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膝过伸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代偿性改变,在偏瘫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安全便捷且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中药内服、针刺、穴位注射、推拿等.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方面,观察指标以角度测量、量表评估等为主,缺乏对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客观量化的系统评价标准,今后可加强基础实验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建立标准的系统评价体系,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提供更多理论及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玄府-络脉"理论探讨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玄府-络脉"理论探讨面瘫后遗症的病机及针灸治疗策略,认为玄府闭郁、气血不畅、络脉受阻是面瘫后遗症的基本病机,当以开玄通络(开通玄府、祛瘀通络)为治.具体针灸治疗方法包括拔罐法、梅花针叩刺法、腕针配合双侧透刺法、毫火针刺络放血法、扶正通络针法、通元针法、麦粒灸、热敏灸、穴位埋线疗法等.玄府及络脉畅通,气血调和,疾病自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借助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联结成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多层次、多系统地将效果信息输出到靶器官.针刺效应可通过NEI网络级联放大,引起穴位局部微环境应答以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本文分别从神经、内分泌、免疫 3 个方面系统阐释针刺治疗 PSD 的机制,并结合NEI网络从整体观揭示针刺治疗PSD的潜在机制与生物学途径,以期为针刺治疗PSD的基础研究提供可靠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仲景"针足阳明"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伤寒论》第8条中"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延伸了《内经》"治未病"思想,为后世疾病诊治提供了"既病防变"的实例.通过梳理历代有关该条文注解,发现"针足阳明"的针刺部位多为足阳明胃经上特定穴中单个穴位或多个穴位的组合;各代医家应用补泻手法的差异,缘于对"针足阳明"治疗目的理解以及选穴的不同;结合现代医学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成果分析,除前人所述外感病外,"针足阳明"思想还可为脑病、精神、神经疾患等疾病诊治提供相关治疗思路.深入探究临床典型病例和医案,加强现代医学相关研究是今后"针足阳明"的研究重点.综上,通过分析《伤寒论》针灸条文,可进一步挖掘针灸学思想,对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基于"标本配穴"取穴法,运用排针平刺(标穴,面部局部穴位)联合揿针(本穴,双侧足三里、关元)治疗,隔日1 次,每周3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中医症状、Sunnybrook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各分项评分及总分降低(P<0.05),Sunnybrook、躯体功能(FDIp)及社会功能(FDIs)评分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 87.5%(28/32).结论:"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可有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减轻患者眼睑闭合不全、鼓腮漏气等临床症状,增强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穴位刺激联合情绪护理对胃肠胰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穴位刺激联合情绪护理对胃肠胰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情绪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刺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血压及睡眠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45.35±5.8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70±7.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9,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脉率为(74.45±8.98)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53±8.7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6,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状况总分为(25.50±3.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3±2.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57, P < 0.05)。 结论:穴位刺激联合情绪护理可明显改善胃肠胰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症状、脉率及睡眠状况,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心辨治耳鸣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阐述从心辨治耳鸣的理论依据,认为心寄窍于耳,与耳藏神相通、气血相关、经络相连,心神失调,心气、心血亏虚等均为引发耳鸣的重要病机。从心辨治耳鸣的常见证型有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心火上炎、痰热扰心、心血瘀阻等,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治疗上常配合中医辅助疗法,如针刺、运动灸、耳灸、中药封包、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泡洗、足底按摩、推拿、拔罐等,效如桴鼓。并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针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电针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组(SAE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电针组(SAE+EA组)和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假电针组(SAE+SEA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模型。术前2 d,SAE+EA组选取百会、曲池和足三里穴进行连续10 d的电刺激,给予2/15 Hz的疏密波,刺激强度以小于1.5 mA引起轻微的肌肉收缩为准,每天刺激30 min。SAE+SEA组在相应穴位旁开5 mm处针刺并连接刺激电极,但不进行电刺激。术后14 d时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突触囊泡蛋白(SYN)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表达,行高尔基染色计数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行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结果,并行锥体神经元计数。 结果:与Sham组比较,SAE组海马SYN和PSD-95表达下调,海马CA1区神经元基树突和顶树突棘密度降低,SAE+EA组海马PSD-95表达下调,海马CA1区神经元顶树突棘密度升高,SAE组、SAE+EA组和SAE+SEA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计数减少( P<0.05);与SAE组比较,SAE+EA组海马SYN和PSD-95表达上调,海马CA1区神经元基树突和顶树突棘密度升高,锥体神经元计数增加( P<0.05),海马CA1区病理学损伤减轻,SAE+SEA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AE+EA组比较,SAE+SEA组海马SYN和PSD-95表达下调,海马CA1区神经元基树突棘和顶树突棘密度降低,锥体神经元计数减少( P<0.05)。 结论:电针减轻大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机制可能与减轻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攒竹、丝竹空、太阳、风池等穴)治疗,对照组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痉挛严重程度评分等级人数、痉挛频率评分等级人数、疗效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35例中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35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9%,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8, P=0.037)。 结论::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优于单纯眼周穴位针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