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8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评估2024年8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近期我国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呈上升趋势,预计8月境内疫情将达到近期峰值,登革热疫情已进入高峰季节,散发霍乱病例仍可能发生,食物中毒、高温中暑、洪涝灾区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风险增加.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霍乱、食物中毒、高温中暑、洪涝灾害相关传染病予以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基于疫情防控视角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从国家、医院、和个体3个层面构建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基于疫情防控视角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为公立综合医院制定新发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新发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损失""新冠疫情""评价"等和"infectious diseases""public health emergency""social loss""COVID-19""evaluate"等为检索词,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 Google Scholar检索截至2020年12月23日发表的文献。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法,从国家、医院和个体3个层面初步构建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的公立综合医院社会损失指标体系。根据初步构建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分别针对国家、医院和个体3种主体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12月25日至2022年5月20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问卷数据以优化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公立综合医院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包括14个一级指标和60个二级指标,国家层面的一级指标为政府治理能力、国家直接经济损失、社会保障、网络舆情、间接经济损失和国际合作;医院层面为医院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医院服务和医院运行情况;个体层面为生理健康、心理社会健康和外在环境。各层面权重最高的一级指标分别为社会保障,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以及生理健康;权重最高二级指标分别为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非医护人员过劳和医疗保险。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为公立综合医院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E(疫)”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探讨信息时代背景下,在校大学生高发心理危机的原因,并倡导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充分利用当下信息技术成果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和常态化心理教育,并依托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平台收集相关信息,构建易感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以期将端口前移,更好地保障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相关疫情流行特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描述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本土相关疫情的流行状况及特点,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新冠肺炎个案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资料来源于中国CDC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整理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描述人群、时间及地区分布特征。结果:2020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2020年3月11日,13个城市累计报告境内病例482例,发病率为1.28/10万,病死率为2.70%(13/482)。其中聚集性疫情81起,确诊病例数占总确诊病例的79.25%(382/482),死亡12例;家庭聚集70起(86.42%,70/81)。与散发病例相比,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性病例中,病死率、≥60岁老年人与重/危重型的比例均较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涉及病例≥5例的聚集性疫情占41.98%(34/81),涉及病例数占聚集性病例的68.31%(261/382),涉及6~9例病例数的聚集性疫情中,年龄≥65岁者的比例较多(26.53%,39/147)。 结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前期疫情较为严重;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涉及病例数较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放疗CT模拟定位远程培训系统研发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发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放疗CT模拟定位的远程培训系统,探索一种医学培训的新方法。方法:使用3DMax与Maya进行3D建模,Unity3D引擎开发3D虚拟操作及交互系统;Java的SpringMvc架构作为系统后台服务,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并将用户分为教师和学员两种角色,模式分为教学与考核模式。结果:系统功能涵盖CT模拟定位全过程,主要包括患者信息管理、CT模拟定位机认知、体位固定技术、CT定位扫描、处理突发事件等模块。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稳定,系统浏览量达14 920人次,培训通过率为86.66%。与传统培训相比,培训效率明显提升,并获得一致好评。结论:远程培训系统能有效提升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性、共享性、创新性。目前系统已上线且推广性较强,应用前景广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陕西省2014-2023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2014-2023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变化规律,为加强区域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陕西省2014-2023年报告流感暴发疫情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和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对流感暴发疫情时间、地区和场所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2023年陕西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386起,总罹患率为1.81%(14 880/821 001)。疫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11月至次年3月),且不同年度疫情高峰期存在早晚交替规律(早高峰期在12月,晚高峰期在次年3月);疫情地区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209起,54.15%)和关中平原区(173起,44.82%),疫情场所主要分布在小学(239起,61.92%),不同疫情地区和场所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暴发疫情病原谱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849例,57.76%),不同年度的疫情高峰期呈现A(H3N2)亚型、B(Victoria)系和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交替占优势的规律。 结论:2014-2023年陕西省流感暴发疫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和关中平原区的小学为重点防控对象。防控工作应密切关注优势毒株的变化趋势。高发季节应针对高发地区、高发场所,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北京市丰台区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场所医学观察人员及医务人员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期间,北京市丰台区集中隔离场所的医学观察人员及驻点医务人员的相关特征,为局部疫情快速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0月18日至11月26日期间丰台区集中隔离观察点、医学观察人员、隔离点医护人员信息,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疫情期间,北京市丰台区共启用10个集中隔离观察点,共计2 434人纳入集中医学观察,以次密接人员管控(53.2%)最多。隔离点平均使用天数为(31.30±6.73) d,155名医务人员参与了集中隔离工作。医务人员主要来自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8%),专业背景以护理专业(48.4%)和临床专业(41.3%)为主,进点前有隔离点工作经验的人员占23.9%。每百名管控人员配备的医务人员平均为(6.23±2.98)人,高于国家100∶4要求( t=4.74, P<0.01)。后续病例均在医学观察期间检出,未发生隔离点内交叉感染。 结论:集中隔离观察点是精准防控疫情的重要环节,要及时总结集中隔离点的实战经验。基层医护人员是开展隔离点工作的主力军,老带新、培训演练、应急预案等是妥善处置隔离点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方式,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一对一"包点指导可以有效弥补专业人员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07-2021年我国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暴发疫情规模的影响因素,为及早控制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200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暴发疫情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2007-2021年共报告暴发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1 725起,报告疫情起数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疫情高峰,北方省份疫情高峰为每年10-12月和次年3-6月。疫情报告地区从东南沿海省份逐步向中部、东北和西部省份扩散。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1 539起,89.22%),其次为企事业单位(67起,3.88%)和社区家庭(55起,3.19%)。人与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1 262起(73.16%),GⅡ基因型为引起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型别(899起,81.58%)。首例病例发病至疫情报告时间间隔 M( Q1,Q3)为3(2,6)d,疫情规模 M( Q1,Q3)为38(28,62)例。近年来,疫情报告及时性提升,疫情规模随年份呈下降趋势,二者在不同发生场所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发生场所、传播途径、报告及时性和居住地类型是暴发疫情规模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2007-2021年我国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疫情波及地区范围不断扩大,但疫情发生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疫情报告及时性提升,提高监测灵敏度和及早报告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规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余姚市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信息化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是县域内各个医共体急救网和急救中心共同形成的一个"以时间轴为核心的急危重症救治"的急诊急救医疗服务平台,是县域整体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1]。2021年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其中提升急危重病救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五大中心建设这两项任务与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直接相关 [2]。同年12月《中国县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规范专家共识》发布,提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县域内医疗机构间信息传输及保证大平台平稳高效运行的基础,急诊急救大平台数据库建立,可以为急诊急救规范化、同质化提供信息保障 [1]。余姚市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 [3],在平台信息化搭建方面,不断创新和实践,开发余姚市医共体急诊急救信息平台,现将平台建设和实践情况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舆情特征及风险沟通策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是对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管理及风险沟通的一次重大考验。因此有必要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特征,新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中的双向作用,并探讨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综合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合理有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针对以上各部分,对新媒体时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特征及风险沟通策略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