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海拔梯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分布、种类、生长速度和生理特征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探究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大兴安岭北部满归地区5个海拔樟子松的树芯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并分析5个海拔樟子松树木径向生长特征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而探讨了不同海拔间的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异同及响应关系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海拔相比,中高海拔(1150m)樟子松树轮宽度年表可能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高海拔(1200 m)樟子松对温度的响应并不明显,仅与上年10月和当年9月的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中高海拔和中海拔(900 m)的樟子松分别对生长季4-9月和5-8月的温度表现出较好的显著正相关,中低海拔(800 m)和低海拔(700 m)的樟子松均受到了干旱胁迫的抑制,均与当年6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4月和6月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0月到当年9月的帕默尔干旱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气温发生突变后,高海拔、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樟子松的生长趋势显著上升,而中低海拔和低海拔樟子松的生长趋势下降.相关结果显示,当年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是高海拔、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树轮宽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滑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海拔和低海拔的樟子松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均减弱,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樟子松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强,但中海拔樟子松对帕默尔干旱指数的敏感性减弱,中低海拔樟子松对降水和帕默尔干旱指数的敏感性均减弱.研究揭示了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评估大兴安岭樟子松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常见病症,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有进展,但争议犹存。南方护骨联盟专家组根据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发布了2023年前列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提炼了七大亮点。一、强调晚期前列腺癌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及相关评估和防治:晚期治疗影响骨健康,特别是内分泌治疗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新型抗雄药物。建议对患者行骨质疏松评估和骨折预防。二、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优势互补诊断骨转移:X线平片适合诊断骨折和骨质破坏,但敏感性较低;CT对细微骨质变化敏感,特别是骨皮质破坏;MRI对评估转移灶与邻近软组织的关系,脊柱转移瘤和脊髓受压情况敏感且特异;SPECT骨扫描是筛查首选;18F-FDG和18F-NaF PET-CT诊断骨转移优于SPECT,18F/68Ga-PSMA PET/CT则更优。三、骨穿刺活检的应用场景:(1)怀疑骨转移但无骨质破坏的孤立病灶;(2)未进行前列腺原发或转移病灶病理检查的mCRPC患者,需要病理证实以进行化疗或放疗;(3) mCRPC患者行骨转移灶活检以进行病理和基因检测,指导精准治疗。四、强调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价值:均衡饮食,保持钙平衡;科学锻炼,维护骨骼健康;良好生活习惯,多晒太阳;注意防跌。五、合理应用骨保护剂:分为mHSPC和mCRPC两个阶段,存在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高的mHSPC患者,推荐规律使用地舒单抗(60 mg/6月)、或者唑来膦酸(4~5 mg/年);存在骨转移的mCRPC,推荐地舒单(120 mg/4周)、或者唑来膦酸(4 mg/3~4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2年。六、核素诊疗一体化:核素治疗分为α粒子和β射线,目前有锶-89(89Sr)、镭-223(223Ra)和PSMA介导的核素靶向治疗药物。锶-89(89Sr)虽然能止痛,但因骨髓抑制副作用大,不被推荐用于前列腺癌。镭-223(223Ra)不仅能止痛,还能延长生存期,适用于特定条件的mCRPC患者。PSMA介导的177Lu-PSMA-617治疗,可提高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七、局部治疗,非必要,很重要:外放疗能缓解骨痛、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手术旨在增强骨骼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控制局部肿瘤。手术包括脊柱、四肢和骨盆转移瘤手术,需警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的4种脂质成分与痛风的因果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究4种脂质成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痛风的因果关联.方法 利用大样本全基因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选择与4种脂质成分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IVW)法为主,加权中位数(WME)、MR-Egger回归法、简单模式法和加权模式法为辅对数据进行两样本MR分析.以比值比(OR)值评价4种脂质成分与痛风间的因果关系,异质性检验、基因多效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3种方法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 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增加痛风的患病风险(OR=1.85,95%CI:1.29~2.66,P<0.01),而 TC(OR=1.12,95%CI:0.78~1.62,P=0.553)、HDL-C(OR=0.76,95%CI:0.52~1.11,P=0.156)、LDL-C(OR=1.25,95%CI:0.95~1.63,P=0.105)与痛风患病风险的因果关联不明显.IVW 和MR-Egger回归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回归法截距项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基因多效性,Leave-one-out分析未发现非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论 TG升高与痛风间可能存在正向因果关联,提示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应积极检测并注意预防痛风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液核酸筛查系统在不同检测筛查模式下的乙肝检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通过分析罗氏Cobas s 201 的血液核酸检测(NAT)结果评估其对HBV的检测效果.方法 将检测结果根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 NAT混合检测(MP)、NAT单样本检测(ID)以及重复 NAT 单样本检测(rID)分组,分为ELISA+/NAT(ID)+、ELISA+/NAT(rID)+、ELISA-/NAT(ID)+、ELISA-/NAT(rID)+4 组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重复NAT对反应性结果的检出是否存在差异,对于不同ELISA结果的NAT反应性标本的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与核酸检出率的关联性.再通过补充试验,包括其他方法学的NAT系统和化学发光血清学标志物检测,进一步分析献血者的真实感染情况.结果 766 293 份献血者标本中共有 1 691 组HBV NAT(MP)+,其中1 418组(83.86%)检出反应性结果(1 418 份HBV NAT+,7 090 份NAT-),仍有 273 组(16.14%)经重复检测仍未检出[共计 1 638 份NAT-,Ct(MP):39.49±3.62].HBV NAT+中,881 份(62.13%)ELISA+/NAT(ID)+,19 份(1.34%)ELISA+/NAT(rID)+,451 份(31.81%)ELISA-/NAT(ID)+,67 份(4.72%)ELISA-/NAT(rID)+.对于不同ELISA结果的标本,重复NAT对HBV的检出存在差异(P<0.05).各组间Ct(ID)值仅ELISA+/NAT(rID)+和 ELISA-/NAT(ID)+、ELISA+/NAT(rID)+和 ELISA-/NAT(rID)+2 组比较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对 228 份ELISA-/NAT(MP)+(ID)-进行补充试验,有 56 份(24.56%)经化学发光检测HBsAg+和 7 份(3.07%)经其他NAT系统检出反应性.剩余 221 份(96.93%)NAT-标本中,53 份(23.98%)HBsAg+的献血者可能存在慢性感染,40 份(18.10%)抗-HBe+和(或)抗-HBc+的献血者可能存在既往感染,其余 128 份(57.92%)均无反应性的献血者为NAT(MP)假反应性,且各组间抗-HBs含量差异较大(P<0.05).结论 重复NAT对不同反应性类别或不同血清学结果的献血者标本存在差异性检出,尤其在一定区间范围内,对于ELISA-标本进行重复NAT可明显提高检出率.Ct值可辅助评估NAT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ELISA-/NAT(MP)+(ID)-献血者,结合其他高灵敏度的检测手段可降低病毒残余风险,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贺兰山不同坡向和海拔梯度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认识山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空间分异规律,对山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估与土壤侵蚀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干旱区山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贺兰山不同坡向(西北、东南、东北和西南)和海拔梯度(1300-2800 m)的表层(0-10 cm)和表下层(1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组成,分析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空间分异特征,揭示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地形,植被和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以>2 mm和0.25-0.05 mm粒级团聚体为主.综合土壤粘粒分散系数(CDC)和粘粒分散率(CDR)分析,东北坡和西南坡土壤微团聚体稳定性较优于西北坡和东南坡.对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稳定性指数,东北坡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最低,分别为1.56 mm和0.44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最差.随海拔升高,土壤CDC和CDR减小,团聚度(DOA)增大,表层土壤GMD呈上升的趋势,而表下层土壤MWD和GMD值减小.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不同海拔和坡向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粘粒含量和交换性Mg2+是主要影响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盐酸安非他酮/氢溴酸右美沙芬混悬液处方优化、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制备盐酸安非他酮(BH)/氢溴酸右美沙芬(DMH)复方混悬液,并进行处方优化和体内外评价.方法 以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混悬体系黏度等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考察助悬剂、润湿剂及其各自用量,并通过含量、释放度、药物泄漏量和稳定性试验对制备的混悬液进行了体外评价,此外还进行了体内药动学评估.结果 优化处方为:西黄蓍胶0.5%、黄原胶0.2%、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F42 31%、吐温80 1%.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复方混悬液在高温、强光及加速6个月后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F>0.9,BH药物含量为98%~100%,DMH药物含量为96%~98%,释放度f2均>50,药物泄漏量均<0.3%).大鼠灌胃的药动学结果显示,相比较于市售片剂,混悬液中BH的Cmax更低,tmax更长;DMH的t1/2更长和Cmax更高,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16.53%和252.25%.且BH和DMH体内吸收与体外释药具备简单的相对关联性.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BH/DMH复方混悬液,稳定性和生物等效性较好,证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技术制备BH/DMH复方混悬液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lncRNA LINC01612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长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lncRNA LINC01612(LINC0161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收集42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RT-qPCR法分别检测ESCC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ESCC细胞系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细胞)中LINC01612相对表达水平.将KYSE30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转染)、shRNA-NC组(转染shRNA-NC)、sh-LINC01612 组(转染 LINC01612 shRNA)、Vector 组(转染 Vector)、ALKBH5 组(转染 ALKBH5 过表达载体)、IGF2BP1 组(转染IGF2BP1 过表达载体)和ALKBH5+LINC01612组(共转染ALKBH5和LINC01612过表达载体).甲基化RNA免疫沉淀(MeRIP)分析评估LINC01612的m6A修饰水平;RIP分析评估m6A修饰的LINC01612与ALKBH5或IGF2BP1的结合;放线菌素D实验检测LINC01612的稳定性;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LINC01612在ESCC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1).此外,ESCC细胞LINC01612表达水平较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显著上调(P<0.01).沉默LINC01612显著抑制KYSE30细胞增殖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性升高(P<0.05).ALKBH5通过与LINC01612结合去除LINC01612的m6A修饰,从而下调LINC01612的表达.过表达ALKBH5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而过表达LINC01612抵消了 ALKBH5过表达对KYSE30细胞的影响(P<0.05).RIP分析结果显示,IGF2BP1通过识别m6A修饰的LINC01612并与其结合,增强LINC01612稳定性,促进其表达.结论 LINC01612在ESCC中的表达显著上调.ALKBH5-m6A-IGF2BP1以m6A依赖性介导LINC01612上调,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进展性的严重的退行性脊柱疾病。其临床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影响预后。目前国内尚无系统性分析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文献。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病因主要分为脊髓损伤及非损伤性神经病变两类,其中脊髓损伤引发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长节段固定、脊柱侧凸、椎板切除、脊柱负荷过大的运动和肥胖。脊柱夏科氏关节病好发于下胸椎或腰椎,常见症状是脊柱畸形、坐姿不平衡和局部疼痛。根据潜在疾病引起本体感觉及痛温觉损害,影像学上大量的骨破坏和吸收以及大量新骨形成,组织学提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并排除其他炎性和肿瘤性疾病,可以作出诊断。对稳定性好、未合并感染、神经功能平稳、未出现皮肤瘘口、坐姿不平衡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对症状持续大于6个月、脊柱不稳定、皮肤出现瘘口或并发感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手术。术前应评估髋关节的异位骨化或强直,术中重视病灶内坏死组织、炎症组织的充分清除以及足量的植骨,建议融合至骶骨或骨盆。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新的夏科氏关节形成、伤口愈合困难、感染等。对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术后患者,建议定期、系统、长期随访,观察整体胸腰椎而非仅仅手术部位的影像。熟知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及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伴内侧副韧带断裂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两种修复方式效果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两种修复方式治疗伴内侧副韧带(MCL)断裂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效果.方法 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 年4 月至2022 年11 月收治的88 例伴MCL断裂的ACL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 例.对照组采用腘绳肌腱与MCL止点重建,观察组采用腓骨长肌腱与MCL止点重建.比较 2 组手术状况、康复进程、并发症状况、膝关节功能[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稳定性、移植物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踝关节功能[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脚足评分]、足功能、步态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肌腱直径大于对照组,肌腱长度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6 个月,观察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个月,2 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应力位内侧间隙开大程度、AOFAS踝-脚足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 个月,2 组移植物MRI表现、足功能、步态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腓骨长肌腱、腘绳肌腱分别联合MCL止点重建治疗伴MCL断裂的ACL损伤患者在改善并发症、足踝功能等方面效果相似,但前者可改善肌腱重构,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在无生命物品表面存活状况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在无生命物品表面及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状况。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环境、温度、表面、耐受力、活力、存活、稳定性、灭活、SARS-CoV-2、surface、inanimate、environments、environmental、matrices、factors、conditions、contact、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transmission、stability、persistence、viability、survival、survivability、infectivity、transmission"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学术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检索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5日。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中数据后采用改良的MINOR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2019-nCoV在无孔物品(不锈钢、玻璃和塑料)表面的存活能力与在有孔物品表面(布、木板、纸币、棉花、纸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94, P<0.001; Z=17.85, P=0.004; Z=38.20, 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2019-nCoV在纸币与玻璃、塑料表面的存活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81, P=0.420; Z=1.79, P=0.070)。2019-nCoV在4℃、25℃条件下的半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47.49 h, 95% CI: 7.00~87.99, Z=2.30, P=0.020]。2019-nCoV在25℃、35℃条件下的半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5.46 h, 95% CI: 0.13~10.78, Z=2.01, P=0.040]。 结论:相同条件下,2019-nCoV在无孔物品表面的存活时间高于有孔物品表面,温度越高存活时间越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