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患者一级亲属的结构网络改变及其与抑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抑郁患者一级亲属的大脑结构网络变化及其与抑郁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抑郁患者健康一级亲属200名纳入研究,同期在社区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无抑郁家族史的健康对照者(HC/FH-组)50名作为健康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均接受系统磁共振成像扫描和相关量表评估,随后进行长达3年的纵向随访(每3个月1次)。采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结构化访谈内容评估受试者在随访期间是否发生抑郁。将随访期间发生抑郁的一级亲属纳入一级亲属发生抑郁组(DD/FH+),而未发生抑郁的一级亲属则纳入一级亲属未发生抑郁组(HC/FH+)。通过24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DRS)和Holmes和Rahe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分别评估受试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和是否经历重大压力生活事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脑结构网络属性对于抑郁的预测效能。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受试者的脑结构网络与HD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C/FH-组(50例)、HC/FH+组(115例)以及DD/FH+组(21例)的支线连接(17.62±1.34、17.03±1.39、15.82±1.12, F=13.63, P<0.001)、全局效率(0.24±0.03、0.23±0.03、0.22±0.03, F=4.73, P=0.010)、右侧脑岛节点效率(0.20±0.02、0.21±0.01、0.20±0.01, F=4.62, P=0.011)、左侧海马节点效率(0.27±0.01、0.27±0.01、0.24±0.02, F=18.56, P<0.001)、左侧杏仁核节点效率(0.24±0.02、0.24±0.02、0.23±0.01, F=3.40, P=0.03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支线连接( OR=0.55,95% CI 0.38~0.78, P=0.001)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 OR=0.58,95% CI 0.40~0.81, P<0.001)可以预测最终抑郁的发生情况,并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7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D/FH+组基线时支线连接( r=-0.58, P=0.006)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 r=-0.60, P=0.004)与其第一次随访时的HDRS评分相关。 结论:抑郁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中,存在支线连接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改变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抑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时机理论的急诊PCI患者社会支持需求的现象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时机理论结合社会支持多维模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手术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不同社会支持需求进行纵向研究,为实施精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诠释性现象学研究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7月应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2所三甲医院心内科的21例急诊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程对患者分别进行4次半结构访谈,结合参与式观察。采用诠释性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应用社会支持多维模型归类结果。结果:共提炼出主题23个。各期信息支持需求依次为诊断及危险性,AMI和PCI相关知识、医疗告知权,个体化的纸质出院指导,不适的原因和急救知识(后2期一致)。各期工具支持需求为紧急医疗服务,先进的支架和急诊PCI技术、绿色通道,经济支持,移动式卫生保健资源(后2期一致)。各期情感支持需求为陪伴和安全感,接纳与鼓励,心理调节与建设(下期同),增强独立性。各期社会网络支持需求为陌生人协助送医,医护人员德艺双馨、同伴支持,重新融入社会(后3期一致)。各期自尊支持需求为相信自己可以生还,尽量自理,病情保密,康复情况得到认可,回报他人。结论:急诊PCI患者的社会支持需求随病程的变化而改变。建议医护人员采用动态连续的照护观念,建立和完善符合当地人文的社会支持需求框架,以利于教育、评估与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纵向关联:基于网络分析模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构建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网络模型,探索症状内部及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关联,为制定针对性的症状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肠外科住院的255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生活质量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ORTC QLQ-C30)调查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以及术前(T1)、术后1 d(T2)、术后7 d(T3)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状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各个时间节点患者的症状与生命质量各个领域的差异.基于网络分析构建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网络模型,通过计算节点强度中心性与边缘权重数值,确定核心症状与节点的关联.结果 除生活质量的认知功能领域外(P=0.311),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在T1、T2、T3节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3个网络模型中,患者症状与生命质量各个领域均呈负相关:在T1阶段,苦恼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最强(-0.22);在T2阶段,厌食与身体功能的相关性最强(-0.34);在T3阶段,健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最强(-0.30).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主要表现为疾病行为症状群(包括气短、口干、健忘、麻木感)、心理神经症状群(包括悲伤、苦恼、嗜睡、睡眠不安、疼痛、疲劳)以及胃肠道症状群(包括厌食、恶心、呕吐).其中,根据节点强度值,在T1阶段,气短(1.30)、口干(1.09)、健忘(1.03)是核心症状,情绪功能(1.16)是核心领域;在T2阶段,气短(1.42)、悲伤(1.23)、苦恼(1.20)是核心症状,社会功能(1.24)是核心领域;在T3阶段,悲伤(1.45)、厌食(1.28)、嗜睡(1.26)是核心症状,情绪功能(1.25)是核心领域.3个网络模型稳定性高,网络连接强度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518、0.561、0.672.结论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经历了稳定的疾病症状群,且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需对症状群加强认识与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探索华中地区年轻男男性行为者抑郁症状的网络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探索华中地区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不同时间抑郁症状网络中各症状的因果关联.方法 以2017年在武汉、长沙、南昌招募并在2018和2019年完成三轮随访的349名符合条件的YMSM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测量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使用交叉滞后网络分析研究抑郁的纵向网络结构.结果 在基线到第一轮随访时期,孤独感的输出中心性统计值为3.541,是对其他症状影响最高的症状,其次是人们不喜欢自己的1.196.而不高兴的输入中心性统计值为2.175、其次是生活无趣、苦闷,分别为1.124和1.093,说明这几个症状最容易被其他症状预测;第一轮随访到第二轮随访时期,人们不友好为2.440,是输出预期影响最高的症状;其次是无法进行日常工作和人们不喜欢自己,分别为1.708、1.119;而害怕、做事费力、前途无望,分别为2.437、1.374、1.278,最容易被其他症状预测.YMSM抑郁症状网络中,孤独感、人们不友好、人们不喜欢自己,统计值分别为3.541、2.440、1.196,三个症状组成了一个小症状群,占据网络核心地位.结论 在YMSM人群的抑郁症状网络结构中,人际关系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的干预应充分考虑这一现象,通过促进YMSM群体的社交以及对社会的融入,减少YMSM的抑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上行社会比较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交叉滞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究大学生上行社会比较和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纵向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于2021年12月-2022年3月,采用上行社会比较问卷和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对内蒙古某高校539名大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追踪,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交叉滞后分析.结果 基线(T1)和4个月后(T2)追踪大学生上行社会比较得分平均值为(2.77±0.93,2.70±1.00)分,网络攻击行为得分平均值为(1.06±0.13,1.05±0.11)分.大学生上行社会比较与网络攻击行为在两次测量中均呈正相关(r=0.14~0.19,P值均<0.05).自回归中,T1上行社会比较能够正向预测T2上行社会比较(β=0.66),T1网络攻击行为能够正向预测T2网络攻击行为(β=0.47)(P值均<0.01);交叉滞后回归中,T1上行社会比较能够正向预测T2网络攻击行为(β=0.10,P<0.01),但T1网络攻击行为不能预测T2上行社会比较(β=0.04,P>0.05).结论 上行社会比较是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原因.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降低大学生出现网络攻击行为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四川省农村中学生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直接与间接关系:网瘾与焦虑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四川省南部农村中学生中社会支持对生命质量关系的直接和间接保护作用,同时探讨网瘾、焦虑的中介效应,为改善农村中学生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及纵向设计方案,选取四川省南部资中县2所农村中学的初一和高一年级2 282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青少年网络成瘾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儿童生命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进行调查,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生命质量为(76.38±12.98)分,无性别、年级差异.网瘾检出率为17.8%,其中男生为21.9%,女生为13.3%.焦虑检出率为34.6%.社会支持得为(34.87±5.60)分,高一学生低于初一学生,留守中学生低于非留守中学生,(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是生命质量的直接保护因素,而网瘾和焦虑是生命质量直接的负面影响因素,标准化效应值分别为0.049(95%CI=0.001~ 0.097)、-0.232(95%CI=-0.287-0.174)、-0.229(95%CI=-0.278-0.179);网瘾、焦虑两中介效应95%CI分别为0.580(0.519,0.643)、0.641(0.531,0.752),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5.2%.结论 改善农村中学生生命质量时,除了考虑社会支持直接保护效应外,也要考虑社会支持降低网瘾和焦虑而对生命质量的间接保护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球艾滋病领域研究论文合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查艾滋病领域科研合作纵向及横向合作现状及发展规律.方法 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艾滋病主题论文进行分析.结果 艾滋病主题载文量呈线性增长,近年来下降.跨学科合作以单学科发文为主,但合作趋势日渐显现.作者合作程度高,合作网络中存在小团体现象;机构和国家合作程度增长潜力大,特别是跨国合作.结论 艾滋病领域的科研合作整体程度较高,但仍存在跨学科研究少、机构与国家合作不足等问题,建议增强"强强结合"的深度和扩大"以强带弱"的广度以促进全球艾滋病领域新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我国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研究现况和主要研究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PubMed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肺癌合并COPD的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3月.采用BICOMS分析软件对主要信息进行抽取和整理,生成共现矩阵;采用gCLUTO进行聚类分析;采用UCINET和Cytoscape生成社会网络关系图.结果 共纳入304篇文献,源自173种期刊,其中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收录23种期刊,所刊文献42篇,占文献总数的13.8%,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24种,所刊文献37篇,占文献总数的12.2%.发文量自2012年后呈现快速增长.研究涉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以北京市、四川省、广州市、上海市和江苏省为主要研究地区.以频次2为阈值获得69个高频关键词,双聚类分析将其聚为5类,其中,0类主题表现为肺癌合并COPD的发病机制及放射学诊断;l类主题表现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合并COPD的临床特征及中医治疗研究;2类主题表现为危险因素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及化疗和靶向治疗与患者生存预后关系的研究;3类主题表现为肺癌与COPD的表观遗传学关联;4类主题表现为肺癌合并COPD患者围手术期综合管理的临床研究.结论 文献计量结果表明我国肺癌合并COPD的整体研究成果较多,自2012年以来研究逐渐增加,但研究存在严重地域不平衡性;横向研究主题广泛,研究热点以探索肺癌合并COPD的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及基础研究居多,但纵向主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尚未达成共识,鲜有多中心高质量研究,缺乏临床指导性研究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同伴选择与影响效应:基于纵向社会网络的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使用元分析技术探讨青少年攻击行为同质性的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假设.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29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的筛选标准(N=22129),运用EXCEL2016进行整体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①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均显著,但同伴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同伴选择效应;②攻击行为类型在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在同伴选择过程中,欺负行为、整体攻击行为指标不显著,身体攻击行为指标显著;在同伴影响过程中,欺负行为与整体攻击行为指标显著,而身体攻击行为指标不显著;③年级在同伴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显著,中学的同伴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小学的同伴影响效应;④数据来源在同伴选择过程中的调节效应显著,异源数据的同伴选择效应显著.结论:青少年会基于身体攻击行为相似性选择朋友,同时会受到朋友的影响而产生整体攻击行为和欺负行为,且中学的同伴影响效应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发展轨迹及预测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异质性发展轨迹类型,并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抑郁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符合条件的296名养老机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患者健康问卷-2(PHQ-2)、社会网络量表对ADL、抑郁和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并在6个月、12个月随访抑郁发生情况.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患病率基线调查为14.9%(44/296),第1次随访为20.9%(51/244),第2次随访为17.2%(36/209);以完成2次调查的250人为样本拟合出2条老年人抑郁的异质性轨迹,即高风险(14.8%)和低风险(85.2%);年龄、既往职业、ADL得分影响其抑郁发展轨迹(P<0.05,P<0.01).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存在异质性轨迹,ADL低者抑郁呈恶化趋势.应关注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减少抑郁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