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表观遗传学已经成为基因组测序后人类基因组重大研究方向之一,在肿瘤、生物发育、衰老和神经病变等众多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代谢记忆现象提示DR发病机制与表观遗传因子有着复杂的联系。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证明了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非编码RNA等在DR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作用。但目前对于表观遗传修饰如何影响疾病的了解有限,大多数组蛋白修饰的研究并没有在DR中展开,DR的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表观遗传修饰十分复杂,如何整合不同的修饰在DR发生发展阶段中的相互作用是未来研究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蛭草茶合剂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蛭草茶合剂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7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低浓度蛭草茶合剂治疗组(低浓度治疗组)、中浓度蛭草茶合剂治疗组(中浓度治疗组)、高浓度蛭草茶合剂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每组15只。糖尿病组、不同浓度治疗组小鼠按60 mg/kg剂量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建模后4周,低浓度治疗组、中浓度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大鼠分别按30、60、120 ml/kg的浓度行蛭草茶合剂灌胃治疗。每两周测定各组小鼠体重及血糖。第8周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免疫荧光检测GFAP、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ELISA分别检测VEGF、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小鼠体重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血糖升高;不同浓度治疗组小鼠血糖呈降低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GFAP蛋白表达升高( t=38.318, P<0.001),GS蛋白表达降低( t=29.737, 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组比较,低浓度治疗组、中浓度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小鼠Müller细胞GFAP蛋白表达下降( t=13.677、19.387、16.305, P<0.05),GS蛋白表达升高( t=5.170、19.399、6.705,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不同浓度治疗组均降低。 结论:蛭草茶合剂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等多种缺血性视网膜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目前关于RIRI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有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坏死性凋亡、血管损伤、炎症反应等几种学说。针对上述RIRI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研究提出很多治疗RIRI的方法,包括抗自由基损伤、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抗凋亡、抗坏死性凋亡、保护紧密连接、保护内皮细胞、抗炎症反应等。尽管目前有很多针对RIRI的药物研究,但对于RIRI的药物干预时机尚不明确,确定最为有效的治疗时间窗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对眼科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皮祖细胞移植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现状及挑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内皮祖细胞(EPCs)是具有血管生成潜能的祖细胞,其主要功能一方面是通过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及神经保护因子而发挥作用,另外一方面是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并将自身整合到新形成的毛细血管中,因而在血管修复和神经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EPCs的表面标志物和功能研究是EPCs研究的基础。目前一系列临床试验、动物实验和离体细胞学研究表明,EPCs的自体移植或与其他细胞联合移植可促进视网膜血管修复,改善视网膜功能且安全性较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被定义为由全身代谢异常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血管单位(NVU)受损的难治性视网膜疾病,EPCs数目改变及功能受损参与DR的发生和发展,眼科医师应该关注基于EPCs的疗法对DR的治疗意义。目前DR的治疗策略包括EPCs移植、EPCs与其他细胞联合移植以及内源性EPCs的调节,EPCs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为其在修复NVU损伤及DR防治方面提供许多可能性。本文从EPCs的起源、生理病理状态、功能、治疗策略、临床应用5个方面展开,介绍EPCs在DR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EPCs治疗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ippo-Yap信号通路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经典的Hippo通路通过激酶反应导致下游效应分子Hippo-Yes相关蛋白(Yap)和转录共激活因子(Taz)丝氨酸位点的磷酸化,从而在促进细胞增生、控制细胞极性、改变细胞骨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细胞接触抑制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表明,Yap/Taz会影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进展过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探索Yap/Taz的分子机制为未来研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纤维化疾病提供一个可能的治疗靶点。同时,调控视网膜局部Yap/Taz的活性也将成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损伤-修复的有效治疗靶点。但Yap抑制剂有潜在的视网膜毒性,目前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进一步研究Ya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安全性将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吴茱萸碱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EVO)调节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96只(192眼)SD大鼠分为对照组(NC组)、模型组(Model组)、EV O低剂量组(EVO-L组)、EVO中剂量组(EVO-M组)、EVO高剂量组(EVO-H组)、羟苯磺酸钙(CD)组、SQ22536组、EVO-H+SQ22536组,每组12只.除NC组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代替链脲佐菌素外,其他组大鼠均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进行相应给药处理,每天给药一次,持续4周.利用血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糖;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神经节细胞凋亡;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cAM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cl-2相关X蛋白(Bax)、P53、磷酸化的PKA(p-PKA)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血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MDA水平、TNF-α水平、IL-6水平、Bax蛋白、P53蛋白表达均升高,SOD水平、cAMP水平、p-PKA/PKA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Model组比较,EVO-L组、EVO-M组、EVO-H组、CD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MDA水平、TNF-α水平、IL-6水平、Bax蛋白、P53蛋白表达均降低,SOD水平、cAMP水平、p-PKA/PKA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Model组比较,SQ22536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血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MDA水平、TNF-α水平、IL-6水平、Bax蛋白、P53蛋白表达均升高,SOD水平、cAMP水平、p-PKA/PKA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EVO-H组比较,EVO-H+SQ22536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损伤加剧,血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MDA水平、TNF-α水平、IL-6水平、Bax蛋白、P53蛋白表达均升高,SOD水平、cAMP水平、p-PKA/PKA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EVO可能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从AQP4/Kir4.1的表达和分布探讨水平衡在糖尿病视网膜水肿中的机制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视网膜水肿清除机制不足相关.Müller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4(AQP4)和内向整流性钾通道4.1(Kir4.1)共同参与的钾离子(K+)和水的共转运,广泛参与视网膜水液代谢,进而影响视网膜水肿清除机制.在生理状态下,AQP4/Kir4.1的表达和分布平衡,呈结构和功能性耦联关系,在病理条件下,二者的表达和分布失衡,导致水分子和K+的转运功能异常,引起细胞和组织的水肿.因此,维持AQP4与Kir4.1动态平衡对维持正常的视网膜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AQP4与Kir4.1在Müller细胞上的分布角度探讨水液平衡在糖尿病视网膜水肿中的机制与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SDF-1/CXCR4在糖尿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异常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 近年来强调微血管结构、功能异常以及慢性缺氧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是糖尿病肾脏存在异常血管新生这一病理生理现象而倍受关注[2]. 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能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结合,参与新生血管形成、炎症反应、调控造血干细胞迁移及归巢、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及组织修复等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3,4] ,并在肿瘤、缺血性疾病、糖尿病心肌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疾病中表达增高,但在糖尿病肾脏中是否存在异常表达,与DN微血管病变是否有关联尚罕见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丝胶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质网应激特异性caspase-12凋亡途径的调节及其对细胞凋亡的抑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内质网应激(ERS)特异性caspase-12凋亡途径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特征.研究证实,丝胶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过程中与caspase-12凋亡途径相关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仍有待研究证实. 目的 探讨丝胶是否能够通过影响ERS特异性caspase-12凋亡途径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发挥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连续腹腔内注射3d对30只2~3月龄SPF级SD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以大鼠空腹血糖≥16.7 mmol/L及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特点为造模成功.将24只造模成功的糖尿病模型大鼠按照计算机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丝胶治疗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每组12只,另取同周龄12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丝胶治疗组大鼠于成模后给予丝胶溶液2.4 g/(kg·d)灌胃,连续35 d.各组大鼠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并制备视网膜标本,采用TUNEL法检测并计算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AI);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PCR技术检测大鼠视网膜中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ERS特异性caspase-12凋亡途径和easpase-3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大鼠糖尿病造模成功率为80%(24/36).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大鼠均可见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和内核层,AI分别为0.028 4±0.002 3、0.215 1±0.020 9和0.1150±0.018 1,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AI明显高于对照组,丝胶治疗组AI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GRP78、caspase-12和e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3±0.029、1.118±0.051和0.315±0.024,较糖尿病模型组的0.924±0.039、1.468±0.037和0.554±0.032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GRP78、easpase-12和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16±0.022、0.216±0.023和0.322±0.022,较糖尿病模型组的1.218±0.033、0.407±0.012和0.531±0.029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丝胶可以通过下调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中GRP78、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改善内质网ERS,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射用血栓通对2型糖尿病GK大鼠视网膜病理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XST)由三七主根为原料制成,本文探讨了其对GK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理结构的影响,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GK 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0 mg/kg血栓通组,50 mg/kg血栓通组.血栓通组每天给予血栓通腹腔注射,另设Wistar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病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大鼠均于屏障环境中饲养治疗60 d.[结果]血栓通对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血糖未见影响,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收缩,改善各层的细胞结构.[结论]血栓通可改善GK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