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白香青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 采用生药学方法鉴别藏药乳白香青.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分析及DNA条形码鉴定方法进行鉴别.结果 乳白香青的药材断面和粉末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经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首次获得其ITS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OQ096626,确定了乳白香青的DNA鉴定条形码.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乳白香青药材的鉴定、控制质量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传统及现代方法的白花蛇舌草及其地方习用品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通过对白花蛇舌草及其2种地方习用品(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的性状、显微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全面分析比较,对三者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三者性状,鉴别茎横切面、叶横切面、果实横切面、种子横切面及药材粉末特征;采用HPLC指纹图谱比较三者色谱峰差异。结果:性状项下,白花蛇舌草茎为圆柱形,蒴果单生或双生于叶腋,扁球形,直径2~3 mm,果柄长;伞房花耳草和纤花耳草为四棱柱形,伞房花耳草为2~5蒴果呈伞房花序生于叶腋,球形,直径1~1.5 mm,具细长的柄;纤花耳草1~3蒴果簇生于叶腋,卵圆形,边缘有纵棱,直径约1.5 mm,无柄,叶干时边缘反卷呈长针状。鉴别项下,白花蛇舌草茎横切面呈类圆形,叶中脉处下方突起,内果皮纤维层由2层纤维细胞组,种皮细胞表面观为多边形,壁上密布细小红棕色或黄棕色的疣状点;伞房花耳草茎横切面为四棱形,种皮细胞表面观为多边形,壁波状弯曲,壁上没有疣状点;纤花耳草中脉上方略四陷,下方不突起;内果皮纤维层由8~13层纤维细胞组成。HPLC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与常见地方习用品有各自特征色谱峰,有一定差别。结论:传统和现代方法均显示白花蛇舌草及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在性状、组织显微横切面、粉末特征、化学成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有效区分白花蛇舌草及其2种地方习用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超微量紫外扫描与生物效应检测鉴别佛手、香圆和枸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目的:通过超微量紫外扫描与体外生物效应对佛手、香圆、枸橼进行鉴别.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3种药材的粉末,采用超微量紫外扫描获得佛手、香圆、枸橼提取物的最大吸收波长,通过酶标仪检测药材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佛手、香圆、枸橼粉末的显微特征无明显区别,其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23、285、270 nm,三者均无明显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但均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可用于香圆与枸橼的区分.结论:超微量紫外扫描结合体外生物效应检测是鉴别佛手、香圆、枸橼的有效方法,且3种药材含有潜在的DPPH自由基清除剂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引起压疮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编辑人员丨2024/6/22目的 了解该院压疮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人群分布、生物膜形成情况及耐药情况等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共收集到与压疮感染相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26株,采用Vitek MS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6-M100的标准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并对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判定,生物膜中分别加入葡萄糖和银离子粉末,观察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该院共收集到与压疮感染相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26株,各年龄段及各级压疮均有检出.形成生物膜的菌株占73.00%,其中Ⅳ期压疮分离的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菌株比例(81.81%)高于其他分期(Ⅱ、Ⅲ期)分离的菌株(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菌株对青霉素G、四环素、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不同生物膜级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10 mmol/L葡萄糖可促进生物膜的形成,10.00 μg/mL银离子抗菌凝胶对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导致Ⅳ期压疮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能力较强,生物膜的形成与压疮的分期进程有一定的关系;产生物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与生物膜的级别无明显关系;使用银离子和降低血糖水平对生物膜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显微鉴别特征与H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编辑人员丨2024/5/11目的 对败酱草Herba Patriniae及其市场常见混伪品的显微鉴别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明确不同品种的败酱草及其混伪品间的差异,为败酱草的准确鉴定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收集败酱草正品药材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市场常见败酱草混用品异叶败酱、菥蓂和苣荬菜,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5种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优化败酱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品种的总皂苷含量;建立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HPLC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和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优化了败酱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败酱草及其混伪品总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建立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共26批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 11个共有峰,明确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指纹图谱的差异,通过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进行准确区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得分差异较大,其中正品白花败酱和黄花败酱的得分最高.结论 获得了败酱草及其市场常见混伪品在粉末的显微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为败酱草的准确鉴别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9种铁线莲属药材混合粉末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编辑人员丨2024/3/30目的 建立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9种铁线莲属混合粉末分子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9种铁线莲属药材混合粉末样品中的总DNA经提取,对ITS2片段进行PCR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DNA片段进行双端测序,最后采用FLASH、QIIME、GraPhlAn及MEGA 7.0软件对序列进行整理并聚类分析,鉴定混合粉末中的物种.结果 混合粉末样品中得到高质量的ITS2序列共496条,铁线莲属物种含有序列72条,比对出棉团铁线莲、女萎铁线莲、短尾铁线莲、灌木铁线莲、单叶铁线莲、黄花铁线莲、粗齿铁线莲等7个物种,未能比对出东北铁线莲和芹叶铁线莲.结论 以ITS2作为DNA条形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鉴定出铁线莲属药材混合样品中的7个物种,为混合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三种丛菔属植物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编辑人员丨2024/3/30目的:对藏药丛菔的主流基原植物线叶丛菔Solms-laubachia linearifolia、倒毛丛菔Solms-laubachia retropi-losa以及宽果丛菔Solms-laubachia eurycarpa进行生药学研究,建立分种鉴别的主要特征及方法.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定、ITS序列和trnL-trnF序列聚类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专属的特征.结果:三种丛菔植物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毛被形态、表面具光泽与否;药材性状的主要区别在于疣状凸起和叶柄残基颜色;根横切面组织特征的区别在于木质部占比和裂隙分布不同等;粉末显微特征的区别在于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石细胞及淀粉粒等.此外,三者的薄层色谱也有特异的斑点.基于ITS序列和trnL-trnF序列构建的NJ树三种丛菔都分别各自聚为一支.结论:三种丛菔属植物在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特征、薄层色谱、ITS序列和trnL-trnF序列分子标记等不同层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分类鉴别的依据,并为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研究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新疆蓝刺头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编辑人员丨2024/3/30目的:对新疆蓝刺头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采集新疆蓝刺头药材,应用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薄层色谱鉴定的方法,筛选其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新疆蓝刺头中绿原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结果:新疆蓝刺头的原植物形态、药材粉末与解离组织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具有专属的斑点.HPLC法测得绿原酸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0 142X+376 015,r2 =0.9991,在 17.12~428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 5 609.3X+145 063,r2 = 0.9993,在 14.64~36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研究将有助于新疆蓝刺头药材的物种真实性鉴定,为其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北刘寄奴及其易混药材的比较鉴别 编辑人员丨2024/2/3 编辑人员丨2024/2/3目的:筛选出北刘寄奴基原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及其易混药材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a和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为药材市场质量监测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尝试利用X射线扫描技术结合传统方法对北刘寄奴及其混淆品药材性状特征进行比较;采用生物显微镜对其粉末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北刘寄奴及其易混药材的毛蕊花糖苷、木犀草素、芹菜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通过X射线扫描和性状鉴定,根及茎的表面和断面纹理、叶下表面存在腺点与否、种子形状和表面特征可作为区别特征,在粉末显微特征方面可选择草酸钙晶体类型、气孔轴式、非腺毛形态、分泌组织的有无进行鉴别.三者药材的毛蕊花糖苷、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呈显著性差异,阴行草含量最高,元宝草少量,白苞蒿未检出.结论:综合药材性状和X射线扫描特征、粉末显微特征以及活性成分含量的不同可有效地区别北刘寄奴及其易混药材,该研究可为临床规范用药、药材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氮化硅/氧化钇/氧化镁复合陶瓷对大鼠胚胎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编辑人员丨2024/2/3目的 研究氮化硅/氧化钇/氧化镁复合陶瓷粉末浸提液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胚胎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将不同浓度氮化硅/氧化钇/氧化镁复合陶瓷材料粉末浸提液(50、100、200、400 μg/mL)分别设置为复合陶瓷实验组 1、2、3、4,另设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醋酸铅浓度 50 μg/mL).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并利用图像分析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测定大鼠胚胎神经细胞相对增殖率(RGR)、考马斯亮蓝G-250 测定蛋白质相对含量.结果 50~400 μg/mL氮化硅/氧化钇/氧化镁复合陶瓷浸提液能促进体外培养中脑神经细胞突起生长,集落数增多.阳性染色分布于神经元的胞质及突起中颗粒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神经细胞集落数生长分化明显升高、第 7 天神经细胞相对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阳性对照组(醋酸铅)较各实验组神经细胞集落数生长分化明显抑制、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P<0.01).4 个实验组RGR分别为82.3%、90.8%、92.8%、83.6%.细胞毒性为 1 级,阳性对照组(醋酸铅)细胞RGR为 46.9%,细胞毒性为 4 级.结论 氮化硅/氧化钇/氧化镁复合陶瓷粉末浸提液浓度 50~400 μg/mL为适宜.氮化硅/氧化钇/氧化镁复合陶瓷对体外培养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分化、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双重性影响 其生物学作用性质与剂量有关,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溶性,生物效应是无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