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吸附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因素及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植物有效吸附和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同时也遭受着由颗粒物带来的不利影响,探明植物与大气颗粒物的互作效应是深入理解生态平衡、微环境气候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目前系统阐述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及响应机制的综述性文献较少.基于此,本文梳理和归纳了大气颗粒物的成因和组成,以及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方式和影响因素,并阐述了植物响应大气颗粒物胁迫的表型特征、生理特性和分子机制.最后,针对现存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1)选择适应能力强、滞尘量大的植物物种,综合考虑植物群落结构、街道形态、栽种空间等因素,提出普适性强的绿化滞尘方案;2)未来应该将研究范围从城市延伸到农牧区的多种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系统分析不同植物配置群落的综合滞尘能力;3)应将植物滞尘量与其自身抗性有效结合,探索植物响应大气颗粒物胁迫的生理、分子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4)利用原位标记检测技术从细胞水平上灵敏地示踪、量化大气颗粒物在植物有机体内的动态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广佛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对城镇空间多维扩张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研究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对城镇空间扩张的响应,对区域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佛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相关数据,选取景观格局指数测度城镇空间的规模、分布、形态维度的扩张特征,利用InVEST模型计算降温服务、生境质量、自然游憩和水源涵养4项主要生态系统服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多元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对城镇空间多维扩张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广佛都市圈城镇用地规模持续增加,且2010-2020年间的增速加快,中心区城镇用地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和东北部小斑块的城镇用地增加,都市圈由"双中心"向"单中心"演化.广佛都市圈城镇用地斑块间距离较小,分布较为紧凑,新增城镇用地间距离较小,但近年来逐渐增大.城镇用地斑块形态整体较规整,复杂度较小,新增城镇用地的形态复杂度逐渐增加.广佛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变动较为剧烈,协同关系减少,权衡关系增加,且极度权衡关系逐渐占主导地位.广佛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对城镇用地规模变化的响应最剧烈且具有空间异质性,对城镇用地分布和形态变化的响应存在阶段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地震扰动下四川省九寨沟县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准确监测和评估地震扰动下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九寨沟县2017年"8·8"地震,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分析地震对区域植被破坏情况,基于GEE平台测算地震前、后及3年恢复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地震扰动下四川省九寨沟县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生态质量恢复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寨沟县植被覆盖度由震前的0.71减少到震后的0.69,高覆盖区面积减少310.78 km2,其余区域面积增加.RESI均值由震前0.50下降为震后0.42,3年恢复期后上升到0.45;震前、震后、恢复期的生态环境质量均以良和中等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山脉和东部河谷地区.年降雨量、高程、湿度、绿度是九寨沟县生态质量恢复分异的主控因子,各因子间交互增强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恢复的空间分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类医学期刊已发表文献统计学报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对综合类医学期刊已发表文献中常见统计学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综合医药卫生类2种Medline期刊和6种中文核心期刊,调查其2010年和2020年发表的所有原始研究文献共计480篇.基于SAMPL指南、ICMJE建议、CONSORT、STROBE及相关规范,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文献的统计学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的综合类医学期刊文献统计学报告质量的总分值为40.0±8.6,统计设计分值为43.2±6.8,统计描述分值为67.0±24.3,t检验分值为23.6±17.5,方差分析分值为26.8±17.2,x2检验分值为24.2±13.7,秩和检验分值为45.5±18.4,相关分析分值为41.9±13.2,回归分析分值为40.5±14.8,生存分析分值为45.6±14.9.单因素分析显示,2020年发表的文献统计学报告质量总分值高于2010年(35.8±7.4 vs 44.3±7.5,t=-12.510,P<0.001);多水平模型结果显示,期刊收录体系、研究领域和出版年份是影响总分的主要因素,与Medline收录期刊相比,中文核心期刊总分值较低.与人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相比,以其他为研究对象的总分值较低.与2010年文献相比,2020年文献的总分值较高.结论 国内综合类医学期刊文献常见统计学方法报告质量在近十年有一定提高,但仍然有较大改进空间,建议加强相关报告规范推广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00-2022年江西省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演变特征及气象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江西省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省之一,探明气象条件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的影响,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本研究基于2000-2022年MODIS数据、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逐月气象数据,采用水量平衡方程、土壤流失方程等模型,对江西省生态系统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4种调节服务功能进行测算,并利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4种调节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及其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2年,江西省生态系统固碳量和释氧量年均值分别为178.8和130.0g·m-2,年均增加值分别为0.4和0.3 g·m-2,两者在空间分布上一致,全省有77.3%区域的固碳释氧年均值呈上升趋势.江西省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均值分别为591.8 mm和723.8 t·hm-2,两者在空间分布上较为一致,两者年均增加值分别为5.6 mm和3.7t·hm-2,全省分别有73.3%、69.3%区域的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稳步提升.植被的固碳释氧功能在月尺度、季节尺度与气温呈显著相关,两者的偏相关系数也高于其他因子,是影响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的重要气象因子.无论在月尺度、季尺度还是年尺度上,降水量与水源涵养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其最重要的气象影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 2000-2022年间气候变化对江西省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的影响,可为切实保障江西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提供科技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管理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相关指南进行质量评价与内容分析,为卧床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指南网站及相关学会网站发布的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相关指南,3 名研究者采用AGREE II、AGREE-REX评价工具进行独立评价,运用汇集性整合方法汇总推荐意见.结果 共纳入 14篇指南,方法学质量评价A级 3篇,B级 10篇,C级 1篇;推荐意见质量评价A级 1 篇,B级 10 篇,C级 3 篇.共汇总 22 条高质量、强推荐的推荐意见,归纳为 5个主题:Ⅰ卧床患者皮肤评估、Ⅱ卧床患者预防性保护措施、Ⅲ实施护理计划、Ⅳ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措施和Ⅴ实施改进计划.结论 本研究归纳 5个主题共 22条高质量、强推荐的推荐意见,现有指南总体方法学质量较高,但推荐意见质量尚有提升空间,可为我国本土指南制订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南通市三家医院2022年度多排螺旋CT质量控制评价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南通市三家医院2022年度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质量控制检测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 按照相关标准对抽取的南通市三家医院2022年医用MSCT设备进行检测和评价,共涉及78台MSCT设备.检测条件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40 mA,扫描时间1 s,10 mm或8 mm层厚,剂量值<50 mGy,检测项目包括外观检测、功能检测、图像质量检测.统计分析MSCT分布情况,以及诊断床定位精度、层厚偏差、均匀性、噪声、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分辨力、高对比分辨力、CT剂量指数、水的CT值的合格率.结果 此次研究纳入78台MSCT,有60台(76.92%)全部检测指标均合格,其他MSCT均有一项或几项指标不合格.不同厂家之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厂时间、医院级别、二手MSCT与合格率相关,其中≥10年、二级医院以及二手MSCT的合格率较低(P<0.05).MSCT外观检测(电缆、电源接口、各部件结构等)、功能检测(墙上紧急关机按钮、隔室对话设备、诊断床的移动功能等)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合格率均高于85%.MSCT质量控制检测结果显示,均匀性、噪声、CT剂量指数合格率偏低,分别为79.49%、78.21%、78.21%,诊断床定位精度、层厚偏差等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均高于85%.结论 医疗机构需要对医用MSCT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做好维护、保养、质量监督工作,有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现状.方法 2023年3月-4月,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195名MNS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MNS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情况问卷及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8%.179名MNS研究生中,选择"双导师"指导模式为"按需指导"者最多,为64名(35.8%);选择"分段定期指导"者最少,为20名(11.2%).超过90%的MNS研究生认同"双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共同指导其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共同指导其阅读文献、撰写综述和选题,共同参加开题报告会、中期考核会(和预答辩、答辩会).MNS研究生对第一导师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第二导师的满意度得分[5.00(4.66,5.00)分比5.00(4.34,5.00)分;Z=-2.491,P=0.013].接受不同模式指导的MNS研究生对第一导师/第二导师的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S研究生"双导师"指导模式较为多样;"双导师"履行职责情况虽较为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MNS研究生对"双导师"满意度较高.院校应致力于构建规范、高效的MNS研究生"双导师"指导模式,清晰界定各方的职责与角色,并通过打造监管与激励机制、定期了解MNS研究生的意见与反馈,以提升MNS研究生"双导师制"成效,提高MNS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胶质瘤氨基酸PET/MR多模态影像的肿瘤体积及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脑肿瘤,基于结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成像导航肿瘤手术切除是常规治疗方案.然而结构MR成像难以精准显示肿瘤的体积及空间分布,导致的肿瘤术后残留会缩短患者生存期.氨基酸正电子发射断层/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多模态影像显示的胶质瘤体积及空间分布存在重叠及差异,本文通过综述氨基酸PET与MR的结构、血流灌注及分子成像显示的胶质瘤体积及空间分布差异,探讨了多模态影像的肿瘤空间分布异质性,比较不同模态影像显示肿瘤空间分布的准确性,辅助临床制订PET/MR导航胶质瘤手术的最佳多模态影像组合,实现肿瘤最大化安全切除,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并且为未来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介导PET/MR影像空间分布表征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系统整合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体验,为进一步推动国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开展、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按照2016版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归纳.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提取出40个研究结果,形成11个类别,概括为3个整合结果.①医护人员感知到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益处: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工作满意度;提高安宁疗护的连续性.②医护人员认识到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挑战:远程工作环境的稳定性差、设备操作复杂;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患者特殊的照护需求无法满足;服务时间难以限定.③医护人员认为远程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还需改进:重视家庭参与的重要性;将远程安宁疗护作为辅助方式;注意建立医患信任关系.结论 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诸多益处和挑战,医院管理者应为医护人员提供多方位支持,加强远程居家安宁疗护团队建设,建立线上和线下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国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