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住院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的住院诊疗模式对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94例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新入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联合诊疗,98例)和对照组(精神科诊疗,96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累计疾病分级评分表(CIRS-G)、自制满意度调查表等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中住院大于6周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研究组PANSS、CRIS-G、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满意度总分、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的联合诊疗对精神分裂症合并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综合康复效果及满意度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杀风险评估量表的重译和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重新翻译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Brislin法对量表进行翻译和回译,对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进行文化调适,并将调试后的量表应用于209例入院2 d内精神疾病患者,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重新翻译后达到了中英文的对等性,并符合中文语言习惯.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中K-R系数为0.878,由2位测量者同时对183例患者进行测量,其相关系数为0.90(P<0.01),呈显著相关.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5个公因子,累计可以解释总体变异的57%,与Beck绝望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37(P<0.01).结论 重译后的NGASR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精神科住院患者自杀评估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酒精依赖所致震颤谵妄误诊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摘要患者, 男性, 29岁, 因"意识不清、言行紊乱、大喊大叫1周"为主诉于2018年2月21日入住新疆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病房.患者于1周前坐火车由四川老家来疆务工, 刚上火车时患者并无不适主诉.火车行驶1日后, 患者逐渐出现心慌、心急、坐立不安、全身大汗淋漓, 不停地在车厢里来回走动等情况, 同行人员也未在意.2日后患者下火车, 在出站大厅给同行人员说"大厅里不安全, 有人跟着自己, 有人要害自己", 并且拿出电话报警, 要求警察保护自己, 并且在出站大厅里大喊大叫.当地民警接警后赶到现场, 发现其言行紊乱, 胡言乱语, 在车站大厅脱光衣服到处乱跑, 立即将其送往当地医疗机构, 诊断"急性而短暂的精神障碍".给予氟哌啶醇注射液10 mg肌肉注射及口服氯氮平片50 mg, 每晚一次.住院2天后患者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并出现意识不清, 不认识家人, 双手凭空乱抓, 有时大喊大叫, 有时喃喃自语, 白天情况稍好, 晚间情况严重.家人自觉治疗效果欠佳, 要求转入我院进行进一步指导诊治.患者来我院就诊时, 询问患者既往平素体健, 无高热、惊厥、昏迷、抽搐史、自杀、自伤等病史;反复追问患者家属, 既往是否出现类似情况, 家属均予以否认;既往有长期饮酒病史, 每日饮酒量为白酒 (50°) 300-400 ml, 几乎每日都饮酒, 从未间断;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7.9℃, 脉搏120次/分, 血压172/124 mm Hg, 呼吸17次/分;心率120次/分, 律齐, 未问及病理性杂音;肺腹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四肢肌张力亢进, 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暂未引出.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度下降, (时间、地点、人物) 定向力欠完整, 自我定向力完整, 无自知力;被约束于床上, 双手不停地做搓丸动作;面部表情紧张害怕;在精神检查中, 不时地大喊大叫, 故精神检查无法深入进行.入院时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20次/分;脑电图出现高幅锐波及棘波, 提示异常脑电图;酒精戒断症状评估量表CIWA (修订版) 评分17分, 属于重度戒断状态.由于患者既往存在长期大量饮酒史, 在停酒后出现上述不适症状, 结合病史及目前精神状况检查, 修订患者目前诊断"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伴有谵妄的戒断状态".在治疗上给予地西泮注射液30 mg, 1次/日静脉滴注及口服奥氮平片5 mg, 1次/晚控制精神病性症状.持续治疗1周后患者谵妄状态消失, 停用地西泮注射液, 一直口服奥氮平片5 mg, 1次/晚治疗;待患者意识完全清晰时, 询问患者发病时情况, 患者呈现片段记忆, 对于很多细节问题, 无法准确回答.住院4周后, 患者所有症状完全消失, 停服奥氮平, 获临床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对围产期新冠肺炎患者开展辩证行为治疗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案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孕产妇的心理健康风险较为突出,但尚未有文献说明何种心理干预方式对患有新冠肺炎的围产期孕妇有效.本文报告了一例确诊新冠肺炎的35周2天孕妇在入住隔离病房后,使用辩证行为治疗(DBT)相关技术对其存在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在围产期进行持续心理干预的案例,旨在探究以DBT为基础的短程心理治疗对围产期新冠肺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改善作用.创新点:首例对确诊新冠肺炎的孕产妇进行产前及产后心理评估及干预的案例.也是首次报道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个体干预中使用了DBT相关技术.方法:患者,女,30岁,孕35周+2天,干咳两天就诊,在当地医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测验提示阳性后转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2020年2月8日行剖腹产,产后继续在隔离病房治疗.入院后精神科访谈及心理测量均提示存在抑郁和焦虑症状,于2月7日、10日、16日进行三次心理干预,主要使用DBT相关干预技术,包括放松训练、正念练习、情绪控制技巧训练、人际支持等.期间根据患者的需要及时调整干预策略.通过三次心理干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得到改善,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与基线比显著下降.结论:本报告显示了对确诊新冠肺炎的隔离病房患者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减少或避免了精神类药物的使用,为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支持.此报告也为以DBT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精神科住院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护理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医院精神科住院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护理管理.方法 精神科住院部在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取严格掌握患者入院指征和严格执行陪护探视制度控制人员聚集;通过体温监测和流行病学筛查关卡设置防止疫情输入;对住院患者进行分区收治、分级防护防范院内交叉感染;制定精神科住院患者疫情排查处置流程、通过首次排查和每日排查进行动态疫情防控;调整住院患者外出转运带送、专科治疗用药、院内外康复管理等工作流程落实防控措施;采取多种形式的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严格执行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巡视制度、分级护理等护理核心制度,确保患者安全.结果 精神科住院部日均在床住院患者421例,累计开展新入院及在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每日排查16840例次,排查率为100%,带送患者外出转运506例次,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无院内交叉感染,未发生住院患者自杀自伤、肇事肇祸、擅自离院等护理安全事件.结论 精神科住院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护理管理成效明显,具有可操作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入院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汹涌袭来,精神专科医院主要负责收治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及医院相关管理规定,医院成立了新入院患者单独病房.所有新入院患者均收治在单独病房集中管理,为最大程度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保证患者及家属和全院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我院结合精神科管理及自身情况,在病房设置、消毒措施、人员管理、人性化医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应急管理措施.目前新入院患者单独病房运行有效,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伴有的紧张症表现及其处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紧张症是以精神运动性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通常伴有思维、情感、行为和警觉性的改变.自2013 年发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DSM-5 )后,紧张症重新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临床上紧张症并不少见,在精神科急性入院患者中的比例不低于8.92%[1];UNGVARI等[2]在225 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相对严格的紧张症定义进行评估,发现有 32%的患者符合紧张症的标准.抗精神病药(尤其是对多巴胺 D2 受体高亲和的抗精神病药)对紧张症通常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恶化病情[3-4].不能正确识别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的紧张症症状,可能是形成"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自杀分量表与《护士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新入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中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比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中文版自杀分量表与护士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新入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新入院患者362例,同时使用MINI自杀分量表及NGASR进行评估,将两者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INI自杀分量表及NGASR对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新入院患者不同自杀风险程度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2),评估一致率为70.2%.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组、精神分裂症组患者NGASR与MINI自杀分量表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NGASR较MINI自杀分量表更易发现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新入院患者自杀风险,其检出率差异可能与量表不同的构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文版加州药物治疗同盟量表医师版的信效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中文版加州药物治疗同盟量表医师版(CALPAS-TC)在中国精神障碍患者的责任医师中的信度和效度,并评估医患间药物治疗同盟得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8名精神科医师和他们负责的310例住院患者,在患者入院48 h后分别完成CALPAS-TC和中文版加州药物治疗同盟量表患者版(CALPAS-PC),并随机选取30例患者的责任医师在填表1周后重测,选用工作同盟量表简版医师版(WAI-ST)作为效标.结果 CALPAS-TC鉴别力良好;量表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好(总分Cronbach'sα=0.849,Guttman分半信度系数=0.865,重测信度=0.605);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了不同于理论构想的新五因子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新五因子模型与原五因子模型拟合程度相当;CALPAS-TC总分与效标量表总分、CALPAS-PC总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中文版加州药物治疗同盟量表医师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测量精神科医师对药物治疗同盟的主观感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社区发病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社区发病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社区与家庭护理和康复提供针对性指导.方法? 以方便取样法抽取2018年3—7月湛江地区某2家专科医院和某综合医院精神科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5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主要照顾者面对面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因素、患者家庭因素和暴力行为.分析患者因素和患者家庭因素对暴力行为的影响.问卷填写规范、完整的患者226例.结果? 226例患者入院前1周发生暴力行为共161例(71.24%),其中发生一般攻击行为129例(57.08%)、发生危险暴力行为32例(14.16%),65例(28.76%)未发生暴力行为.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因素中患者病前存在品行障碍、既往存在语言攻击、既往存在打砸毁坏财物、既往存在针对他人人身攻击、以及情绪易波动、暴力行为前受到语言刺激或周围人行为/动作刺激是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和主要监护人医嘱执行力度到位是患者暴力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既往存在语言攻击、打砸毁坏财物、或针对他人人身攻击、病前存在品行障碍的患者应作为社区及家庭护理的重点关注对象.营造和谐的家庭及社区康复环境应是家庭和社区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要内容.应加强患者、主要照顾者和社区的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