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佛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对城镇空间多维扩张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研究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对城镇空间扩张的响应,对区域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佛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相关数据,选取景观格局指数测度城镇空间的规模、分布、形态维度的扩张特征,利用InVEST模型计算降温服务、生境质量、自然游憩和水源涵养4项主要生态系统服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多元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对城镇空间多维扩张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广佛都市圈城镇用地规模持续增加,且2010-2020年间的增速加快,中心区城镇用地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和东北部小斑块的城镇用地增加,都市圈由"双中心"向"单中心"演化.广佛都市圈城镇用地斑块间距离较小,分布较为紧凑,新增城镇用地间距离较小,但近年来逐渐增大.城镇用地斑块形态整体较规整,复杂度较小,新增城镇用地的形态复杂度逐渐增加.广佛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变动较为剧烈,协同关系减少,权衡关系增加,且极度权衡关系逐渐占主导地位.广佛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对城镇用地规模变化的响应最剧烈且具有空间异质性,对城镇用地分布和形态变化的响应存在阶段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西北干旱区绿洲时空变化及驱动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绿洲分类,使用趋势分析、重心迁移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西北干旱区绿洲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西北干旱区绿洲面积呈线性增加趋势,绿洲面积年均增速为1079.66 km2·a-1.绿洲面积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拉善、南疆、河西走廊和北疆地区.西北干旱区绿洲主要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在天山南北麓、昆仑山、祁连山北麓和阿拉善高原,北疆绿洲面积变化表现为北部增加、南部减少;南疆绿洲主要沿河流扩张,但部分绿洲边缘出现退缩;河西走廊绿洲的扩张与退缩均发生在西北部河流沿岸;阿拉善绿洲呈散点状扩张,无明显退缩区域.北疆和南疆绿洲的重心大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河西走廊绿洲重心沿西北方向迁移,阿拉善绿洲重心呈南北向波动迁移.农田生产潜力对北疆绿洲和河西走廊绿洲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最强,分别为43.6%和45.3%;影响阿拉善绿洲分布变化最敏感的因子是降水(解释能力为27.6%);南疆绿洲分布响应最敏感的环境因子是土壤类型(解释能力为44.9%).西北干旱区绿洲中,人类活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为主,自然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公园城市理念下建成区复合生态廊道识别与空间规划引导: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公园城市理念为建成区多元要素的复合利用提供了新模式,其中,生态廊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建成区各生态空间之间信息流动和物质交流的主要职能.本研究以兴趣点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 10.2平台上识别沈阳市的生态(混合)空间并将其作为源地,再利用最小阻力模型和引力模型在阻力面上识别高阻力、中阻力和低阻力潜在生态廊道,最后根据潜在廊道分布特征提出空间规划引导策略.结果表明:2017-2022年间,研究区生态(混合)空间数量显著增加,生态阻力面呈向外扩张趋势且核心区阻力持续累积,高阻力和中阻力潜在廊道各增加1条,低阻力潜在廊道增加9条,但存在廊道网络结构单一、生态孤岛现象加剧以及阻力不断累积的问题.从公园城市理念出发,针对潜在廊道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强化复合空间廊道支撑体系的空间规划引导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腹壁张力和筋膜锁定缝合的肠造口技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造口手术技术细节尚无统一标准,外科学教材中的手术原则存在较大异质性。在回顾腹壁结构和腱膜的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作者们的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一种基于腹壁张力和筋膜锁定缝合的肠造口技术。技术操作细节为:(1)临时性造口选择右腹直肌外缘,永久性造口选择左侧腹直肌内促进粘连;(2)皮肤行适合尺寸的圆形开孔(临时性也可一字型),皮下组织和深筋膜行钝性分离;(3)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切开筋膜层,钝性扩开肌肉组织,腹横筋膜层水平切开小口后,扩张腹壁隧道至适合尺寸,临时性造口肠袢能恰好无阻力地提出腹壁为适宜,永久性造口稍有阻力为适宜,但均不要预留运针空间以免致死腔形成;(4)永久性造口可考虑在筋膜切线两端单纯或8字锁定缝合,避免慢性筋膜撕裂;(5)肠壁提出后,与皮肤简单固定4~8针;通常临时性回肠造口黏膜可自行翻出,无需外翻缝合;永久性造口可视情况黏膜外翻缝合。理论上讲,该技术可降低术后短期并发症和远期造口疝的发生率。期待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验证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根治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例1,女,71岁,汉族。2021年5月21日因“双下肢浮肿、气憋、乏力10余天,加重2 d”入住舟曲县人民医院内一科。10余天前,患者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气憋、憋闷、喘促、乏力等症状,上坡时气憋明显加重,未给予药物治疗。近2 d来,上述症状加重,为进一步治疗,门诊就诊。既往史:5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具体手术情况不详。出院后饮食较差,营养欠佳。3年前发现胆囊泥沙样结石,平时间歇性腹痛。体格检查:结膜略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可见长约8 cm手术瘢痕,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甲床微苍白,双下肢中度浮肿。血细胞分析:白细胞(WBC)2.85×10 9/L,红细胞(RBC)2.25×10 12/L,血红蛋白(Hb)96 g/L,血小板(PLT)87×10 9/L。辅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为胆囊颈部结石(多发)(见图1A)。入院诊断:胃癌术后,胆囊炎并结石(多发),营养不良性贫血。入院后行CT检查:(1)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积液,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2)胃术后改变,术区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B)。经过吸氧、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经会诊后转入外科,完善术前准备,患者近亲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于2021年5月2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胆囊切除术。为避免肠管损伤,建立气腹时取脐下1 cm切口,直视下逐层分离进腹并放置10 mm Trocar,成功建立气腹,进镜探查发现腹腔内广泛粘连,在右侧腋前线平脐无粘连处置入5 mm Trocar,用电凝钩紧靠腹壁由近及远,从下往上,循序渐进地仔细分离粘连。建立一定空间后,在右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处下方2 cm处打孔置入5 mm Trocar,继续分离粘连最终到达肝脏下缘,在剑突下打孔置入10 mm Trocar。成功分离腹腔粘连并建立操作孔后进行胆囊Calot三角解剖(见图1C),仔细辨别胆囊管、左右肝管、胆总管,然后用Hem-o-lock夹夹闭胆囊动脉、胆囊管近端及远端,离断胆囊动脉、胆囊管后,顺行分离切除胆囊。手术总共用时180 min,术中无出血。术后给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病理诊断: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术后1周患者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的我国医院运行效率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测算2009—2019年我国31个省份医院的运行效率,为提升我国医院运行效率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复旦大学中国综合医院排行榜等。将2009—2019年我国31个省份医院数量、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床位数作为投入指标,医院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次数、住院手术人次数、优势专科声誉得分和科研学术得分作为产出指标,政府卫生支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三级甲等医院数占比作为环境变量,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测算医院运行效率和规模收益。结果:环境变量影响我国医院运行效率( P<0.05),剔除其影响后,2009—2019年我国31个省份医院运行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703、0.961和0.726。其中,4个省份的医院规模效益不变,26个省份递增,1个省份递减。 结论:纯技术效率是提升我国医院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而规模效率偏低会影响医院运行效率的提高,多数省份医院的规模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医院运行效率,笔者建议医院应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规模扩张,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发挥社会、经济和环境变量的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输尿管端侧吻合联合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复杂重复肾畸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端侧吻合联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复杂重复肾畸形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手术治疗重复肾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同侧双输尿管病变的复杂重复肾畸形的病例患儿11例,其中男1例,女10例;平均月龄为33.5个月,范围为3~73个月;重复肾左侧7例,右侧2例,双侧2例。术前完善泌尿系B型超声、泌尿系CT血管造影/ CT尿路造影、肾动态核素显像、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排泄性膀胱尿路X线造影等影像学检查,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端侧吻合联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前术后肾盂前后径变化、输尿管管径粗细、肾实质厚度、患肾部分肾功能、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数据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11例患儿中上位输尿管末端囊肿5例,上位输尿管末端梗阻6例(含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下位肾积水伴输尿管反流8例,下位肾积水伴输尿管末端梗阻3例。所有患儿均顺利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端侧吻合联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手术时长为(242.22±93.15) min,均未中转开放,术中出血0~20 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天数(11.20±2.60) d。术后上位肾盂前后径为(8.17±3.96) mm,术后上位肾输尿管管径为(6.83±3.56) mm,术后下位肾盂前后径为(11.08±9.29) mm,术后下位肾输尿管管径为(5.14±2.63) mm,相较于术前,术后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肾实质厚度为(8.51±3.20) mm,术后患肾部分肾功能为(40.62±13.52)%,与术前肾实质厚度、患肾部分肾功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儿随访6~24个月,术后排尿异常症状完全消失,尿路感染无复发;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3个月复查提示下位肾积水进行性加重,患肾部分肾功能较前下降,之后行腹腔镜下左侧重复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肾实质萎缩,实质内肾小球数量减少,肾盂肾盏扩张,间质纤维化,符合肾发育不良。 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端侧吻合联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具有创面损伤小、手术操作空间充裕、术中视野暴露充分、并发症少、预后良好等优点,可作为一种安全创新的手术方式来治疗儿童复杂重复肾畸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二次谐波成像原理及在眼科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二次谐波(SHG)成像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无需染色、无光毒性等优点,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眼部的角膜基质、小梁网、巩膜和神经节细胞轴突中的微管等结构主要呈高度非中心对称,可以采用SHG成像直观地评估。SHG成像在角膜扩张性疾病、角膜感染和青光眼等眼病的诊治方面已有初步应用。现对SHG的产生原理、成像特点及其在眼科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但因其操作复杂,影响了该术式的普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Kamikawa吻合术式进行了改良,通过优化手术步骤,降低了手术难度。本研究探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为经术前胃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未发生转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胃上部癌,肿瘤直径<4 cm;术前临床分期为cT 1~3N 1M 0。排除标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营养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8例)和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7例)在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25例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63.0±7.8)岁,开腹手术3例,腔镜手术22例。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改良内容:(1)应用食管胃结合部全系膜切除理念,以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和便于进行手工吻合和包埋;(2)吻合口直径根据食管断端口径进行选择,在2.5~3.5 cm之间,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使用超声刀将食管残端切开,既可防止食管残端出血、又可将食管黏膜、肌层与外膜紧密贴合,防止食管黏膜回缩;(4)使用倒刺线将残胃底和食管进行连续缝合固定胃底,以减少在狭小空间繁琐、困难的间断缝合;(5)使用两根倒刺线进行吻合口前后壁的连续缝合并完成肌瓣的缝合固定。分析手术安全性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炎(洛杉矶分级)发生情况。通过术后随访胃食管反流症状量表(GERD)评分、胃镜、多体位消化道造影等手段,评估残胃动力和抗反流效果。 结果:25例患者均完成改良Kamikawa吻后术。手术时间(5.8±1.8)h,术中出血量(89.2±11.8)ml,术后住院时间(13.8±2.9)d。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2.0%),为Clavien-Dindo Ⅲ级,经内镜下扩张治疗后痊愈。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并出现反流症状1例(4.0%),为Clavien-DindoⅠ级,胃镜检查未见其有反流性食管炎征象,洛杉矶分级为A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局部感染和死亡。术后6个月,食管胃反流测量表GERD评分为(2.7±0.6)分,与术前(2.4±1.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95, P=0.148)。 结论: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吻合血管蒂的预制岛状皮瓣经二次扩张后再造1例烧伤患者耳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严重烧伤后耳周皮肤缺乏使得耳郭缺损后重建复杂化,多种皮瓣技术的联合应用已经显著改善了耳郭缺损后的重建质量。然而,当无法找到理想的皮肤来覆盖耳郭,同时滋养移植皮瓣的耳周血管也被严重毁损时,耳郭缺损仍然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该个案报道了1例19岁男性高压电烧伤患者,右耳郭缺损畸形,耳周区、颈部、前臂和锁骨上区有大量瘢痕,通过3期手术重建其耳郭。在Ⅰ期手术中,利用显微镜下吻合串联面动脉残端与游离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蒂,将吻合血管游离端预先埋置于前胸部预构扩张皮瓣;在Ⅱ期手术中,将达到预期覆盖面积的扩张皮瓣转移至残耳下方,随后同期进行皮瓣的二次扩张;在Ⅲ期手术中,取出扩张器,植入自体肋软骨行耳再造。最终所有移植皮瓣存活良好,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期内,重建后的右耳外形自然、结构清晰,色泽与耳周皮肤相近,无明显移位或变形,左右耳轮廓及体表空间对称。术后患者颈部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对修复结果表示满意。该案例为缺少高质量供皮区和受区吻合血管的复杂耳畸形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尤其是为电烧伤等特殊原因造成的耳郭缺损修复重建提供了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