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乳酸FGF21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诊断与疗效监测中作用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血乳酸、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ME)诊断与疗效监测中作用及意义.方法:按照1∶1∶1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7例儿童ME患儿(ME组)、47例非线粒体病 的肌肉病患儿(肌肉病组)及47例健康儿童(对照 组).给予ME患儿饮食和运动指导、左乙拉西坦、艾地苯醌、维生素C、叶酸、辅酶Q10等对症治疗,治疗后3个月评估疗效,根据疗效将ME患儿分为控制与未控制亚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留取空腹血标本,以美国YSI 1500 SPORT型血乳酸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血乳酸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酶标仪检测血清FGF21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血乳酸、FGF21,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与OR值分析血乳酸、FGF21对儿童ME易感性影响的交互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乳酸、FGF21诊断儿童ME的价值,并比较ME不同疗效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血乳酸、FGF21、Newcastle线粒体病评分量表(NMDAS)评分变化,Pearson分析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 血乳酸、FGF21降低值与NM-DAS评分降低值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E组血乳酸、FGF21升高(t=13.901、38.082,P<0.05);与肌肉病组相比,ME组血乳酸、FGF21升高(t=12.734、35.696,P<0.05);对照组、肌肉病组血乳酸、FGF21相比,无明显差异(t=0.821、1.326,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乳酸、FGF21共存所致OR值为1350.500,回归系数为7.208,交互作用OR值<两单独因素OR值的乘积,为次相乘模型,γ=1.535>1,血乳酸对FGF21的效应具有正向交互作用;ROC曲线显示,血乳酸+FGF21诊断儿童ME的AUC为0.904,高于血乳酸的0.839及FGF21的0.719,其诊断敏感度为78.72%,特异度为87.23%;病情获得控制患儿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血乳酸、FGF21、NMDAS评分低于未控制患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乳酸、FGF21治疗后1个月降低值、治疗后3个月降低值与NMDAS评分治疗后1个月降低值、治疗后3个月降低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ME患儿血乳酸、FGF21升高,两者具有正向交互作用,并与患儿病情、疗效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3 G34突变型弥漫性半球胶质瘤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H3 G34突变型弥漫性半球胶质瘤(DHG-G34)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DHG-G34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肿瘤切除术,另2例行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行肿瘤切除术的4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MRI,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对所有患者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术后治疗情况和生存状态。对肿瘤组织标本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基因检测。结果: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18岁(14~34岁),男性占优势(5/6);病变均位于大脑半球,呈单灶性(3/6)或多灶性(3/6);增强扫描显示无明显强化(2/6)或轻度不均匀强化(4/6)。行肿瘤切除术的4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MRI,均为次全切除。5例(5/6)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16~30个月);术后均同步行放、化疗。至末次随访,3例死亡,2例存活。HE染色的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3/6),胶质母细胞瘤3例(3/6);其中表现单一高级别胶质瘤形态的4例(4/6),混有原始神经元成分的2例(2/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6例患者的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突变型H3 G34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H3K27me3,过表达p53,均不表达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和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ATRX),而突触素(Syn)局灶性中等强度表达(2/6)。4例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基因检查结果显示,均无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2、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TERT)C228T/C250T及BRAF-V600E基因突变,其中2例(2/4)存在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MGMT)甲基化。 结论:DHG-G34多见于大脑半球,可呈多灶性生长,MRI强化不明显;组织病理学具有异质性,但分子病理学改变一致;患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33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FHI)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1年10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的33例FHI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及即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范围6个月至6岁,平均16.7个月,男患儿21例,女患儿12例,发病部位包括躯干(21例)、四肢(11例)、颈部(1例)。均表现为无痛性孤立性浅表软组织肿块,大小为1.5~9.0 cm(平均3.8 cm)。镜下均由成熟脂肪组织、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束及原始间叶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14例中见多少不等的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样区域。免疫组织化学示梭形细胞和原始间叶成分不同程度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多数病例中梭形细胞表达CD34和平滑肌肌动蛋白,伴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样区域均强表达CD34,脂肪细胞恒定表达S-100蛋白,Ki-67阳性指数1%~5%。6例行二代测序检测均存在体细胞EGFR第20号外显子插入/重复突变,共检出3种不同的突变类型:p.Asn771_His773dupAsnProHis、p.Pro772_His773insProProHis和p.His773_Val774insThrHis。应用q-PCR方法对该6例及另外15例FHI进行验证,均显示有EGFR第20号外显子插入/重复突变。结论:FHI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器官样三相性形态是其特征性的组织学特点,体细胞EGFR第20号外显子插入/重复突变是其分子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仙蟾片联合曲妥珠单抗和mFOLFOX6方案治疗老年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仙蟾片联合曲妥珠单抗和mFOLFOX6方案治疗老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mFOLFOX6方案化疗,每个治疗周期为21 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于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曲妥珠单抗8 mg/kg,然后每个周期第1天给予6 mg/k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给予仙蟾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0.3%、78.3%,均显著低于治疗组的73.5%、89.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纤维母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l)、骨髓相关蛋白-14(MRP-l4)、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基质衍生因子-1(SDF-1)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有效病例中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均分别明显小于治疗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仙蟾片联合曲妥珠单抗和mFOLFOX6方案治疗老年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延长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与肝纤维化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调控大量的人类蛋白编码基因,广泛参与机体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发现, lncRNA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明确的促肝纤维化lncRNA主要包括Alu介导的p21转录调节因子( APTR)、由 TGF-β激活的 lncRNA ( lncRNA-ATB)、 HOX 转录反义 RNA ( Hotair)、肝癌细胞中上调的lncRNA(HULC),抗肝纤维化lncRNA主要包括人母系表达基因3(MEG3)、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本5(GAS5)、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p21(lincRNA-p21).随着对lncRNA生理作用及其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通过调节肝纤维化患者体内lncRNA活性治疗肝纤维化有可能成为现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小RNA-21在小鼠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微小RNA-21(miR-21)对小鼠慢性病毒性心肌炎(CVMC)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4周龄Balb/c小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CVMC组、CVMC+miR-21抑制剂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每组各10只.首次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液或PBS定为第0天,研究总时间为42 d.CVMC组、CVMC+miR-21抑制剂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的小鼠均于第0、14和28天经腹腔注射100TCID50的CVB3液0.1、0.15和0.2 ml/只,同时点PBS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PBS.CVMC+miR-21抑制剂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小鼠在第14和28天注射病毒液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miR-21抑制剂0.1 ml/只或同型对照0.1 ml/只.42 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小鼠心功能,然后无菌留取小鼠心脏,观察心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同时行苏木素伊红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特征,并计算心肌病理积分(PS)及胶原容积积分(CVF),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小鼠心肌中miR-21、Ⅰ型胶原(COL1-A1)及Ⅲ型胶原(COL3-A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母亲DPP同源物7(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 (1)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小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高于PBS组(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PBS组(P<0.05).CVMC+miR-21抑制剂组小鼠LVESD、LVEDD均低于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P均<0.05),LVEF明显高于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P均<0.05).(2)心肌病理学检测结果:CVMC+miR-21抑制剂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小鼠心肌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GFP表达.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小鼠心脏肿大僵硬,镜下可见心肌散在坏死灶,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胶原纤维堆积.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小鼠心肌PS分别为(1.14±0.69)和(1.00±0.63)分,CVF分别为(17.86±2.61)%和(16.78±2.58)%,均明显高于PBS组[PS为0分,CVF为(5.70±1.42)%,P均<0.05].CVMC+miR-21抑制剂组小鼠心肌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较轻,CVF为(11.01±2.55)%,明显低于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P均<0.05),PS为(0.89±0.60)分,虽低于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心肌组织miR-21、COL1-A1和COL3-A1 mRNA的表达量: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中miR-21、COL1-A1和COL3-A1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PBS组(P均<0.05),而CVMC+miR-21抑制剂组小鼠心肌中上述因子的mRNA表达量则均明显低于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P均<0.05).(4)心肌组织TGF-β1和Smad7蛋白的表达量: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小鼠心肌中TGF-β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PBS组,而Smad7蛋白表达量则均明显低于PBS组(P均<0.05).CVMC+miR-21抑制剂组小鼠心肌中TGF-β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而Smad7蛋白表达量则明显高于CVMC组和CVMC+同型对照组(P均<0.05).结论 miR-21可促进CVMC小鼠心肌纤维化,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TGF-β1/Smad7信号通路介导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VSD联合高压氧对前臂带蒂旋转皮瓣移植修复手背创伤患者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高压氧对前臂带蒂旋转皮瓣移植修复手背创伤患者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前臂带蒂旋转皮瓣移植的手背创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创面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创面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VSD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创面周围炎性反应、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肉芽组织微血管计数(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S100A9、缺氧诱导因子(HIF-1)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7、14、21、28 d创面周围炎性反应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肉芽组织纤维母细胞排列稀疏,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数量少;研究组肉芽组织纤维母细胞明显增生,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数量多.治疗前2组血清IL-6、IL-8、TNF-α、IL-4、IL-10及肉芽组织MVD、VEGF、bFGF、S100A9、HIF-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TNF-α及肉芽组织HIF-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IL-4、IL-10及肉芽组织MVD、VEGF、bFGF、S100A9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联合高压氧治疗前臂带蒂旋转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手背创面,能够明显抑制炎性反应,加快肉芽组织新生血管生成,促进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显子目标区域捕获技术在胎儿骨骼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附30例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的基因诊断,为胎儿骨骼畸形的产前诊断分析及遗传咨询指导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超声提示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的3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胎儿局部骨骼畸形,15例胎儿短肢畸形.所有病例均留取胎儿脐血、羊水或流产组织,按技术路线依次进行胎儿染色体、全基因组测序及363个骨骼相关致病基因全外显子检测,并同时留取父母血样进行Sanger验证.结果 30例骨骼发育不良病例中,2例18-三体,余28例染色体正常的胎儿均未发现与骨骼发育异常相关的微缺失/微重复变异,21例均携带骨病相关基因.6例短肢畸形患者检测出胶原类基因突变,7例检测出携带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的杂合已知致病突变,其余分别携带TP63、EBP、CHRNG、FLNB、SOX9等基因.其中3例复合杂合突变(CHRNG、COL11A2、SOX9)分别来源于表型健康的夫妻双方.结论 目标区域外显子捕获技术能显著提高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的产前诊断阳性率,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产前诊断分析、遗传咨询指导、手术及药物靶向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钴铵联合诺和锐特充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RBP4 FGF21 Nesfatin-1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甲钴铵联合诺和锐特充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诺和锐特充治疗,观察组联合甲钴胺治疗,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血糖、血清RBP4、FGF21、Nesfatin-1的变化和妊娠结局、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FBG、2hPB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RBP4、FGF21、Nesfatin-1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RBP4、FGF21、Nesfatin-1明显比对照组低[(21.20±2.47)μg/mL VS(26.94±3.24)μg/mL,(101.39±13.52)ng/L VS(127.34±14.50)ng/L,(1.38±0.20)μg/L VS(1.67±0.27)μg/L](P<0.05);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剖宫产、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分别为4.00%(2/50)、4.00%(2/50)、2.00%(1/50)、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16.00%(8/50)、14.00%(7/50)、18.00%(9/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低血糖、恶心呕吐、高渗性昏迷总发生率为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甲钴胺联合诺和锐特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糖和血清RBP4、FGF21、Nesfatin-1的表达,改善不良母婴结局,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参莲胶囊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胃癌化疗患者毒副作用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参莲胶囊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晚期胃癌化疗患者毒副作用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14例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57例.2组均采用SOX化疗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妥珠单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参莲胶囊.2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随访3年.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基质衍生因子-1 (stromal-derived factor-l,SDF-1)、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4,CXCR4)、纤维母细胞特异性蛋白-1 (fibroblast specific protein-1,FSP-1)及骨髓相关蛋白-14 (marrow related protein-14,MRP-14)含量;观察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及随访期间患者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ly-survival,PF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8.1%(1 18/151)、疾病控制率为92.7%(140/151),对照组分别为66.4% (99/1 49)、79.9%(119/149),2组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712、3.812,P值分别为0.039、0.037).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DF-1、CXCR4、FSP-1及MRP-14含量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091、4.310、3.972、3.821,P值均<0.01).治疗期间,治疗组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皮疹及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5.182、4.671、4.491、5.091、5.204、4.925,P<0.05或P<0.01).随访期间,治疗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x2=3.105,P=0.043),PFS、OS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14、3.612,P<0.05).结论 参莲胶囊联合曲妥珠单抗可降低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