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焦虑及抑郁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及抑郁的影响因素,为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豫北地区 4 个具有代表性乡镇的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 2022 年 1月—3月 519例中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现场调查问卷采集病人一般资料,通过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问卷(GAD-7)了解病人合并焦虑、抑郁情况.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 检验分析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常见因素在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人群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及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豫北农村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及合并抑郁检出率分别为 33.7%、35.8%;性别、饮酒、锻炼、血压控制情况、合并其他慢性病、睡眠是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形体、饮酒、睡眠是豫北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有饮酒史、缺乏锻炼、血压控制不佳、合并其他慢性病、失眠为豫北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女性、肥胖、经常饮酒、睡眠质量不佳为豫北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豫北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焦虑及抑郁情况较为严重,在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同时,应重视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视和合理干预,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家卫生城市居民获得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国家卫生城市居民获得感(认可度、感知度、满意度)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选取31、14和16个国家卫生城市,选择2 465名年龄≥18岁且在所调查社区生活≥1年居民,利用国家卫生城市居民获得感调查问卷,收集其对国家卫生城市居民获得感(认可度、感知度和满意度)评价的基本情况。使用MLwinN 2.30软件,利用多元多水平模型分析国家卫生城市居民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国家卫生城市居民获得感总分为(231.15±32.45)分,将获得感3个维度的得分做百分制标准化处理后,认可度、感知度、满意度得分分别为85.02、59.08和61.42分。多元多水平模型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自评健康状况与居民认可度得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β值范围为1.24~2.54,均 P<0.05);可吸入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住类型、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自评健康状况与居民感知度得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β值范围为1.76~8.86,均 P<0.0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可吸入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住类型、文化程度、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自评健康状况与居民满意度得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β值范围为1.34~6.26,均 P<0.05)。 结论:国家卫生城市居民获得感总体得分相对较高,说明国家卫生城市政策本身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可,但是未来应加强政策实施方面的细节管理,关注政策覆盖人群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所带来的居民获得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河南省2021年18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焦虑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18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分布特点及就诊情况。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河南省30个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及以上城乡常住居民10 800人,利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按照评分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组,由精神科医师采用ICD-10对全部高危人群、随机抽取的40%中危人群及10%低危人群进行相应疾病诊断,并根据3个风险组中诊断抑郁症及焦虑障碍12个月患病人数,计算样本的调整患病率、标化患病率及两类患病率的95 %CI。两类精神障碍患病率的分布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完成调查10 057人,抑郁症患者229例,标化后12个月患病率为1.96%(95 %CI=1.51%~2.32%);焦虑障碍患者412例,标化后12个月患病率为3.90%(95 %CI=3.57%~4.23%)。农村、≥60岁、受教育程度较低、个人月收入较低、不经常锻炼、有慢性病、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不具备心理健康素养者患病率较高。抑郁症患者、焦虑障碍患者就诊率分别为32.8%(75/229)和25.5%(105/412),未就诊的主要原因为不知道是一种病和觉得问题不大。 结论:河南省城乡居民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患病率较全国及其他省略低,患病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中差异较大,就诊率和治疗率仍然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Flairlie分解法分析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北京市东城区4个社区1 55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和经济情况、健康体能状况、患病情况、认知功能、情感和老年综合评估等资料。应用衰弱指数(FI)模型进行老年人衰弱状况评估,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Fairlie分解法分析不同性别老年人衰弱相关因素及各因素对不同性别老年人衰弱差异的贡献率。结果:对象年龄为(74.5±8.5)岁,范围为60~102岁;其中男性641名,占41.2%。FI[ M( Q1, Q3)]为0.09(0.06,0.14),男性为0.08(0.05,0.13),低于女性[0.10(0.06,0.15)]( P<0.001);女性中衰弱占比为14.9%(137/916),高于男性[8.4%(54/641)]( P<0.001)。老年女性和男性衰弱的共同相关因素包括:年龄≥80岁,婚姻状况为非已婚(未婚、分居、离异或丧偶)、独居者衰弱的发生风险较高,参加集体活动≥3次/周和经常锻炼者衰弱的发生风险较低,均 P<0.05。Fairlie分解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家庭支持、婚姻状况和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贡献率分别为32.21%、15.26%、8.23%和4.34%(均 P<0.05)。 结论:北京市社区老年女性衰弱程度和衰弱占比均高于同龄男性,生活方式、家庭支持、婚姻状况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与老年人衰弱性别差异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础护理学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础护理学(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经过基护训练的学生,自制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考核成绩问卷。2020年4月,通过朋友圈发放二维码,微信扫描,匿名填写,立即发送返回。探讨90后护生做家务劳动与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的关系。结果:有效问卷466份,有效率100%。其中专科学历270份,其余196份是本科学历。护生每天做家务时间平均(38.47±5.18)min,经常做家务占11.37%,大多数护生做家务态度是被动的及认为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分别为76.61%、74.46%,护生14岁及以上开始做家务人数占69.32%,护生做家务的种类≤2种占66.09%。其中,女性,经常或积极做家务,自认为与大人有同样责任做家务,开始做家务的年龄≥6岁或做家务的件数≥4件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促进因子;认为做家务劳动是大人的事情,做家务劳动态度是被动的和开始做家务劳动的年龄≥18岁是护生基护实训操作动作技能取得较好成绩的阻碍因子。结论:做家务劳动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劳动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做家务劳动年龄越早、做家务劳动的种类越多,其动手能力就越强,间接提高护生学习期间实训操作技能的精细动作,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3—2017年河南省城市地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2013—2017年河南省城市地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依从性及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河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于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以郑州市、驻马店市和安阳市为研究地区,招募到43 423名当地40~74岁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采用患癌风险评估问卷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和习惯、心理和情绪、疾病既往史和癌症家族史以及女性的生理和生育史等信息;从项目参与医院获取参与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研究对象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内镜筛查参与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55.49±8.15)岁,男性占44.00%(19 105名);共有7 996名接受了内镜检查,总体参与率为18.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45~64岁、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未婚/离异/丧偶、既往吸烟、正在饮酒、不经常体育锻炼、有反流性食管炎史、有浅表性胃炎史、有胃溃疡史、有十二指肠溃疡史、有胃息肉史和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的人群接受内镜检查依从性较好( P<0.05)。 结论:河南省城市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参与率较低。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态、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具有上消化道病史和癌症家族史与内镜筛查依从性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昆山地区受教育程度与静坐时间交互作用对身体活动不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昆山地区受教育程度与静坐时间交互作用对身体活动不足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对江苏省昆山市18~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并获得身体活动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诸因素与身体活动不足的关联;采用交互作用指数(S)、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及归因危险度(AP)评价相加交互作用。结果:工作及家务体力活动率10.23%,交通体力活动率为41.84%,经常锻炼率为28.98%。总人群、男性及女性人群身体活动不足分别为50.66%(95% CI:49.04%~52.28%)、52.29%(95% CI:49.94%~54.64%)和49.29%(95% CI:47.06%~51.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腰臀比( OR=1.12,95% CI:1.02~1.23),无高血压家族史( OR=1.24,95% CI:1.14~1.36)、新诊断糖尿病( OR=1.35,95% CI:1.09~1.68)、既往诊断糖尿病( OR=1.34,95% CI:1.07~1.69)、知晓自己腰围( OR=1.34,95% CI:1.21~1.48)及高密度脂蛋白偏低( OR=1.14,95% CI:1.03~1.27)与身体活动不足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不仅较高教育程度( OR=1.27,95% CI:1.10~1.46)和较长静坐时间( OR=1.37,95% CI:1.20~1.57)与身体活动不足存在关联,而且身体活动不足归因于两者的比例占18.3%[基于 OR尺度的RERI=0.367,95% CI:0.105~0.629;AP=0.183,95% CI:0.060~0.306、S=1.572,95% CI:1.079~2.289]。 结论:较高教育程度和较长静坐时间是昆山地区18~69岁人群身体活动不足的重要共同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延缓老年人衰弱进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原北京市崇文区)龙潭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社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应用衰弱指数(FI)评价老年人的衰弱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衰弱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1 557名老年人,老年人FI值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0.09(0.08),其中男性为0.08(0.07)、女性为0.10(0.08),女性FI值明显高于男性( Z=5.376, P=0.000),随增龄老年人FI值增大( H=329.698, P=0.000);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女性、增龄、生理失能越严重、过去1年住过院、近3年住过院、对目前生活状态不满意的老年人FI值相对高( β’=0.082、0.236、0.336、0.065、0.089、0.193,均 P<0.05),而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和睦、可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数多、参加集体组织活动的频率高、定期体检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FI值相对低( β’=-0.049、-0.052、-0.089、-0.047、-0.045、-0.219,均 P<0.05),且生理失能对FI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年龄及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结论:以FI的方法评价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情况及特性与国外研究类似,对于评价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情况也适用;老年人衰弱状况除与自身的生理与疾病等内在因素有关外,同时与社会、心理、行为等这些可干预因素均有关,应采取针对相关因素的综合性措施延缓老年人衰弱的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老年居民业余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情况,并探讨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名,利用包含全球身体活动问卷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获取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业余时间中高强度锻炼频率和时间,以及其他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相关信息。通过MODIS、OMI、AIRS等卫星遥感数据资料,反演获取2018年298个监测县(区)的每日气温,高德POI数据库获取2017年公园数量。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锻炼相关变量、气温和公园信息完整的68 379名≥6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按性别以年龄组、城乡、文化程度、地区等分组计算经常锻炼率和平均每周锻炼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常锻炼率的个体和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均进行复杂加权调整。结果:2018年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为13.1%(95% CI:12.1%~14.0%),男性[13.6%(95% CI:12.6%~14.7%)]略高于女性[12.5%(95% CI:11.5%~13.5%)];城市[17.5%(95% CI:15.9%~19.1%)]显著高于农村[9.6%(95% CI:8.8%~10.4%)];华东地区[15.1%(95% CI:13.3%~16.9%)]高于其他地区;所在县(区)公园数量≥28个[17.3%(95% CI:15.3%~19.2%)]的老年居民经常锻炼率较高。我国老年居民平均每周锻炼时间为68.3(95% CI:63.5~73.2)min;其中男性[74.3(95% CI:68.1~80.5)min]高于女性[62.5(95% CI:57.8~67.2)min];城市[89.8(95% CI:82.0~97.7)min]高于农村[51.4(95% CI:46.8~56.1)m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以及居住区域缺少公园与老年居民更低的经常锻炼率相关。 结论:我国老年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锻炼时间有待提高。应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关注弱势老年群体,提供更多适宜的活动场所,以促进更多老年居民参与锻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某城区糖尿病患者共病现状及健康行为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城区社区服务机构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共病患病现状,并对其健康行为进行初步分析,为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糖尿病监测数据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至2014年北京市某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10 334例糖尿病患者资料,系统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共病现患率,调查的共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慢性呼吸系统/肺部疾病、肿瘤、慢性肾脏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同时调查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包括饮食行为、锻炼情况、工作强度、交通方式、吸烟及睡眠情况。结果:调查人群中:⑴单纯糖尿病患者共521例,共病患者共9 813例,共病患病率为94.96%。⑵合并一种共病病种患者共6 279例,占63.99%;合并两种共病患者共2 726例,占27.78%;合并多种共病患者共808例,占8.23%;其中合并一种共病病种中以心脑血管共病的患者最多,共6 153例(占62.70%)。⑶单纯糖尿病患者与共病患者在饮食口味偏向、是否经常吃不健康食物、膳食结构是否合理、豆腐和豆制品摄入量、每天平均吃蔬菜、每天平均吃水果、每天平均吃鸡蛋、每天平均吃鱼和肉、摄食减少、规律锻炼、锻炼方式、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体力活动综合分级、其他体育锻炼、运动综合评分、每周工作小时数、步行上下班或购物时间、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购物时间、上下班或购物的交通工具、天气好时步行外出、是否吸烟、睡眠困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共病发生率较高,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的共病最多。单纯糖尿病与共病患者相比在饮食行为、锻炼情况、工作情况、交通方式、睡眠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共病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