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医温针下调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STAT3缓解大鼠脊髓损伤后坐骨神经痛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蒙医温针缓解大鼠脊髓损伤后坐骨神经痛的意义.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n=20),脊髓钝性损伤模型组(CNP组,n=30),STAT3 siRNA注射组(n=30),蒙医温针治疗组(n=30).蒙医温针治疗组取鼠膝眼穴(髌韧带两侧凹陷处),髋穴(臀下横纹的中点)用特制银针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结果,统计蒙医温针治疗及鞘内注射STAT3 siRNA后大鼠行为学影响.结果 CNP组大鼠造模后28 d时BBB评分高于造模后1、7、14、21 d时(P<0.05),CNP组大鼠造模后第3天开始后肢热缩足持续时间短于Sham组和Normal组(P=0.032).CNP组鼠术后第3天,后肢机械缩爪阈值低于Sham组和Normal组(P=0.021).蒙医温针组及STAT3 siRNA组大鼠TWD时间与Normal组、Sham组和空载病毒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MWT显著升高(P<0.01),BBB评分显著升高(P<0.01),蒙医温针治疗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脊髓STAT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蒙医温针组及STAT3 siRNA组STAT3 mRNA表达显著低于Normal组、Sham组和空载病毒组(P<0.01).结论 小胶质细胞内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可能为脊髓损伤后中枢性坐骨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之一,蒙医温针治疗可能通过阻断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内STAT信号转导通路活性发挥临床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三维数字儿童蒙医针刺穴位可视化系统的研发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目前中医成人针刺穴位数字化、可视化系统相关报道日益增多,且中医儿童针刺穴位数字化、可视化系统及蒙医训练针刺手法仿真系统已有报道,但蒙医面向儿童群体此类系统尚未见报道.目的:研发蒙医儿童针刺穴位仿真系统,希望供临床教学、施术手法练习及针刺安全性研究使用.方法:在学龄前男童断层解剖数据集基础上运用PhotoShop 2021与Digihuman Reconstruction System软件完成儿童三维数字化虚拟解剖模型及内部多器官组织的构建;通过Unity数据库语言编制蒙医顶会穴等27个穴位的相关注释信息库;在儿童3D打印头颈部树脂模型上选用蒙医金针、银针录制针刺穴位教学视频;在Unity3D 软件中整合儿童解剖模型、穴位注释信息库及针刺操作视频并编写代码,成功创建集仿真针刺训练、临床教学及针刺安全性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三维数字儿童蒙医针刺穴位可视化系统.结果与结论:①该研究基于真实儿童标本,为减少二维分割错误,采用手动逐层分割断面图像法,最大程度确保3D模型精度的前提下,使用3D 软件 Digihuman Reconstruction System提取和保存独立分割数据,与PhotoShop.2021软件共同完成儿童头颈部外层皮肤与其内部骨性结构、颈脊髓、血管和神经、肌肉及韧带等数十个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后,于MeshLab软件中完成各独立结构基本形态和整体轮廓完整性核验工作,并利用3-matic research 13.0软件进行最终精细化调校及解剖位置确认,成功模拟还原学龄前儿童头颈部真实解剖形态.②该研究运用Unity3D 软件将儿童三维模型、针刺操作视频和穴位注释库三者整合,成功构建三维数字儿童蒙医针刺穴位可视化系统.③该研究以中国学龄前男童真实连续断层超薄数据集为基础,实现了中国首个蒙医儿童头颈部针刺穴位三维数字化、可视化系统的研发,较既往针刺软著更贴合亚洲儿童解剖形态学发育特点,在蒙医针刺安全性研究、临床教学及针刺模拟训练等领域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细银针和银质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细银针和银质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为细银针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细银针治疗和银质针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以及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细银针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与银质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银质针组.结论:细银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与银质针治疗疗效相当,且患者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可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细银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30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笔者采用细银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7年2月针灸康复科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1~65岁;病程12天~12年.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32~70岁;病程7~1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诊断标准[1]:胃部隐隐作痛,连绵不绝,喜温或喜按,空腹痛甚,食后则缓解,疲劳或受寒后发病或加重,嗳气而反酸,神疲纳差,四肢倦乏,手脚不温,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脉迟缓或虚.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2]:①病史可能的病因或诱因;②症状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如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这些症状一般无节律性,进食可加重或减轻.此外,可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③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轻压痛;④内镜检查见病变分布胃窦、胃体和全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细银针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颈源性头痛 (cervicogenic headache) 又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是一类由颈部病变导致头部疼痛的疾病总称[1].其疼痛范围常涉及后枕部、头顶、颞部、额部,并可伴有颈肩部及上肢不适,病情顽固且复杂.临床治疗多采用药物联合牵引、按摩等物理治疗,亦可在B 超引导下行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2,3] 和颈椎硬膜外连续阻滞治疗[4].临床总体疗效视病人病情不同而定,物理治疗总体效果不佳,而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和颈椎硬膜外连续阻滞治疗需要大型的医疗设备投入和存在较高的穿刺风险,故而寻找一种临床有效且操作简单的治疗方式成为疼痛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难题.星状神经节阻滞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 和细银针法均可用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但两者联合用于该病治疗文献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验证细银针法是否可提高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并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作一探索,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针刺触发点联合臭氧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细银针针刺触发点联合臭氧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慢性盆腔痛病人随机分为3组,各44例,A组给予细银针针刺触发点联合臭氧治疗,B组给予单纯阴部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C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比3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VA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病人盆底Ⅰ类肌力及Ⅱ类肌力改善效果.采用SDS、SAS及SF-36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对病人进行心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3组病人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A组病人VAS评分均低于其他2组(P<0.01);治疗后,A组病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盆底Ⅰ类和Ⅱ类肌力总有效率、SF-36评分高于B组和C组,SDS及S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P<0.05~P<0.01).结论:针刺触发点联合臭氧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临床疗效较好,盆底肌力明显增强,有助于盆底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