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分辨率血管壁MRI评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管壁MRI(VW-MRI)评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年龄22~73(49±15)岁,其中男15例,女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再通治疗并在术前1周及治疗后2~3个月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规MRI及VW-MRI。评估血管内治疗前后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及管腔狭窄率的变化。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斑块特征预测术后疗效的价值;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对VW-MRI与DSA测量管腔狭窄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 结果:VW-MRI显示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后斑块的面积[(1.86±1.28)mm 2]、长度[3(2,4)mm]、强化幅度[(60±20)%]及管腔狭窄率[(28±16)%]均小于治疗前[分别为(5.97±1.15)mm 2, t=10.93, P<0.001;7(6,9)mm, Z=-3.94, P<0.001;(107±46)%, t=4.26, P<0.001;(89±5)%, t=17.27, P<0.001]。斑块的面积、长度、强化幅度对评估血管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6、0.74)。血管内治疗前后VW-MRI和DSA对管腔狭窄率的测量呈正相关( r治疗前=0.66, P<0.001; r治疗后=0.96, P<0.001),并具有一致性。 结论:VW-MRI可以从粥样硬化斑块基本特征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药物涂层球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是一种较好的影像学随访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治疗球囊难以通过的重度钙化冠状动脉狭窄病变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冠状动脉钙化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变的血管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钙盐异常沉积于冠状动脉管壁,广泛存在于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中[1].严重钙化病变往往伴随血管成角、扭曲,使球囊扩张和支架通过病变困难,极大地增加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难度[2-3],造成器械通过失败、损伤支架涂层、影响支架膨胀与贴壁,存在血栓形成或支架内再狭窄高风险[4-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探讨分离胶促凝采血管的各组分对钾、钠、氯、钙、磷、镁离子检测结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了解分离胶促凝采血管的分离胶、胶塞和管壁涂层对钾、钠、氯、钙、磷、镁离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8月至9月100例献血者的混合血清,将其分装在不同试管中,试管进行不同的处理,试管分为4组:A组将血清放置在干燥玻璃管和黄色胶塞组成的试管中,并倒立放置;B组将血清放置在管壁涂有分离胶的干燥玻璃管中,并直立放置;C组将血清放置在红帽盖和去除分离胶的黄色管子中,并直立放置;D组将血清放置在红帽盖玻璃管中并直立放置作为实验对照组.以上各组试管均室温放置过夜并离心检测,以红帽盖干燥管的测定结果为参考,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观察分离胶促凝采血管各组分对钾、钠、氯、钙、磷、镁离子检测结果的影响;以《临床生物化学检测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WS/T403-2012)中允许总误差(TEa)的1/2评价分离胶采血管不同组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胶塞对镁离子的检测结果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钾、钠、氯、钙、磷离子的检测结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胶和管壁涂层对钾、钠、氯、钙、磷、镁离子检测结果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1/2TEa作为可接受的偏移时,胶塞浸泡的血清镁离子的检测结果偏移超出了范围.结论 分离胶采血管在临床检验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应用分离胶采血管前应根据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避免倒置以免影响镁离子的检测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历了单纯球囊扩张、裸金属支架(BMS)到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术后靶血管的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率明显降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DES成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主流介入治疗手段.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DCB)成为冠状动脉病变新的治疗策略,DCB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也在不断迭代更新中.在不使用永久性置入物的情况下,DCB在单次球囊充盈过程中通过赋形剂将抗增殖药物快速均匀地转运到血管壁中.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DCB已被证实是应对支架内再狭窄(ISR)及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有效措施,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DCB在多种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证据,适应证在国际范围内也有所扩展.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经过循证论证和会议讨论,在ISR病变充分预处理、冠状动脉原发病变适应证拓展、腔内影像及功能学精准指导DCB治疗等方面对首版《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药物涂层球囊概述及其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已广泛用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治疗.然而,该技术存在血管壁弹性回缩和内膜增生等不足.PTA术后植入金属裸支架(BMS)虽然可以减少血管壁弹性回缩,但由此引起的支架内再狭窄(ISR)又成为治疗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药物洗脱支架(DES)被用来解决狭窄问题,但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ST)、内皮化延迟和必须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药物涂层球囊(DCB)获得了快速发展.DCB作为非支架方案,可将所携载的活性药物转移至病变段血管壁,对ISR或原发病变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DCB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从机制上阐述涂层技术、涂层药物、赋形剂等对DCB功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DCB在PAD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物可吸收支架术后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有望克服金属药物洗脱支架的诸多不足,如恢复血管舒缩功能、避免支架丝和涂层对血管壁的持续炎性刺激等.初步研究证实,BRS在简单冠状动脉病变中的疗效令人振奋.不过,近来使用发现BRS术后具有较高的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尤以早期为主.相关研究表明,BRS术后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而合适的患者及病变、合理的治疗策略、优化的置入过程等有助于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鉴于此,本文总结了BRS术后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以及临床处理与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物涂层球囊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策略作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式,与溶栓治疗相比能够明显改善临床预后[1-4].无论是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置入术还是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置入术,与早期单纯普通球囊成形术相比均能明显减少早期靶血管缺血、再狭窄和再闭塞的风险,故而在临床中应用广泛[5-8].然而,DES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皮化延迟和血管壁毒性反应,而STEMI的罪犯血管往往坏死中心较大且有大量血栓形成,这可能会使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化延迟和血管壁局部毒性反应更为严重[9-10].同时,DES治疗STEMI所造成的晚期支架贴壁不良可能会使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的风险提高,为STEMI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导管局部灌注紫杉醇模拟药物涂层球囊预防小型猪髂总静脉狭窄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小型猪髂总静脉狭窄模型.观察模拟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对髂总静脉狭窄段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取20头幼龄、健康、雄性小型猪实施静脉全身麻醉后,以过大球囊损伤小型猪髂总静脉建立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双球囊封堵灌注紫杉醇处理狭窄段静脉,对照组不进行此操作.术前及术后2周抽取静脉血,术前及术后2月静脉造影及观察狭窄段静脉病理切片.比较2组小型猪肝肾功能指标、髂总静脉管腔内径及管壁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 17头小型猪存活至实验终点.实验组(n=9)与对照组(n=8)术后2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及血尿素氮(BUN)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3.74±1.24)mm]与对照组[(2.25±1.41)mm]术后2月管腔内径对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镜下,实验组与对照组处理段髂总静脉内膜、中膜均增厚,且对照组增厚更明显.结论 过大球囊扩张小型猪髂总静脉,制备小型猪髂总静脉狭窄模型可行;经导管局部灌注紫杉醇对小型猪肝肾功能影响不大;模拟DCB可减轻小型猪髂总静脉狭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物涂层球囊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现今,急诊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已经成为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优选策略,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了心源性及全因死亡率.但支架内急、慢性血栓形成影响了急诊PCI的疗效.急诊PCI首要目的为快速恢复冠状动脉(冠脉)血流,从置入支架后可能会造成无复流并扩大心肌梗死面积考虑,如果病变在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后无明显残存狭窄且血流恢复后不应置入支架.药物涂层球囊(DCB)以球囊为抗细胞增殖药物载体,通过球囊扩张局部血管向冠脉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实现了既治疗冠脉严重病变、改善冠脉供血和血管功能,又不在血管中留下永久性置入物,避免了因置入支架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为病变血管接受再治疗提供了可能性.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实施血管成形术并不置入支架可能成为STEMI的一种治疗策略.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最新文献报道就DCB在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病变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腔内治疗已成为主流术式, 但术后再狭窄率仍很高.定向斑块旋切术 (DA) 通过斑块切除改善血管顺应性, 但降低再狭窄率效果不明显.药物涂层球囊 (DCB) 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曙光, 其通过承载的药物进入血管壁防止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 从而发挥远期抗内膜增生作用.多项研究表明DCB可降低晚期管腔丢失 (LLL) 和再狭窄率, 减少再次手术率.DA与DCB联合应用可提高药物摄取, 取得较好疗效.然而目前的研究证据还不充分, 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