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动蛋白家族20A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20A(KIF20A)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81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F20A和PDCD4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应用 χ2检验评价其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KIF20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率76.54%(62/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23.46%(1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654, P<0.01)。PDCD4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率43.21%(35/8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86.42%(7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158, P<0.01)。KIF20A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 χ2=0.002、0.055, P>0.05),KIF20A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7.481、6.067、5.284, P<0.05)。PDCD4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年龄无明显相关( χ2=0.036、0.040、0.210, P>0.05),PDCD4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χ2=5.044、5.620, P<0.05)。 结论:食管癌组织中KIF20A呈高表达、PDCD呈低表达,KIF20A和PDCD4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Nod样受体蛋白3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潜在致命风险的消化道疾病,预后主要取决于胰腺或胰周坏死的继发感染和器官衰竭的情况。大约10%~2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进展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发现丰富了我们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蛋白复合体,是炎症的主要驱动因素。越来越多研究表明,NLRP3炎性小体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无菌性炎性反应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对NLRP3炎症小体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苏促进因子Rpf增效处理磺胺二甲嘧啶废水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微生物是降解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的主要驱动者,但在抗生素胁迫下易处于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而无法筛选得到;利用藤黄微球菌产生的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Rpf)改善VBNC降解菌群的生长繁殖特性,提高废水的抗生素去除效果.方法:以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Rpf蛋白的复苏作用驯化SMZ废水处理系统内活性污泥中潜在的功能降解菌群.结果:当SMZ质量浓度为0.5mg/L时,投加Rpf蛋白后,SMZ的去除率提高了 9.38%;当SMZ质量浓度增加到20 mg/L时,SMZ的去除率提高了 17.10%;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Rpf蛋白的投加主要促进了与SMZ降解相关的归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unclassified_f_Comamonadaceae、OLB8、Shinella和Rhodococcus等在系统内的富集,进而提高了 SMZ去除效果.结论:首次利用Rpf强化微生物降解SMZ废水,为Rpf应用于其他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添加生物质炭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为改善我国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磷(P)供应不足的状况,该研究利用生物质炭(BC)作为土壤改良剂,以桉树人工林(林龄为 15 年)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加入不同用量[0(CK)、2%、5%、10%和 20%]的BC,重点探究不同用量BC对土壤P组分及转化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CK相比,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NO3--N)、全磷(TP)、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和pH值(P<0.05),而2%、5%和10%的BC添加量仅显著提高了MBP和pH值(P<0.05),对其他土壤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2)与 CK 相比,2%的 BC 添加量显著提高了易利用性磷(LP)(P<0.05),5%和 1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速效磷(AP)和LP(P<0.05),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AP、LP和难利用性磷(OP)(P<0.05),但中等程度利用性磷(MP)在 4 种BC添加量下均无显著变化.(3)与C、N和P转化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在 10%和 20%的BC添加量下显著高于CK(P<0.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n(BG)和ln(NAG+LAP)均与ln(ACP)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pH、TN和TP是驱动桉树人工林土壤P组分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一步表明,pH、C∶P和N∶P是驱动土壤P转化的最关键因子.综上所述,不同用量BC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与C、N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P供应潜力,其中以高浓度BC添加量(20%)的效果最佳.该研究对指导我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Nod样受体蛋白3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潜在致命风险的消化道疾病,预后主要取决于胰腺或胰周坏死的继发感染和器官衰竭的情况.大约10%~2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进展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发现丰富了我们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蛋白复合体,是炎症的主要驱动因素.越来越多研究表明,NLRP3炎性小体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无菌性炎性反应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对NLRP3炎症小体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内质网磷酸化修饰与肺结核感染后免疫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观察内质网(ER)磷酸化修饰与肺结核感染后免疫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在这项观察性研究中,我们招募了2021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成年结核病患者(n=19)和没有结核病症状并接触过的家庭接触者(健康接触者)(n=20).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采集血样,并对这些血样进行了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细胞应答、细胞因子产生以及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的特征分析.结果:与健康接触者相比,结核病患者的 PPD 刺激的全血样品中IL-17、IL-22 水平显著降低(P<0.05),和IL-6、IL-10 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健康接触者相比,结核病患者的自发 IL-10、IL-6 和 IFN-γ 浓度更高(P<0.05).在没有 IL-6 体外刺激的情况下,与健康接触者相比,结核病患者的CD4+ T 细胞中的 PERK 水平显著更高(P<0.001).加入IL-6 导致健康接触者CD4+ T细胞中PERK水平较没有IL-6 体外刺激健康接触者CD4+ T细胞显著增加(P<0.01).与健康接触者相比,结核病患者的CD4+ T细胞具有更高的STAT3 蛋白表达(P<0.05).在所有供体和结核病患者中,CD4+ T细胞中PERK和STAT3 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rho=0.571、0.503,均P<0.05).仅在结核病患者中观察到CD40L/IL-2 共表达 T 细胞和 CD40L/IFN-γ 共表达 T 细胞比例与STAT3 表达呈负相关(rho=-0.481、-0.705,P<0.001).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关于ER磷酸化修饰相关PERK/STAT3 信号通路可能驱动结核病患者中的免疫抑制/抗T细胞反应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恶性肺小结节371例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总结恶性肺小结节的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以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行肺小结节手术切除治疗且病理证实为恶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手术标本分子病理学特征.结果 共纳入患者371例,原位癌39例,微浸润腺癌164例,浸润腺癌168例;女性69.8%,男性30.2%,女性占多数;87.6%患者不吸烟;右肺上叶的恶性结节最多(37.5%),其次为左肺下叶(18.6%).不同病理类型比较,原位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4.1±10.9)、(52.2±12.6)和(59.1±9.9)岁(F=16.05,P<0.01),吸烟率分别为 10.3%、3.7%和 21.4%(x2=24.31,P<0.01),瘤体直径中位值分别为0.55、0.60、0.80cm(H=76.13,P<0.01),均以浸润腺癌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浸润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21外显子、肿瘤抑制蛋白p53(TP53)的突变频率高于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P<0.05),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外显子20in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2K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的突变频率低于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有恶性肺结节的患者,可能有下列特性:女性、不吸烟、位于右肺上叶多见.三种病理类型的恶性结节中,年龄、吸烟率、瘤体直径和驱动基因突变频率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KIF20A基因对肝癌Huh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探讨驱动蛋白家族20A(kinesin family 20A,KIF20A)基因对肝癌Huh7 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qPCR检测不同剂量(0、2、4、6、8 Gy)照射后Huh7 中KIF20A mRNA表达量,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沉默KIF20A的Huh7 细胞株,RT-qPCR和蛋白质印迹验证KIF20A沉默效果,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肝癌Huh7 细胞中KIF20A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X射线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调(P<0.05).感染KIF20A siRNA能够显著抑制Huh7 细胞中KIF20A mRNA和蛋白表达(P<0.05).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5),沉默KIF20A的Huh7 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沉默KIF20A的Huh7 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PI3K水平下调(P<0.05),AKT磷酸化水平减少(P<0.05).结论 沉默KIF20A能够增强肝癌Huh7 细胞放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所有肺癌患者中的80%-85%,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目前,基于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的发展改变了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模式.在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EML4-ALK)融合已被验证为强大的生物标志物.众所周知KRAS也是NSCLC中最常见的突变致癌基因之一,尽管20多年前在NSCLC中发现了KRAS突变,迄今为止用于治疗KRAS突变的NSCLC患者的药物有很多,但目前还没有针对直接消除KRAS活性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抑制剂.此外具有KRAS突变的NSCLC患者对大多数系统性治疗的反应性差.然而使用靶向药物针对活化的信号通路个体化治疗对KRAS突变的NSCLC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疗效.此外KRAS突变在NSCLC中的预后和预测作用尚不清楚.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讨论了KRAS突变的NSCLC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生物学、临床病理特征、KRAS突变的预后和预测等方面,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者对KRAS突变的NSCLC的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KIF20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驱动蛋白超家族20A(KIF20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利用GEPIA(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Oncomine及THPA(The Human Protein Atlas)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网站,挖掘分析大型癌症公共数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中肝癌KIF20A mRNA及蛋白的表达信息,基于TCGA中的肝癌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的比较,并对KIF20A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部分关键分子的表达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GEPIA中检索到369例肝癌及50例正常肝组织中包含KIF20A mRNA的表达含量信息,Oncomine中检索到4项有关KIF20A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的研究.结果均发现,与正常肝组织相比,KIF20A mRNA表达水平在肝癌中显著升高(P <0.001;t=8.766,P<0.001;t=24.329,P<0.001;t=7.398,P<0.001;t=3.191,P=0.001).THPA在线网站分析表明,KIF20A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呈低表达或不表达,而在肝癌组织中呈现明显高表达.这一结果与mRNA分析结果相一致.生存分析发现,KIF20A表达量与肝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相关,KIF20A表达高的患者预后较差(P =0.003;P<0.001).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肝癌中KIF20A基因表达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AKT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基因均呈正相关(R =0.43,P <0.001;R=0.29,P <0.001;R=0.18,P <0.001;R=0.39,P <0.001;R =0.37,P< 0.001).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发现,KIF20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肝癌患者预后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值得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