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地区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参考区间的确定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本中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以指导成分制备,加强内部质控,提高血液制剂的质量.方法 抽取本中心 2023 年 3-8 月使用 2 个厂家去白细胞型塑料血袋采集的全血1 523袋,分别称取过滤前及过滤后的重量,依据公式及测定的比重计算全血采集量、过滤损耗容量及产品容量.依据数据分布特征确定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参考范围,分析全血采集量、过滤损耗容量及产品容量在两个厂家之间的差异.比较近一年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控容量数据及另抽取的 100 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参考区间的差异,验证参考区间的有效性.结果 样本总体全血采集量中位数为 402.0 mL,过滤损耗容量中位数为 41.4 mL;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均数为 322.5 mL,其中使用厂家A去白细胞型塑料血袋的全血采集量(A:中位数 404.4 mL;B:中位数397.7 mL,P<0.01)及去白悬浮红细胞产品容量(A:均值 331.4 mL;B:均值 312.0 mL,P<0.01)均更高,且过滤损耗容量更低(A:中位数 39.5 mL;B:中位数 46.6 mL,P<0.01);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数据标准差为 19.6,则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参考区间为284.1~360.9 mL.验证样本及质控抽检数据均与区间样本无差异(P>0.05).结论 根据实际情况,将本中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容量标准确定为 284.1~360.9 m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构建基于体表神经源性渗出反应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病情分级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构建不同浓度梯度盐酸诱导下的急性胃黏膜损伤(acute gastric mucosal injury,AGMI)大鼠模型,并探讨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及剂量的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对大鼠生存率及体表渗出情况的影响.方法 (1)将Wistar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配到5个组:150~180 g组、180~200 g组、200~250 g组、300~400 g组以及400~500 g组,并进一步根据盐酸浓度分为8个亚组,具体浓度为:0.40、0.45、0.50、0.55、0.60、0.65、0.70 mol/L盐酸组以及以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共40个小组,每小组3只,共计120只.评估各组大鼠造模后24 h生存率,并分析体重和盐酸浓度对大鼠生存情况的交互关系.在确定5个梯度盐酸浓度的基础上,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胃黏膜镜下的病理变化.(2)选择(1)结果中适合制备的最高盐酸浓度制备AGMI模型,随后,将大鼠随机分配到不同的EB浓度和剂量组中,具体分组:EB 1(0.5%,0.4 mL)组、EB 2(l%,0.1 mL/100 g)组、EB 3(1%,0.2 mL/100 g)组、EB 4(2%,0.1 mL/100 g)组、EB 5(2%,0.2 mL/100 g)组、EB 6(5%,0.1 mL)组,每组 5 只,共 30只.评估注射EB后24 h内的生存率和体表渗出程度.结果 (1)AGMI大鼠造模后症状随着盐酸浓度升高而加剧,0.65 mol/L和0.70 mol/L在各体重组中的24 h生存率均为0%.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不同盐酸浓度组大鼠的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且盐酸浓度与体重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大鼠的存活时间产生显著影响(P<0.001),确定的5个梯度盐酸浓度为0.40、0.45、0.50、0.55、0.60 mol/L.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AGMI大鼠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随盐酸浓度升高而加剧.(2)0.60 mol/L盐酸制备的AGMI大鼠,尾静脉注射5%EB(0.1 mL)后24 h生存率仅为40%.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EB不同浓度和注射量下AGMI大鼠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表渗出情况分析显示,EB 1组大鼠皮肤和眼睛颜色变化较淡,体表渗出点较少,而EB 4组、EB 5组大鼠皮肤颜色和渗出情况较明显.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证实,EB 3组、EB 4组和EB 5组大鼠的体表EB渗出点数量显著多于EB 1组(P<0.05,P<0.01).结论 盐酸造模能够实现多个精确浓度梯度的设置.禁食后体重为180~200 g范围的大鼠,灌胃0.40~0.60 mol/L浓度可有效制备AGMI模型.尾静脉注射2%EB(0.2 mL/100 g),将有利于开展AGMI大鼠体表EB渗出点分布特征随时间和病情变化的研究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尔茨海默病双硫死亡诊断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双硫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诊断性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GSE33000作为训练数据集,提取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通过免疫浸润和GSVA富集分析,比较AD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功能.利用共识聚类方法将AD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并对AD组与健康对照组及AD分型亚组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将两个结果的交集基因作为AD特征基因.通过随机森林模型(RF)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GLM)构建训练模型,筛选出最相关的5个基因作为诊断性标志物,并在GSE122063数据集中进行验证.结果 在文献中已证实的24个双硫死亡相关基因中,有22个基因在AD发病过程中显著差异表达.免疫浸润分析发现浆细胞、CD8+T细胞、单核细胞可能在双硫死亡调控AD中发挥重要作用.GSVA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对比于C1亚组,C2亚组中双硫死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在亨廷顿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中上调.通过共识聚类方法将AD基因分为两个亚组(C1和C2),通过WGCNA识别显著模块并将结果取交集后获得63个AD特征性基因.训练模型结果显示,SVM模型的残差分布最低,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0.946).SVM模型筛选的前5个AD特征基因为PARP10、MAP2K1、PTBP1、PAK1和NMS,并基于此建立AD诊断风险评估列线图.决策曲线和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准确度良好.在GSE122063外部数据集中验证模型准确性,ROC结果显示AUC值为0.788,模型构建成功.结论 双硫死亡在AD的发生和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双硫死亡相关基因预测并筛选具有潜在治疗AD作用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儿病情及转归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比值(RPR)与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儿病情及转归的关系.方法:TBI患儿97例,根据入院24 h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分为轻度组46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19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PLT,并计算RP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RPR对TBI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TBI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中度组、重度组患儿的RDW、RPR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患儿的RDW、RPR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患儿的PLT低于轻度组,重度组患儿PLT低于中度组(P<0.05).97例TBI患儿有76例患儿预后良好(78.35%),21例患儿预后不良(21.65%).预后不良组的RDW、RPR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PLT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PR预测TBI患儿预后的AUC值(95%CI)为0.823(0.753~0.893),截点值为0.09,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73.68%.预后不良组的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入院瞳孔反应、入院GCS评分、入院PTS评分、入院血糖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瞳孔反应异常(OR=2.492,95%CI 1.641~3.783)、入院血糖>11.1 mmol/L(OR=2.389,95%CI 1.586~3.599)、RPR≥0.09(OR=2.798,95%CI 1.793~4.366)均是影响 TBI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BI患儿RPR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且高水平RPR是TBI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8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合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重症患者的临床分布特征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 纳入2022 年12月 1 日至2023 年2 月20 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就诊的COVID-19 重症且合并病原菌感染的患者85 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转归结果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进一步分析各组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结果 85 例COVID-19 重症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82(75,84)岁,住院时长为 14(9,23)d,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治愈组 63 例,死亡组 22 例,病死率高达 25.9%.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均高于治愈组(P<0.05),但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治愈组(P<0.05).85 例患者中共分离出 128 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 21 株(16.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 66 株(51.6%),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 41 株(32.0%),以白念珠菌为主.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率高达 56%,耐碳青霉烯类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比率分别为 14%、50%和 18%.结论 高龄、患有基础疾病的COVID-19 重症患者在合并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较高比例的MRSA时,临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病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新辅助及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循环上皮细胞采样针(CellCollector)体内循环肿瘤细胞(CTC)捕获系统在乳腺癌患者中疗效监测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11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检测结果(阈值为1个)将乳腺癌患者分成CTC阴性组(n=34例)和CTC阳性组(n=76例)。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乳腺癌不同临床特征中,基线阳性CTC检出率在不同分子分型(LuminalA、LuminalB、TNBC、HER-2阳性)、HR(阳性、阴性组)、Ki-67(高、中、低组)中,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21、0.043、0.04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llCollector体内CTC捕获技术在乳腺癌患者中检出率较高,检出率与乳腺癌分子分型、HR分型、ki67表达水平相关,为CTC识别高复发风险人群预测预后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CTSI评分及MPV、RDW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住院的31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后90 d均是否死亡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疾病类型、MCTSI评分、MPV、RDW、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总胆红素(TBIL)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 C)曲线分析MCTSI评分、MPV、RDW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有48例患者,预后良好组有270例患者.预后不良组MCTSI评分高于预后良组,MPV、RDW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项指标联合及MCTSI评分、MPV、RDW单独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0.852、0.815、0.8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TSI评分≥6.274分、MPV≥11.795 fL、RDW≥15.025%是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CTSI评分联合MPV、RDW在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中的预测价值较高,在疾病早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可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病原学分布及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的病原学分布及危险因素,以期为改善SCCI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9年9月1日-2023年8月31日收治的SCCI患者160例,根据其是否并发IPFI分为感染组(n=63)和未感染组(n=97).统计感染组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CCI患者并发IPFI的危险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预测变量准确性.结果 感染组共检测出63株病原真菌,以白念珠菌(73.02%)为主.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701)、糖尿病(OR=11.782)、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OR=1.440)、抗生素应用时间(OR=2.221)、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OR=1.647)是影响SCCI患者并发IPF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联合预测评估IPFI的曲线下面积(AUC)=0.951,95%CI为0.916-0.987,灵敏度为0.873,特异度为0.948;与曲线下面积为0.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CI并发IPFI的主要致病菌种为念珠菌,年龄≥65岁、糖尿病、气管切开辅助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血清IL-17水平均为SCCI并发IPFI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小板体积指数对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体积指数(PVI)对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03 至 2023-06 进行手术治疗的 210 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各项PVI指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截断值,Kaplan-Meier方法和COX模型分析了PVI对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 5 年,125 例(59.52%)患者死亡,中位OS为 15.0 个月(范围 3~60 个月).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小板计数(PLT)[250.50(205.0,300.50)vs.212.50(179.50,278.50),Z=-2.801,P=0.005]、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2.90(11.80,15.80)FL vs.11.30(10.40,14.95)FL,Z=-2.665,P=0.008]均有所升高(P<0.05),PDW/PLT[12.90(11.80,15.80)vs.11.30(10.20,15.05),Z=-6.719,P<0.001]显著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PLT[0.04(0.03,0.04)vs.0.05(0.04,0.06),Z=-10.847,P<0.001]显著降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PLT、PDW、MPV/PLT、PDW/PLT都可以用于预测可切除ESCC患者的死亡风险(P<0.05),但PLT、PDW的临床价值不高[曲线下面积(AUC)<0.7];当MPV/PLT≥0.043 或PDW/PLT≥60.230 时,AUC值分别为 0.771 和 0.802;当两者联合时,预测死亡风险的AUC值升高至 0.929.相对MPV/PLT>0.043、PDW/PLT≤60.230 的患者,MPV/PLT≤0.043(Log-Rank=34.502,P<0.001)、PDW/PLT>60.230(Log-Rank=172.056,P<0.001)的ESCC患者总生存期(OS)更短.经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发现PDW/PLT>60.230、MPV/PLT>0.043 与ESCC患者术后死亡独立相关(P<0.05).结论 PVI是可切除ESCC患者术后的潜在预后指标,尤其是MPV/PLT和PDW/PLT联合检测的临床预后价值更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Ret-He对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当量(Ret-He)在诊断单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月在福建省血液中心进行血小板捐献的230例女性献血者,根据缺铁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正常组、储铁缺乏(ID)组和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组.采用Sysmex-XN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Ret-He,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铁生化指标.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相关指标对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的诊断价值.结果:ID组的Ret-He为32.55(31.15,33.10)pg,明显低于正常组[33.80(32.73,34.70)pg](P<0.05),且明显高于 IDE 组[30.40(28.70,31.50)pg](P<0.05).HGB、MCV、MCH、RDW-CV 和Ret-He诊断女性献血者ID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43、0.909、0.890、0.931;其中当Ret-He的临界值为32.05 pg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90%和92.60%,各红细胞参数对ID的诊断价值均较差.结论:Ret-He 可作为单采血小板女性献血者潜伏期铁缺乏的良好指标,通过检测Ret-He能够将女性献血者铁缺乏的发现提前到IDE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