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米炭示踪剂不同注射方法对胃癌全胃切除术中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和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对胃癌全胃切除术中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18例行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9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26~81岁。118例患者中,56例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设为观察组;62例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总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48±16)枚、3枚(0~25枚)、(26±9)枚、(23±7)枚;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1±13)枚、4枚(0~28枚)、(25±8)枚、(16±5)枚。两组患者总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94,6.588, P<0.05),两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747, t=1.689, P>0.05)。 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和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均为安全、有效的淋巴结示踪剂注射方法。术前内镜下黏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较术中浆膜下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能提高胃癌淋巴结清扫数目,尤其是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纳米炭示踪剂不同注射时间影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切除淋巴结检出效果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剂不同注射时间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新辅助放化疗(nCRT)联合手术切除淋巴结检出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20例行nCRT+手术切除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行nCRT前24 h,经内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设为试验组;患者行手术切除前24 h,经内镜注射纳米炭示踪剂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统一nCRT方案,联合行胃癌D 2根治术。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2)手术和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为(60±9)岁。120例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2)手术和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行胃癌D 2根治术,均为R 0切除。试验组患者淋巴结获检数目,淋巴结染色数目,染色淋巴结转移数目,微小淋巴结数目,下纵隔区淋巴结数目,下纵隔区淋巴结染色数目,术后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N3a期)分别为(40.6±13.9)枚,(20.1±7.7)枚,1.0(0,3.0)枚,(8.1±2.8)枚,(3.7±1.3)枚,2.0(1.0,2.0)枚,18、13、23、6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4±8.3)枚,(12.7±3.5)枚,0(0,1.0)枚,(6.2±2.0)枚,(2.4±1.2)枚,1.0(0,1.0)枚,23、21、15、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01、6.85, Z=-3.78, t=-4.04、-5.57、 Z=-5.48、-2.12, P<0.05)。(3)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分别为5例和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7, P>0.05)。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 结论:与行手术切除前24 h注射纳米炭示踪剂比较,行nCRT前24 h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可提高AEG患者行nCRT联合手术切除淋巴结获检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tHPP)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72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手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tHPP分为tHPP组与非tHPP组.收集2 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长径、手术方式、肿瘤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纳米炭示踪剂等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tHP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2 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 18 例发生tHPP,发生率为25.00%(18/7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手术方式、肿瘤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纳米炭示踪剂与患者术后并发tHPP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4 cm、开放性手术、双侧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清扫范围双侧、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26 ng/ml、未使用纳米炭示踪剂为患者术后并发 tHP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肿瘤长径≥4 cm、开放性手术、双侧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清扫范围双侧、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26 ng/ml、未使用纳米炭示踪剂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 tHPP的高危因素,临床需尽早识别该类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tHPP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纳米炭示踪剂联合直型双极电凝镊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比较纳米炭示踪剂联合使用双极电凝镊与超声刀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开放性PTC手术的49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纳米炭示踪剂,根据术中所使用器械分成双极电凝镊组(n=301)与超声刀组(n=191).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损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双极电凝镊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超声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之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联合使用纳米炭示踪剂和双极电凝镊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纳米炭示踪剂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CN)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在有甲状腺手术史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有甲状腺手术史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行甲状腺全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27例术中使用CN(CN组),2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CN组清扫的淋巴结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切除淋巴结转移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77).CN组清扫的240枚淋巴结中,176枚(73.33%)染成黑色,其中42枚(23.86%)有转移.病理检查结果显示,CN组3例发现甲状旁腺组织,对照组9例发现甲状旁腺组织(P=0.041).CN组3例,对照组10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尸=0.021).两组病人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280).结论:在有甲状腺手术史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CN对病人有益处,保护甲状旁腺功能,维持病人术后血钙、磷代谢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纳米炭示踪剂与脂肪溶解液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比较纳米炭示踪剂与脂肪溶解液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MC)中的应用效果.2011~2013年ALND-MC的乳腺癌1 20例,随机分为脂肪溶解液组、纳米炭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脂肪溶解液组术中使用脂肪溶解液,纳米炭组术中使用纳米炭混悬液.观察三组术中出血量、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阳性淋巴结数量、直径、解剖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脂肪溶解组术中出血量大于纳米炭组、对照组(P<0.05).纳米炭组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大于脂肪溶解液组、对照组(P<0.05).纳米炭组阳性淋巴结直径及解剖时间小于脂肪溶解液组、对照组(P<0.05).脂肪溶解液组上肢水肿(>180 d)、举肩运动障碍(>90 d)、近远期麻痹疼痛、近期皮下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纳米炭组、对照组(P<0.05);纳米炭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5年术后生存率高于脂肪溶解液组、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将脂肪溶解液应用于ALND-MC,可避免伤及血管、淋巴管及神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将纳米炭示踪剂应用于ALND-MC,可提高淋巴结辨认率,提高腋窝淋巴结扫除数目及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纳米炭混悬液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纳米炭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组织病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纳米炭组80例和双标组82例,分别使用亚甲蓝示踪剂、纳米炭示踪剂和亚甲蓝+纳米炭双标示踪剂,行SLN活检后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纳米炭组、双标组SLN的检出效果.结果 纳米炭组检出SLN(3.5±1.6)个,双标组检出(4.9±2.1)个,对照组检出(3.0±1.2)个,纳米炭组与对照组、双标组与对照组SLN检出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SLN检出率(96.3%)、SLN阳性率(26.0%)、SLN活检假阴性率(4.8%)和SLN活检准确率(95.0)与对照组(92.5%,25.6%,9.5%,9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标组SLN检出率(98.8%)、SLN活检准确率(98.8%)高于对照组(P<0.05),SLN阳性率(27.2%)和SLN活检假阴性率(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炭和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SLN活检中均有较高价值,但纳米碳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双标示踪法有利于术中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纳米炭示踪乳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以纳米炭为示踪剂,乳腺癌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至2016年湘雅三医院收治的4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抽签分为常规手术组24例,腔镜手术组20例,分析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别.结果 常规手术组与腔镜手术组的基本情况、检出率、准确率、假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结论 以纳米炭为示踪剂行乳腺癌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有可行性,其临床效果与常规手术无明显差异,但腔镜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其手术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腹腔镜联合纳米炭示踪剂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3D腹腔镜联合纳米炭示踪剂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为82例病人行纳米炭引导下3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8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5.3±23.2)min,术中出血量(105.7±22.3)mL,术后排气时间(2.1±0.5)d,术后住院时间(8.5±1.3)d;术后腹腔出血1例,吻合口瘘2例;共检获淋巴结2567枚,平均(31.3±4.3)枚,黑染淋巴结总数1930枚,黑染率75.2%,黑染淋巴结转移个数为737枚,黑染淋巴结转移率38.2%,未黑染淋巴结转移率13.2%,淋巴结总转移率32.0%.结论 纳米炭示踪剂具有良好的淋巴结示踪效果,3D腹腔镜联合纳米炭示踪剂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纳米炭与吲哚箐绿荧光两种示踪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和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纳米炭与吲哚箐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两种示踪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和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头颈外科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根治术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纳米炭组(53例)和ICG组(50例);纳米炭组在术中向甲状腺组织中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引导淋巴结清扫,ICG组术中向甲状腺组织注射吲哚箐绿示踪剂引导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获取淋巴结总数、不同大小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甲状旁腺检出率、术后甲状旁腺素(PTH)、钙离子(Ca2+)水平、暂时性低钙血症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在获取淋巴结总数、<0.5 cm淋巴结获取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方面高于IC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炭组在甲状旁腺检出率、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ICG组,且术后PTH、Ca2+水平高于IC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皮下积血/积液及胸导管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ICG示踪法相比,纳米炭示踪法在甲状腺癌术中能够提高淋巴结清扫程度,有效保护甲状旁腺不受损伤,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