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D对肺部疾病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维生素D(vitamin D)是一种脂溶性的开环固醇类物质[1]。维生素D2(多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或骨化二醇[25-羟维生素D3,25(OH)D],骨化三醇[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是维生素D的两种主要形式[2]。维生素D2主要来自植物和真菌,维生素D3主要存在于动物中,或是皮肤经过紫外线照射下自然合成。维生素D的功能包括调节人体钙、磷的稳态和控制骨代谢。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骨骼健康,还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通常伴随着炎症增加和免疫系统失调,如糖尿病、哮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3]。维生素D的生物活性形式是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D],也被称为"D激素"或"活性维生素D"[1],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结合并直接调节维生素D靶组织(如肠道、肾脏和骨骼)中的基因表达来发挥作用[4]。根据《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维生素D摄入不足者的的治疗剂量为:0~1岁400~1 000 IU/d;2~18岁600~1 000 IU/d;19~50岁1 500~2 000 IU/d;50岁以上1 600~2 000 IU/d[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肠-脑"相通理论的针刺对癫痫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针刺对癫痫大鼠的肠道菌群、炎症水平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戊四氮(P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癫痫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大椎"穴,每次20 min,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固定束缚20 min,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行为学;海马组织病理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大鼠肠道菌群变化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IL-6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IL-10表达明显升高;肠道有害菌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经针刺治疗后,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TNF-α表达明显升高,IL-10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中 Lactobacillus_reuteri、Prevotella_9、Lactobacillus_murinus、Ruminococcaceae_UCG_014、Lactobacillus_intestinalis、Dubosiella、Ruminococcus_2、Prevotellaceae_NK3 B31_group 及 Akkermansia 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ibacterium、Prevotellaceae_UCG_003、Holdemanella 及Lachnospiraceae_UCG-008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肠道菌群 g_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g_Romboutsia、g_Lachnospiraceae_ND3007_group、g_Quinella 及g_Allobacul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四氮可能破坏了肠道菌群的稳态,并影响相关代谢物及炎性因子的产生,针刺百会、大椎穴可减少癫痫的发作,其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香椿皮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结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探究香椿皮醇提物(TA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0.2 g/kg)组、香椿皮醇提物组(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于2.3、4.6和9.2 g/kg生药剂量).采用自由饮用2.5%DSS造模,同时根据分组相应干预给药10 d.通过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度指数(DAI)、结肠长度、脾脏重量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估小鼠UC严重程度;TUNEL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相关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生化法检测结肠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5),DAI、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且结肠黏膜损伤严重(P<0.01),肠上皮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表达显著降低(P<0.01),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降低(P<0.05),T-SOD、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椿皮醇提物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Pro-teobacteria、Escherichia-Shigella等有害菌丰度降低(P<0.05),Bacteroidota、Muribaculaceae等有益菌丰度上调(P<0.05),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增加.结论:TAE通过减少肠上皮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来减轻结肠黏膜损伤,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丰度,维持肠道菌群稳态,从而改善结肠黏膜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Ca2+-ATPase参与植物耐盐性调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盐胁迫下细胞质Ca2+浓度升高,细胞会激活Ca2+调节的靶酶或者与Ca2+高度亲和的受体蛋白,其中,与Ca2+高度亲和的受体蛋白中,植物钙泵(Ca2+-ATPase)是P型ATP酶,包含内质网Ca2+-ATPases与质膜Ca2+-ATPas-es,通过主动运输将Ca2+从细胞质转移到质外体或细胞器.大量研究表明,植物的耐盐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维持钙泵即Ca2+-ATPase活性的能力有关.多种植物Ca2+-ATPase对盐胁迫表现出敏感性,并受到外源Ca2+的保护,表明外源钙处理与Ca2+-ATPase活性可能在盐胁迫下的细胞内钙稳态和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概述了植物Ca2+-ATPase类型、结构与性质,亚细胞定位Ca2+-ATPase及外源钙与亚细胞定位Ca2+-ATPase参与植物耐盐调控研究进展,重点对质膜、液泡膜、核膜、内质网及高尔基体Ca2+-ATPases参与植物耐盐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展望.该研究为了解植物耐盐性生理及分子机制提供帮助,同时为作物耐盐栽培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元凋亡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并鉴定缺血性脑卒中(IS)的关键基因,基于基因富集分析结合相关实验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IS相关的样本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及基因富集分析,获得关键基因与关键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内外实验进行相关验证.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CAO/R),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线粒体膜电位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情况进而明确细胞凋亡水平.利用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建立糖氧剥夺/复糖氧模型(OGD/R),使用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进一步验证HSYA对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GSE22255数据集发现23个显著上调的DEGs和2个显著下调的DEGs.富集分析发现其与脂多糖的反应、细胞凋亡的调控、炎症反应、急性炎症反应调节、分子干预信号通路相关.生物过程方面,通过建立特征基因功能网络发现,特征基因与急性炎症反应、凋亡信号通路的调节、脂多糖介导的反应、稳态分子的反应等功能相关.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血红素代谢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JAK/STAT3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发挥着关键作用.筛选出JAK2/STAT3信号通路和凋亡相关通路为研究重点.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R组大鼠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和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P<0.001),抑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01).HSYA干预后可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磷酸化激活和神经元凋亡(P<0.01).体外实验显示,OGD/R组JAK2/STAT3通路被磷酸化激活,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较Normal组升高(P<0.001),抑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低于Normal组(P<0.001);加入抑制剂AG490后JAK2、STAT3磷酸化程度降低(P<0.01).与Normal组比较,OGD/R组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cl-2关联X蛋白(Bax)表达水平升高(P<0.001),Bcl-2表达降低(P<0.001).HSYA抑制了神经元的凋亡(P<0.01).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和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在IS后发挥着关键作用,HSYA可能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缺血缺氧后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脑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免疫稳态——风湿免疫病长期缓解的必由之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来,免疫稳态已成为免疫领域最为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自身免疫的发生与免疫状态的失衡密切相关。在风湿免疫病及其他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既要及时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要使病情稳定和长期缓解。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实现病情长期缓解、避免复发的前提是免疫稳态。调节性T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平衡是免疫稳态的关键。B细胞、NK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及其亚群对免疫稳态同样有重要影响。临床上,不少免疫相关的药物和方法对患者免疫稳态的恢复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加深对这些药物和方法的认识,并促进其临床应用。大幅度提高风湿免疫病患者的缓解率,并强调长期缓解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肾结石发病率和复发率高,危害严重。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成因尚未完全明确,因而目前并无很好的针对性预防策略。随着16S rRNA、宏基因及代谢组学等方法学的发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疾病的影响已成为多个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指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能和肾结石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肠道菌群可影响草酸的稳态;另一方面,短链脂肪酸经肠道吸收循环到达肾脏后可参与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过程,并调节相关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将系统地阐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影响肾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治疗IBD的潜在靶点:肠道内巨噬细胞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巨噬细胞是肠道免疫稳态的主要参与者,区分无害抗原和潜在病原体,以维持体内平衡,主要可分为经典活化的促炎M1型和免疫调节的抗炎M2型巨噬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具有保护肠道免受炎症损害的作用。然而,在某些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肠道免疫调节受到损害,导致慢性复发性免疫反应的激活和胃肠道炎症的产生。在IBD患者中,肠道炎症的紊乱与巨噬细胞极化的改变存在联系,因此巨噬细胞被认为是开发新治疗方法的潜在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骨骼作为新型调节糖稳态内分泌组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骨组织具有支撑身体、运动、调控矿盐代谢和造血等重要功能。最近研究发现骨骼是一种新型的内分泌组织,可分泌多种骨源性因子,在糖稳态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骨骼通过分泌骨源性因子参与糖代谢调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探索糖调节的新机制拓展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噬核心蛋白Atg101对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初步探究自噬核心蛋白Atg101对白色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构建Atg101敲减的3T3-L1成熟脂肪细胞模型,验证Atg101对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蛋白的影响。构建并分析人类皮下脂肪组织的RNA-seq数据库,基于Atg101与其他基因FPKM值的 Pearson相关系数( R2>0.4, P<0.050)预测共表达基因集并进行KEGG和Reactome富集分析。构建年轻小鼠(8周龄)和老龄小鼠(18个月龄)模型,实时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tg101在腹股沟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RNA-seq、Western印迹和RT-qPCR检测白色脂肪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细胞周期及线粒体稳态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Atg101敲减对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 结果:在3T3-L1脂肪细胞敲减Atg101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显著降低,p62蛋白明显上调,提示细胞自噬受损。KEGG富集分析发现Atg101共表达基因集主要富集于自噬和衰老相关通路;Reactome富集分析发现该基因集与多个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RT-qPCR和Western印迹证实Atg101在老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内脏脂肪组织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最后,白色脂肪细胞模型中Atg101敲减后SASP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周期特异性基因表达受限并且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6、p21表达显著增高,线粒体稳态调节基因表达也受到抑制。结论:Atg101可能通过影响自噬活动调控白色脂肪细胞衰老,从而破坏线粒体稳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