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 2月至 2023 年 12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接收的结直肠癌患者 70 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5 例)服用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照组(35 例)予以瑞戈非尼口服,均用药 28 d.评价总有效率;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糖类抗原(CA125、CA19-9、CA24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统计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手足皮肤反应、腹泻、肝肾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57.14%,高于对照组的 42.8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6、IL-10、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有较好疗效,可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免疫能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腹腔镜经骶尾腹与经腹会阴入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3D腹腔镜经骶尾腹与经腹会阴入路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3D腹腔镜经腹会阴入路直肠癌切除术,观察组采用3D腹腔镜经骶尾腹入路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糖类抗原(CA)242、CA724、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两组局部复发率以及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182.04 ± 50.87)min比(210.59 ± 61.03)min、(89.18 ± 12.57)ml比(116.58 ± 22.09)ml、(2.94 ± 0.58)d比(4.56 ± 1.07)d、(10.65 ± 2.03)d比(14.06 ± 2.84)d]( P<0.05)。观察组排尿功能恢复较好,两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血清CEA、CA242、CA274水平低于对照组[(4.13 ± 0.46)μg/L比(5.01 ± 0.72)μg/L、(14.01 ± 5.16)kU/L比(16.97 ± 5.76)kU/L、(4.19 ± 0.68)kU/L比(4.97 ± 0.87)kU/L]( P<0.05)。观察组术后24个月存活率高于对照组[88.37%(38/43)比69.77%(30/43)]( χ2 = 4.50, 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65%(2/43)比27.91%(12/43)]( χ2 = 8.53, P<0.05)。 结论:3D腹腔镜经骶尾腹入路直肠癌根治术可有效短缩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还可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局部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对Ⅲ B~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及骨髓抑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对Ⅲ B~Ⅳ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及骨髓抑制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Ⅲ B~Ⅳ期结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缓解率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86.7%(26/30)比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6, P=0.037)。治疗后,观察组CEA、CA199、CA242水平[(3.1±0.8)ng/ml、(112±17)U/ml、(27±6)U/ml]均高于对照组[(6.6±1.1)ng/ml、(169±22)U/ml、(39±7)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209、-11.102、-7.384,均 P<0.01);观察组VEGF水平及MVD[(41±5)ng/ml、18±3]均低于对照组[(80±7)ng/ml、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161、-13.529,均 P<0.01)。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0.0%(3/30),对照组为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 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Ⅲ B~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血管生成,且不增加骨髓抑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疑匹伐他汀致白癜风患者出现褐黑色斑点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55岁,汉族。因泛发型白癜风30年、面部褐黑色斑点1个月于2021年6月15日就诊。患者1990年无明显诱因左手出现1处白色斑片,于外院诊断为白癜风,予外用"激素"类药膏后未见明显改善。白斑逐渐增多,多次就诊并予外用药物、激光等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2010年左右,白斑于6个月内迅速累及周身皮肤,此后10余年未行任何相关治疗。2021年5月中旬,患者左眼内眦白斑区突然出现1处褐黑色斑点,未予处理,后皮损于2周内迅速扩散至双侧内眦、颧部及耳部,并持续进展。既往冠心病10个月余,规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晚(2021年5月初因转氨酶升高调整为匹伐他汀钙片2 mg/晚),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每日2次。高血压病史10年,规律口服氯沙坦钾片50 mg,每日2次。皮肤科检查:全身泛发色素脱失斑,小腿胫前有少量白色毳毛,鼻部、颧部及耳部前后散在褐黑色色素沉着斑,直径1 mm左右,颜色均匀,边界清晰,密集分布(图1A)。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肿瘤常规筛查包括糖类抗原(CA50、CA242、CA125、CA15-3、CA19-9、CA72-4)、鳞状上皮癌抗原、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结果均为阴性。患者右侧颧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层完整,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嗜酸性变,血管周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图1B)。伍德灯下面部见片状不规则亮白色荧光斑片,边界清楚,对称分布,白斑中部及周围存在正常皮肤色素岛及斑点所致色素岛(图1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non-mCRC)手术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46例,其中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组314例,non-mCRC组53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血液常规和结直肠癌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通过随访获得non-mCRC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明确non-mCRC术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将这些独立影响因素纳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性能。结果:mCRC组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242(CA242)均高于non-mCRC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低于non-mCRC组(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6项指标诊断结直肠癌转移的曲下面积(AUC)从高到低依次为CEA(AUC=0.775)、CA19-9(AUC=0.716)、CA242(AUC=0.712)、NLR(AUC=0.607)、LMR(AUC=0.591)和PLR(AUC=0.55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神经侵犯、pN分期和CA242是non-mCRC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据此构建预测non-mCRC患者术后3年D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non-mCRC患者术后3年DFS的C指数为0.710,ROC曲线的AUC为0.733,优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7版TNM分期系统(C指数为0.696,AUC为0.701),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年龄、神经侵犯、pN分期和CA242是non-mCRC患者术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4个指标建立的non-mCRC患者术后DFS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242、趋化因子20联合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趋化因子20(CCL20)联合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12例,根据随访记录分为复发转移组(34例)和未复发转移组(78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A19-9、CA242、CCL20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19-9、CA242、CCL20联合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采用 Pearson法分析血清CA19-9、CA242、CCL20之间及其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结果:与未复发转移组[(15.32±1.55) U/ml、(6.32±0.92) U/ml、(95.21±10.32) pg/ml]比较,复发转移组的结肠癌患者的血清CA19-9[(19.25±2.36) U/ml]、CA242[(8.65±1.02) U/ml]、CCL20水平[(112.65±12.38) pg/ml]均显著升高( t=10.444、11.921、7.730, P<0.05);且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相关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73、5.185, t=2.902、20.328, P<0.05);TNM分期Ⅱ期、HIF-1α、CA19-9、CA242、CCL20水平均为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OR=1.325、1.259、1.559、1.452,95% CI=1.047~1.676、1.010~1.569、1.122~2.167、1.049~2.010, 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A19-9、CA242、CCL20以及联合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837、0.850、0.855、0.940,联合预测显著优于CA19-9( Z=2.280, P<0.05)、CA242( Z=2.110, P<0.05)、CCL20( Z=3.020, P<0.01)单独预测;血清CA19-9、CA242、CCL20之间两两呈正相关,三者与VEGF、CEA以及HIF-1α之间均呈正相关( r=0.402、0.534, P<0.05)。 结论:在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中,血清CA19-9、CA242、CCL20水平显著升高,均为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依据CLSI EP9-A3评价两种方法学检测糖类抗原242的可比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两种方法学检测糖类抗原242(CA242)结果的可比性,以评估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CA242是否能够满足临床的需求。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新指南EP9-A3文件要求,收集2018年1-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肿瘤患者检测剩余的新鲜血清标本100例,以Fujirebio Diagnostics AB的酶联免疫法为参比方法,安图生物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为评估方法,对2种方法检测CA242的结果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移评估。选择Passing-Baklok回归方法进行线性拟合,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在4.31~295.63 U/ml范围内,2种方法学的CA242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r=0.991,截距0.652)。参比方法和评估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75±6.69)U/ml比(56.11±6.86)U/ml, t=0.246, P=0.806]。将CA242的医学决定水平25.00 U/ml代入选取的最佳回归模型拟合方程,计算得到的相对偏移3.52%,<1/2 TEa±12.5%( TEa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审允许总误差),满足要求。 结论:安图生物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Fujirebio Diagnostics AB酶联免疫法检测CA242结果具有可比性,满足临床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RP、SAA、CEA、CA242、CA50联合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50(CA50)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6月177例首诊结肠癌患者、74例结肠息肉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分为结肠癌组、结肠息肉组和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CRP、SAA、CEA、CA242、CA50水平并计算其诊断结肠癌的效率,比较不同分期结肠癌的相应水平。结果:结肠癌组CRP、SAA、CEA、CA242、CA50水平较结肠息肉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结肠息肉组CRP、SAA、CE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CRP、SAA、CEA、CA242、CA50联合诊断结肠癌的AUC为0.818,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Ⅳ期结肠癌CRP、SAA、CEA、CA242、CA50水平较0~Ⅲ期明显增高( P<0.05)。 结论:炎症因子CRP、SAA联合CEA、CA242、CA50可以提高结肠癌的诊断效率,并有助于结肠癌病情的判断,尤其对伴远处转移的Ⅳ期结肠癌的诊断意义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周期及血清甲胎蛋白、糖类抗原242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周期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242(CA242)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比较两组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24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肿瘤生长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微小RNA(miR)216a、miR95、miR4286水平。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42.0%(21/50),高于对照组的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AFP、CA242、CEA、CA125、CA19-9均低于对照组[(15.04 ± 3.65)μg/L比(20.65 ± 4.17)μg/L、(20.88 ± 6.37)kU/L比(35.46 ± 7.33)kU/L、(8.65 ± 2.13)μg/L比(15.39 ± 3.25)μg/L、(26.15 ± 8.49)kU/L比(34.16 ± 7.50)kU/L、(22.29 ± 5.80)kU/L比(38.81 ± 6.79)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MMP-2、MMP-9、IGF-1、PECAM-1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miR216a高于对照组,miR95、miR4286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中位PFS为3.0个月,中位OS为6.6个月,观察组中位PFS为3.3个月,中位OS为7.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皮肤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3/50)比24.0%(12/50)、4.0%(2/50)比18.0% (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能提高抗癌效果,促进病情缓解,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肿瘤生长指标、调控miR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临床和超声特征的术前诊断肝内胆管癌列线图的构建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和评估基于临床和超声特征的诊断肝内胆管癌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肝占位性病变拟行肝切除术的723例肝癌患者资料。最终入组399例患者,其中男性284例,女性115例,年龄(60.5±10.5)岁。399例患者中肝细胞癌198例、肝内胆管癌201例。399例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 n=279)和测试集( n=120)。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内胆管癌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使用R软件建立术前诊断肝内胆管癌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诊断肝内胆管癌的能力。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给患者带来的净收益。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灶形状不规则、胆管扩张、女性、肝硬化、糖类抗原242>10 U/ml、糖类抗原125>30 U/ml和甲胎蛋白>10 μg/L是肝内胆管癌的影响因素(均 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列线图在训练集和测试集诊断肝内胆管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66、0.956,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效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在多数合理阈值概率,列线图比所有患者都诊断为肝细胞癌或肝内胆管癌更有效,即可以获得净获益。 结论:基于临床和超声特征构建的术前诊断肝内胆管癌列线图诊断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