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放化疗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74例经病理证实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资料。生存分析及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全组Ⅰ期患者102例,Ⅱ期患者72例。2例患者接受单纯放疗,172例患者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全组总有效率为94.2%(164/174),其中完全缓解(CR)患者153例(87.9%)。5年总生存率(OS)为87.3%,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83.1%,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91.9%。放化疗期间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口腔黏膜炎,≥3级骨髓抑制占62.1%,≥3级口腔黏膜炎占1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B症状及Ann Arbor分期Ⅱ期是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而高龄和Ann Arbor分期Ⅱ期是P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放疗剂量≥50 Gy较低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总PFS,两组5年PFS分别为83.5%和76.5%( HR 0.374,95% CI 0.169~0.826, P=0.015)。 结论:早期NK/T细胞淋巴瘤经过放化疗综合治疗可达到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同步与非同步放化疗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同步与非同步放化疗疗效。方法:收集2007—2020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8例早期NK/T细胞淋巴瘤综合治疗患者,按Nomogram改进版风险指数(NRI)预后模型,根据有无任何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原发肿瘤侵犯(PTI)、Ann Arbor分期Ⅱ期]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以及含有任何一项预后不良因素的预后不良组229例。其中145例采用同步放化疗,133例采用非同步放化疗。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OS)率为71.0%,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7.6%。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5年OS率分别为95.6%和65.4%( P<0.001)。预后不良组中NRI=1分中低危组、NRI=2分中高危组、NRI≥3分高危组患者各组的5年OS率分别为72.1%、61.1%、47.7%( P=0.007)。同步放化疗组与非同步放化疗组疗效无显著差异,5年OS率分别为70.6%、69.8%( P=0.783)、5年PFS率分别为67.6%、65.2%( P=0.63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NRI=1分中低危组患者同步放化疗组与非同步放化疗组5年OS率分别为73.1%、76.5%( P=0.576),NRI=2分中高危组患者分别为62.6%、69.3%( P=0.427),NRI≥3分高危组患者分别为58.1%、42.3%( P=0.954),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不良组早期NKTCL的预后,在放化疗的顺序上同步放化疗和非同步放化疗5年OS率、5年PFS率无显著差异。对于预后不良早期NKTCL可以采用耐受性更好的序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根治性放疗后生存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早期原发上呼吸消化道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患者根治性三维调强放疗后无进展生存(PFS)3个月以上的生存质量,并分析主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76例患者收治于2012年3月—2021年6月,男性201例,女性75例,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1.5(13~81)岁。调强放疗采用一致的靶区方案和相近的剂量梯度,中位处方剂量54.6 Gy分26次。采用改良的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QLQ-H&N35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各生存时间段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接受调查的患者中位年龄为46.2岁,放疗后中位PFS期47.2(3.1~115.7)个月。放疗后较常出现的症状为鼻症状(发生率63.8%)、口干(50%)、牙齿问题(47.1%)、嗅味觉改变、性冷淡等。多数症状较轻(平均标化得分为5.50分,满分100分)且随生存期延长明显减轻,但牙齿问题、性冷淡等症状较显著且反复持续多年。年龄和免疫治疗是症状评分的影响因素,牙齿问题与口干关系密切。结论:早期ENKTL患者放疗后生存质量良好,较显著的症状为鼻症状、牙齿问题、性冷淡等,值得研究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原发肝脏NK/T细胞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1岁,因“间断发热半个月”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肝左叶可扪及,剑突下5 cm。实验室检查:ALT 50 U/L,AST 89 U/L,乳酸脱氢酶1 004 U/L,羟丁酸脱氢酶722 U/L;EB病毒IgG阳性,巨细胞病毒IgG阳性,EB病毒核抗原IgG抗体阳性。血液病原微生物监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EB病毒序列数增加。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1.22 ng/ml,癌胚抗原0.93 ng/ml。彩超:肝左叶非均质回声,见一大小约56 mm×43 mm低回声区。CT:肝左叶可见稍低密度肿块影,右侧边界欠清,左侧边界清,约38 mm× 42 mm× 51 mm,增强扫描可见轻度不均匀强化(图1)。胸部CT平扫未见异常。超声科会诊后,不建议行“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物穿刺引流术”,患者反复发热、肝脏占位较前增大,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遂行肝左叶肿瘤切除术+肝门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短期恢复可。病理:EB病毒阳性NK/T细胞增殖性疾病,结合免疫表型及EBER 原位杂交考虑为:(1)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鼻型;(2)EB病毒阳性NK/T细胞增殖性疾病肿瘤期(图2)。免疫组化:CD3(+),CD20(-),PAX-5(-),CD5(-),CD2(+),CD7(-),CD56(-),TIA-1(+),GrB(+),Ki-67(约70%+),CD4(±),CD8(+),EBNA-2(-)。原位杂交:EBER(+)。术后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TCRB Dβ-Jβ 位点存在单克隆重排(+++),提示淋巴瘤可能。患儿病理诊断明确,告知家属NK/T细胞淋巴瘤易并发嗜血细胞综合征,进展快,预后欠佳,建议尽早化疗,家属拒绝继续治疗,术后11 d 出院后失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和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ENKTL患者资料。采用Contal-O'Quigley变点法计算ALC预测ENKTL预后最佳临界值,依此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根据Contal-O'Quigley变点法确定ALC预测ENKTL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5×10 9/L,按此值将患者分为ALC>1.5×10 9/L组(98例)和ALC≤1.5×10 9/L组(86例)。与ALC≤1.5×10 9/L组比较,ALC>1.5×10 9/L组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245 U/L、韩国预后指数(KPI)评分2~4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5分患者比例低,血红蛋白>120 g/L患者比例高(均 P<0.05)。ALC>1.5×10 9/L组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均优于ALC≤1.5×10 9/L组(3年OS率:65.7%比45.4%,5年OS率:61.0%比36.6%;3年PFS率:61.7%比41.0%,5年PFS率:51.9%比32.2%;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血清LDH水平、ALC、是否放疗及是否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是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其中对于OS,ALC>1.5×10 9/L与≤1.5×10 9/L相比的 RR为0.634(95% CI 0.398~1.008, P=0.050),对于PFS, RR为0.625(95% CI 0.406~0.962, P=0.033)。 结论:高ALC的ENKTL患者预后较好,ALC可能是ENKTL的一种强有力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CT联合临床分期/评分系统对鼻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并筛选测量鼻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NKTL)肿瘤代谢体积(MTV)的最佳方法,评价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临床分期/评分系统对鼻型ENKTL患者的预后价值,并探讨二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增益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鼻型ENKTL并于治疗前行 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7.5±13.6)岁],采用SUV 2.5、SUV 4.0及41%SUV max分别作为阈值测量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不同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利用ROC曲线比较不同方法的预后预测效能;采用校正 χ2检验分析不同临床因素及临床分期/评分系统组间死亡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联合诊断模型。 结果:44例患者中,6例(13.6%)死亡,总生存(OS)为32.05(11.77,64.43)个月,2年、5年OS率分别为86.6%、82.5%。年龄(≥60和<60岁)、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NK)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低危和高危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5.02、4.12、3.88,均 P<0.05)。不同阈值法测量的MTV之间一致性良好,以SUV 2.5作为阈值测量的MTV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效能(AUC=0.73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MTV[风险比( HR)=10.488, 95% CI: 1.864~59.026, P=0.008]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去除其他因素得到最小化模型,其中包括MTV和PINK评分( P值:0.006、0.048),MTV、PINK评分及两者联合诊断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781、0.741及0.912,联合诊断预测模型可提高预后预测效能。 结论:SUV 2.5作为阈值测量MTV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效能;MTV为影响鼻型ENKTL患者OS的独立因素,MTV联合PINK评分具有更好的预后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低危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放疗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低危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放疗疗效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5年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557例接受放疗的早期低危ENKTCL患者的放疗疗效。全组557例患者中,接受综合治疗427例,单纯放疗1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标准化死亡比(SMR)比较ENKTCL患者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中国健康人群的预期生存,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和77.2%。患者治疗生存1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3.59倍( P<0.001),治疗生存4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1.50倍( P=0.146)。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比较未能提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7.4%, P=0.961)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1%和80.7%, P=0.129)。全组患者的失败模式以局部失败(11.5%,64/557)和远处失败(10.8%,60/557)为主,区域失败罕见(2.9%,16/557)。全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87.2%,放疗剂量≥50 Gy和<50 Gy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RC)分别为89.5%和73.7%( P<0.001)。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早期低危ENKTCL患者放疗的预后较好,局部区域和远处失败均较低,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21年4月在淮海淋巴瘤协作组11所医疗中心确诊的656例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460例)和验证集(196例)两个队列,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建立预后评分系统,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6(34,57)岁,男456例(69.5%),鼻部受累561例(85.5%)。203例(30.9%)患者采用了以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接受P-GEMOX(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优于接受SMILE(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左旋门冬酰胺酶+依托泊苷)方案的患者(85.9%对63.8%, 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CA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ECOG PS)评分、HGB、EB病毒DNA是ENKTL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P值均<0.05)。基于本研究筛选出的预后因素的预测性能优于国际预后指数、韩国预后指数和自然杀伤淋巴瘤预后指数。 结论:性别、CA分期、ECOG PS评分、HGB和EB病毒DNA是接受培门冬酶/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的ENKT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B症状与EBV-DNA及细胞因子预后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患者治疗前B症状与血浆EBV-DNA拷贝数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分析其机制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齐全的173例患者,其中男性116例,女性57例,中位年龄43岁(4~71岁)。Ann Arbor分期Ⅰ-Ⅱ期126例,Ⅲ-Ⅳ期47例。肿瘤原发部位包括鼻腔(100例)、非鼻腔上呼吸消化道(34例)和上呼吸消化道以外(39例)。治疗前有和无B症状者分别为91例和82例。按照血浆EBV-DNA拷贝数的高低分为阴性组36例、低载量(<10 4 copies/ml)组73例和高载量(≥10 4 copies/ml)组64例。检测的血清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IL-4、IL-6、IL-10和TNF-α。相关性分析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并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B症状及发热的发生与血浆EBV-DNA拷贝水平的增加呈显著一致的趋势,发生B症状的患者其血清IFN-γ、IL-6和IL-10的水平均高于无B症状组( P均<0.001)。血清IFN-γ、IL-6和IL-10水平也均与血浆E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B症状的发生与ENKTL患者的高危临床特征相关,包括晚期、原发肿瘤局部侵犯、区域淋巴结累及和治疗前LDH升高。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浆EBV-DNA及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均为OS和PFS的影响因素( P均<0.05)。然而,多因素分析并未显示B症状对生存的独立预后价值。 结论:ENKTL患者B症状的发生与EBV-DNA拷贝水平和细胞因子的增高有关,这些指标也是影响ENKT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GEMOX方案一线治疗原发鼻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P-GEMOX(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原发鼻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一线接受P-GEMOX方案化疗的7例原发鼻外鼻型NKTCL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结果:7例原发鼻外鼻型NKT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1岁(27~74岁),男性多见(6例);原发及侵犯的鼻外部位包括回盲部、淋巴结、皮肤、睾丸、肾上腺、中枢神经系统等。患者一线采用P-GEMOX方案化疗,虽部分患者能获得短暂疗效,但最终所有患者均快速进展并死亡,总生存期2周至21个月。结论:P-GEMOX方案一线治疗原发鼻外的鼻型NKTCL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