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方视角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执行优化路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和服务意愿,探讨在供方视角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执行障碍及可行性策略。方法:2020年7—10月,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关键人物访谈法对山东省3个地市中各县、市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850名家庭医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家庭医生提供签约服务的意愿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与关键人物访谈法相结合,探讨家庭医生视角下签约服务的执行障碍因素及服务优化策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791份,其中688人(87.0%)表示认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679人(85.8%)表示愿意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婚姻状况、服务政策认可度、服务运行效果满意度、服务发展前景乐观度、居民患病首选度是影响家庭医生服务意愿的因素。结论:应通过丰富政策配套措施、创新应用"互联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绩效考核工作及营造有利舆论环境等策略有效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意愿,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高效有序执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上海市城区与郊区社区老年就诊居民"1+1+1"签约现况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就诊居民"1+1+1"签约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为提高签约率及完善"1+1+1"签约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中心城区、郊区分层抽样为原则的多中心横断面问卷调查法,于2017年9—11月抽取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定点带教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郊区各3家,对其中574例60岁以上的老年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在课题定性访谈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对"1+1+1"签约知晓及签约情况等。结果:574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564份,有效率98.25%。其中,城区292例,167例(57.2%)已签约;郊区272例,133例(48.9%)已签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中心就诊次数、中心满意程度、健康知识关注状况、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3.05、8.51、13.89、10.76、6.26、12.98、24.73、76.77,均 P<0.05);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情况、患慢性病种类、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9.56、14.26、13.83、18.30、18.65、11.96、5.99、5.46、83.44,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1+1+1"签约知晓情况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1+1+1"签约知晓情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频率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城区居民因关注自身健康和对签约知晓率较高,"1+1+1"签约率高于郊区,建议政府重视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1"签约制度的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山东省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续约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续约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7—8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3个地市的1 500名签约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利用、满意度评价情况及续约意愿。 结果:获得有效问卷1445份,其中682人(47.2%)有续约意愿。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在签约机构看病时间、对签约服务政策发展前景乐观程度、签约后医保报销比例是否提高、是否按时开展随访工作、对家庭医生服务态度满意程度和对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是影响签约居民续约意愿的因素( P<0.05)。 结论:山东省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较高。应在巩固提高签约居民政策认知和信心的基础上,积极优化改善签约服务质量,保证签约居民的服务获得感,持续有效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全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促进重点人群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6个城区的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患病及就诊情况和家庭医生签约意愿情况。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927份,其中272人(29.34%)对家庭医生服务有签约意愿,655人(70.66%)无签约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中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的因素有年龄、职业、健康自评状况、两周内就诊情况、患慢性病情况、有无转诊经历以及对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了解程度等。结论:中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意愿不高,今后可重点加强年龄较低、务农、健康状况较好的中老年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对该服务的知晓度,并积极响应国家双向转诊政策,促进双向转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协同推进,循序渐进实现家庭医生制度的全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我国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偏好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系统回顾将离散选择实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DCE)应用于探讨我国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偏好的相关研究,分析DCE研究设计及研究结果,为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及完善DCE设计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2012 年3 月21 日-2023 年3 月10 日.根据纳排标准独立进行文章筛选,并采用PREFS清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结果:共检索文献148 篇,纳入文献8 篇.PREFS清单显示纳入的DCE研究报告质量较好,但有效人群与无效人群一般特征的差异报告不明.8 篇文献共设置47 个属性,参考各属性定义,将属性分类为成本属性、人员属性、形式属性及内容属性.4 类属性在影响居民签约服务方面均发挥作用,其中人员属性、内容属性分布了居民更偏好的水平.结论:我国居民更偏好高质量服务团队及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未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需注重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水平,并形成组合式服务内容.此外有必要根据服务人群特征深入探讨偏好异质性以提升居民签约意愿.相关DCE研究应充分完善研究设计细节以提供更多高质量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程家庭医生签约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 我国社区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长程家庭医生签约将有助于提高健康管理的连续性和治疗效果,分析患者对长程签约的需求,对于国家推进家庭医生服务至关重要.目的 探究北京市朝阳区社区患者对于长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改进家庭医生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患者 5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愿意长程签约服务分为同意长程签约组(简称签约组)和拒绝长程签约组(简称拒签组).2020 年 1 月—2021 年 1 月通过线上系统检索患者健康档案录入患者性别、年龄、慢性病等资料,其余一般资料包括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医疗支出、健康状况、住址距离、依从性、是否独居等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收集和补充.2021 年 1-3 月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一般资料、服务质量评价以及长程家庭医生签约意愿.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以及研究前期开放性问卷调查结果设计家庭医生服务质量评价SERVQUAL量表,分别从期望质量、感受质量以及重要程度维度按 1~5 分进行打分,期望评分与感知评分用于计算服务质量评分(SQ),后者用于进行重要程度矫正后SQ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长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 500 份问卷,共回收问卷 423 份,包括微信平台(73 例,17.2%)、线下问卷(190 例,44.9%)以及电话访谈(160 例,37.8%),问卷有效率为 84.6%.签约组 283 例(66.9%),拒签组 140 例(33.1%).SEVRQUAL量表的SQ平均分为-0.54,感知平均分为 3.98 分,期望平均分为 4.52 分.两组矫正后SQ评分及各维度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址距离(OR=1.077,95%CI=1.013~1.145,P=0.018)、依从性(OR=0.291,95%CI=0.137~0.617,P=0.001)、独居(OR=4.132,95%CI=1.997~8.550,P<0.001)以及矫正后SQ(OR=0.983,95%CI=0.980~0.986,P<0.001)是患者长程签约家庭医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矫正后的家庭医生服务质量、住址距离、独居与否以及依从性是患者签约长程家庭医生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SERVQUAL量表能较好评价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有助于制定家庭医生服务改进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 2016 年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居民基层首诊意愿逐步提升,但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效果评价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 了解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策略.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三市抽取 54 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共 4 000 名签约居民.采用汉化版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CAT)的首诊性维度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的签约居民首诊性维度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签约居民首诊性评价的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3 859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6.48%.其中,乡镇卫生院签约居民为2 086名(54.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 773名(45.9%);三个地区的首诊性维度总得分为3.49分,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您的签约机构周六、周日开门吗"(3.74 分);得分最低的条目是"在非营业期间,如果您在晚上生病了,您的签约机构会有医生或护士出诊吗?"(3.05 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签约机构、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身体健康、是否确诊慢性疾病是签约居民首诊性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较好,但还需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引导签约居民形成基层首诊的就医观念,通过明确非工作日出诊流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共享平台建设、发挥医疗保障制度杠杆作用等措施推动居民基层首诊,进而提升签约居民首诊性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与需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分析重庆万州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和需求,为推动该项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万州区481 名签约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与需求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在签约居民中,了解家庭医生服务基本内容的占87.9%,不同性别居民对服务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愿意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签约居民为85.7%,居民选择基层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84.0%)和签约了家庭医生(73.3%),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程度和基层首诊的意愿呈正相关关系;服务形式选择意愿以门诊就诊(84.4%)、电话咨询(76.9%)和上门就诊(75.5%)为主,服务需求前三位依次是基本医疗服务(87.5%)、健康体检(73.0%)和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69.4%).[结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所提供服务的了解程度为中等偏上,但仍需强化宣传;基层医疗就诊的意愿与基层服务机构的位置和家庭医生的签约率有关;居民服务需求形式多样,应制定更全面的服务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措施,以满足居民对社区家庭医师合同式医疗服务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我国东部地区老年流动人口慢性病健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描述东部地区老年流动人口接受慢性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流动人口慢性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SPSS 26.0分析2018 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中慢性病健康教育相关数据,描述不同地区老年流动人口接受慢性病健康教育现状,利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流动人口接受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因素.结果 东部地区老年流动人口社区接受慢性病健康教育比例为34.46%,其他地区为45.77%,两者有差异(x2=68.654,P<0.001).东部地区,居留意愿为否(OR=0.49,95%CI:0.256~0.947),健康档案建立情况为"没建,没听说过"(OR=0.43,95%CI:0.311~0.596)、"不清楚"(OR=0.46,95%CI:0.278~0.762),家庭医生签约情况为"没签过,没听说过"(OR=0.45,95%CI:0.291~0.697)、"不清楚"(OR=0.32,95%CI:0.169~0.578),其他地区,健康档案建立情况为"没建,没听说过"(OR=0.36,95%CI:0.293~0.439)、"没建,但听说过"(OR=0.68,95%CI:0.543~0.839)、"不清楚"(OR=0.41,95%CI:0.307~0.555),家庭医生签约情况为"没签过,没听说过"(OR=0.39,95%CI:0.313~0.486)、"不清楚"(OR=0.42,95%CI:0.308~0.578)的老年流动人口在社区接受慢性病健康教育比例更低.结论 东部地区老年流动人口慢性病健康教育接受率较低,不同地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存在不同的传播情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下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通过对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的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下医患关系的现状和问题,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健康运行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2月对西安市某高校社区2022年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1 655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签约居民的一般情况、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和意见等了解医患关系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结果 居民愿意签约856人(52.68%),不愿意签约322人(19.82%),397人表示无所谓(24.43%),50人弃权未填签约意愿(3.07%).不同性别居民在对服务的满意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292);40~60岁在职人员满意度(72.33%)高于6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满意度(61.05%,P<0.001);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满意度(58.23%)高于本科以下学历人员满意度(51.77%,P=0.008);独居人员满意度(70.21%)明显高于非独居人员满意度(54.35%,P<0.001).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4.48+0.14)分,其中对于服务方式满意度为4.31分,服务态度满意度4.47分,服务内容满意度4.52分,服务效果满意度4.60分.结论 大部分社区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态度积极,提高服务满意度和加强医患沟通是改善基层医患关系、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良好运行的可行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