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胆总管结石病、胆总管结石、T管引流、T管、鼻胆管引流、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管、ENBD引流,cholelithiasis,common bile duct stone,jaundice,obstructive,Jaundice,gallstone,T-tube drainage,T-tube,t-tube,biliary tract drainge,drainge tube,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nasobiliary drainage,nasobiliary tube,endoscopic drainage tubes,endoscopic drainage tube,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60年1月至2019年5月。纳入比较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治疗过程中留置鼻胆管与T管引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高质量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LCBDE联合术前、术中行鼻胆管引流术设为鼻胆管引流组,LCBDE联合术后行T管引流术设为T管引流组。结局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治疗费用、手术失败率、术后胆瘘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结石残留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后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 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 MD)及其95% CI表示。采用 I2和 Q检验分析纳入文献异质性,若 I2≤50%或 P>0.10时,认为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 I2>50%且 P≤0.10时,认为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计量资料时,纳入RCT>4篇,进行亚组分析。纳入RCT≤4篇,同时分析NRCT。分析计数资料时,RCT与NRCT合并分析。纳入研究≥10篇,采用漏斗图检验潜在发表偏倚,纳入研究<10篇则不检验。 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研究共26篇,包括9篇RCT,4篇半随机化研究和13篇病例对照研究。半随机化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纳入NRCT。累计样本量2 098例,其中鼻胆管引流组1 114例,T管引流组984例。(2)Meta分析结果。①术后住院时间: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6.53,95% CI为-8.64~-4.43, P<0.05),9篇RCT进一步亚组分析,无胆总管结石急性并发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5.88,95% CI为-8.32~-3.45, P<0.05);伴胆总管结石急性并发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8.77,95% CI为-12.39~-5.15, P<0.05)。②带管时间: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46.01,95% CI为-83.64~-8.37, P<0.05);N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24.05,95% CI为-32.93~-15.18, P<0.05)。③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17.80,95% CI为-31.11~-4.48, P<0.05);N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5.64,95% CI为-10.16~-1.12, P<0.05)。④术后胆瘘发生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50,95% CI为0.28~0.89, P<0.05)。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35,95% CI为0.17~0.73, P<0.05)。(3)发表偏倚分析。对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胆瘘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15篇纳入文献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检验结果显示:以术后胆瘘发生率为指标进行漏斗图分析,各点大致分布在倒置漏斗内,对称性尚可,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 结论:对于内镜不能取石,LCBDE联合鼻胆管引流与联合T管引流比较,前者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胆瘘、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鼻胃管固定胶布对预防鼻部压力性损伤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新型固定胶布对预防经鼻三腔喂养管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留置三腔喂养管的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胶布固定三腔喂养管,试验组患者使用新型胶布固定三腔喂养管;比较2组患者鼻部出现压力性损伤、疼痛、鼻部摩擦感和睡眠情况。结果:对照组鼻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鼻部疼痛发生率、鼻部有摩擦感及入睡困难发生率为70.00%(21/30)、73.33%(22/30)、66.67%(20/30)、43.33%(13/30),均高于试验组的16.67%(5/30)、13.33%(4/30)、23.33%(7/30)、10.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8.52~22.45,均 P<0.05)。 结论:使用新型胶布固定三腔喂养管可有效预防鼻部压力性损伤进而减轻疼痛、提高患者鼻部舒适度,改善了经鼻插管引起的入睡困难,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洗胃管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现有的洗胃管固定装置的固定开关过小易打滑、咬合口过小或凹槽不符合人体牙槽生理结构、固定胶布过粘或易脱落。患者在洗胃过程中容易发生牙齿及口腔黏膜损伤、舌咬伤、胃管脱出等问题,影响洗胃效果。洗胃管需要胶布固定,给洗胃管的拔除和深浅程度的调节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夹持稳定、易于操作、防止滑落的洗胃管固定器,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W"型自制肝左叶悬吊装置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自制肝左叶悬吊装置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的57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W"型肝左叶悬吊方法:建立气腹并沿肝脏脏面离断肝胃韧带后,将16#橡胶导尿管剪取3段,长度分别为6 cm、6 cm和12 cm,按照短-长-短的顺序依次穿入荷包线上。通过12 mm Trocar将带有3段导尿管的荷包线送入腹腔内,在预定位置将荷包针穿出腹腔。利用2枚Hemolock夹,在保持长段导尿管弯曲的状态下,于长段导尿管两侧将荷包线与肝胃韧带肝脏侧边缘固定,腹壁外提拉荷包线打结固定后,完成肝左叶悬吊,整个悬吊装置类似于字母W形状。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LTG,显露效果良好,肝左叶悬吊时间(3.3±0.4)min;总手术时间(270.4±56.5)min;术中出血量(41.2±15.8)ml;无出现肝左叶滑落,术中无需助手拨挡肝左叶进行显露。有3例患者在悬吊肝左叶过程中出现小的肝包膜下血肿,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第1、3和7天肝脏天冬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W"型自制肝左叶悬吊装置操作简便、安全可行、显露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输入襻输出襻空肠间断并行固定预防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空肠吻合口扭转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的4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采用输入襻和输出襻空肠间断并行的方法分为并行组和非并行组。结果表明两组在吻合口扭转、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以及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923、4.691 、4.559,均 P<0.05);而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52、8.533,均 P>0.05)。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中采用输入襻和输出襻空肠间断并行固定方法可以使空肠空肠吻合口发生扭转的概率明显降低并减少相关并发症,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在婴幼儿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在婴幼儿中的应用经验,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应用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的12例婴幼儿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中位年龄为113 d,年龄范围为22~337 d,体重(4 973±1 978) g,收集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2例婴幼儿手术时间为(58.8±11.7) min,均放置双腔硅胶球囊管;术后开奶时间为(4.0±1.4) d,达到全奶量时间为(12.3±4.0) d。术后随访10~26个月,2例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皮疹,予以药物处理后恢复;1例因造口管松脱出现球囊堵塞幽门造成胃出口梗阻,予以更换纽扣式造口胃饲管后恢复;共6例将双腔硅胶管更换为纽扣式造口胃饲管;8例已拔除胃造口管,术口自行愈合、无需手术关闭;余4例胃造口管均固定良好,可完全依赖胃造口管进行肠内营养,均无胃造口相关并发症。结论:疝钩针法腹腔镜下胃造口术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瘢痕小,更安全、美观,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下钕铁硼磁环预标记结直肠肿瘤辅助腹腔镜定位的应用价值(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钕铁硼磁环预标记结直肠肿瘤病灶辅助腹腔镜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拟行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肿瘤患者51例。术前1 d在内镜下给予结直肠肿瘤病灶钕铁硼磁环预标记。腹腔镜根治术中将另外1枚钕铁硼磁环经腹腔镜套管送入腹腔,与之前的磁环隔着肠壁相互吸引聚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对病灶的定位。记录患者基本资料、术前内镜下预标记情况和腹腔镜手术情况。结果:51例患者均经内镜将钕铁硼磁环顺利置于结直肠肿瘤病灶处并成功固定,其中按病变部位分为横结肠15例、降结肠12例、乙状结肠19例、直肠上段5例;按病变性质分为结肠癌21例、息肉癌变25例、侧向发育型肿瘤部分癌变5例。51例患者中有内镜黏膜切除术切缘阳性5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缘阳性1例。所有病变于术中精准定位。术前标记用时(4.1±1.2)min(3~6 min),术中定位用时(1.5±1.1)min(0.9~5.3 min),标记及定位磁环均经腹腔镜取出体外。肿瘤病灶距近端、远端肠段切缘平均距离分别为5.5 cm、6.3 cm。无结肠黏膜损伤、出血、肠穿孔、局部炎症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钕铁硼磁环预标记结直肠肿瘤病灶辅助腹腔镜定位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精准、安全等优点,且术中无需额外设备、器械,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腔内食管荷包缝合新技术——括号式缝合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如何安全、理想地实现全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一直都是腹腔镜胃外科的难点和焦点问题。传统开放全胃切除手术中,应用单圆形吻合器完成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是目前的金标准。为实现全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的单圆形吻合器吻合,腔镜下食管荷包缝合是其中关键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本团队于2013年提出原创性"自牵引、固定(Self Pulling and Holding)"食管荷包缝合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21年提出食管荷包缝合新技术——括号式缝合法(bracket-like suture method,BLSM),即在环形标记导向下,做食管左右两侧共6针浆肌层缝合,左右两个半荷包缝合完成后,食管冠状截面呈"括号式"或"括弧样"荷包缝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口腔湿化仪的设计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部分危重患者存在昏迷、张口呼吸或长期留置胃管的问题,由于不能经口饮水,口唇和口腔黏膜容易干燥,引起干裂、溃疡、疼痛、感染等,导致患者不适,加重其心理负担,甚至影响预后。为解决此类问题,嘉兴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口腔湿化仪,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9 2 0066979.0)。新型口腔湿化仪由喷雾装置和固定装置组成。喷雾装置包括壳体和水箱。壳体上设有喷雾口,可喷出纳米水雾;壳体上还设有电筒和电筒开关;壳体外侧壁上设有瞳孔对照图谱,方便医务人员更加快速和精准地评估患者瞳孔情况。固定装置由固定架、可调节杆和夹具组成。壳体可放置在固定架上;可调节杆两端分别与固定架和夹具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可弯曲变形。通过固定架、可调节杆和夹具可将壳体方便地安装在患者的病床上,并快速调整至合适位置。本实用新型口腔湿化仪,集喷雾和瞳孔照射于一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对危重患者护理的便利性,缓解了患者的口渴需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T4凝胶剂结合二甲双胍对甲减模型大鼠海马组织Ach、MCT8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L-T4凝胶剂联合二甲双胍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模型大鼠海马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单羧酸转运蛋白8(monocarboxylate reansporter 8,MCT8)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组)、甲减组(Hypo组)、L-T4替代治疗组(L-T4组)、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联合治疗组(L-T4+MET组)。CON组大鼠进行正常饮水,其余4组大鼠饮用含有0.05%丙硫氧嘧啶的饮用水,进行6周甲减造模。在造模第5周时,MET组大鼠进行灌胃1ml/100g二甲双胍溶液,L-T4组大鼠应用L-T4凝胶剂涂抹背部脱毛处,涂抹剂量为0.1g/100g,L-T4+MET组大鼠进行L-T4凝胶剂涂抹和二甲双胍溶液(1ml/100g)灌胃治疗。6周造模结束后,收集腹主动脉血液,在冰台上将大脑海马组织快速分离,同时将气管和甲状腺剪下拍照纪录大小,且将其储存在-80℃冰箱中或浸泡在4%多聚甲醛固定,用于免疫组化染色。使用 t检验确认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多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时使用 χ 2。以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尼氏染色结果显示,Hypo组的光密度值低于CON组( t=8.944, P<0.001),MET组大鼠光密度较Hypo组高( t=4.472, P<0.001),L-T4组大鼠光密度值较Hypo组大鼠高( t=4.472, P<0.001),联合治疗组大鼠光密度值较Hypo组大鼠高( t=8.944, P<0.001),且恢复至CON组水平( P=1.000)。经过2周治疗后,Hypo组的总甲状腺素水平(total thyroxine level,TT4)水平低于CON组( t=14.536, P<0.001),MET组大鼠TT 4水平较Hypo组高( t=6.924, P<0.001),L-T4组TT 4水平较Hypo组大鼠高( t=4.892, P<0.001),联合治疗组大鼠TT 4水平较Hypo组大鼠高( t=12.890, P<0.05),且恢复至CON组水平( t=0.494, P=0.647)。研究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的甲状腺组织,Hypo组大鼠甲状腺组织重量高于CON组( t=7.906, P<0.001),MET组和L-T4组大鼠甲状腺组织重量低于Hypo组(MET: t=2.000, P<0.001; L-T4: t=3.000, P<0.001),但高于CON组(MET: t=3.000, P<0.001; L-T4: t=2.000, P<0.001),L-T4+MET组大鼠甲状腺重量与CON组相似( P=0.610)。经过HE染色显示,联合治疗组甲状腺滤泡出现大小不等,胶质数量和吸收空泡数量基本恢复与CON相似。经治疗后,Hypo组的Ach水平低于CON组( t=3.618, P<0.001),MET组大鼠Ach水平较Hypo组高( t=3.121, P=0.016),L-T4组Ach水平较Hypo组大鼠高( t=3.321, P=0.027),联合治疗组大鼠Ach水平较Hypo组大鼠高( t=3.202, P=0.001),且恢复至CON组水平( t=3.362, P=0.605)。经过治疗后,Hypo组的MCT8水平高于CON组( t=11.254, P<0.001),MET组大鼠MCT8水平较Hypo组低( t=5.679, P<0.001),L-T4组MCT8水平较Hypo组大鼠低( t=5.813, P<0.001),联合治疗组大鼠MCT8水平较Hypo组大鼠低( t=8.624, P<0.001),且恢复至CON组水平( P=0.477)。 结论:L-T4凝胶剂联合二甲双胍对甲减有良好治疗作用,其能升高海马Ach水平,降低海马MCT8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