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梨根提取物通过VEGF/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藤梨根提取物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稀释的终浓度为1、10、100 μg/ml的藤梨根提取物,对照组加入等剂量DMEM培养液,培养48 h,比较各组增殖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凋亡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及PI3K、VEGF、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 P<0.05),低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 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 P<0.05),中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 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MCF7细胞增殖率及PI3K、VEGF、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 P<0.05),高剂量组MCF7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 P<0.05)。 结论:藤梨根提取物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藤梨根提取物抑制VEGF/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鞣花酸纳米微囊的制备及其在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的抗肿瘤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制备鞣花酸纳米微囊并观察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行为学特征的影响,以分析其抗肿瘤效果有无改进。方法: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制备鞣花酸壳聚糖纳米微囊,观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游离鞣花酸的差异性。同时体外培养MCF-7细胞,设立MCF-7组、游离鞣花酸组和纳米微囊组(均 n=3),MCF-7组正常培养,游离鞣花酸组和纳米微囊组分别加入游离鞣花酸和鞣花酸纳米微囊共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与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活力。计量资料先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抗氧化测试结果显示,鞣花酸纳米微囊的吸光度( A734)值为0.652±0.134,明显低于游离鞣花酸的0.855±0.121( P<0.05)。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MCF-7组、游离鞣花酸组、纳米微囊组的 A450值依次为0.854±0.102、0.595±0.077、0.452±0.0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0.265, P<0.01),且纳米微囊组高于游离鞣花酸组( F=12.258, P<0.05),游离鞣花酸组高于MCF-7组( F=31.024, P<0.05);MCF-7组、游离鞣花酸组、纳米微囊组的细胞凋亡率依次为(6.25±0.87)%、(15.63±2.22)%、(21.52±2.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3.985, P<0.01),纳米微囊组低于游离鞣花酸组( F=26.071, P<0.05),且游离鞣花酸组低于MCF-7组( F=14.356, P<0.01)。 结论:成功制备了鞣花酸纳米微囊,并证实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乳腺癌活性优于游离的鞣花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依西美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依西美坦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的DMEM培养液)、30 μmol/L依西美坦组和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用药组[30 μmol/L依西美坦联合不同浓度(50、33、17 μmol/L)卡培他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 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卡培他滨和依西美坦作用MCF-7细胞72 h的 IC50分别为101.2 μmol/L和60.6 μmol/L。24、48 h 30 μmol/L依西美坦联合50、33、17 μmol/L卡培他滨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30 μmol/L依西美坦组(均 P<0.01);30 μmol/L依西美坦组、30 μmol/L依西美坦+50 μmol/L卡培他滨组、30 μmol/L依西美坦+33 μmol/L卡培他滨组、30 μmol/L依西美坦+17 μmol/L卡培他滨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1±2.6)%、(34.6±3.0)%、(27.6±1.3)%、(2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652, P<0.01)。与对照组相比,30 μmol/L依西美坦组MCF-7细胞G 2期细胞比例上升[(16.7±2.6)%比(10.6±2.2)%],G 1期细胞比例下降[(53.3±4.0)%比(56.3±3.2)%];30 μmol/L依西美坦+50 μmol/L卡培他滨组MCF-7细胞S期细胞比例上升[(39.0±3.6)%比(33.1±2.0)%];30 μmol/L依西美坦+33 μmol/L卡培他滨组MCF-7细胞更多停滞于S期[(51.7±4.1)%],G 2期细胞几乎消失[(1.2±0.5)%];30 μmol/L依西美坦+17 μmol/L卡培他滨组MCF-7细胞G 2期细胞比例上升[(26.2±3.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低剂量节拍化疗促进依西美坦抑制PI3K表达,促进AKT蛋白473位丝氨酸磷酸化[p-AKT(473)表达增高],促进信号通路下游S6蛋白表达及提高磷酸化水平(p-S6表达升高),从而激活凋亡信号。 结论: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依西美坦可协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凋亡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 UCA1通过微小RNA-203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UCA1通过微小RNA(miRNA,miR)-203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2月到2022年1月手术切除的142例食管癌和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lncRNA UCA1和miR-203表达水平;乳腺癌MCF-7细胞系随机分为lncRNA对照组、短发卡RNA(shRNA) UCA1组、miRNA对照组和miR-203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不同处理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情况。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lncRNA UCA1和miR-203的关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增殖、凋亡和转移蛋白表达水平。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lncRNA UCA1表达水平(0.89±0.14)低于食管癌组织(2.7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61, P<0.05);癌旁组织miR-203表达水平(1.18±0.16)高于乳腺癌组织miR-203表达水平(0.34±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17, P<0.05)。lncRNA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 A)值(2.19±0.21)高于shRNA UCA1组细胞48 h A值(1.47±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98,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48 h A值(2.28±0.24)高于miR-203组细胞48 h A值(1.33±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39, P<0.05)。lncRNA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6.81±0.89)%]低于shRNA UCA1组细胞[(22.0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71,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6.09±0.82)%]低于miR-203组细胞[(27.09±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57, P<0.05)。lncRNA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32.44±11.82)个]高于shRNA UCA1组细胞侵袭数量[(68.29±6.8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19,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26.98±10.54)个]高于miR-203组细胞侵袭数量[(74.29±8.7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09, P<0.05)。lncRNA UCA1有miR-203的结合位点,起着海绵作用。lncRNA对照组细胞MAP3K1、IRS-1和RGS7 mRNA表达水平(1.39±0.21、1.22±0.17、1.10±0.15)明显高于shRNA UCA1组细胞(0.76±0.19、0.71±0.20、0.49±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91、3.018、3.381, P<0.05)。 结论:lncRNA UCA1在食管癌中高表达,通过结合miR-203,调控着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艾司奥美拉唑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化疗增敏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艾司奥美拉唑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以及化疗增敏效果。方法:常规方法培养人MBA-MD-231、MCF-7乳腺癌细胞系和人Huh7肝癌细胞系,用不同浓度的艾司奥美拉唑处理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刺激后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用不同浓度的艾司奥美拉唑处理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艾司奥美拉唑对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表柔比星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处理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刺激后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CCK8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艾司奥美拉唑可以抑制MBA-MD-231细胞、MCF-7细胞和Huh7细胞增殖,而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艾司奥美拉唑处理不同细胞,G 0/G 1期细胞均显著增加。艾司奥美拉唑可增强化疗药物紫杉醇及表柔比星对MBA-MD-231细胞、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提高化疗敏感性。 结论:艾司奥美拉唑将乳腺癌细胞MBA-MD-231、MCF-7和肝癌细胞Huh7阻滞于G 0/G 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艾司奥美拉唑可以增强化疗药物对MBA-MD-231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黑蒜提取物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黑蒜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系-7(MCF-7)在增殖以及凋亡方面作用的影响及其所发挥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在不同时间(24、48、72 h)及不同浓度(0.025、0.050、0.100 g/ml)黑蒜提取液对其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黑蒜提取液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53基因(p5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ANOVA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个体间差异用图基(Tukey tests)功能进行分析。结果:CCK-8结果显示,24 h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96.38±0.68)%比(94.19±0.19)%比(87.99±0.49)%, F=275.939, P<0.01],48 h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95.34±1.13)%比(89.46±0.29)%比(81.29±0.30)%, F=359.587, P<0.01],72 h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91.56±2.38)%比(85.03±1.79)%比(77.24±2.40)%, F=51.162, P<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克隆能力(131.67±10.60比96.00±10.15比46.33±5.86)低于对照组细胞克隆能力(155.67±4.51, F=100.409, 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10.87±1.67)%比(15.49±0.25)%比(24.49±1.03)%]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5.13±0.65)%, F=123.366, 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ax蛋白表达量实验组(0.806±0.075比0.931±0.066比1.174±0.074)高于对照组(0.502±0.055, F=953.697, P<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实验组(0.813±0.024比0.946±0.049比1.093±0.086)高于对照组(0.668±0.057, F=189.983, P<0.01),bcl-2蛋白表达量实验组(0.998±0.053比0.893±0.041比0.793±0.033)低于对照组(1.230±0.073, F=220.352, P<0.01),p53蛋白表达量实验组(0.655±0.059比0.891±0.069比1.062±0.090)高于对照组(0.445±0.066, F=456.667, P<0.01)。 结论:黑蒜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且其效果在一定范围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iR-27b-3p通过靶向PLK2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辐射抵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miR-27b-3p对乳腺癌细胞辐射抵抗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基因表达(GEO)数据库,筛选分析miR-27b-3p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免疫荧光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检测技术评价miR-27b-3p对乳腺癌细胞辐射抵抗作用。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确定miR-27b-3p的靶基因PLK2,并在乳腺癌细胞中进一步验证miR-27b-3p的辐射抵抗作用。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和细胞相比,miR-27b-3p在乳腺癌组织( t=2.99, P<0.01)和乳腺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t=21.21、32.88, P<0.05)。尤其在抗辐射细胞MCF-7R中升高更加明显( t=25.63, P<0.05)。过表达miR-27b-3p增强了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 t=10.32, P<0.05),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miR-27b-3p对MCF-7增殖能力的保护效应逐渐凸显( t=8.77、8.26、8.03, P<0.05);干扰miR-27b-3p则抑制MCF-7R细胞克隆形成数( t=40.00, P<0.05),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进一步削弱了MCF-7R细胞的增殖能力( t=8.54、8.32、8.23, P<0.05)。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PLK2是miR-27b-3p的直接靶标。过表达PLK2抑制了miR-27b-3p介导的乳腺癌细胞辐射抵抗(MCF-7: t=9.66, P<0.05;MCF-7R: t=6.42, P<0.05)。 结论:miR-27b-3p可通过靶向PLK2提高乳腺癌细胞的辐射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癌细胞N-乙酰转移酶10高表达诱导铂类药物耐药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的N-乙酰转移酶10(NAT10)引起对铂类抗肿瘤药的耐药效应,并揭示其潜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野生型组(MCF-7野生型细胞未经任何处理)、NAT10过表达组(h-NAT10质粒转染至MCF-7细胞)和NAT10敲低组(sh-NAT10质粒转染至MCF-7细胞)。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NAT10与多聚ADP核糖转移酶1(PARP1)的相互作用,并检测过表达或敲低NAT10的表达对PARP1乙酰化水平和半衰期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沉淀实验检测乙酰化的PARP1招募相关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ranswell实验显示,NAT10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数为(483.00±46.90)个,NAT10敲低组细胞侵袭数为(469.00±40.50)个,与MCF-7野生型细胞[(445.00±35.50)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0 μmol/L奥沙利铂作用下,NAT10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数为(502.00±45.60)个,NAT10敲低组细胞侵袭数为(105.00±20.50)个,与野生型细胞[(219.00±31.50)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0 μmol/L奥沙利铂作用下,与野生型细胞比较,NAT10过表达可以增强PARP1与NAT10的结合,而使用NAT10抑制剂Remodelin则抑制了二者的相互结合。高表达NAT10诱导PARP1乙酰化后,PARP1与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XRCC1)的结合增加,敲低NAT10的表达后,降低了PARP1和XRCC1的结合。高表达NAT10增强了PARP1与DNA连接酶3(LIG3)的结合,而敲低NAT10的表达则会降低PARP1与LIG3的结合。在10 μmol/L奥沙利铂处理后的细胞中,NAT10过表达细胞中γH2AX表达水平为0.38±0.02, NAT10敲低细胞中γH2AX表达水平为1.36±0.15,与野生型细胞(1.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0 μmol/L奥沙利铂处理后的细胞中,NAT10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为(6.54±0.68)%,NAT10敲低组细胞凋亡率为(12.98±2.54)%,与野生型细胞[(9.67±0.3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NAT10高表达增强了NAT10与PARP1的结合,并促进PARP1的乙酰化,进而延长了PARP1的半衰期,从而增强PARP1招募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到损伤位点,促进DNA损伤修复,最终使乳腺癌细胞存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RNA-223-3p靶向叉头框转录因子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223-3p靶向叉头框转录因子1(FoxO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正常乳腺细胞HBL-100(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库)和乳腺癌细胞MCF-7(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细胞中miR-223-3p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miR-223-3p模拟物、抑制剂和对照质粒于MCF-7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miR-223-3p模拟物、抑制剂和对照质粒的细胞中miR-223-3p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细胞细胞增殖。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法检测不同处理的细胞凋亡率。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223-3p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miR-223-3p靶基因蛋白质表达。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与正常乳腺细胞miR-223-3p表达水平(1.09±0.14)比较,乳腺癌MCF-7细胞mRNA-223-3p表达水平(2.37±0.19)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81, P<0.05)。转染72 h,转染miR-223-3p模拟物的细胞miR-223-3p表达水平(2.89±0.20)较转染对照质粒的细胞(0.97±0.19)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19, P<0.05)。转染miR-223-3p抑制剂的细胞miR-223-3p表达水平(0.33±0.12)较转染对照质粒的细胞(0.97±0.1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11, P<0.05)。转染miR-223-3p抑制剂的细胞增殖能力(1.09±0.20)较转染对照质粒的细胞增殖能力(1.94±0.27)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91, P<0.05)。转染miR-223-3p抑制剂的细胞凋亡率[(32.69±5.81)%]较转染对照质粒的细胞凋亡率[(5.04±1.47)%]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01, P<0.05)。FoxO1是miR-223-3p的靶基因。转染miR-223-3p抑制剂的细胞FoxO1蛋白表达水平(2.60±0.22)较转染对照质粒的细胞(0.58±0.19)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85, P<0.05)。 结论:miR-223通过靶向FoxO1蛋白调控着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转运RNA来源的分子片段770靶向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转运RNA来源的小分子片段770(tRF-770)调控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CKAP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MINTbase数据库v2.0序列与基因组中成熟的tRNA进行比对,确认tRF-770的染色体定位;TA克隆实验鉴定tRF-770;利用TargetScan和miRBase数据库分析预测tRF-770的靶基因;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CKA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选择乳腺癌细胞株MDB-MA-231和MCF7,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tRF-770过表达组(转染tRF-770过表达序列)及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另外设立tRF-770过表达+CKAP2-HA组(共转染tRF-770过表达序列与CKAP2过表达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中tRF-770的相对表达量;CCK-8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并进行挽救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tRF-770的靶基因;蛋白印迹法检测CKAP2-ERK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RF-770与9类tRNA剪切修饰的5'端完全匹配,TA克隆测序验证结果表明产物大小以及碱基与预期tRF-770序列一致。基于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发现CKAP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 t=7.21, 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MDA-MB-231细胞中,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tRF-770过表达组tRF-770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2.42±0.11、3.7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395.00, P<0.001);在MCF7细胞中,3组tRF-770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2.45±0.21、3.2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9.30, P<0.001);两种细胞中,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tRF-770过表达组中tRF-770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均 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tRF-770与CKAP2 mRNA 3'UTR结合。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在MDA-MB-231、MCF7细胞中,第3天和第4天tRF-770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 P<0.05);第3天和第4天阴性对照组与tRF-770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CK-8法挽救实验结果显示,在两株乳腺癌细胞中,tRF-770过表达+CKAP2-HA组自转染第2天起,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tRF-770过表达组(均 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两种乳腺癌细胞中,tRF-770过表达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KAP2、p-ERK2、PCNA蛋白表达均下降(均 P<0.05);ERK2蛋白在MDA-MB-231细胞中表达量变化较小,而在MCF7细胞中tRF-770过表达组蛋白表达下降。 结论:tRF-770可能通过CKAP2-ERK2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