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荷载该基因的溶瘤腺病毒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荷载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PTEN)基因的溶瘤腺病毒验证其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及靶向抗肿瘤效果。方法:挖掘公开数据库和利用Galaxy在线工具处理本中心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标本基因测序数据,分析PTEN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样本和临床信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同源重组法构建溶瘤腺病毒ZD55-PTEN,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Hoechst-33258和划痕实验检测其靶向抗肿瘤效果。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 t检验对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分析PTEN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1例比52例, Z=-19.25, P<0.05);PTEN的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 n=425, rs=-0.98, P<0.05)和Gleason评分( n=497, rs=-1.25, P<0.05)呈负相关。CRPC阶段PTEN缺失明显高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SPC)阶段(79例比125例, Z=-0.89, 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PTEN蛋白缺失率高于癌旁组织(45.6%比16.5%, t=10.98, P<0.01),术前血清PSA水平( n=79, rs=-0.47, P<0.01)和术后Gleason评分( n=79, rs=-0.31, P<0.05)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PTEN缺失的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PSA水平(36例比43例, χ2=12.22, P<0.05)和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36例比43例, χ2=6.92, P<0.05)显著高于PTEN蛋白完整患者。成功构建溶瘤腺病毒ZD55-PTEN,ZD55-PTEN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ZD55-EGFP组(49.67±4.19)%、ZD55-PTEN组(29.33±3.84)%, t=8.68, P<0.05];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BS组(12.86±5.23)%、ZD55-EGFP组(48.18±4.22)%、ZD55-PTEN组(68.93±5.88)%, t=5.90, P<0.05];划痕愈合率低于对照组[PBS组(79.13±3.98)%、ZD55-EGFP组(61.02±4.73)%、ZD55-PTEN组(47.92±5.97)%, t=6.34, P<0.05]。 结论:PTEN基因低表达于前列腺癌组织中,且具有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迁移并诱导凋亡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蛋白PTEN通过调节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极性影响胚胎着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对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极性的调控及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比较非容受态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HEC-1A与容受态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RL95-2之间PTEN的表达及定位差异;PTEN干扰质粒转染HEC-1A细胞,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紧密连接结构,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与绒毛膜癌细胞JAR共培养检测HEC-1A细胞与JAR细胞之间的黏附水平;向体外培养的HEC-1A细胞分别加入二甲基亚砜、17β-雌二醇、孕酮、17β-雌二醇+孕酮,检测卵巢激素对PTEN表达的影响。结果:相较HEC-1A细胞,RL95-2细胞 PTEN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均=0.003);PTEN主要定位于RL95-2细胞核,而在HEC-1A细胞中,PTEN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与质粒载体对照组相比,敲降 PTEN基因后,HEC-1A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0.001, P=0.038, P<0.001),细胞间紧密连接长度降低( P=0.046),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强( P均<0.001),与JAR细胞之间黏附率增强( P=0.016);与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相比,17β-雌二醇组、孕酮组及17β-雌二醇+孕酮组的PTE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均<0.001),17β-雌二醇+孕酮组的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17β-雌二醇组和孕酮组( P均=0.001),孕酮组与雌二醇组的PTEN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容受状态的子宫内膜细胞PTEN表达存在差异,雌二醇和孕酮可能通过抑制PTEN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进一步调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及细胞极性,从而增强子宫内膜容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高糖老化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高糖老化模型,探讨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dMSC)来源外泌体对高糖老化HDF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的4例男性包茎患者(18~22岁)环切术后废弃包皮组织,分离培养获取原代HDF。取第6代HDF,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糖组和高糖组,分别采用低糖完全培养基和高糖完全培养基进行每72小时换液、不传代培养,10 d后取细胞,于接种后24 h,采用β-半乳糖苷酶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情况;于接种后48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16、p53表达情况;于接种后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于接种后48 h,采用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于接种后24 h,采用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取人dMSC培养48~72 h,采用差速高速离心法获取其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dMSC外泌体形态,采用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法检测dMSC外泌体的粒径分布,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MSC外泌体标志蛋白CD9、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的表达。取dMSC外泌体及前述高糖完全培养基诱导老化的HDF共孵育24 h,采用PKH67试剂盒检测细胞摄取外泌体的情况。取前述高糖完全培养基诱导老化的HDF,同前分为单纯高糖组、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分别于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终质量浓度为50 μg/mL dMSC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0 μg/mL dMSC外泌体进行常规细胞培养。分组后同前于对应时间点采用CCK-8法和EdU染色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及细胞迁移情况。根据前述结果,另取经高糖完全培养基诱导老化的HDF,分为单纯高糖组、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并同前处理。分组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单纯高糖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细胞衰老相关的微小RNA-145-5p(miR-145-5p)、miR-498、miR-503-5p及其靶基因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1D(CAMK1D)、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 PTEN基因)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mRNA表达情况。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接种后24 h,高糖组HDF 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率为(38.4±4.2)%,明显高于低糖组的(16.5±2.2)%( t=4.65, P<0.01)。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的衰老相关蛋白p16和p53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低糖组( t值分别为11.85、3.02, P<0.05或 P<0.01)。接种后24、48、72 h,高糖组HDF的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低糖组( t值分别为4.13、9.90、15.12, P<0.01)。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的EdU阳性染色率明显低于低糖组( t=3.83, P<0.05)。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周期的G2/M+S亚群在3个亚群(G0/G1、S和G2/M)的占比明显低于低糖组( t=8.74, P<0.01)。接种后24 h,高糖组HDF穿过Transwell滤膜到达下室的细胞数量为(37±6)个,明显少于低糖组的(74±7)个( t=8.42, P<0.01)。接种后48 h,高糖组HDF凋亡率明显高于低糖组( t=8.48, P<0.01)。dMSC外泌体为边缘清晰、大小分布均匀的杯状或者圆形囊泡,粒径基本处于80~200 nm。dMSC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TSG101表达均呈阳性。共孵育24 h,外泌体被HDF摄入胞内,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周围。分组培养24、48、72 h,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单纯高糖组( t值分别为6.36、6.10、7.76,8.92、12.17、10.74, P<0.01),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增殖活性均明显高于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 t值分别为7.92、4.82、4.72,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比较,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 EdU阳性染色率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5.32、9.88, P<0.01);与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比较,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 EdU阳性染色率显著升高( t=5.27,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比较,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中的G0/G1期亚群占比均显著降低( t值分别为3.81、4.31, P<0.05),G2/M+S亚群占比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3.81、4.31, P<0.05)。分组培养24 h,与单纯高糖组相比,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穿过滤膜的数量均明显增多( t值分别为10.14、13.39 ,P<0.01);与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相比,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穿过滤膜的数量明显增多( t=6.27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比较,高糖+低浓度外泌体组和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凋亡率均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3.72、5.53, P<0.05或 P<0.01)。分组培养48 h,与单纯高糖组相比,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HDF的miR-145-5p、miR-498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上升( t值分别为13.03、8.90, P<0.01),miR-503-5p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 t=3.85, P<0.05);高糖+高浓度外泌体组中HDF的CAMK1D、 PTEN基因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单纯高糖组( t值分别为8.83、5.97, P<0.01),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高糖组( t=4.03, P<0.05)。 结论:人dMSC来源外泌体可显著提高高糖老化HDF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抑制其凋亡。这可能与HDF内miR-145-5p和miR-498表达增高抑制了CAMK1D和 PTEN基因的表达及miR-503-5p表达下降促进了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494对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和抑制细胞凋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494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脊髓表面挫伤的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为1个假损伤对照组和5个脊髓损伤组,每组5只大鼠(购自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用miRNA芯片分析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miRNA的表达。用agomiR-494鞘内治疗后,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正态性采用Shapiro-Wilk正态检验,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侧 t检验。 结果:与假损伤对照组比较,有14个miRNA上调,有46个miRNA下调2倍,而miR-494是最显著下调的miRNA之一。与单纯SCI组比较,agomiR-494鞘内治疗后的SCI+agomiR-494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剩余组织(甲酚紫染色评估)增多,TUNEL阳性细胞减少。agomiR-494对miR-494的上调可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的功能恢复,减小病变大小并抑制凋亡细胞。脊髓组织中miR-494的表达与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 r=-0.834, P<0.05)。此外,miR-494通过直接靶向BV-2细胞中的3’端非编码区(3’UTR)来抑制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的负调节剂PTEN。 结论: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miR-494的过表达通过抑制PTEN的表达来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生信分析评价前列腺癌TP53表达和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生信分析评价前列腺癌(PCa)中TP53及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公开数据库,分析TP5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科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间诊治的PCa 79例,复阅病理切片并整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79例PCa中PTEN及TP53的蛋白表达水平。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中PTEN和TP53的相关性。 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TP5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501个比52个, Z=8 874.5, P<0.05);TP53表达水平(低表达250例比高表达251例)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表明,TP53与患者年龄( χ2=6.079, P>0.05)、T分期( χ2=0.338, P>0.05)、N分期( χ2=0.176, P>0.05)、PSA水平( χ2=0.016, P>0.05)和Gleason评分( χ2=3.999, P>0.05)在内的临床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前列腺癌总体生存期(OS)预测列线图,分析得出TP53不能作为OS的独立预后因素,PSA值与Gleason评分在前列腺有预后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TEN蛋白阳性(完整)者占73%,阴性(缺失)者占27%;TP53蛋白染色呈野生型突变模式者占81%,突变型表达模式者占19%。Pearson统计学分析,PTEN缺失与TP53突变型显著相关性( r=0.653, P<0.05)。 结论:TP53联合PTEN对前列腺癌的进展有一定预测作用,且为临床前列腺癌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等位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等位基因(PTE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收治的85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BX3和PTEN表达水平。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BX3和PTEN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BX3和PTEN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PBX3蛋白阳性表达率38.82%(33/85),高于癌旁组织的25.53%(20/85),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36.47%(31/85),低于癌旁组织的98.82%(84/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4.633, P=0.031; χ 2=75.500, 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组织PBX3和PTEN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和肿瘤浸润程度有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组织PBX3或PTEN阳性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PBX3阳性表达患者45.45%(15/33)死亡,中位生存时间31个月;阴性表达患者25.00%(13/52)死亡,中位生存时间38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宫颈癌组织PBX3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PTEN阳性表达患者22.58%(7/31)死亡,中位生存时间39个月;阴性表达患者38.89%(21/54)死亡,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宫颈癌组织PTEN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 结论:宫颈癌中PBX3表达上调,PTEN表达下调。PBX3和PTEN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宫颈癌组织PBX3阳性表达患者的预后差于阴性表达患者,PTEN阳性表达患者的预后好于阴性表达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斯钙素2基因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斯钙素2(STC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STC2敲减组和对照组SMMC-7721肝癌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应用黄色噻唑蓝(MTT)生长曲线、细胞周期测定、克隆形成实验和膜联蛋白V-别藻蓝蛋白荧光素(Annexin V-APC)染色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凋亡的差异,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阵列(PCR Array)技术检测92个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且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RT-q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两组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STC2敲减组SMMC-7721肝癌细胞中的STC2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472±0.041比1.003±0.091, t=9.207, 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90±0.045比4.190±0.052, t=27.218, P<0.01),其集落形成数目也明显低于对照组(96.670±4.163比161.000±3.606, t=20.232, 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凋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113±0.350)%比(6.397±0.350)%, t=37.546, P<0.01]。与对照组比较,STC2敲减组细胞处于G 0~G 1期的细胞比例稍增多[(67.183±0.945)%比(64.500±0.341)%, t=4.625, P<0.05],S期的细胞比例则稍减少[(29.360±0.403)%比(30.777±0.640)%, t=3.243, P<0.05],G 2~M期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差异[(3.457±0.558)%比(4.723±0.598)%, t=2.684, P>0.05]。PCR Array筛选和RT-qPCR验证的结果显示,STC2敲减组细胞中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PAF1:2.49±0.29比1.00±0.03, t=8.724, P<0.05;PTEN:2.10±0.15比1.00±0.06, t=11.888, P<0.01;APC:2.59±0.14比1.00±0.05, t=18.113, P<0.01)。 结论:STC2基因可能通过抑制APAF1、PTEN和APC等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直肠癌中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和Survivin的表达对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退缩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和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Survivi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肿瘤退缩效果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行nCRT+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辅助化疗(aCT)的直肠癌患者7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直肠癌组织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PTEN和Survivin表达的关系,应用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JCC)-肿瘤病理评估(TRG)评分系统对放化疗后肿瘤退缩效果进行评价,分析PTEN和Survivin同肿瘤退缩效果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PTEN、Survivin的表达与无病生存期(DFS)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TEN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4%(44/78)、66.7%(52/78),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 r s=-0.512, P<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退缩明显相关( χ2=11.031/12.326、8.045/6.205、6.617/5.246、11.204/8.357, 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 χ2=0.018/0.632、0.143/0.696, P>0.05)。nCRT后肿瘤退缩总有效率为53.8%(42/78),其中PTEN(+)/Survivin(-)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组( χ2=15.031, 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TEN阳性者的中位DFS(32.0个月)显著高于阴性者(25.0个月)( χ2=4.144, P<0.05)。Survivin阳性者的中位DFS(24.0个月)显著低于阴性者(32.0个月)( χ2=4.126, P<0.05)。 结论:PTEN和Survivi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两者的表达状态有助于预测nCRT后肿瘤退缩效果和判断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分子靶向药物SKLB-BH128诱导线粒体自噬抗结直肠癌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小分子靶向药物SKLB-BH128诱导线粒体自噬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50 ng/ml组和100 ng/ml组,对照组、50 ng/ml组和100 ng/ml组细胞分别用0 ng/ml、50 ng/ml组和100 ng/ml SKLB-BH128处理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细胞的活力和克隆形成数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应激分析沉默调节蛋白3(SIRT3)、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20)、叉头框O3A(FOXO3A)、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诱导激酶(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计算LC3-Ⅱ/LC3-Ⅰ比值;在SIRT3过表达结肠癌细胞分析SKLB-BH128对线粒体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SKLB-BH128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结果: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和克隆形成率[1.75±0.07、(83.50±8.88)%]高于50 ng/ml组[1.34±0.16、(72.25±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81、4.974, P<0.05)。50 ng/ml组细胞吸光度值和克隆形成率[1.34±0.16、(72.25±6.09)%]明显高于100 ng/ml组细胞[0.85±0.05、(61.88±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98、5.441, P<0.05)。对照组细胞SIRT3相对活性(1.08±0.19)高于50 ng/ml组细胞(1.4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58, P<0.05)。50 ng/ml组细胞SIRT3相对活性(1.48±0.15)高于100 ng/ml组细胞(1.8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12, P<0.05)。对照组FOXO3A和Beclin1乙酰化水平(1.10±0.07、1.30±0.06)高于50 ng/ml组细胞(0.81±0.06、0.98±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79、7.562, P<0.05)。50 ng/ml组细胞FOXO3A和Beclin1乙酰化水平(0.81±0.06、0.98±0.08)明显高于100 ng/ml组细胞(0.54±0.07、0.76±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224、6.325, P<0.05)。对照组细胞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20)表达水平(1.22±0.07)高于50 ng/ml组细胞(0.9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61, P<0.05)。50 ng/ml组细胞TOM20表达水平(0.92±0.06)高于100 ng/ml组细胞(0.64±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20, P<0.05)。对照组细胞PINK1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0.81±0.07、0.71±0.08)低于50 ng/ml组细胞(1.17±0.11、1.0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12、4.589, P<0.05)。50 ng/ml组细胞PINK1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1.17±0.11、1.07±0.07)低于100 ng/ml组细胞(1.41±0.10、1.3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40、3.441, 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55±0.27)%]低于50 ng/ml组[(7.16±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23, P<0.05)。50 ng/ml组细胞凋亡率[(7.16±1.24)%]低于100 ng/ml组细胞凋亡率[(19.0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10, P<0.05)。 结论:SKLB-BH128靶向激活SIRT3,诱导线粒体自噬,进而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29a通过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调节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轴突生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观察微小RNA(miRNA)-29a与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调节对神经细胞增殖和轴突生长的作用。方法:通过上海中科院细胞库购买的SH-SY5Y细胞经过体外培养(4×10 4/ml)分别转染miRNA-29a的激动剂和抑制剂(40 nmol/L),构建miRNA-29a不同表达水平的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细胞转染效果(转染24 h)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表达水平(转染48 h)。转染72 h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中PTEN、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通过神经形态学和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轴突长度。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 t法检验比较各组数据。 结果:转染miRNA-29a激动剂组的miRNA-29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iRNA-29a抑制组(9.03±0.12比0.31±0.03, t=241.70, P<0.05),而激动组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抑制组(0.31±0.02比3.26±0.23、0.30±0.06比3.36±0.15, t=45.09、58.79, P<0.05)。miRNA-29a激动组中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抑制组(3.26±0.13比0.42±0.03、2.57±0.13比0.31±0.04, t=71.45、51.55, P<0.05)。在miRNA-29a激动组中,SH-SY5Y细胞增殖活性和轴突长度明显高于miRNA-29a抑制组[0.86±0.07比0.44±0.03、(157.56±11.13) μm比(43.48±4.92) μm, t=13.89、31.11, P<0.05]。 结论:miRNA-29a可以通过干预PTEN表达,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促进SH-SY5Y细胞增殖和轴突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