L1通路相关基因,对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05例PCOS患者(记为PCOS组)和109例非PCOS患者(记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QBPlex流式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PD-L1、PD-L2、PD-1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OS组患者外周血中PD-1水平[2.890(0.020,4.54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3.370(2.460,4.360)ng/L, P=0.008];PD-L1水平[9.820(8.860,10.88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0.410(9.700,11.160)ng/L, P=0.001];PD-L2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GSE54248数据集筛选出26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PD-1/PD-L1通路、1型T辅助细胞(T helper cell 1,Th1)和2型T辅助细胞(T helper cell 2,Th2)分化、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的产生等通路。与对照组相比较,PCOS组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IL-9、IL-25、IL-10、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T-2)和颗粒酶B(Granzyme B)浓度显著降低,IL-8、IL-1R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D-1与IL-1RA、ST-2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 r=0.270, P=0.005; r=0.213, P=0.029; r=0.291, P=0.003),与IL-9、IL-25和Granzyme B水平呈负相关( r=-0.322, P<0.001; r=-0.211, P=0.031; r=-0.369, P<0.001)。PD-L1与IL-9、IL-25和Granzyme B水平呈正相关( r=0.254, P=0.009; r=0.330, P<0.001; r=0.340, P<0.001),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 r=-0.373, P=0.009)。 结论:PCOS患者外周血PD-1和PD-L1下调表达,可能与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相关,是治疗PCOS的潜在分子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脑胶质瘤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1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十医院)病理确诊的13例正常脑组织和70例胶质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OX2和PDCD4在上述组织中表达,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行 χ2检验相关性分析。 结果:胶质瘤组织中SOX2阳性表达率75.71%(53/70),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5.39%(2/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7.851, P<0.01)。胶质瘤组织中PDCD4阳性表达率34.29%(24/70),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6.92%(10/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42, P<0.01)。SOX2和PDCD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 χ2=4.953、5.587, P<0.05)。SOX2和PDCD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 χ2=0.026、0.064、0.071、0.021、0.018、0.095, P>0.05)。 结论:胶质瘤组织中SOX2高表达和PDCD4低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检测SOX2和PDCD4有助于预测可胶质瘤进展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胞焦亡在小儿外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细胞焦亡是一种伴随着炎症反应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主要通过炎症小体或脂多糖介导半胱天冬氨酸酶-1/4/5/11活化,造成包括Gasdermin D在内的多种Gasdermin家族成员发生剪切,细胞焦亡过程中伴随着大量促炎因子的释放,从而引起各种疾病中的炎症反应。目前,细胞焦亡在小儿外科疾病中的研究尚少。现总结细胞焦亡在小儿外科疾病(先天性巨结肠、胆道闭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肿瘤等)中的研究进展,发现部分小儿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有细胞焦亡的参与,对于细胞焦亡中具体发生机制和信号通路的研究将有助于这些小儿外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化疗用于免疫治疗敏感型局部进展期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术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Cape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或SOX(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方案治疗免疫治疗敏感型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8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治疗前经内镜活检证实为免疫治疗敏感的LAGC或AEG患者,包括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5、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阳性3种类型患者,术前均给予PD-1抑制剂联合CapeOx或SOX作为新辅助或转化治疗策略。排除免疫系统疾病、发生远处转移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为病理完全缓解、临床完全缓解、主要病理缓解、R 0切除率、手术转化率以及治疗安全性[包括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和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共纳入39例患者,男28例,女11例;中位年龄62(44~79)岁。全组患者中,14例最初被认为不可切除者经治疗后均转化为可根治性切除(手术转化率:14/14);其余25例患者中23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另外2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并接受“去手术策略”,选择等待观察。全组37例(94.9%)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术,R 0切除率为100%(37/37),病理完全缓解率为48.6%(18/37),主要病理缓解率为62.2%(23/37)。24例CPS≥5(非MSI-H/dMMR和非EBER阳性)患者中,有11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1例CPS=95的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8例MSI-H/dMMR患者中,6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1例临床完全缓解。7例EBER阳性患者中,有1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13例患者术前活检标本与术后手术标本(不包括主要病理缓解患者)C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69±5.570)比(15.538±16.870), t=2.287, P=0.041]。全组39例患者术前免疫治疗耐受良好,9例(23.1%)出现Ⅰ~Ⅱ级irAE,未发生Ⅲ~Ⅳ级irAE。5例患者治疗前伴有幽门梗阻,经治疗后恢复正常饮食。全组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7/37),其中ⅢA级吻合口漏1例,ⅢA级肠梗阻1例,Ⅱ级腹腔出血1例,Ⅱ级腹腔感染2例,术后Ⅰ级肠梗阻1例,1例患者术后感染COVID-19,均经对症治疗后康复。 结论:术前应用PD-1抑制剂联合CapeOx或SOX方案治疗CPS≥5、MSI-H/dMMR和EBER阳性这3种类型的LAGC或AEG患者,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手术转化率、R 0切除率和完全缓解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可溶性B7同源体5和三叶因子2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程度和死亡风险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可溶性B7同源体5(sB7-H5)和三叶因子2(TFF2)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程度和死亡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AP患者328例(AP组),其中轻症AP(MAP)124例,中度重症AP(MSAP)106例,重症AP(SAP)9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sPD-1、sB7-H5和TFF2水平,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AP患者随访90 d,生存284例,死亡44例;比较两者的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sPD-1、sB7-H5和TFF2等。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PD-1、sB7-H5和TFF2预测AP患者死亡的效能。结果:AP组sPD-1、sB7-H5和TFF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7.99 ± 17.81)ng/L比(50.20 ± 10.81)ng/L、(2.69 ± 0.72)μg/L比(1.40 ± 0.35)μg/L和(569.97 ± 38.91)μg/L比(94.59 ± 11.9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MSAP和SAP患者淀粉酶、sPD-1、sB7-H5和TFF2明显高于MAP患者[(639.36 ± 91.67)和(835.24 ± 109.30)U/L比(575.24 ± 89.78)U/L、(180.13 ± 20.61)和(221.17 ± 15.70)ng/L比(142.03 ± 16.76)ng/L、(2.85 ± 0.74)和(3.34 ± 0.82)μg/L比(2.05 ± 0.52)μg/L、(539.66 ± 36.58)和(763.55 ± 40.08)μg/L比(442.90 ± 35.79)μg/L],SAP患者明显高于MSA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患者sPD-1与sB7-H5、TFF2呈正相关( r = 0.552和0.641, P<0.01),sB7-H5与TFF2呈正相关( r = 0.610, P<0.01)。死亡患者淀粉酶、CRP、PCT、APACHE Ⅱ、SOFA、MCTSI、sPD-1、sB7-H5和TFF2明显高于生存患者[(1 098 ± 105)U/L比(641 ± 93)U/L、(235.60 ± 40.17)mg/L比(118.04 ± 32.90)mg/L、(4.32 ± 0.52)μg/L比(3.14 ± 0.44)μg/L、(19.39 ± 3.14)分比(11.18 ± 2.53)分、(12.13 ± 2.78)分比(7.40 ± 2.15)分、(7.12 ± 1.73)分比(4.31 ± 1.52)分、(222.23 ± 22.30)ng/L比(171.14 ± 18.50)ng/L、(3.37 ± 0.89)μg/L比(2.59 ± 0.59)μg/L和(629.27 ± 39.63)μg/L比(560.78 ± 30.4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PCT、APACHE Ⅱ、SOFA、sPD-1、sB7-H5和TFF2是影响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 1.339、1.416、1.285、1.327、1.092、1.171和1.080,95% CI 1.145~1.566、1.146~1.751、1.132~1.460、1.150~1.531、1.024~1.164、1.072~1.280和1.031~1.131,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PD-1、sB7-H5、TFF2联合检测预测AP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sPD-1、sB7-H5和TFF2单独检测(0.870比0.771、0.734和0.685)。 结论:AP患者血清sPD-1、sB7-H5和TFF2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病情程度有关,三者联合检测能够辅助评估AP患者的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性粒细胞外陷阱在治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相关心肌炎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s)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相关心肌炎中的作用,探索靶向NETs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ICIAM)治疗靶点。方法:选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30只,分别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 n=10)、模型组( n=10)和治疗组( n=10)。除对照组外,分别于第1和7天给小鼠皮下注射100 μl含有250 μg小鼠心肌肌钙蛋白I(TnI)肽段的弗氏完全佐剂(CFA)。第8天起每2天腹腔注射一次PD-1抑制剂(15 μg/只),共5次。PF-1355治疗组从造模开始前1天起连续16 d腹腔注射PF-1355(50 mg·kg -1·d -1)。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评估中性粒细胞相关趋化因子、NETs和焦亡相关因子、促炎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调控,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和蛋白质印迹法反映焦亡相关分子的蛋白水平变化,超声心动图展示主要心功能指标改变,心肌病理对比炎性浸润程度。 结果:模型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心肌NETs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加(2.49±0.08和0.99±0.26, P<0.001)。模型组心肌组织焦亡相关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leaved-Caspase 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 1)、剪切的Gasdermin-D(cleaved-GSDMD)、Gasdermin-D(GSDMD)、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调(均 P<0.05)。PF-1355治疗后,相比于模型组,治疗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73.58%±5.31%和58.12%±3.19%, P<0.001)、左室缩短分数(LVFS)(39.78%±4.31%和33.89%±2.19%, P<0.001)升高;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炎性浸润面积百分比减少(30.12%±3.57%和14.92%±2.46%, P<0.001);治疗组免疫荧光NETs生成较模型组减少(2.52±0.04和1.03±0.05, P<0.001);治疗组NLRP3等焦亡相关分子水平较模型组下调(均 P<0.05)。 结论:在PD-1抑制剂相关的心肌炎中,NETs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导致心肌细胞焦亡。特异性髓过氧化物酶抑制剂PF-1355通过调控NETs来下调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可能进一步挽救和逆转NETs介导的心肌焦亡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驱动蛋白家族20A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20A(KIF20A)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81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F20A和PDCD4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应用 χ2检验评价其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KIF20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率76.54%(62/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23.46%(1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654, P<0.01)。PDCD4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率43.21%(35/8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86.42%(7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158, P<0.01)。KIF20A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 χ2=0.002、0.055, P>0.05),KIF20A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7.481、6.067、5.284, P<0.05)。PDCD4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年龄无明显相关( χ2=0.036、0.040、0.210, P>0.05),PDCD4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5.044、5.620, P<0.05)。 结论:食管癌组织中KIF20A呈高表达、PDCD呈低表达,KIF20A和PDCD4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胞焦亡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为半胱氨酸蛋白酶-1/半胱氨酸蛋白酶-4/5/11依赖,并伴有细胞膨胀破裂、大量炎症因子释放的炎性反应过程。国内外研究显示细胞焦亡在心血管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焦亡机制的研究有望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与策略。本文就细胞焦亡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噬与细胞焦亡的相互作用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种疾病应激状态下伴随着多种形式的细胞损伤,如细胞凋亡、坏死、焦亡以及自噬性损伤。自噬是一种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生理机制,其与多种疾病的细胞损伤密切相关。而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于炎性半胱天冬酶(主要是caspase-1、4、5、11)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伴有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释放,并广泛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证实,自噬与细胞焦亡存在许多共同的分子通路,且可以相互调节,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与焦亡的关系复杂,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不同疾病状态下细胞自噬与焦亡的关联和调控机制,拟阐明自噬与细胞焦亡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