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超声内镜及临床数据预测肝硬化患者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临床数据及超声内镜检查,研究其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预防性EVL患者行普通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监测其临床指标、镜下表现、食管周围侧支静脉、食管旁静脉、穿通静脉直径及数量等,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基于预后相关独立因素建立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对所得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以检查其预测精度、校正曲线评估其一致性、临床决策分析评估其临床效益。结果:年龄、性别、病因、peri-ECV数量、para-ECV直径、门静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均为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P < 0.05);并将其纳入构建列线图,内部验证所得C-index为0.864;该模型预测出血进展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94 ( P < 0.001),说明对疾病的预测价值高、校正曲线验证一致性俱佳。 结论:基于临床数据及超声内镜检查,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预防性干预治疗可有效提高该人群的治疗效果,减少静脉曲张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对临床治疗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肘正中静脉穿通支在建立困难血液透析通路中的超声影像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肘正中静脉穿通支的CDU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为利用肘部穿通支静脉建立高位血液透析通路的可行性找到依据。方法: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应用CDU检查75例成年人的150侧肘正中静脉,测量穿通支长度和内径,对肘正中静脉穿通支进行超声影像解剖学分型;对其中38例前臂造瘘困难的慢性肾衰患者采用肘正中静脉穿通支-肱(桡)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观测瘘管血流量,记录瘘管成熟时间,测量有效血管长度,得出长期使用率。结果:肘正中静脉穿通支位置恒定,出现率为94.0%,靠近肱动脉,多于静脉汇合处发出,超声影像解剖可分4型,各型之间的血管长度和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 P>0.05);38例患者内瘘成熟后均可满足血液透析需求,I型和II型患者瘘管的有效血管长度优于III型( P<0.01),3型患者瘘管的长期使用率分别是84.6%、85.7%和72.7%。各型之间的瘘管血流量和成熟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肘正中静脉穿通支高位造瘘术安全可靠,以I型和II型最优,可以为前臂血管耗竭、高龄糖尿病肾病以及瘘管血栓复通失败的困难造瘘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血液透析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提高动脉自旋标记图像质量及量化精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提高动脉自旋标记(ASL)图像质量,并优化其对脑血流量(CBF)的定量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环湖医院101例脑血管病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为训练集71例和验证集30例。训练集中男53例,女18例,年龄55.0 (41.3,64.5);测试集中男23例,女7例,年龄57.5 (49.0,65.0)。以定量灌注加权成像为参考标准,通过训练一个深度学习生成对抗网络(GAN)重建原始ASL-CBF图像。通过结构相似指数和标准均方根误差比较原始ASL-CBF与GAN-CBF的图像质量,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不同脑血管供血区及卒中病灶区ASL-CBF、GAN-CBF与定量灌注的相关性,验证GAN对ASL的图像质量与量化精度的提升性能。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卒中病灶位置及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GAN-CBF比ASL-CBF的结构相似指数更高(0.888比0.801, P<0.001),且标准均方根误差更低(0.628 比 0.775, P<0.001)。在不同血管供血区及卒中病灶区,GAN-CBF比ASL-CBF与定量灌注的相关性更高,以中动脉穿通支供血区( r=0.853)与卒中病灶区( r=0.765)的相关性提升最为明显(均 P<0.001)。 结论:生成对抗网络可以在不增加扫描时间而提高ASL的图像质量与量化精度,拓展了ASL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腔内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在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进行腔内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治疗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34例住院行腔内LSA重建的复杂胸主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情况,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累及LSA 29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3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2例,所有患者近端锚定区距离均<15 mm。其中采用烟囱技术16例,一体式单分支支架技术16例,体内原位左颈总动脉和LSA双开窗技术2例。结果:本组3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中LSA体内开窗困难,后改为烟囱支架置入。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脑部、左上肢缺血症状以及截瘫等并发症。患者术后1、3个月复查胸腹主动脉CTA显示主体和分支支架位置形态良好,LSA分支支架通畅率100%,无内漏。所有患者双侧上肢肌力和动脉血压基本等同。结论:对于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处理尚无统一术式,需对患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方式,设计预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内镜引导下曲张静脉精准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初步研究(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评估超声内镜引导下曲张静脉精准断流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selective varices devascularization,EUS-SVD)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2月—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传统胃镜下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或EUS-SVD治疗的4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按内镜治疗方式分为EUS-SVD治疗组(超声内镜组, n=22)和传统胃镜下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组(传统胃镜组, n=21),比较硬化剂用量、组织胶用量、术后2个月内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术后3个月内再出血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肝硬化病因构成、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构成、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构成、内镜治疗指征构成以及胃底曲张静脉平均最大直径方面,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超声内镜组术中可检测胃底曲张静脉的胃壁外穿通支静脉,注射治疗后可检测胃底曲张静脉是否消失,而传统胃镜组无法检测以上2个指标。硬化剂、组织胶用量超声内镜组分别为(7.54±3.10)mL和(1.30±0.57)mL,传统胃镜组对应分别为(7.57±3.50)mL( t=0.026, P=0.980)和(1.38±0.67)mL( t=-0.452, P=0.654);术后2个月内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超声内镜组为63.6%(14/22),高于传统胃镜组的52.4%(11/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59, P=0.455);术后3个月内再出血率超声内镜组为4.5%(1/22),明显低于传统胃镜组的33.3%(7/21)( P=0.021)。2组均未发生异位栓塞和死亡事件。术后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术后72 h内再出血率方面,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胃底排胶溃疡发生率超声内镜组为9.1%(2/22),明显低于传统胃镜组的42.9%(9/21)( χ2=6.435, P=0.011)。 结论:EUS-SVD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能够清楚显示深层的胃壁内外穿通支血管,测量血管腔直径,准确注射组织胶,闭塞曲张静脉及穿通支血管,减少术后溃疡及再出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心源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缺血状态及血管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与心源型(C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磁共振加权成像(DWI)特征、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采用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AIS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OAST)分型,将患者分为LAA组73例、CE组47例。查阅两组患者入院时的MRI资料,对比两组DWI分型、侧支循环分级及入院时的基本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结局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CE组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房颤患者占比、侧支循环分级0~1级的患者占比均大于L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E组患者主要为皮质-皮质下型梗死、前-后循环型脑梗死,且患者占比高于L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AA组患者大的穿通支梗死、单侧前循环梗死患者占比高于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E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8 d的NIHSS评分均高于LAA组,治疗前后LAA组NIHSS评分降低值大于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3个月,CE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38.30%)低于LAA组(6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x比例回归模型显示:患者年龄大、入院时NIHSS评分高、合并房颤、TOAST分型为CE型是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均 P<0.05),侧支循环分级≥2级是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P<0.05)。 结论:CE型AIS患者以皮质-皮质下型梗死、前-后循环型脑梗死为主,CE类型的AIS患者预后结局较LAA类型的患者差,可能与CE型患者合并房颤率高、入院时NIHSS评分更高、总体年龄较大、发生脑梗死后侧支循环更差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脑梗死多模态MRI表现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胱抑素C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急性脑梗死(ACI)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胱抑素C(Cys C)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模态MRI图像,检测患者血清Lp-PLA2、Cys C水平.根据患者自发病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分析MRI表现及Lp-PLA2、Cys C水平对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患者在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血压或糖尿病、冠心病或心房颤动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缺血半暗带、HV阳性、皮质-皮质下梗死、大穿通支梗死、小穿通支梗死、双侧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前-后循环梗死、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颈内动脉(ICA)和MCA均狭窄或闭塞、大脑后动脉(PCA)或椎动脉(VA)狭窄或闭塞及出血转化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Lp-PLA2、Cys C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小穿通支梗死、后循环梗死、前-后循环梗死、MCA狭窄或闭塞、ICA和MCA均狭窄或闭塞、出血转化、血清Lp-PLA2及Cys C对患者发生短期预后不良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结论 ACI患者的MRI表现(缺血半暗带、HV阳性、不同类型的脑梗死及血管狭窄情况)以及血清Lp-PLA2和Cys C水平可以预测其短期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儿童角膜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儿,男性,5岁5个月。患儿因右眼被猫抓伤1 d,眼结膜充血、眼痛及视物不清,于2023年8月23日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就诊。SL-40H型裂隙灯显微镜(英国KEELER公司生产)检查结果显示右眼混合充血,角膜全层裂伤。给予完善全身检查、注射狂犬疫苗,收入院。患儿既往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正常,无吸氧史,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和其他疾病史。右眼视力指数/20 cm,左眼视力1.0;双眼眼压均为12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眼睑肿胀,结膜混合性充血,下方角膜可见弧形全层裂伤,伴有虹膜嵌顿,前房浅,瞳孔变形,晶状体混浊,其余窥不入;左眼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眼角膜穿通伤,右眼外伤性白内障。遂于当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眼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联合前房冲洗及前房成形术。术中见角膜中央全层裂伤,伤口长度约4.5 mm,伴有虹膜嵌顿于伤口且部分脱出、坏死。经专家组讨论,切除部分坏死虹膜,还纳嵌顿虹膜,在黏弹剂辅助下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膜全层,达到水密状态。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术中未见晶状体皮质外溢,因此未行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给予右眼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爱尔兰艾尔建制药公司生产)点眼,4次/d;0.5%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点眼,3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3次/d;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晚;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亿腾医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口服,0.125 g,3次/d。术后3 d患儿病情稳定,无明显眼部疼痛。右眼视力指数/40 cm,眼压正常,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裂伤口对合好,缝线无松脱,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阳性,瞳孔欠圆,直径约3 mm,颞下方虹膜部分缺损,晶状体混浊,眼底结构不清。见图1。遂嘱带药出院,定期复查。7 d后复诊,右眼视力指数/30 cm;术后20 d复诊右眼视力0.3。角膜伤口未见明显感染迹象,缝线未见松动。2023年10月3日,在角膜手术后40 d,患儿因"右眼流泪不能睁眼4 d"再次就诊。给予0.5%盐酸丙美卡因(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表面麻醉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图2A和图2B。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中央灰白色浸润灶,直径约3 mm×4 mm,位于伤口内角膜深基质层,房水闪辉阳性,未见前房积脓,SW-2100型眼部B型超声(天津市索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查未见后节感染迹象。考虑患儿为感染性角膜炎,细菌性感染可能性大,遂予以局部加强抗感染及促进修复治疗,给予右眼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2 h;0.3%妥布霉素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点眼,1次/2 h;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晚;0.1%普拉洛芬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2次/d。药物治疗3 d后角膜感染未见明显好转,患儿眼痛和视物不清症状未缓解。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浸润病灶直径约4 mm×4 mm,病灶有扩大趋势,前房少量积脓,眼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后节感染迹象。为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导致眼内炎,经病例讨论,与家属交流,取得对方同意后遂于2023年10月7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眼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见图3A和3B,术中选取植床直径7.5 mm,植片直径7.75 mm。术后右眼给予0.1%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2次/d;0.1%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4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点眼,2次/d;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1次/晚;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点眼,1次/晚。术中所取感染角膜分别送一般细菌培养、一般真菌培养及病原微生物高通量二代测序检测与鉴定。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28℃和35℃条件下一般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覆盖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10 989种细菌,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和核糖核酸病毒等5050种病毒,1179种真菌及282种寄生虫。提示为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和口炎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种阳性,检出序列5,相对丰度1.08%。真菌、病毒、寄生虫、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均未检出。另有检出痤疮丙酸杆菌,但相对丰度0.33%较低,且为常见眼表定植菌。综合患儿被猫抓伤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患儿为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定期复查。治疗10个月余后,患儿右眼视力恢复至0.1,眼压12 mmHg,角膜植片透明,缝线未松脱,未见植片排斥及感染复发,内皮细胞密度1932个/mm2。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食管静脉曲张——从血管解剖基础到内镜下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4/6
食管的静脉系统结构非常复杂,包括食管内静脉和食管外静脉.在食管的下段,根据食管静脉的结构特征,食管可以分为胃区、栅栏区、穿支区和干区4个区.在血液引流方面,颈部、胸部和腹部食管分别流入不同的静脉血管.门静脉高压时,由于门脉血管内静脉压增高,胃左静脉、胃后静脉和胃短静脉成为输入血管,食管各层的血管出现扩张,特别是深静脉明显扩张,形成内镜下可见的3~4条迂曲的曲张静脉.曲张静脉的血液来自胃区血管和穿通支血管,存在单纯胃区供血、单纯穿通支供血和二者同时供血三种情况.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包括套扎和硬化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理解食管静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液引流对于理解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异位栓塞的途径、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的内镜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腔内技术重建髂内动脉治疗单纯髂动脉病变的近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背景与目的:髂内动脉病变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积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开放手术是髂动脉病变治疗的经典方法,但在技术方面要求更高,给患者带来的风险也更大,腔内技术重建髂内动脉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这方面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合并腹主动脉瘤等治疗上,单纯针对髂动脉病变的研究较少.而且由于病变种类、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国内外尚无专门的指南或专家共识指导髂内动脉病变的诊治,腔内治疗技术缺少统一的规范.这就要求临床诊疗过程中术者需根据病变特点、人路解剖、自身经验等制定因人而异的策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技术相对成熟的腔内治疗方法有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合并髂外动脉者有"三明治"技术、分支支架技术等,各有利弊.本研究观察采用前述常见的腔内修复方法,针对髂内动脉病变患者,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重建方案的近期治疗效果,以探讨应用个体化腔内技术重建髂内动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2年6月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行髂内动脉重建的13例单纯髂动脉病变患者资料.主要结局指标为有无术后新发臀肌跛行、勃起功能障碍等髂内动脉缺血症状,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至少1个月复查主动脉CTA显示血流是否通畅,有无内漏、支架移位、再狭窄等.结果:13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2(46~73)岁.分析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根据病变类型、解剖特点等制定相应手术方法,其中8例髂内动脉开口狭窄者采用单纯药物球囊扩张术,4例包括髂内动脉动脉瘤、夹层、穿通性溃疡者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髂总动脉瘤累及髂内动脉者采用"三明治"技术.术中均成功重建单侧髂内动脉,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大出血、肢体栓塞、死亡等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9(1~22)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髂内动脉支配区域缺血症状,复查CTA结果显示同侧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血流通畅,支架形态、位置正常,未见内漏、栓塞或动脉瘤扩张等,2例髂内动脉开口重度狭窄行单纯球囊扩张者于术后3个月复查提示开口仍有中度狭窄,但较术前缓解.结论:应用腔内技术治疗髂内动脉病变安全可行,具体手术方案应个体化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