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术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15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158例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全纤维板剥脱治疗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资料。男性127例,女性31例,年龄[ M(IQR)]为32(28)岁(范围:14~78岁)。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节段切除特定5 cm长肋骨,借助切口保护套暴露切口,获得操作空间,进而借助特殊器械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在无漏气、引流液清亮<50 ml/d后复查CT,肺较前复张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3~6个月进行最终手术效果评估,后续门诊及电话随访至患者停药。 结果:早期1例患者因纤维板过厚无法有效牵拉进而中转开胸,其他患者均按原计划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5(2.50)h(范围:1.5~7.0 h),术中出血量100(500)ml(范围:50~2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5.00(2.25)d(范围:2~15 d),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1.00(22.50)d(范围:3~77 d)。术后1例患者因胸腔引流量多进行开胸止血,1例发生切口感染,余无重大并发症。随访时间为20(14)个月(范围:12~44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149例达到Ⅰ级恢复,7例Ⅱ级恢复,1例Ⅲ级恢复。结论:借助特殊器械,单孔胸腔镜在Ⅲ期结核脓胸患者上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远期恢复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腔镜胸膜剥脱术在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两孔法”胸腔镜胸膜剥脱术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胸廓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胸膜剥脱术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4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13~60(27.5±10.4)岁,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探究其安全性及可行性,利用CT自带软件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隆突及剑突层面胸廓周长,将术前、术后胸廓周长通过配对样本 t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术后患者胸廓塌陷恢复情况。 结果:49例患者手术时间(186±61)min,术中出血量(366±267)ml,围手术期8例(16.3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肺持续漏气及肺部感染等,术后随访期间无脓胸复发及结核播散。术前经隆突层面胸廓周长为(655±54)mm,经剑突层面胸廓周长为(720±69)mm,术后随访12~36个月,与术前胸廓周长相比,术后第1个月,经隆突层面及剑突层面胸廓周长分别为(658±50)和(724±6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173、 P=0.057)。术后第3、6、12个月经隆突层面胸廓周长分别为(666±51)、(667±47)和(671±47)mm,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 P<0.05)。术后第3、6、12个月,经剑突层面测量胸廓周长分别为(730±65)、(733±63)和(735±63)mm,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 P<0.05)。术后第6个月患者年龄<20岁及FEV 1占预计值%<80%者隆突平面胸廓周长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 P=0.003),胸膜增厚≥8 mm者较<8 mm者隆突平面胸廓周长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0)。 结论:对于部分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安全、可行,并可明显恢复患者胸廓周长,改善患者胸廓塌陷,临床疗效显著。“两孔法”的胸腔镜技术理念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广、操作空间大,技术容易掌握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其和传统培养法的区别,探讨病原微生物及检出序列数与感染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94例患者样本。分别进行传统培养和mNGS检测,对2种技术的诊断效果、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进行了分析。然后收集感染组75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和临床信息,根据mNGS是否检出病原体将患者分为检出组(51例)和未检出组(24例)。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分析患者病原体检出率与病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等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的94例样本中,感染组75例(79.79%),非感染组16例(17.02%),未知组3例(3.19%)。样本类型中血液占比最多(34/94),其次为肺泡灌洗液(28/94)、组织、痰液、胸水、脓液等。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60/94),其次是血流感染、胸水、中枢系统感染、心血管系统感染等。mNGS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培养法( χ2=-223.107, P<0.05)。mNGS的特异度与培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840, P=0.05)。感染未检出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高于检出组( t=4.724, 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检出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显著高于未检出组( t值分别为-8.848、-4.724、-4.335、-4.335, P值均<0.05);检出组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R、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高于未检出组( t值分别为-5.585、-7.258、-4.678, 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去除混杂因素后,显示性别、年龄、白细胞介素2R与病原体检出阳性有关。 结论:mNGS在结核、真菌、病毒和厌氧菌诊断方面优势更明显,其阳性率高于传统方法3倍以上。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其检出病原体核酸序列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儿童胸腔积液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儿童胸腔积液的病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患儿分为感染组(肺炎旁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及脓胸)及非感染组,同时按照年龄进一步分为≤3岁、>3~7岁和>7岁组,分类统计,回顾分析胸腔积液患儿的病因。结果:1 165例胸腔积液患儿中,感染性胸腔积液746例(64.0%),其中肺炎旁胸腔积液697例(697/746例,93.4%)。肺炎旁胸腔积液中肺炎支原体感染457例(61.3%)。感染性胸腔积液多见于7岁以上儿童(339/479例,70.8%),非感染性胸腔积液主要见于3岁以下儿童(188/324例,5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6.33, P<0.05)。非感染性胸腔积液419例(36.0%),其中多系统疾病239例(57.0%)、恶性胸腔积液97例(23.2%)。18例死亡患儿均为非感染性胸腔积液者。 结论:儿童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感染中最多见的为肺炎旁胸腔积液,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具有鉴别意义的影像学征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脊柱感染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明确感染类型十分重要。通过对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发现和归纳了一些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对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具有鉴别意义。病变部位为胸椎、骨破坏明显、后凸角度大、椎体内形成脓肿,增强MR扫描显示椎体内局灶性混杂信号、椎旁形成光滑的薄壁脓肿、累及3个节段及以上者,倾向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对于发生于腰椎、椎间盘内脓肿形成,MR增强扫描显示椎间盘周围强化、椎体均匀强化、关节突关节异常信号,则更倾向于化脓性脊柱炎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病理在其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方法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石蜡包埋标本诊断肺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45例患者病理组织学形态、抗酸杆菌形态特征及临床、影像、细菌学资料;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基因序列IS6110;探针熔解曲线方法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选取同期确诊肺结核病例5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TM肺病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34例(75.6%,34/45),非坏死性肉芽肿1例(2.2%,1/45),非肉芽肿病变10例(22.2%,10/45);坏死为粉染坏死、富于核碎片的嗜碱性坏死及化脓性坏死,与肺结核比较,后者更多表现为粉染坏死及嗜碱性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270, P=0.001;χ 2=7.449, P=0.006);17例(37.8%,17/45)NTM肺病中观察到巨大奇异形多核巨细胞,与肺结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46, P<0.01)。抗酸杆菌数量多少不一,形态多样,胞内分枝杆菌常见大量抗酸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奇异形抗酸杆菌易见。胞内分枝杆菌18例(40.0%,18/45),蟾蜍分枝杆菌8例(17.8%,8/45),鸟、堪萨斯、龟分枝杆菌各6例(13.3%,6/45),猿猴分枝杆菌1例(2.2%,1/45)。 结论:NTM肺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值得病理医师关注,仅靠组织形态学特征和抗酸杆菌形态特点不能明确诊断,分子病理学方法是确诊结核病和NTM肺病的重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38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38例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脓胸合并胸壁结核患者的资料。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 M(IQR)]30(25)岁(范围:18~78岁)。所有患者全身麻醉下清理胸壁结核后经由肋间窦道扩大成单孔切口,以单孔脓胸纤维板剥脱的方法进行全纤维板剥脱术,胸膜腔内置入胸腔引流管引流,胸壁结核处置入SB管负压引流,不采用肌瓣填充及加压包扎。无漏气时先拔除胸腔引流管,2~7 d后复查CT无明显残腔则拔除SB管后继续抗结核治疗。门诊及电话随访至2022年10月。 结果:手术时间2.0(1.5)h(范围:1~5 h),术中出血量100(175)ml(范围:100~1 200 ml),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延长漏气,发生率为81.6%(31/38)。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4(12)d(范围:2~31 d),术后SB管引流时间21(14)d(范围:4~40 d)。随访时间为25(11)个月(范围:13~4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结核无复发。结论:单孔胸腔镜彻底清创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合并胸壁结核是安全可行的,结合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远期恢复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科电子胸腔镜术在二例儿童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内科电子胸腔镜术在儿童难治性胸腔积液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二科收治的2例难治性胸腔积液患儿,行内科电子胸腔镜术及胸膜活检术,并松解粘连带、清除包裹性积液、行胸膜腔冲洗。结果:2例患儿,1例胸膜活检病理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化脓性胸膜炎,胸腔镜下行脓苔剥离清除、胸膜腔冲洗术,联合抗感染、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胸膜粘连消失,临床症状控制;2例患儿均在喉罩全麻下进行,先行电子支气管镜术,后行内科电子胸腔镜术,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科电子胸腔镜术作为儿科呼吸介入技术,对儿童难治性胸腔积液的诊治有重要临床价值,在充分掌握临床操作技术,严格把握适应证、禁忌证的情况下,其安全、有效,值得在儿科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伤寒沙门菌播散性感染致支气管胸膜瘘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伤寒沙门菌是引起伤寒的病原菌之一,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播散至血液与骨髓等肠外组织,很少累及肺部。现报道1例以肺部感染为主要症状、全身多部位播散的伤寒沙门菌感染病例。该患者儿时有结核病史,伤寒病后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咯血"多次入院,结合病原学培养及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为伤寒沙门菌滞留于结核"毁损肺"中致支气管胸膜瘘,造成肺与胸腔感染迁延不愈。予抗菌、抗结核、支气管动脉介入手术及胸腔镜下脓腔清除术等治疗后病情好转。该病例提示伤寒沙门菌可引起肺部严重感染及瘘口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在耐药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耐药结核性脓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122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资料,男性100例,女性22例,年龄[ M(IQR)]29.5(28.0)岁(范围:13~70岁)。根据手术入路和是否耐药,将患者分为三组,单孔耐药组(22例,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开胸耐药组(28例,行开胸纤维板剥脱术)、单孔敏感组(72例,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三组间手术和预后指标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 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Bonferroni法。 结果:单孔耐药组、开胸耐药组和单孔敏感组的术中出血量[200(475)ml比300(200)ml比225(300)ml, H=2.74, P=0.254]和治疗效果( χ2=4.76, P=0.575)无明显差异。单孔耐药组比开胸耐药组有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肺复张时间[302.5(187.5)min比200.0(60.0)min, U=171.0, P=0.007;4.5(3.0)个月比3.0(2.2)个月, U=146.5, P=0.032],更短的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9.5(7.8)d比13.0(10.0)d, U=410.0, P=0.044;12.0(7.8)d比14.5(4.8)d, U=462.2, P=0.0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14/22)比71.4%(20/28), χ2=0.34, P=0.558]。单孔耐药组比单孔敏感组有更长的术后引流时间[9.5(7.8)d比7.0(4.0)d, U=543.5, P=0.031]、术后住院时间[12.0(7.8)d比9.0(4.0)d, U=533.0, P=0.031]和术后肺复张时间[4.5(3.0)个月比3.0(2.0)个月, U=961.5, P=0.001],两组手术时间[302.5(187.5)min比242.5(188.8)min, U=670.5, P=0.278]和并发症发生率[63.6%(14/22)比40.3%(29/72), χ2=3.70, P=0.054]无差异。 结论:对于耐药结核性脓胸,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可以获得与药物敏感结核性脓胸相当的治疗效果,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