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化疗耐药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组织中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启动原发肿瘤并介导治疗耐药、肿瘤复发和转移,但其在细胞间层面如何影响结直肠癌的机制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探究了肿瘤干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对结直肠癌恶性表型的影响.首先,从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分离出CD166+CD44+肿瘤干细胞(CSC),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CSC-exo)和结直肠癌SW480细胞源性的外泌体(S-exo),并进行NTA粒径分析、电镜观察和Western印迹鉴定.将成功分离得到的CSC和CSCexo与结直肠癌SW480细胞共培养,共培养后的细胞通过CCK-8、细胞凋亡实验发现,经过CSC或CSCexo共培养后的SW480细胞凋亡率从20%下降至13%(P<0.01),并且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01).此外,通过动物体内实验发现,S-exo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比CSCexo治疗组的缓慢,CSCexo抑制了 5-FU对结直肠癌肿瘤的药物疗效.PET/CT显像、免疫组化分析以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SCexo增强了结直肠癌肿瘤对葡萄糖类似物18F-FDG的摄取和糖酵解酶HK2、PFKFB2、PKM2和LDHA的表达.此外,用siRNA干扰糖酵解酶的表达会阻断CSCexo引起的耐药现象.综上,本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干细胞传递外泌体影响肿瘤葡萄糖代谢途径,并促进化疗耐药和侵袭能力,揭示了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动态变化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解扶正颗粒促进凋亡和自噬逆转结直肠癌细胞多药耐药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清解扶正颗粒(QFG)对人结直肠癌HCT-8/5-FU耐药细胞的逆转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及HCT-8/5-FU耐药细胞,计算不同化疗药物的耐药指数(RI)和QFG的逆转倍数(RF);设立空白对照组(0 mg/mL)和不同浓度(0.25、0.5、1.0 mg/mL)QFG干预组;各组干预48 h后,通过罗丹明-123(Rho123)染色和多柔比星(DOX)染色检测细胞外排泵功能,通过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存活能力,应用磷脂酰丝氨酸(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应用Cyto-ID染色检测细胞自噬,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糖蛋白(gP)、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SQSTM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LC)3 Ⅱ的蛋白表达.结果:HCT-8/5-FU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DOX)和顺铂(DDP)均耐药,QFG可有效逆转化疗耐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QFG显著增加Rho123、DOX和Cyto-ID的平均荧光强度(均P<0.05);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率(P<0.05),提高细胞凋亡率(P<0.05);和空白对照组比较,QFG抑制P-gP、p62的蛋白表达(P<0.05),降低Bcl-2/Bax比值(P<0.05),促进LC3-Ⅱ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QFG促进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外排泵功能,从而逆转多药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泛素样蛋白质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增殖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泛素样蛋白质2(UBQLN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手术获取组织情况,分为正常组、癌旁组和肿瘤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评估UBQLN2在肿瘤组织、远端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分析UBQLN2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关性;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UBQLN2在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SW620、SW480、LOVO、HCT116以及人正常肠上皮细胞HIEC细胞中的表达;分别过表达和干扰UBQLN2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随后CCK-8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 UBQLN2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中阳性面积(32.57±12.44)%显著高于肿瘤组织(12.68±9.79)%;UBQLN2 mRNA表达在转移阴性病人肿瘤组织中0.98±0.15显著高于转移阳性病人肿瘤组织0.33±0.08;UBQLN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呈正相关;UBQLN2在人正常肠上皮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细胞,且在HCT116中表达最低;HCT116过表达UBQLN2培养36 h后,与pcDNA3.1-NC组细胞增殖能力0.78±0.23比较,pcDNA3.1-UBQLN-2组细胞0.52±0.18增殖能力显著降低;SW480细胞敲减UBQLN2培养36 h后,与si-NC细胞0.65±0.37增殖能力比较,si-UBQLN-2组细胞0.89±0.36增殖能力显著增加.结论 UBQLN2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细胞中明显低表达并与转移呈负相关,UBQLN2可抑制结直肠癌增殖并与病人预后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451靶向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iR-451通过靶向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微阵列分析筛选SW480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和信使RN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451和MIF在SW480细胞中的表达以及转染miR-451、MIF后miRNA-451和MIF的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451和MIF的表达对SW48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miR-451和MIF的表达对SW48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iR-451和MIF的表达对SW48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argetScan数据库分析miR-451与MIF的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451与MIF的相互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MIF过表达对SW480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与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1.00)比较,SW480细胞中miR-451的表达(0.36±0.18)下调( P<0.001)。miR-451过表达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iR-451低表达促进SW48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与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1.00)比较,SW480细胞中MIF的表达(2.28±0.45)上调( P<0.001);MIF低表达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miR-451与MIF 3′UTR特异性结合,调控MIF的表达活性。miR-451过表达降低SW480细胞的活力,MIF过表达使SW480细胞的活力增加。MIF过表达能促进SW48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P<0.01),MIF过表达逆转miR-451过表达对SW48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结论:miR-451通过靶向MIF可能调控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小RNA-6791-5p靶向磷酸呋喃酸性簇分选蛋白2抑制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6791-5p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集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系RKO、SW480、DLD1、HCT116以及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6791-5p在各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表达倍数为0.52±0.04、0.83±0.06、0.60±0.12、0.68±0.07),并构建miR-6791-5p模拟物(miR-6791-5p mimic)及其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并将其转染至RKO细胞。使用RT-qPCR检测miR-6791-5p和PACS2 mRNA的表达水平(表达倍数为0.468±0.032)。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CS2蛋白的表达水平[RKO:(51.590±6.018)%]。使用两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miR-6791-5p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人结肠上皮细胞,其中RKO和DLD1下调最明显(RKO组低于460组:0.52±0.04比1.00、DLD1组低于460组0.60±0.12比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KO: t=17.811, P<0.0001;DLD1: t=5.372, P<0.01)。RKO转染后,mimic组miR-6791-5p表达水平高于mimic NC组(3.28±0.44比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KO: t=8.764, P<0.01)。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表明mimic组24、48、72、96 h细胞吸光度值显著低于mimic NC组(24 h吸光度值为0.185±0.004比0.250±0.030,48 h吸光度值为0.275±0.040比0.376±0.020,72 h吸光度值为0.497±0.120比0.657±0.010,96 h吸光度值为0.691±0.004比0.905±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KO: t=10.821, P<0.01)。平板克隆实验表明mimic组集落形成数低于mimic NC组(115.70±12.51比176.00±1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KO: t=4.581, P<0.05)。划痕愈合实验显示miR-6791-5p mimic组划痕愈合率低于NC组[(14.960±0.848)%比(36.48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491, P<0.0001)。Transwell迁徙和侵袭实验显示穿透微孔膜的细胞数mimic组低于mimic NC组(迁移数目miR-6791-5p mimic组比NC组42.330±3.512比125.700±7.760,侵袭数目分别为54.33±4.16比159.30±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迁移 t=16.931, P<0.01)、(Transwell侵袭 t=20.641, P<0.01)。在线靶预测软件(miRWalk、mirtarbase、targetscan)预测miR-6791-5p可能的靶基因,并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mimic组PACS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mimic NC组[比例为(51.590±6.018)%比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NA(RKO: t=27.951, P<0.0001);Western blot(RKO: t=13.931, P<0.001)]。 结论:miR-6791-5p在结直肠癌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miR-6791-5p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且明显下调PACS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说明miR-6791-5p可能通过PACS2调控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OL11A1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其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OL11A1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其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集的173例结直肠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COL11A1蛋白表达水平;转染COL11A1小干扰RNA(siRNA)和对照RNA至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分别为si-COL11A1组和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COL11A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ET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胶原α1亚基相对表达水平(2.11±0.3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91, 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胶原α1亚基相对表达水平(1.35±0.25)明显高于实验组(0.3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8, 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培养48 h吸光度( A)值(1.96±0.31)明显高于实验组(1.2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27, 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培养48 h划痕愈合率[(85.29±7.79)%]明显高于实验组[(63.1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91, 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43.28±13.01)个]明显高于实验组[(84.18±9.2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81, P<0.05)。阴性对照组ETS-1和MM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27±0.19、1.01±0.13)明显高于实验组(0.56±0.20、0.2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09、3.901, P<0.05)。 结论:COL11A1在结直肠癌细胞中呈高表达,通过介导ETS-1和MMP-3蛋白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环状RNA circ0025847通过促进RNA结合蛋白QK1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0025847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SW480)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中circ0025847和QK1的表达水平。CCK-8检测circ0025847和QK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可与circ0025847结合的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RBP)。RNA pulldown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IP)实验检测circ0025847是否与QK1结合。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过表达circ0025847后QK1的表达水平。设置阴性对照组(NC组),circ0025847过表达组和circ0025847过表达组+ QK1抑制组,CCK8法观察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结果:circ0025847在NCM460、HCT116和SW4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05)、(0.49±0.08)和(0.45±0.10),QK1在NCM460、HCT116和SW4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8±0.07)、(0.50±0.07)和(0.47±0.09),二者均在结直肠癌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circ0025847和QK1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RNA pulldown和RIP实验证实circ0025847和QK1可直接结合。circ0025847可正调控QK1的表达(7 199.20±12.44 vs 3 889.80±11.03)。circ0025847通过促进QK1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结论:circ0025847通过正调控QK1表达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circ0025847可能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D-L1和PD-1在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宣城市人民医院2014—2021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134例,其中合并血吸虫肠病74例为病例组,非合并血吸虫肠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和P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组间表达差异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癌细胞PD-L1、癌间质淋巴细胞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4%、60.8%,对照组癌细胞PD-L1、癌间质淋巴细胞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40.0%,病例组PD-L1、PD-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55、5.74,均 P < 0.05);病例组PD-L1、PD-1表达与癌淋巴结转移及高TNM分期相关( P < 0.05)。 结论:PD-L1和PD-1在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其侵袭性行为有相关性,PD-1/PD-L1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分子学机制,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柳氮磺吡啶通过铁死亡途径增强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低剂量柳氮磺吡啶(SAS)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CCK-8检测不同浓度SAS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凋亡、自噬等抑制剂联合SAS处理结直肠癌细胞,CCK-8法比较细胞活力。采用锥虫蓝染色、平板克隆形成、细胞生长曲线等实验评价低浓度SAS联合放疗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外放疗增敏作用。通过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铁死亡蛋白标志物(GPX4、PTGS2)等,探究低浓度SAS联合放疗对细胞铁死亡的促进作用。利用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明确SAS的体内放疗增敏效应。结果:高浓度SAS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与铁死亡。低浓度SAS增强结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该效应可被铁死亡抑制剂(Fer-1)阻断。低浓度SAS联合放疗显著增加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与PTGS2表达,降低GPX4表达。皮下移植瘤模型中SAS亦显示显著的放疗增敏效应。结论:低浓度SAS通过铁死亡途径增强结直肠癌细胞放疗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敲低FAM83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序列相似性83家族成员A(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83 member A,FAM83A)在结直肠癌的表达情况,和敲低FAM83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102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FAM83A的表达情况。将HCT116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转染FAM83A-siRNA质粒,对照组细胞转染MOCK-siRNA质粒,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FAM83A mRNA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FAM83A、P13K、p-AKT、p-mTOR表达情况,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组织FAM83A阳性率为88.23%(90/102),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10.78%(11/102),FAM83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转染siRNA后,实验组和对照组HCT116细胞中FAM83A mRNA表达量分别为1.23±0.20和0.43±0.12,FAM83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9±0.11和0.23±0.08,P13K的表达量分别为1.21±0.17、0.28±0.09,p-AKT的表达量分别为1.35±0.23、0.57±0.18,p-mTOR表达量分别为1.48±0.20、1.05±0.14,P13K、p-AKT、p-mTOR表达均下调(均 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HCT116细胞CCK8实验120 h的吸光度分别为1.09±0.22和2.21±0.27,实验组和对照组HCT116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1.6%±2.4%和62.7%±4.1%,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P<0.05)。 结论:FAM83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且FAM83A通过P1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