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髓样癌手术切除范围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诊治的39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男13例,女26例,年龄26~72岁。术前基础降钙素均升高,21.5~20 000 ng/L。肿瘤分期:Ⅰ期35.9%,Ⅱ期23.1%,Ⅲ期25.6%,Ⅳ期15.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53.8%(21/39);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比例43.6%(17/39),与术前降钙素水平是否≥200ng/L相关。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生化治愈率达66.7%,解剖治愈率33.3%;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暂时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分别为2.6%、23%、2.6%。无术后出血、感染、乳糜漏,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髓样癌建议采用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至少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如术前影像学怀疑或降钙素水平≥200 ng/L,需要进行侧颈淋巴结清扫,可达到较高的完全生化治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充气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后缘与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将胸锁乳突肌整体抬起的胸锁乳突肌后缘入路用于无充气经腋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施行的46例经腋完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男性9例,女性37例,年龄(38.6±12.0岁)(范围:19~74岁)。14例采用胸锁乳突肌后缘入路,32例采用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分别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 结果:胸锁乳突肌后缘入路组中央区完整显露率更高[11/14比34.4%(11/32),χ2=7.624, P=0.006],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4.2±2.9)枚比(2.0±2.5)枚, t=2.663, P=0.011]。两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14比3.1%(1/32), P=0.521]、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0比6.2%(2/32), P=1]等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术后疼痛、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无充气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后缘入路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有一定优势,手术方式较为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注气经下唇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丝线悬吊方法进行免注气经下唇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5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免注气经下唇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18例,男性2例,年龄为(38.7±8.0)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吞咽障碍评分(swallowing impairment score-6,SIS-6)、术后美观VAS评分、术后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10,VHI-10)、术后病理及并发症情况等。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18例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为胸骨后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为甲状腺肿伴囊性变。甲状腺癌手术时间为161.50(152.75,182.50)min[ M( P25, P75),下同],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66.50 min;手术出血量为25.00(21.25,30.00)ml。18例甲状腺癌肿瘤直径为(7.22±2.02)mm,中央区清扫(6.56±2.14)个淋巴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1.11%。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3.00(2.25,4.00)分,术后引流量为(118.35±24.32)ml,术后住院天数为3.00(3.00,3.75)d,术后3个月SIS-6评分为(4.90±1.58)分,术后3个月VHI-10为7.50(2.00,11.00)分。术后3个月7例患者有轻度下颌麻木感,10例有轻度颈部麻木感,3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皮瓣灼伤,并在术后1个月恢复;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美观效果满意,术后美观VAS评分为10.00(10.00,10.00)分。 结论:采用悬吊法进行免注气经下唇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术后美观效果好,可为部分经选择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创钨针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微创钨针和高频电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微创钨针组( n=50)和高频电刀组( n=45),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转移率。 结果:微创钨针组和高频电刀组在手术时间[(79.3±14.7 vs 73.7±13.9)min, t=1.914, P=0.059)]、术中出血量[(31.8±9.7 vs 30.3±10.6)ml, t=0.702, P=0.484)]、术后引流量[(67.3±13.0 vs 71.3±10.8)ml, t=-1.650, P=0.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钨针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 vs 17.8%,(χ 2=5.518, P=0.023)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8% vs 44%,(χ 2=7.810, P=0.005)发生率低于高频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随访期内无复发转移。 结论:微创钨针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效果优于高频电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激素下降率对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后1个月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下降率,预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permanent hypoparathyroidism, PH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322例初次至少行甲状腺全切+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女257例,男65例,根据PTH恢复正常的时间分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temporary hypoparathyroidism, THP)组和PHP组。统计术后1个月PTH下降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情况,观察临床特征及手术信息,分析PHP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HP及PHP使用 χ 2检验及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纳入THP 307例,PHP 15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55岁( OR=35.193,95% CI 2.936~421.870, P=0.005)、术前PTH值越接近正常低限( OR=2.349,95% CI 1.161~4.755, P=0.018)是PH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HP的患者术后1个月PTH下降率更高( OR=373.439,95% CI=26.568~5248.983, P=0.000)。ROC曲线提示以术后1个月PTH下降率截断值73.2%预测PHP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4.8%。 结论:PTC患者年龄≥55岁、术前PTH越接近正常低限是PH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个月PTH下降率超过73.2%可预测PH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癌全切术后监测引流液及血清甲状旁腺素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监测甲状腺全切(total-thyroidectomy,TT)术后血清及引流液中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及变化情况,观察不同的临床因素对术后PTH水平的影响及预测术后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permanent hypoparathyroidism,PHP)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因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行TT的患者150例,记录术后1、3、7及30 d和6个月患者血清PTH的变化情况,通过统计及比较各组间的性别、肿瘤最大径、手术范围等临床资料数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寻找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hypoparathyroidism,HP)的危险因素。同时结合术后1 d引流液中PTH水平,预测甲状旁腺功能受损情况。结果:绝大多数TT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中PTH可恢复正常,PHP的发生率为3.33%(5/150)。单因素表明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bilateral central neck dissection,BCND)、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肿瘤最大径≥2 cm及术中进行选择性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是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temporary hypoparathyroidism,THP)的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进行BCND( OR=0.322, P=0.001)、选择性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OR=5.442, P=0.001)及甲状腺癌灶最大径≥2 cm( OR=2.247, P=0.003)是术后THP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比较术后血清及引流液PTH水平对术后PHP的预测作用,统计结果表明术后1周内,第1天引流液中PTH水平对术后PHP预测作用最大,AUC为0.81。将术后第1天血清PTH低于正常值的54例,按引流液中PTH由高到低分为4组进行分析,结果引流液中PTH水平越低,发生PHP的可能性越大( P<0.05)。 结论:术后超过1个月仍为THP的患者,绝大多数会发展为PHP。BCND、术中选择性甲状旁腺移植、肿瘤最大径≥2 cm是PTC行TT的患者术后THP的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血清PTH低于正常值,同时引流液中PTH越低,发生PHP的可能性越大,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腋下联合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颈清扫术治疗N1b PTC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腋下联合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颈清扫术治疗N1b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并行腋下联合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30例cT1-2N1bM0 PTC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34.5岁,体质量指数(BMI)中位数为25.55 kg/m 2。分析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病理及随访等资料,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30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255.50 min,中位手术出血量为69.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6.00 d。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3.33%(1/30),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6.67%(5/30),暂时性副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33%(1/30),血肿发生率为3.33%(1/30),乳糜漏发生率为3.33%(1/30),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中位美观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8.00分。随访时间13~38个月,中位时间为25.5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14个月出现颈侧区淋巴结复发,21例(70.00%)患者末次随访的动态复发危险度分层显示良好。结论:腋下联合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颈清扫术治疗N1b PTC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且术后美观效果佳,可以为N1b PTC患者提供一种术式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tHPP)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72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手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tHPP分为tHPP组与非tHPP组.收集2 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长径、手术方式、肿瘤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纳米炭示踪剂等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tHP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2 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 18 例发生tHPP,发生率为25.00%(18/7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手术方式、肿瘤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纳米炭示踪剂与患者术后并发tHPP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4 cm、开放性手术、双侧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清扫范围双侧、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26 ng/ml、未使用纳米炭示踪剂为患者术后并发 tHP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肿瘤长径≥4 cm、开放性手术、双侧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清扫范围双侧、甲状旁腺误切、术前维生素D水平<26 ng/ml、未使用纳米炭示踪剂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 tHPP的高危因素,临床需尽早识别该类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tHPP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机器人辅助超精细被膜解剖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附1 045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背景与目的:由于机器人手术设备的3D视野以及灵活的内关节器械,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甲状腺外科的应用扩展了腔镜手术的适用范围.本研究对笔者单位应用机器人辅助超精细被膜解剖(SMCD)技术实施的甲状腺癌(TC)根治术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应用机器人实施SMCD技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22年5月应用机器人辅助SMCD技术完成TC根治手术的1 04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 0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手术,其中,214例(20.5%)行单侧腺叶切除+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42例(32.7%)行甲状腺全切+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17例(30.3%)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57例(15.0%)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单侧侧方清扫,15例(1.4%)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双侧侧方清扫.除了进行侧方清扫的172例(16.5%)患者采用经双侧乳晕和腋窝(BABA)入路外,其余873例(83.5%)均采用经单侧腋窝双侧乳晕(UABA)入路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51.74±59.62)min.行甲状旁腺移植38例(3.6%),336例(32.2%)患者术后行131I治疗;术后发生了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45例(23.4%),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7例(0.7%);术后发生了暂时性声音嘶哑4例(0.4%);术后发生局部复发3例(0.3%).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手术切除范围是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HR=1.51,95%CI=0.90~2.49,P<0.001;HR=1.20,95%CI=1.00~1.43,P=0.049).结论:机器人TC手术安全彻底,UABA入路能够胜任机器人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清扫,而BABA则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更适合的选择.同时机器人辅助下SMCD的应用有助于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减少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滴水双极电凝镊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滴水双极电凝镊在双侧叶甲状腺手术中的体会.方法:在我院行双侧叶甲状腺手术治疗的52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应用滴水双极电凝镊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超声刀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血清钙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 >0.05,但术后总引流量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Temporary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palsy,TRLNP)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旁减)的发生率分别为4.2%和5.0%,低于对照组的8.4%和9.2%,其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Permanen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palsy,PRLNP)和甲旁减.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滴水双极电凝镊是比较可行的、安全的,能够有效降低甲状腺周围重要组织温度,更好的保护RLN和甲状旁腺,缩短留置引流管的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